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這是第四篇膠片相機的分類介紹
此前小編用了三篇文章來介紹膠片相機分類中的旁軸相機、單眼相機、雙反相機,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膠片相機中一個非常非常小眾的分類——大畫幅相機。一般來說,旁軸相機、單眼相機和雙反相機的不同主要得名於其取景方式,而大畫幅相機則是由於其超過中畫幅相機的畫幅。從維基百科相機的分類來看,大畫幅相機也是與上述三種類型的相機相提並論的,所以本文就來介紹一下非常小眾而神秘的大畫幅相機。
大畫幅相機的特點與魅力
大畫幅相機的最大特點就是底片的畫幅大(這不是廢話嗎……)。底片大到什麼程度呢?一般來說比較常見的大畫幅相機主要有4×5、8×10兩種,由於這兩種畫幅數字後面跟的單位是英寸,實際上即使是較小的4×5,畫幅也是遠遠大於120中畫幅的,至於更小的135全畫幅,那更是不知道大到哪裡去了。由於畫幅過大,大畫幅是目前依舊無法由數碼取代膠片的少有的民用相機類型之一。
大畫幅相機的另一大特點就是,相比結構複雜的膠片單眼相機、旁軸相機,大畫幅相機的結構反而超級簡單。簡單來說大畫幅相機就是前面一個裝鏡頭的「板板」,後面一個裝大畫幅頁片式膠片的「板板」。兩個「板板」的相對距離、位置都可調,彼此之間通過可伸縮的皮腔連接,就是這麼簡單。一般來說大畫幅相機會採用直接在焦平面的毛玻璃上面取景、對焦,然後裝入頁片形式的大畫幅底片拍攝的方式。光圈值、快門速度也需要在鏡頭上設置,然後也需要手動一次次為鏡頭的鏡間快門上弦,然後使用快門線拍攝。
大畫幅相機由於上述的自由度過大,使得拍攝難度相當大。並且由於是機背毛玻璃直接取景,所以拍攝者在毛玻璃上面看到的像上下左右全部都是顛倒的,如何調整取景構圖也非常難。大畫幅相機的重量普遍較大,尤其是8×10的大畫幅,機身重量就達到一個非常恐怖的水平。此外,大畫幅頁片的膠片價格也非常恐怖,用戶在拍攝前還需要在暗袋裡面手動裝膠片,都非常麻煩。但是儘管如此,大畫幅相機依舊有一批雖然規模不大,但卻相當忠誠的擁躉,直至今日依舊在樂此不疲地使用很難用的大畫幅相機進行拍攝。甚至還有大畫幅相機玩家拍攝賽車這樣的運動題材的作品。
一般來說,大畫幅相機可以根據結構不同分為單軌和雙軌兩類,單軌就是鏡頭的板板和機背裝膠片那裡的板板在一條軌道上面調整,移軸的自由度更大一些,而拍攝難度和相機體積、重量都會更大。而雙軌式大畫幅相機的優勢是收納體積會比較小巧,甚至某些型號可以放在背包內隨身攜帶。那麼古爾丹,代價是什麼呢?代價就是移軸的程度會比較小甚至乾脆沒有,這就要看用戶的選擇了。至於大畫幅相機的特點,以及拍攝前的準備工作,可以看這篇大畫幅用戶的文章:
大畫幅相機經典品牌和機型陳列
1星座TOYO
2林哈夫Linhof
3瑪米亞Mami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