民間故事:大壽過九不過八,兒女不聽偏要過,先生:不久了準備吧

2020-12-26 半杯水文學

作品類型:民間故事類,鄉野雜談系列。

作者申明:傳承民間文化,說出魅力故事。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不可迷信、模仿故事情節等。更與現實生活無關,請理性、正確地欣賞故事。

農村有三大事,結婚、喪事,再者就是過大壽了。其實城裡也一樣,但也就當個普通生日為老人慶生一下,遠沒有農村那麼重視和隆重。一方面原因,是因為觀念的不同,城裡人相對來說對習俗對規矩看的淡些,畢竟層面不同,你的想法也就不同。親朋好友相隔甚遠,遠沒有在農村來往密切。

而村裡則不同,一個村的十之八九都是親戚,且大部分是同宗同族,這裡是習俗的根源所在,自然會重視許多。人人都知人過60古來稀,所以60歲後就不叫過生日而叫過大壽。但有所不知的是,過大壽有過大壽的規矩禁忌,有的能過而有的,卻萬萬不可提。比如我們老家就是這樣,過六不過七,過九不過八,所以在不知道的情況下莫亂開口,不然惹老人家不開心還是輕的,萬一發生點什麼,那就後悔莫及。就比如接下來故事中的這位老人,詳情如何,請聽我細細道來。

百善孝為先,孝這個字延續千年,深深印刻在我們每一個人的靈魂深處,是烙印但絕不是枷鎖。但到了今時今日,不得不讓我重新思考,孝的真正含義。你知道嗎?有一種孝順叫著不孝,而且相當一部分人以此自豪。不錯,如今為了生計,也是迫不得已。可是你知道不知道,父母當年也是為了生計迫不得已,可他們何曾丟下過你?

昨天看了個短視頻,感觸頗深,同樣是想回家,幼兒園門前圍滿了家長,而敬老院門口,是那麼的孤寂和悽涼。養老院甚至是療養院,子女花費不少錢財,看上去又有人照顧吃的也好,確實不錯,可真的是他們想要的嗎?

反正逢年過節,只要你回村,肯定會遇到子女給長輩辦大壽的,甭管時間到沒到,沒到那就提前過,到了那就補辦,反正就是必須要讓親戚朋友看看自己的實力。那小酒桌能從家裡擺到村門口,老人一站就是一天招呼親朋好友,可子女則是在那推杯換盞,子女倒是成了主場。等二天又風風火火走了,剩下一堆爛攤子留給老人。

就像我們村的趙老,今年剛好79歲高齡。其實按理說這大壽不該辦,也不能辦。按照民間習俗來說,這是一坎,過了大壽這一年很難過去。當然我不認同這種說法,其實也很好理解,80歲已經算得上快要入土的人了,不提過大壽還好,老人大多都會忘記年齡忘記時間。每天開開心心的真的能讓人長壽。可你過大壽,不就是提醒老人他老了嗎?這種心理負擔很容易壓垮老人。

為什麼要過壽,意思就是這個人長壽要慶祝一下,二來是年齡大了,親朋好友見一面少一面,所以這才邀請過來,也就是為了趁老人還在讓他看看。而90歲則不同,那個年紀的人大多頭腦不清晰,不會感到難受,親朋好友過來熱鬧熱鬧反而讓老爺子開心開心,能多活幾年。所以我們老家為什麼說大壽過九不過八。

趙老不情不願,可架不住子女意願,只好同意了。按照規矩得請個算命先生,在親朋好友面前討個吉祥。其實到現在也只是個形式,請不請也無所謂,就算請也是找個同村幹這一行的意思意思。哪知趙老子女還真請來一位先生,一開始,先生還有模有樣的在那恭賀,可就當問起生辰八字的時候,先生目光一變。突然說道:「趙老,今年79?過的是80大壽?」

這先生,其實大家也都認識,為人剛正不阿,可壞就壞在嘴上,不管什麼場合,算出什麼就說什麼,一點都不懂圓滑,讓很多人不喜歡他,但不可否認這人是有真本事的。「不久了,準備吧。」說完這句話就走了。其實當時場面頓時一靜,都在思考著先生說的是什麼意思?難道是時辰到了,開始拜壽?

