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7 17: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寧波文化名人、城隍廟展陳項目專家組成員楊古城、牌匾楹聯撰寫書法家代表毛燕萍、建築修繕單位代表李崢豔、塑像企業代表陳蓋洪等人為城隍廟揭匾)
寧波府城隍廟揭匾開廟儀式於今天上午(6月27日)舉行,今起正式向市民開放。
現存國內最完整、浙東地區規模最大的寧波府城隍廟(俗稱郡廟),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寧波府城隍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五代後梁時期,梁·貞明二年(916)刺史沈承業在子城西南五十步建城隍祠。至明洪武四年(1371)春,郡守張琪遷建於握蘭坊元帝師殿舊址,即今縣學街城隍廟址。始後屢廢屢建,現按清光緒十年(1884),包括前天井按民國三十七年遺存的中軸線上,由照壁、門廳、儀門、前戲臺、拜亭、大殿、後戲臺、寢宮,組成前後「四進四天井二戲臺左右廂殿」的雄偉建築,其面積6000平方米,佔地面積5333平方米。明洪武年間城隍文化鼎盛,全國城隍廟分為「都、府、州、縣」四個等級,寧波的城隍廟為「府」級,正式定名為「寧波府城隍廟」。
千餘年來,它飽經風霜,見證了城市的興衰變遷和市井人文的繁盛,以其特有的文化印記成為寧波城的重要歷史遺蹟。
舊時,城隍廟不僅是百姓祈福求平安人氣最旺的地方,也是一個集民間信仰和民俗文化為一體的公共活動場所。進入新世紀,社會各界對城隍廟區域修繕提升、「還廟於民」的呼聲越來越高,如何挖掘城隍廟文化內涵,重塑老廟輝煌,人民對城隍廟給予了新的期望。
通過公開徵集投票等方式,確定本次修繕恢復清朝最後一次大修的基本格局。本次修繕從2018年10月開始,後又進行塑像及配套展陳,於2020年6月27日正式開放。
作為寧波的「古城象徵,歷史載體」,修繕後的寧波府城隍廟整體格局恢復至1884年的歷史風貌。內部展陳部分著眼於延續歷史文脈,一樓為城隍傳統文化展示區,薈萃了生漆脫胎、骨木鑲嵌、朱金漆木雕等寧波本地國家級非遺工藝,由寧波本地知名塑像企業承制。
寧波府城隍廟供奉的城隍神為漢將軍紀信,城隍神的神龕(暖閣)體現了寧波頂級工匠的非遺工藝。廟內有文昌殿、慈航殿、月老殿、財神殿、二十四司、六十甲子殿、痘神殿、娘娘殿等,前中天井的東廂房是「懷棠祠」,特別具有寧波特色,裡面供奉了寧波歷代八位惠政代表人物,分別是:建立寧波子城的韓察、修建第一座靈橋的應彪、築它山堰的王元暐、造寧波羅城的黃晟、修建城隍祠的沈承業、北宋鄞縣知縣王安石、明初遷廟於今址的張琪、民族英雄錢肅樂。此八人為寧波府城隍廟八大陪神。
現在城隍廟內的楹聯牌匾,除歷史留存的老匾外,都由寧波本地書法名家重新書寫。
寧波府城隍廟建築整體氣勢恢宏,採用大量寧波本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工藝,深藏寧波風俗和工藝美術的底色,見證了寧波城市的發展和市井人文的繁盛,是寧波最具有生命力和煙火氣的文化地標。
城隍廟疫情期間實行預約限流
據了解,郡廟大修完成了一代人的傳承使命,為集社會之力,再造老廟輝煌,推進城隍廟文物徵集陳列、開展相關文化活動及後期維護運營,特設寧波市郡廟文化發展基金會,接受民眾捐贈,詳情可諮詢0574-87097153。
城隍廟開放後,疫情期間實行預約限流,公眾可在「千年海曙」公眾號實名預約,也可以撥打0574-87237368(電話預約時間為上午8:00—下午5:00)電話預約。
城隍廟全年免費開放,如遇特殊情況,將在公眾號提前發布通告。開放時間為8:00—17:00,16:30後禁止入內。
城隍廟地處城市中心,請大家儘量公交綠色出行。疫情期間請遵守亮碼測溫制度。
甬派原創出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原標題:《寧波府城隍廟今起重新開放》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