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舊錶盤
安裝擴音喇叭
調試新設備
錶盤設計圖
■東楚晚報記者 丁歡/文 周巍/攝
昨日早上7點,住在黃石城區金虹大廈附近的居民再次聽到了熟悉的東方紅樂曲鐘聲。
沒錯,黃石人的鐘樓又回來啦!目前,鐘樓的塔鍾正在進行安裝調試,2021年1月1日零時,這裡將再次敲響新年鐘聲。
鐘樓曾是黃石市最高建築,是繼武漢關鐘樓之後湖北省第二座鐘樓。悠揚的鐘聲曾伴隨許多黃石人成長,承載著老黃石人奮鬥的記憶。
幾年前,這裡曾規劃在原址上建黃石最高樓,不少對鐘樓有著深厚情感的老黃石人多次提出了保留地標的意見和建議。經黃石市委市政府決定,保留原有建築,對鐘樓塔鍾進行改造升級。
鐘樓曾是黃石地標 承載黃石人的記憶
提起鐘樓,張銀保記憶深刻,那個塔樓,他曾每天上去數十次。
1978年,21歲的張銀保進入郵政局工作。同年,市裡為提升黃石的城市形象,專門劃撥了數十萬元修建了鐘樓。那時,在國內只有武漢、上海、廣州等幾個大城市建有鐘樓。
鐘樓共有9層,是黃石當時最高的建築,站在樓頂可以看到西塞山、江北農場、黃石港和胡家灣。由於建在市中心,附近有火車站、汽車站、碼頭,客流量很大,當時到黃石出差的人都要過來看一下鐘樓,鐘樓聲名由此遠播。
「1979年4月26日下午3點鐘,是鐘樓第一次打點,8個25瓦的高音喇叭,敲鐘時,我住在亞光的家裡都聽得到。」1980年5月1日,鐘樓正式運行,張銀保負責鐘錶維護,直到2002年鐘樓換上了無人值守的電子鐘,他才換了崗位。
張銀保笑著說,自己是地地道道的「鐘樓人」。多年的習慣,他仍然每天上去看看。直到2012年,郵電局搬到團城山辦公。此後塔鍾也就停止運行了。
2018年退休後,空閒時張銀保也會到鐘樓下轉轉,經常會感慨萬千:「多想再聽一聽熟悉的鐘聲。」
「在當時,手錶是很珍貴的物件,很多人都沒有,鐘樓的建成給黃石人帶來了時間概念。它不僅是黃石的地標,還承載著老黃石人奮鬥的記憶。」昨日,聽說鐘聲再次響起,張銀保激動地說,希望這次能響得再久一點。
塔鍾昨日進行調試
將用北鬥進行校時
昨日下午,爬上三層旋轉扶梯,抵達鐘樓頂層,這裡是塔鐘的「大腦」。經過歲月的沉澱,這裡早已鏽跡斑斑。幾名工作人員正在緊張工作中,目前,控制系統、喇叭音箱已安裝完畢正在調試,錶盤更換工作也即將進行。
此次中標負責塔鍾項目的是煙臺持久鐘錶集團有限公司。有緣的是,2002年黃石鐘樓塔鍾第一次更新換代工程,也是由該公司負責實施。
那麼,此次安裝新鐘錶有哪些特色亮點呢?
據該公司項目負責人鄭波介紹,此次塔鍾控制系統使用了具有網際網路功能的「鍾聯網」系統,能遠程監控管理,軟體問題可以遠程修復,還能實時監控硬體狀態。
「就算停電十年,也可憑記憶自動運行追趕。」鄭波告訴記者,安裝的新表是採用國產北鬥衛星校時系統進行校時,確保零誤差。同時,錶盤採用LED發光二極體進行照明,使用壽命長達10萬個小時,更節能。在黑夜裡,遠處高樓也可看到此處的亮光。
據了解,此次塔鍾配備了8個高音喇叭、4個室外低音柱,方圓1.5公裡內都可聽到鐘聲,跟武漢江漢關的塔鍾配置一樣。
正式運行後的鐘樓,將基本保有原來市民熟悉的聲音,早上7點敲響鐘聲並播放東方紅樂曲,8點-21點敲響鐘聲並播放英國大笨鐘樂曲(威斯敏斯特鐘聲)。為確保不擾民,平時13點、22點-次日6點不敲鐘,重大節日或會調整。
這個新年,讓我們一起來鐘樓跨年,聆聽熟悉的鐘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