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驕子 光耀千秋 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憑什麼載入史冊

2020-12-21 封面新聞

2020年6月5日,經實施四川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最終確定文翁、司馬相如、陳壽、常璩、陳子昂、薛濤、格薩爾王、張栻、秦九韶、李調元(按年代排序)10位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

文 翁

文翁(公元前187年—前110年),名黨,字仲翁,西漢廬江郡舒縣(今安徽省舒城縣)人,漢景帝末年任蜀郡守,清正仁愛、舉賢興教、勵精圖治,深受蜀地民眾擁戴,最終逝世於蜀中,「吏民為立祠堂,歲時祭祀不絕」,被《漢書》列為《循吏(政績突出、政聲斐揚於天下的清廉官員)傳》第一人,聞名天下。

主要貢獻:文翁勇於善於創新,是歷史上最早創立官辦學校、施行「有教無類」辦學方針的第一位地方政府領導人,漢武帝高度褒揚,推廣於天下,開創了中國教育史的新篇章。文翁任蜀郡守的西漢景帝、武帝之際,正處於中國古代第一次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文翁以其經世致用、勤正廉潔的卓越政績發揮了引領時代的歷史作用。

歷史功績:先秦古蜀文明曾有輝煌燦爛的成就,但因秦滅巴蜀發生了一定程度的斷裂,故《漢書》稱西漢前期「蜀地闢陋有蠻夷風」,蜀地本土文獻《蜀王本紀》亦謂之「不曉文字,未有禮樂」。文翁舉賢興教,移風易俗,改變了蜀地落後風氣,史稱「大化」,「文章冠天下,繇文翁倡其教,相如為之師」,影響廣及於巴、漢二郡,從此樹立了「巴蜀好文雅」、崇教尚文的優良傳統。文翁繼李冰之後,在蜀中大興水利,將蜀中水利工程體系拓展至湔江(沱江)流域,弘揚發展了大禹、李冰以來蜀地優秀治水文化傳統,促進了「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天府之國」的形成。

在四川的歷史遺存:成都市有成都石室中學、彭州關口文翁祠兩處紀念禮祀文翁之地。

當代價值:文翁「仁愛好教化」,其勤政廉潔、崇教尚文,而且勇於善於創新的精神,具有跨越時空的永恆意義。

一句話評語:公學始祖興教化,漢代循吏第一人。

(彭邦本 四川大學古文字與先秦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司馬相如

司馬相如(約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長卿,生於西漢巴郡安漢縣(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縣),長於蜀郡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漢景帝時為武騎常侍,因病免,客遊於梁。梁孝王死後,相如歸蜀,得臨邛(今成都邛崍市)富商卓王孫之女卓文君。漢武帝讀到其居梁時所作《子虛賦》,大為讚賞,因得召見,任為郎。曾拜中郎將奉使西南,後轉任孝文園令,晚年免官閒居而卒。

主要貢獻:司馬相如是漢大賦的奠基者和蜀學的開創者,也是通《爾雅》、著《凡將篇》的訓詁學家,還是一位古蜀歷史學家和博物學家,成為巴蜀文化的傑出代表。司馬相如被譽為「辭賦之宗」,歷代備受推崇。其《子虛賦》《上林賦》《諭巴蜀檄》《難蜀父老》《諫獵疏》《封禪文》等,皆為傳世名篇。作為卓越的政治家,其奉使西南,注意妥善處理朝廷與西南少數民族的關係,解決社會治理和經濟貿易等問題,是「萬代推功」的拓邊功臣,西南絲綢之路的開拓者。

歷史功績:司馬相如是巴蜀文化的傑出代表。其一生的傳奇經歷和做「非常之事」、建「非常之功」,為後輩巴蜀學人的事業進取和人生追求樹立了榜樣,正如《漢書·地理志》所說「司馬相如遊宦京師諸侯,以文辭顯於世,鄉黨慕循其跡」,「相如為之師」。司馬相如的學養和寫作,具有鮮明的巴蜀文化特徵。他在蜀中學業養成,精通經書、史籍、子學,又能以儒學為本,融匯諸家之學,勉力推進文化學術的發展進步,影響至於全國及海外。

在四川的歷史遺存:成都市今存駟馬橋、琴臺路、文君井等遺址或紀念地。南充市蓬安縣正傾力進行「相如故城」的修復建設,已恢復文明門、紫氣門、蓬州州署、琴臺及玉環書院,正加緊重建司馬相如祠堂。