也難怪大家這麼想,因為先前先生就說,老爺子面相好,活到90歲沒問題。但也有人聽出了,那就是趙老和前來拜壽的幾位老人。可他子女卻一個都沒聽出了,仍然熱熱鬧鬧的拜起了大壽。

可越拜趙老臉色越難看,心裡始終不是個滋味,等拜壽結束,老爺子飯都沒吃回房睡覺去了。這個時候子女仍然不知還在那招呼朋友,哪裡知道趙老已經不行了。事情就是這麼巧合,當晚親朋好友還沒來得及走,就開始了趙老的白事。

無獨有偶,我們這附近,凡是過了八十大壽的老人,都沒熬過一年。我覺得可能跟我們這習俗有關,過九不過八,老人們每天擔驚受怕,能好得了嗎?就比如我們小時候買了雙新鞋子或者新衣服,心裡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走路小心,千萬別弄髒了,但偏偏過不了一天,要麼踩泥巴要麼摔跤。不想什麼偏要來什麼,如果不在乎反而會好好的,很奇怪是不是。

好了,今天的故事到這裡便結束了。故事很精彩,切莫與現實相照應,不可當真。謝謝大家欣賞,如果你心中也有故事,不妨評論出來,我們大家一起欣賞一下。

溫馨提示:本故事屬民間文學作品,杜絕封建迷信。配圖來自網絡,需要請聯繫刪除。了解民間文化,從欣賞故事開始。有您喜歡,才有半杯水作品存在的價值,就讓我們一起欣賞,這遺落民間的精神瑰寶吧!

