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樓修繕完畢今開放

2021-01-17 瀟湘晨報

修繕後,鐘樓恢復遊客接待。 (記者 張宇明 攝)

■記者 張佳 實習生 李嘉沛

闊別多日,西安鐘樓搶險加固修繕項目已經全面竣工,今日重新開放。新展廳有哪些全新的體驗?8月25日下午,記者提前探秘新展廳時,這裡正在進行最後的清掃和布展工作,準備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廣大遊客。

新展廳全景展示鐘樓歷史

本次鐘樓修繕主要對寶頂、屋面、簷口、飛椽、外金柱等進行了兩個多月的閉館維修工作。除了外貌的改善,藉此次機會,西安鐘鼓樓博物館對鐘樓展廳的基本陳列也進行了全新的提升改造。

基本陳列從鐘樓的歷史、建造工藝、建築職能、歷次修繕等方面做了全面介紹。鐘樓博物館館長王磊說:「希望通過這次提升後的基本陳列,讓遊客一走進展廳就能系統全面地了解到它600年的歷史價值。」

西安鐘樓位於市中心,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建築年代最久、保存最完好的鐘樓之一。始建於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初建於今廣濟街北口,與鼓樓相對。明萬曆十年(1582年),陝西巡撫龔懋賢命成寧、長安二縣令主持鐘樓整體東遷工程,鐘樓整體遷於今址。

清朝建立後,在明代西安府城的基礎上新建了「滿城」,原本位於城市中心的鐘樓,變成了「滿城」的西南角樓,軍事瞭望成了它的主要功能。

西安鐘樓有哪些特點?

西安鐘樓整體為磚木結構建築,高36米,從下至上依次為基座、樓體及屋頂。樓體為木質結構,是「重簷三滴水」、「四角攢尖頂」建築形式,1996年被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座四面正中各有高和寬均為6米的十字交叉形券洞,過去與東南西北四條大街相通,人流車流由此穿行。樓身上下兩層,出簷三層,四周設有迴廊;主要由中心4根、周圍12根圓柱承重。圓柱之間由梁連接,梁與柱樺頭結合,楹梁之端用鬥拱連接。

鐘樓的鬥拱以榫卯連接,可有效減震且造形壯觀。西安鐘鼓樓一層簷下均設單昂三踩鬥拱,二層簷下設單翹三踩鬥拱,三層重簷設重昂五踩溜金鬥拱,在同類建築中等級較高。

鐘樓的彩繪非常精美,因年代久遠,西安鐘樓最初的彩繪形制已無法追溯。現在看到的是1953年重繪的,採用清式規格,仿效天安門做法,外簷採用了高等級的和璽彩畫和旋子彩畫,金龍、龍草、雅伍墨、水波等紋飾讓樓體廊腰縵回,簷牙高啄,更有和平鴿、花卉圖案,與時代背景緊密相連。

鐘樓還有哪些你不知道的彩蛋

脊獸是中國古代建築屋脊上所安放的獸件。古建築上的脊獸最多有十個,分布在房屋兩端的垂脊上。由下至上的順序依次是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狎魚、獬豸、鬥牛、行什。西安鐘樓脊獸為七垂脊獸。古建中脊獸的數目和種類有著嚴格的等級區別,均為奇數,小獸越多,建築級別越高,七脊獸的西安鐘樓等級可見一斑。

鐘樓因鍾而得名,西安鐘樓上的景雲鍾是國家一級文物,也是我國首批禁止出國展覽的文物。它高2.47米,重約6噸,鑄造於唐景雲二年。鐘身上除刻有蔓草花紋、龍鳳紋等,還有一篇銘文,為唐睿宗李旦親筆所寫,闡述了景龍觀的來歷、鐘的製作過程和對鐘的讚譽,是研究唐代文學和書法的珍貴資料。明初修建西安鐘樓之後,景雲鍾便被懸置其上,被稱為「天下第一名鍾」,現收藏於西安碑林博物館。