當代價值:司馬相如具有讀書人可貴的淑世情懷,故能仁民愛物。其文章體現了春秋大義、家國情懷和中華大一統思想。

一句話評語:一代賦聖、文宗,文脈綿賡,沾溉百世。

(李大明 四川師範大學教授)

陳 壽

陳壽(公元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漢縣(今南充市)人,著名史學家。陳壽少時好學,師事同郡學者譙周,在蜀漢時曾任衛將軍主簿、東觀秘書郎、觀閣令史、散騎黃門侍郎等職。蜀降晉後,歷任著作郎、長廣太守、治書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職。太康元年(280年)晉滅吳結束了分裂局面後,陳壽歷經十年艱辛,完成了紀傳體史學巨著《三國志》。元康七年(297年)病逝。

主要貢獻:陳壽與司馬遷、班固齊名,史稱「並遷雙固」,編撰了史學名著《三國志》,該書與《史記》《漢書》《後漢書》合稱「前四史」。陳壽在《三國志》裡,以人物傳記的方式記載了蜀漢「必以人為本」「弘毅寬厚」「賞罰必信」的治國理念和蜀地儒學、經學及其師承流變的情形,對巴蜀歷史文化和蜀學、經學的傳承作出了重要貢獻。

歷史功績:陳壽在傳承漢代史學傳統的基礎上,首創紀傳體斷代國別史體例體裁,以新的範式書寫了三國時代複雜多變的歷史風雲畫卷,為後人留下了解和研究三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人物的信史,並成為後世《三國演義》、三國文化的底蘊所在。編纂《益部耆舊傳》,保存巴蜀歷史文化。撰《官司論》,主張制度改革,與時俱進,順應歷史潮流。

在四川的歷史遺存:南充市有陳壽舊居、萬卷樓舊址、陳壽公園,陳壽衣冠冢等紀念場館。

當代價值:陳壽勇於創新,不拘一格,敢破舊制的創新創造精神,實為今人應當繼承的寶貴精神財富。其一生雖屢歷逆境而不事權貴,體現了中華傳統知識分子的浩然正氣和風骨。

一句話評價:學富五車,會通古今,書寫三國史事,探究歷史演變。

(何一民,四川大學城市研究所所長、教授)

常 璩

常璩(約公元291年—361年),字道將,蜀郡江原(今成都崇州市)人,東晉史學家、地理學家。常璩出身「文獻故家」,得其叔祖父常寬《易》學、史學之真傳。成漢時期曾任散騎常侍。公元347年,東晉大將桓溫伐蜀,滅成漢。常璩入晉後,專注於修史,撰有《華陽國志》《蜀漢書》等。

主要貢獻:常璩所撰《華陽國志》記載了四川、雲南、貴州全境以及陝西、甘肅、湖北部分地區的史實,記述時間遠起於天地開闢之初,近止於晉永和三年(347),是中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地方志著作。

歷史功績:常璩將古代志書中歷史、地理、人物三體相結合,創立了體制完備、內容豐富、記事生動的方志體裁,堪稱「方志鼻祖」「輿地功臣」。《華陽國志》綜合繼承了西漢以來八家「蜀紀」、歷朝「正史」以及其他地方文獻,完整構建了北起漢中(今屬陝西)、南到南中(今屬雲南)、東到湘西鄂西、西際康藏甘青的廣袤區域內,上起遠古、下迄晉室的地理人文歷史體系,為研究中國西南地區山川、歷史、人物、民俗提供了重要史料,時稱「蜀史」,被譽為「地域淵藪」「巴蜀良史」。該書歷來受到學者的高度評價和推崇,範曄的《後漢書》、裴松之的《三國志注》、酈道元的《水經注》、唐初編修的《晉書》以及司馬光的《資治通鑑》等,大量取材於《華陽國志》。

在四川的歷史遺存:成都崇州市有常璩廣場、華陽國志館等紀念場館。

當代價值:秉筆直書的良史態度,敢於創新的學者風範,維護統一的大局意識,資政育人的濟世情懷。

一句話評語:方志鼻祖、蜀史巨擘。

(舒大剛 四川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

陳子昂

陳子昂(公元661年—702年),字伯玉,梓州射洪(今遂寧射洪市)人。唐代著名文學家、詩人、詩歌理論家,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唐睿宗文明元年(684年)考取進士,任麟臺正字,後升任右拾遺,直言敢諫,後世稱陳拾遺。