相關焦點

  • 民間故事:寡婦嫁給算命先生,親生骨肉被「換命」
    小時候聽爺爺講的一個民間故事說的就是這麼一個道理。今天要講的故事是關於一個人的命運的事情。瞎子阿明是一個算命先生,他的眼睛是在四歲的時候發高燒瞎掉的,當時山上的高僧就說阿明開了天眼,能預見未來的事情,讓他瞎了眼睛是個天意。
  • 民間故事:我幹什麼都不順,先生卻說:沒啥大事,你去屋頂看看吧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文書畫匯,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330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今天給大家講一則過去的民間風水小故事。還是那句話,故事只是故事,看官們打發下時間便可,故事中提及到的風水忌諱您可別較真兒。
  • 俗語「雞不過六,狗不過八」,你知道什麼意思嗎?
    因此,這些動物也隨著人度過了漫長的時間,我們的祖先總結了一些關於雞和狗的俗語,比如:「雞不過六,狗不過八」,到底是何意?下面就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俗語:「雞不過六,狗不過八」,大意是:飼養雞別超過6年,豢養狗別超過8年。這是為什麼呢?先來聽一個故事吧。
  • 民間故事:財主家事事不順,兒子昏迷不行,先生:你爹怎麼頭朝下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聽小於講故事,本故事名為《吝嗇財主立賭約》,故事素材來源於網絡,由小於品詩說文整理編寫。本文為《民間故事》第118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很高興又到了給大家講故事的時間了,今天咱們繼續來講一篇發生在古時候的民間小故事,希望大家聽了這個故事之後能夠有所收穫!
  • 民間故事:只因一個沉字,喪槓抬出問題,先生:晚輩,別不懂規矩
    作品類型:民間故事類,山村雜談系列。作者申明:傳承民間文化,說出魅力故事。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不可迷信、模仿故事情節等。更與現實生活無關,請理性、正確地欣賞故事。以前故事中提到過,有些地區是有專門抬棺這種職業,屬於民間八大匠中的抬棺匠。但也有些地方不講究這些,只要是身強力壯的人即可。農村喪事規矩很多,如果因為不懂壞了規矩,很容易引起主家不高興,甚至發生一些難以想像的事也說不定。所以不關乎信不信的問題,就憑他們祖祖輩輩延續下來的習俗規矩,也應該尊重,切莫莽撞,到頭來後悔恐怕就難了。
  • 民間故事:小夥守靈時,蠟燭滅了,風水先生:你屬牛?咋不早說
    作品類型:民間故事類,風水、喪葬系列。作者申明:傳承民間文化,說出魅力故事。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不可迷信、模仿故事情節等。更與現實生活無關,請理性、正確地欣賞故事。不過王偉哪有心思聽進去,內心除了悲傷還是悲傷。再說,這蠟燭可是特製的,能點3天3夜,風都吹不滅。可越是違背常理的事,越會發生。當他注意到蠟燭的時候,不知道滅了多久了,不僅如此,連帶上的香也滅了兩根。不過此時王偉並沒什麼顧慮,重新點燃就好,說不定是蠟燭質量差的緣故吧,這世間哪有那麼多稀奇古怪的事發生?
  • 民間故事:2女相繼夭折,老漢不明所以,先生:院子2米下有瓷娃娃
    民間故事:2女相繼夭折,老漢不明所以,先生:院子2米下有瓷娃娃。本文為《民間故事》之第257期,如果您喜歡看不妨給個關注。又到了跟大伙兒說故事的時候了。您願意聽故事,咱就每天準時更新。今兒咱講一篇發生在過去大天津的一件民間小故事。
  • 「雞不過六,狗不過八」是啥意思,家裡養狗的朋友們要注意了!
    我們作為中國人,一定要牢記這些俗語,領悟這些教誨,才能在以後的生活中規避掉很多的風險,人生的道路才會一馬平川。我們今天說的俗語,農村裡非常流行的一句老話,那就是「雞不過六,狗不過八」。乍一看,我們會覺得十分的詫異,為什麼雞和數字六聯繫在了一起,而狗與數字八又有哪些關係,別著急,我們一一說來。
  • 民間故事:算命先生一句話,70兩銀子,將死之人改命,官至翰林
    袁生問算命先生自己的前程如何,算命先生猶豫了半天,說:」先生印堂晦暗,沒有考取功名的希望,三天後三更,當死於非命。好在你離家不遠,你還是趕緊回家吧!」袁生是陽羨有名的才子,同學中的青年才俊,家境很好,算是一個小康之家,就等著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 俗語:「雞不過六,狗不過八」,何意?老祖宗的經驗!