600多年來,西安鐘樓作為城市地標,在車水馬龍的歲月之中,以巧奪天工的精湛技藝讓無數人領略了中國營造法式的魅力,也為西安人留下了一份獨有的記憶。

此次重新開放後,鐘樓的開放時間將延長一小時,從早8:30至晚9:30。修繕一新的西安鐘樓將與這個古老的城市一起見證新的發展和生活。

【來源:西安日報資訊】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西安鐘樓寶頂用3800張金箔紙重新貼金,下周三有望開放
    西安鐘樓寶頂用3800張金箔紙重新貼金,下周三有望開放 8月17日,華商報記者從西安市鐘鼓樓博物館方面獲悉:鐘樓修繕即將結束,8月26日有望開放。
  • 西安鐘樓修繕後寶頂真容亮相!重新貼金用掉3800張金箔紙
    本文轉自【陝西都市快報】;「鐘樓」對於咱西安人來說 那是再熟悉不過的 地標性建建築了!(修繕前照片) 今年6月份就有西安市民發現鐘樓外牆被罩上一層隔離像是在「敷面膜」圖片來源:@Va倫tina 原來6月10日至8月25日期間鐘樓閉館修繕時隔9年600多歲的國家級文物再次迎來修繕
  • 奢侈品牌Brunello Cucinelli資助遭地震破壞的鐘樓修繕
    不久前,義大利佩魯賈Norcia市的一座跨越八百年多歷史的鐘樓Torre Campanaria正式完成修繕。Torre Campanaria毀於四年前的一場6.5級大地震,而修繕工程獲得了義大利奢侈集團Brunello Cucinelli和同名創始人的支持。Brunello Cucinelli親自出席了完工儀式。
  • 305年歷史的上海商船會館修繕後首次開放
    6月13日,地處上海外灘黃浦江畔,有著305年歷史的上海商船會館在修繕後首次對公眾開放。據悉,商船會館是上海最早成立、規模最大的商船業主同業會館。建於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由上海和崇明籍沙船商「為敦鄉誼、相同幫」而成立。
  • 寧波府城隍廟今起重新開放
    寧波府城隍廟今起重新開放 2020-06-27 17: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修繕後首次對公眾開放!305歲商船會館,喚醒上海的歷史記憶
    修繕後首次對公眾開放!同治初年,曾作為在南市籌辦江南製造局(今江南造船廠)辦事處。該建築群坐西朝東,磚木結構。現存主要建築有磚雕門樓、大殿、戲臺和清乾隆石碑,建築佔地面積793平方米,分布面積2341平方米。門樓高5米、闊16米,由清水方磚砌築,雕有「商船會館」字樣。大殿歇山頂,雕梁畫棟,南牆上嵌有清代石碑一塊。殿前為戲臺,上有八角形漆畫藻井。
  • 見證山西的百年變遷的「督軍府」,修繕基本完工!不日開門迎客~
    目前,位於太原市杏花嶺區府東街101號的督軍府舊址修繕已基本完工。預計今年,將有機會一睹「千年府衙」的風採。督軍府建築物修繕,多採用傳統建造法,部分重要建築巧妙運用多種屋面形式,形態穩健厚重;景觀設計,包含建築單體以外的道路、園路、種植、景觀小品、給水等;保留原有古樹,使園林景觀與老建築共鳴。
  • 西安鐘樓寶頂重新貼金,耗費70克黃金共計3800張金箔紙
    大家都很期待見到它修繕好的樣子畢竟沒有金箔的寶頂還挺「禿」然的就在今天央視新聞記者帶大家登上鐘樓一睹美化後的鐘樓真容。>不止進行了這一次的修繕,此前,鐘樓還經歷了五次體檢呢,一起來看!>2011年,對屋面進行了保養、維修2020年,鐘樓迎來第六次修繕鐘樓修繕原則:最少幹預本次修繕是對123層屋面和寶頂進行維修。
  • 天壇圜丘壇泰元門復原修繕完工
    隨著北京市中軸線整體申遺工作啟動,泰元門住戶搬遷騰退和文物保護修繕工作被納入重點任務。去年8月,天壇園內住戶騰退籤約順利完成。今年6月,泰元門復原修繕工程啟動。  外壇仍大面積被佔,將逐步騰退  1998年,天壇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按照申遺時的承諾,天壇要在2030年前恢復其完整性。
  • 在Brunello Cucinelli的資助下,佩魯賈市政廣場鐘塔修繕工作完成
    義大利佩魯賈 Norcia市一座建於13世紀的鐘樓 Torre Campanaria在遭遇四年前的地震破壞後,近日正式完成修繕。修繕工作得到了義大利奢侈品集團Brunello Cucinelli的支持。
  • 鐘樓書店要回來了!