主要貢獻:陳子昂進一步發展了「初唐四傑」所追求的充實、剛健的詩風,肅清了齊梁詩歌中綺靡纖弱的習氣。其詩文革新舉措為唐詩的健康發展做好了鋪墊,是唐詩發展的理論基礎和依據,也是唐詩變革的風向標。陳子昂提倡「風雅」之音,使唐詩的創作風格貼近社會生活實際,奠定了唐詩的壯闊景象,散文革新也開風氣之先。代表作有《感遇》詩38首、《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登澤州城北樓宴》《登幽州臺歌》《觀荊玉篇》《喜馬參軍相遇醉歌》《度荊門望楚》《晚次樂鄉縣》《送魏大從軍》等。

歷史功績:唐詩是中國詩歌的高峰,光耀百世,但其發軔離不開陳子昂的詩文革新和創作實踐。陳子昂開創了唐代詩文從封閉走向開放的先河,在唐代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對盛唐詩人張九齡、李白、杜甫產生了深遠影響。

在四川的歷史遺存:遂寧射洪市有陳子昂古讀書臺、陳子昂墓等遺蹟。

當代價值:陳子昂的詩文理論是寶貴的文化遺產,其革新求變的精神在當下同樣有啟示意義,值得含弘張光。陳子昂為官清正,敢於直諫,也為後世景仰。

一句話評語:風骨嶙峋,文壇雄傑。

(何開四:西南交通大學特聘教授)

薛 濤

薛濤(約公元768年—832年),字洪度,生於京兆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長於成都,終老於成都,為中唐詩人群體中的翹楚,中唐女詩人魁首。她自幼隨父薛勳宦蜀來成都,八九歲知聲律,能賦詩,十五歲詩名已聞於外。父早逝,母孀,生活困頓無依,曾先後在十一任西川節度使署服務,受到著名節度使韋臬、武元衡等人器重,曾被奏報為鎮府內校書郎,故人稱「薛校書」。辨慧工詩,多才多藝,與元稹、白居易、杜牧、劉禹錫等人競相酬倡,詩名大振。後隱居浣花溪,於城內碧雞坊修建「吟詩樓」棲居,至逝世。

主要貢獻:薛濤是寫詩最多、現存詩最多的唐代女詩人。她自編詩集《錦江集》(已佚)五卷,選入自作詩500首,今存世93首。其詩中最有特色的是愛竹敬竹詩,「託物寄志」,以竹的「蒼蒼勁節奇」「虛心能自持」歌頌高尚的氣節,上承竹林七賢,下啟宋以後中華審美中的竹文化。其書法自成一體,發明特殊用紙「薛濤箋」。

歷史功績:薛濤是唐代傑出女詩人和大才女,在唐詩發展史、歷代婦女著作史、中國書法發展史、特殊造紙史上都佔有一席特殊地位,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

在四川的歷史遺存:成都市望江樓公園有薛濤井、薛濤小桃墳等歷史遺蹟,以及清代以來紀念薛濤的崇麗閣、吟詩樓、濯錦樓等歷史遺存。

當代價值:以薛濤為代表的蜀中才女文化、詩歌文化、詩箋文化,千年來薪火相傳至今。每年三月三上已節,開展的望江樓竹文化活動、古蜀弦歌文化活動等,推動了薛濤文化傳承發展,在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句話評價:蜀女多才,薛濤秀冠。

(譚繼和 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員)

格薩爾王

格薩爾(約公元1038年—1119年),藏族英雄,出生在今甘孜州德格縣阿須地方。一生除暴安良,南徵北戰,統一了大小150多個部落,在金沙江上遊和黃河上遊地區建立嶺國。後世稱為格薩爾王。

主要貢獻:格薩爾王結束了吐蕃崩潰後長達數百年的部落紛爭局面,在今川、青、藏三省相連的藏區建立了統一政權。

歷史功績:格薩爾王創建嶺國,結束戰亂,讓人民安居樂業,使這一地區的農牧業生產技術有所發展。倡導相對於原始宗教更為體系化的佛教,形成了以佛教世界觀為核心、具有統一特徵的藏族文化,是藏族人民引以為自豪的曠世英雄。格薩爾王傳說中,他同父異母的親密兄弟嘉察協噶(母親是漢族),在統一嶺國過程中戰功顯赫,貢獻巨大,直到最後在戰場上英勇犧牲,是說唱史詩《格薩爾王傳》中人格最為完美的正面英雄。