    因而,這種家禽也伴隨著人度過了較長的時光,我們的祖先總結出了許多有關雞和狗的民間俗語,例如:「雞但是六,狗但是八」,到底是啥意思?接下來就一同來了解一下吧。民間俗語:「雞但是六,狗但是八」,大意是:飼養雞別超過6年,豢養狗別超過8年。
  • ...兒女》主創互動,白宇宋祖兒感情好,毛曉彤顯大度,就是不帶唐藝昕
    不過這些都是古裝的電視劇,很多網友想看一些現代的,偏現實向的作品。當下這種作品是比較少的,不過有一個符合條件的作品剛殺青不久,它就是《喬家的兒女》。 這部作品是由白宇、毛曉彤、宋祖兒、唐藝昕等人主演的,聽名字也可以看出,這部劇講述的是喬家幾個孩子的故事。
  • 民間故事:一把傘,送走了一家人,有時候老古話,還是聽一下的好
    作品類型:民間故事類,山村閒談系列。作者申明:傳承民間文化,說出魅力故事。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不可迷信、模仿故事情節等。更與現實生活無關,請理性、正確地欣賞故事。大都是一代代人口口相傳,甚至大家不知道為何要這樣,但延續至今幾百年都在遵守。刨根究底,他們也只能告訴你,我太爺爺那輩都已經傳下來了,這是規矩,老祖宗的規矩,別不懂事。當然肯定有人偏不信邪,如若不然後面的故事還怎麼發生呢?我不知道是不是巧合,但被村裡老人們渲染過後,這件事越聽越玄乎。世事無常,人世間哪能沒有不幸的事情發生,巧合也罷,還是真如老人們說的那樣,咱們只當個故事來看就好。
  • 民間故事:書生算命求姻緣,先生指了指旁邊的女童:那就是你妻子
    民間故事,奇聞趣事!這裡是話神道仙的原創故事領域。接下來請看傳奇的民間故事。在明朝,縣城之中,有一位教書先生,此人年紀倒是不大,只有二十五,但是在這個年齡還沒有成親的,那可是不多見了。書生因為照顧生病的老母親,一直沒有成親的想法,而去年,久病的老母親還是過世了,如今孤獨一人了,書生秦越,感到了一絲的孤獨。
  • 民間故事:龍舌劫
    在弄甲屯民間,流傳著「世上有三百六十個弄,不夠就拿弄甲與弄樓湊數」的說法。「弄」有「閉塞落後村寨」的意思,每當村民們聽到這句略帶侮辱性的話以及它背後的故事時,無不義憤填膺。一來抱怨先輩愚昧,二來憤恨說謊的風水先生。
  • 故事:陰毒的算命先生
    比如,大家肯定聽說過這樣的說法——家裡蓋房子的時候,千萬別得罪木匠或挑大梁的師傅(其根源來自《魯班書》,當然,木匠師傅不是騙子)。今天,筆者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一個心腸歹毒的算命先生因騙錢沒得逞,施展邪術去害人報復,最終自己丟掉性命的故事……明朝末年,京城大街上有個擺攤算命的老先生。
  • 白海風整理‖ 隴上民間故事(12)《聽窗根
    隴上民間故事(12)《聽窗根》隴西聽窗根的習俗由來已久,現在一般多是同輩中人在新婚小倆口的窗根下聽聽新婚夫婦的新房夜話,而在以前,作為「天敵」的婆媳間經常有意無意地互聽窗根
  • 民間故事:孩子久病,爹媽四處尋醫,先生:是一條斷尾蛇在作祟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聽小於講故事,本故事名為《斷尾花蛇》,故事素材來源於網絡,由小於品詩說文整理編寫。本文為《民間故事》第124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很高興又到了給大家講故事的時間了,今天咱們來講一篇發生在過去的民間小故事,希望各位看官通過這個故事都能夠有所收穫。那麼,咱們閒話就不多聊了,馬上開講今天的民間小故事!
  • 民間故事:狐仙報仇
    民間故事:狐仙報仇清朝順治年間,斷山村有個叫張義的書生,他是村唯一的秀才。但他父親卻並非讀書人,而是村裡的獵人隊長。不過打獵時,也還是有些禁忌的,比如大多是打山中比較多的野豬、山雞之類的。像狐狸、狼這些是不打的,都認為此類動物是有靈性的,若是亂打,會遭到動物們報復。據說以前這山裡某個村子,有天晚上,狼群發瘋似的衝進來,不管男女老幼,直接咬死了幾十個人,後來好長一段時間,人們都談狼色變。張老頭打獵經驗極為豐富,村裡十幾個獵人都聽他的。
  • 民間故事:聰明女人馴夫記,兩個耳光當皇后
    東西方文化迥異,就拿民間故事來說,完全是兩種不同的風格套路。中國民間故事是書生遇狐仙,西方民間故事則是王子遇公主。如果把西方民間故事改編成中國民間故事,王子變成書生,公主變成大家閨秀,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呢?
  • 民間故事:巾幗不讓鬚眉
    巾幗不讓鬚眉。幗,婦女頭髮上的飾物。巾幗,婦女的頭巾和頭髮上的裝飾物。諸葛亮派人給司馬懿送去巾幗,意謂司馬懿如同婦人。後以「巾幗」為婦女的代稱。古人稱男子為鬚眉。封建傳統歧視女性,所以當一個女人很有作為時,就叫巾幗不讓鬚眉,意思是說女人不比男人差。 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