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的縱橫戰略下,印度被拖入兩線作戰的境地,但印度並未認識到由此產生的巨大危機,反而重心放在如何在中印、印巴兩條戰線上取得優勢。但裝腔作勢並不能嚇退中國以及巴基斯坦,如果印度執意胡鬧下去,結局只有一個,那就是丟了婦人又折兵,使印度陷入眾矢之的。
印度為15天激烈戰爭做準備
據多家印度媒體報導,印度國防參謀總長拉瓦特14日表示,印度陸軍、海軍以及空軍正在進行高水準的準備工作,以儲備足夠力量應對來自邊境的任何威脅挑戰。
這似乎驗證了近日在印度媒體上廣泛流傳的一則消息,據印度亞洲通訊社(ANI)13日引述政府消息人士的話報導稱,印度國防軍已獲得以下授權,為15天的激烈戰爭而增加武器和彈藥庫存,將儲備水平將現有的10-1級提高至15-1級。報導將此稱為印度在與中國邊境對峙中往前邁出的重要一步。
圖片源自網絡
印度補充軍隊彈藥
據印媒報導,之前印度軍方的戰爭損耗可用來支持長達40天的作戰,於1999年減少到20天,後來減少到10天,而在2015年時,印度審計部門報告顯示,印度軍方的彈藥儲備只夠支持10天的戰爭損耗。
據ANI報導稱,印度軍方正在利用擴大的庫存需求和被授予的緊急財政權,預計花費5000億盧比(約合444億元人民幣)以上的資金從本地和國外採購軍事設備和彈藥。而根據多年前的授權,印度軍隊的戰爭損耗儲備本應支持進行40天的激烈戰鬥,但由於儲備問題以及戰爭性質的不斷變化,儲備水平降至10-1級,武器儲備量急劇下降。
據《印度斯坦時報》15日稱,印度海陸空三軍也獲得了緊急財政授權,可以購買用於戰鬥的武器,額度為30億盧比。報導還稱,印度軍方近期一直大量購買武器裝備,其中包括數量龐大地坦克與大炮的飛彈和彈藥,用以對抗「兩個對手」。
圖片源自網絡
印度的真實目的
據印度《德幹先驅報》15日報導,印度國防部長辛格14日在印度工商業聯合會年度大會上發言稱,印度武裝力量在邊境以最大的英勇與中國軍隊作戰,迫使其撤退。其還稱,每當邊境地區有情況發生,中印軍事實力就會被比較,而對立雙方誰的軍事力量更強的問題還有待嚴肅討論,但毫無疑問,印度在軟實力和思想方面遙遙領先於中國,因為佛教影響中國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而印度外長蘇傑生的表態相對低調,他於上周出席印度工商業聯合會活動時表示,我無法預測印中邊境對峙是長期存在,還是短期會有所突破,但其認為,現在發生的事情同樣不符合中國利益,因為該事件已經引發極大國際影響。他還認為,邊境對峙事件令人不安,且引發一些基本關切,真正的危險為兩國精心發展的互信會因此消失殆盡。
事實上,據清華大學戰略研究院研究部主任錢瘋1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稱,目前,近期看不到印度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的可能性,特別是在與中國的軍事對峙問題上。而印度自2017年開始對部隊編制、武器裝備、人員等進行新一輪改革仍在進行中。
圖片源自網絡
另外,印度增加戰爭損耗儲備的動向,實際上是借著與中國和巴基斯坦的關係緊張,從而加速這一改革進程。因為印度近年來暴露出武器彈藥庫存較少的問題,該問題從1999年印巴在克什米爾地區的卡吉爾爆發軍事衝突以來就一直存在。
因此印度軍方想利用現在的機會來觸動該國的文官政府,改革目前較為冗長的國防採購流程,迫使政府在資金分配的問題上給予更多財政和裝備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