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曾經刊載過一個著名的「婚前 15 問」,目的就是為了幫助每一對情侶來判斷自己和現在的另一半有沒有具備成為夫妻的條件。
1. 我們要不要孩子?如果要,主要由誰來負責?
2. 我們的家庭賺錢能力及目標是什麼?消費觀及儲蓄觀會不會發生衝突?
3. 我們的家庭如何維持?由誰來掌握可能出現的風險?
4. 我們有沒有詳盡地交換過雙方的疾病史?包括精神上的
5. 我們父母的態度有沒有達到我們的預期?會不會給足夠的祝福?
6. 我們有沒有自然、坦誠地說出自己的性需求、性的偏好及恐懼?
7. 臥室能放電視機嗎?
8. 我們真的能傾聽對方訴說,並公平對待對方的想法和抱怨嗎?
9. 我們清晰地了解對方的精神需求及信仰嗎?我們討論過孩子將來的信仰問題嗎?
10. 我們喜歡並尊重對方的朋友嗎?
11. 我們能不能看重並尊敬對方的父母?我們有沒考慮到父母可能會幹涉我們的關係?
12. 我的家庭最讓你心煩的事情是什麼?
13. 我們永遠不會因為婚姻放棄的東西是什麼?
14. 如果我們中的一人需要離開其家族所在地陪同另一個人到外地工作,做得到嗎?
15. 我們是不是充滿信心面對任何挑戰使婚姻一直往前走?
這 15 個問題十分經典,成為了不少婚姻諮詢當中的一個經典的模板。
我針對中國的國情以及平時在情感諮詢當中遇到的一些經典案例,重新修改並且濃縮了這 15 個問題,把它變成了「婚前 10 問」。
在我這裡每一個即將結婚的學員都要先彼此了解對方對於這 10 個問題的答案,只有在 10 個問題上都達成一致才可以邁入婚姻。
以下,是我根據實際經驗和諮詢案例復盤總結濃縮的 10 個問題,以及對應的解讀,大家可以拿去互相考察一下自己的另一半,看看對方有沒有做好和你共度一生的準備。
我們是否有著足夠的經濟支持,能夠保證我們小家庭的建立,以及以後婚姻生活的維持?
是的,結婚第一件事,先看錢。對於婚姻來說,錢這個東西不是最重要的,但是一定要有。
其實通過我們調研發現,中國的女性對於婚姻當中的金錢觀念,並不像有的地方宣傳的那麼拜金和勢利,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都是「看重物質,但是不求富貴」。
什麼意思?就是兩個人結婚一定要有物質基礎,但是錢夠用就好,我並不指望你多麼有錢,並不奢求和你在一起榮華富貴。
年收入,房產,這些東西只不過是為了能讓彼此的生活有一個保障,能讓以後的婚姻少一點後顧之憂,因此如果想要結婚,請雙方都具備一定的經濟實力,然後你們才能保障你們以後的婚姻生活不會陷入「貧賤夫妻百事哀」的困局。
「裸婚」聽起來很浪漫,看起來感覺好像特別信任對方,但是沒有一定實力僅僅因為是沒有錢的「裸婚」,下場都很慘。
我們在彩禮和陪嫁的問題上能否達成一致意見?我們雙方的家庭能否滿意?
中國式的婚姻,永遠繞不開的問題:彩禮和陪嫁。打開知乎婚戀問題的模塊,大把都是關於彩禮的問題。
其實我一直都覺得彩禮問題都不能稱之為是嚴格的情感問題,因為對於真正有感情的兩個人來說,這個事情都是走一個形式,但凡在彩禮和陪嫁上出了問題的兩個人,往往都是一開始感情就不好,想著在結婚的時候互相算計的。
我並不認同什麼「這個彩禮數額是我們老家的規矩」或者「我的其他姐姐當初結婚的時候都是這個陪嫁」這種說法,在我看來這些都是可以談的,畢竟陪嫁和彩禮本身最後都是用在小兩口的婚姻當中的。
因此,如果你們這個問題談不妥,那麼先緩緩吧,你們還不適合結婚。
我們對彼此的原生家庭是否足夠了解?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婚姻是否會產生幹涉?
結婚之後,你們每個人都有了兩個家庭:一個是你們原來的家庭,一個是你們兩個人的小家,如果你們彼此分不清這兩個家庭之間的界限,你們就很容易因為這樣的問題導致婚姻的分崩離析。
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往往是伴隨一生的,因此在結婚之前請務必了解對方的原生家庭是否健康,是否存在隱藏的問題(比如童年陰影,比如鳳凰男,扶弟魔),只有排除了這些潛在的風險,你們以後才能夠對於婚姻當中對方的表現有一個基本的把握。
我們的父母和朋友是否都贊成我們的婚姻?我們的婚姻得到長輩的祝福了嗎?
有句話說的真的有道理: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一段婚姻如果得不到父母的祝福,往往結局都不會很理想。
現在很多年輕人獨立意識起來了大家,都覺得婚姻大事不需要徵求父母的意見,甚至有的時候還會和父母對著幹他,這樣的做法十分不明智。
父母畢竟是過來人,他們經歷了這麼長時間的婚姻,十分清楚接下來幾十年的生活意味著什麼,你挑選的另一半究竟靠不靠譜。
你看待你的另一半是有「戀人濾鏡」的,但是你的父母並沒有,他們是嚴格的在審核這個人有沒有能力和資格和你共度一生。
所以不要怪你的父母看起來「刁難」你的另一半,他們只不過是盡力在排除一些潛在的風險,讓你不要經歷他們之前可能面臨的一些困難。
我們真的了解對方的生活習慣嗎?我們能夠接受對方日常生活中的狀態嗎?