    西安鐘樓 圖/snowfox 誕生於1953年的鐘樓新華書店是老西安的地標,曾坐落於西安鐘樓東北方向。近日傳來消息,為配合易俗街區提升改造,闊別已久的鐘樓書店將於今年底恢復往日功能,重裝迎接廣大讀者! 鐘樓書店:承載老西安人的青春回憶 鐘樓新華書店舊址位於鐘樓郵局辦公樓的東側,是按照蘇聯圖紙設計的。1953年4月6日,鐘樓新華書店開業,成為西安第一家國營書店。
  • 水立方曾為它讓路,六百歲北頂娘娘廟二期修繕工程完工
    已開放的一二進院落裡有不少參觀的遊人,而剛修繕好的三四進院落的四座配殿,也是古色古香,環境清幽。此次完工的是北頂娘娘廟修繕二期工程,主要針對的是此前一直作為遺址保護的三、四進院。項目於去年5月啟動,包括東嶽殿(三進院)東西配殿、玉皇殿(四進院)東西配殿及山門東西值房六棟建築,總建築面積為517.18平方米。
  • 建甌國寶「迪口鎮值慶橋」修繕完畢 快去看看
    迪口鎮是建甌市古廊橋分布最多的鄉鎮,轄區內屬文物保護單位的就有六處,其中值慶橋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次歷經八個月的值慶橋修繕工作現已全面竣工。 值慶橋修繕前
  • 未名湖畔 博雅塔下 | 一局發展修繕的北京大學圖書館重新開放!
    未名湖畔 博雅塔下 | 一局發展修繕的北京大學圖書館重新開放!近日由中建一局建設發展公司修繕的北京大學圖書館東樓重新開放北京大學圖書館起源於1898年的京師大學堂藏書樓
  • 革命烈士羅屏漢、張瑾瑜夫婦故居修繕工作進展順利
    今日記者從梅州市獲悉,羅屏漢、張瑾瑜烈士故居修繕工作進展順利,目前羅屏漢故居而修繕完畢,並被評為興寧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而瑾瑜故居則已修繕9個房間,其中3間進行室內布展,目前布展已完成。故居修繕好以來,就吸引了許多領導、單位團體和遊客的參觀,目前已二名專職值班人員,實行24小時免費開放,並配備2名講解員負責導遊講解。 屏漢故居已被評為興寧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據介紹,羅屏漢故居是革命烈士羅屏漢成長和曾經進行革命活動的地方。羅屏漢烈士青少年時期在這裡生活和讀書,並曾經以教師身份為掩護在此從事革命活動。
  • 「鐘樓書店,歡迎回家!」
    讓人迷惑的是,2010年,位於鐘樓書店原址北側的鐘樓電影院原址拆除後,原地建起了的新建築緊貼鐘樓書店。而本身為了保護文物,鐘樓書店選擇了搬遷,現在書店舊址卻又轉為了商業用途?多年後再回看歷史,總結東大街改造失敗的原因,恐怕離不了這類混亂的規劃。
  • 鐘樓鐘聲 將在元旦再次響起 黃石老地標鐘樓塔鍾昨安裝調試 將用...
    沒錯,黃石人的鐘樓又回來啦!目前,鐘樓的塔鍾正在進行安裝調試,2021年1月1日零時,這裡將再次敲響新年鐘聲。鐘樓曾是黃石市最高建築,是繼武漢關鐘樓之後湖北省第二座鐘樓。悠揚的鐘聲曾伴隨許多黃石人成長,承載著老黃石人奮鬥的記憶。幾年前,這裡曾規劃在原址上建黃石最高樓,不少對鐘樓有著深厚情感的老黃石人多次提出了保留地標的意見和建議。
  • 影像·上海——海關鐘樓
    時光荏苒,幾十年悠然而過,登上鐘樓一睹真容的心願終於在日前得以實現!清晨,我和幾位記者朋友跟隨已守鍾28年的魏雲寺先生走進海關大樓,聽其如數家珍般的介紹:海關鐘樓於1927落成,名列亞洲第一,世界第三。世界排名第一的鐘樓是電影《39級臺階》中的英國大教堂鐘樓,排名第二是莫斯科紅場上的鐘樓。上海海關大樓總高79.2米。
  • 西安鐘樓寶頂貼3800張金箔【AI主播說新聞】
    鐘樓寶頂貼3800張金箔 8月17日,時隔9年,600多歲的西安鐘樓再次迎來修繕,寶頂重新貼金更是25年來首次。據央視新聞,現場共用了3800張金箔紙,合計金箔70g。
  • 雲南保山千年板橋古鎮青龍街將於6月底啟動道路保護修繕
    雲南經濟日報訊(張楊軍) 6月10日上午,保山市隆陽區人民政府舉行「板橋鎮青龍街道路保護修繕」新聞發布會。如何在進一步保護城市文脈,傳承歷史文化,方便群眾生活,展示隆陽城市特色,特別是立足「山水田園城市、歷史文化名城、開放創新之城」的定位,帶動板橋鎮全面融入保山市現代化大城市建設中取得平衡,一直是外界關注的重點,青龍街作為板橋鎮乃至隆陽區連接「古」和「今」的橋梁,實施青龍街保護修繕工程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