我小的時候未婚同居還是一件看起來十分「有傷風化」的事情,但是隨著風氣的開放,以及越來越多案例表示:結婚之前兩個人同居一段時間,很能夠檢驗彼此的契合度。
你喜歡這個人在你面前的樣子,未必喜歡這個人真實生活中的樣子。
你的男朋友看起來利利索索十分帥氣,但是可能一個人的時候他連襪子都不洗;你的女朋友看起來精緻的不行,但實際上她住的房間平時就是一個豬窩。
之前去過對方住的地方說明不了什麼,誰還不會提前打掃一下?
只有一段時間的同居,才能看出來對方平時生活的狀態,了解對方是不是真的和你生活習慣類似。
不然,生活習慣的問題看起來很小,但是累積起來產生的矛盾,會讓你們每個人在生活當中都特別頭痛。
雖然男女平等喊了這麼多年了,但實際上在不少婚姻當中,對於生幾個孩子,要不要男孩這樣的問題依舊會引發兩個人的爭執。
現在越來越多的女性不想生孩子了,歸根結底是男性沒有在婚姻當中扮演好丈夫和父親的角色,導致女性出現「喪偶式育兒」:生了一個孩子,但是當爹的從來也不管不問,帶孩子的壓力都要女性一個人來承擔。
在這種情況下,還有的男性對「生男孩」有著執念,第一胎是女兒一定要生二胎。
對於這樣的情況,在結婚之前一定要討論清楚,不然到時候想反悔都難。
我們能夠接受對方的工作性質嗎?在工作和家庭當中我們應該怎麼平衡?
現在工作壓力大,不少人的生活時間都被工作侵佔了,尤其在婚姻當中這個事情處理不好很容易引發爭執。
當初你追求他的高薪,現在你就必然要接受他忙於工作的現實,不少夫妻就是在「你不顧家」和「我不出去賺錢我們喝西北風嗎」之間循環往復的爭吵,大動幹戈。
因此,傳統的「誰主外誰主內」一定要討論清楚,這是為了你們兩個人好。
我們真的對對方滿意嗎?我們有什麼對於對方的不滿是一直都沒有和對方說的?
我知道這個問題可能比較危險,但是該問的一定要問清楚,不然就會是你們婚姻當中的一個定時炸彈。
其實有很多婚姻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不是對對方十分滿意,而是正好年紀到了,相處的也還可以,就為了結婚而結婚。
如果不是為了愛情,奉勸大家不要貿然的走入婚姻。
因為婚姻是一場持續多年的大事,如果連一開始的感情都不穩固,那麼到了後面你們的婚姻生活就只剩下了日復一日的枯燥生活。
雖然單身久了之後壓力會大,但是也不要僅僅因為「該結婚了」就找一個人將就一生。
如果你們真的沒有對對方達到滿意的狀態,或者一直心裡有什麼事情卻遲遲沒有和對方說出來,那麼一定要認真考慮你們結婚的這件事,畢竟這不是談戀愛,不能說放棄就放棄。
一旦面臨工作調動產生的異地和長期分居,我們應該怎麼辦?
對於長期關係,基本都處於愛情厭倦期了,這個時候我們需要一段時間來幫助我們把感情轉化成為親情和責任感,但是如果在婚姻當中這個時間不夠充足,很容易就會導致我們在感情還沒有轉化完全的時候就開始接受考驗。
尤其是建立婚姻之後面臨的長期分居,這樣的情況下一定要有一方做出犧牲,要麼是隨著對方調動工作,要麼就是犧牲自己的時間多去看望對方。
如果不能保障這一步,那麼在感情當中就很容易出現出軌和離婚。
因此,對於異地問題的考慮,應該越早越好,畢竟現在工作和職業更換那麼頻繁,誰也說不準什麼時候就要和對方離開。
我們能陪伴對方到什麼程度?到了什麼情況下,我們可以開始各自的生活了?
這是這十個問題當中最沉重的一個問題,也是不少準夫妻明知道可能會存在,但是避而不談的一個問題。
天有不測風雲,雖然我們誰都不希望不幸降臨在我們的身上,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風險的存在。
我見過很多因為意外破碎的家庭,也見過很多人明明已經被耗盡了力氣,卻還是不能離開,不敢離開。
所以,最好一開始我們就說好,當我們有一天真的遭遇了什麼意外,到了什麼程度對方可以離開我們去開始自己的生活。
這不是無情,而是努力不拖累對方,如果你想留下來當然好,但是如果我的存在已經拖累了你,你可以去開始自己的沒有負擔的生活。
以上,這是我結合諮詢案例,以及中國國情,總結出來的改良版的「婚前十問」,如果你想要知道你的另一半適不適合結婚,只需要找一個時間,兩個人心平氣和的聊一聊這十個問題,你心裡就能有個大概。
我承認,這十個問題看起來有些沉重並且十分現實,但是這才是婚姻真實的情況:
婚姻當中,並沒有那麼多美好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畫面,有的更多是現實的考慮,沉重的負擔,以及兩個人並肩作戰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