在四川的歷史遺存:甘孜州有格薩爾王出生地——阿須草原遺蹟、格薩爾王古都森周達澤宗遺址、格薩爾王妃珠姆官寨遺址、嶺國大將出生地及戰爭遺址。今白玉縣河坡鄉是千年前嶺國長於金屬冶煉和煅造的著名兵器部落居住地,現今此地生產的白玉藏刀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其為原型形成的口述史詩《格薩爾王傳》,是世界上最長的史詩,現已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以格薩爾王為題材的唐卡、石刻、繪畫等藝術遺產,一直流傳於民間。

當代價值:格薩爾王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在史詩傳唱過程中逐漸神化,其統一部落紛爭,發展生產,給人民帶來安定生活,是有著積極意義的。更具現實意義的是,他同父異母漢藏混血的兄長,為他統一事業南徵北戰,最後獻出生命。在史詩有關格薩爾王與其漢藏混血的兄長關係描繪中,可以證明,漢藏兩族關係的源遠流長與親密無間。深入發掘,還可以追溯到漢藏交往,比如茶葉如何進入藏區等重要的歷史事實。

一句話評語:藏族英雄,史詩流芳。

(阿來 四川省作家協會主席)

張 栻

張栻(公元1133年—1180年),字敬夫,號南軒,諡曰「宣」,南宋漢州綿竹(今德陽綿竹市)人,南宋著名理學家、哲學家、教育家,與朱熹、呂祖謙並稱「東南三賢」。其父張浚是蘇軾、程頤再傳弟子,「出入將相,垂四十年,忠義勳名,為中興第一。」張栻歷任知靜江府、知江陵府等職,皆政績卓著。南宋景定二年(公元1261年),從祀孔廟。

主要貢獻:張栻勤勉精思、見識宏博、踐行篤實,在道學、政事、教學等方面均有建樹,尤其對宋代湖湘學派和蜀學的貢獻甚大。他創建了城南書院,主教嶽麓書院,從學者達數千人,奠定了湖湘學派規模,成為一代學宗。蜀中學者從張栻受教後,返回蜀地,講學於成都「兩江之上」,促進了蜀學的發展,「二江之講舍,不下長沙」。

歷史功績:張栻在與朱熹的「相與博約」中,發展了宋代理學,確立了理學中最盛的湖湘學派,並促進了宋代蜀學的持續發展。其愛國愛民精神和躬行踐履思想,對後世產生了重要影響。其創建的城南書院之學風,影響深遠。

在四川的歷史遺存:德陽綿竹市有南軒祠、南軒洗墨池、桂香亭、讀書臺遺址等。

當代價值:張栻重視民生,勤政愛民,發展生產,減輕農民負擔,加強民族團結,提倡孝道,重實事實功,內修外攘,愛國獻身等事功修為,集中體現了「必治其實,而不為虛文」的經世致用精神,具有重要的當代價值。

一句話評語:成就人材,傳道濟民。

(蔡方鹿 四川師範大學首席教授)

秦九韶

秦九韶(公元1208年—1268年),字道古,祖籍魯郡(今河南省範縣),出生於普州(今資陽市安嶽縣),南宋著名數學家,精研星象、音律、算術、營造之學。南宋紹定五年(公元1232年)考中進士,歷任建康府通判、江寧府知府、瓊州守等,後遭貶,卒於梅州任所。

主要貢獻:秦九韶是我國古代宋元數學研究高峰時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所著《數書九章》被收入《永樂大典》和《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全書九章十八卷,每章為一類,每類9題共計81個算題,內容極其豐富,上至天文、星象、歷律、測候,下至河道、水利、建築、運輸。該書許多計算方法和經驗常數至今仍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和實踐意義,被稱為「算中寶典」,代表了當時中國數學的先進水平,在世界數學史上佔有崇高的地位。

歷史功績:秦九韶系統總結和發展了高次方程數值解法和一次同餘式組解法,創立了相當完備的「正負開方術」和「大衍求一術」,是中國傳統數學在這兩個方面所取得輝煌成就的傑出總結,比西方著名數學家高斯建立的同餘理論早550多年,被西方稱為「中國剩餘定理」,代表了當時世界數學發展的最高水平。

在四川的歷史遺存:資陽市安嶽縣有秦苑齋、秦九韶紀念館、秦九韶廣場等遺址和紀念場館。

當代價值:秦九韶吸收中國古代數學精華,將數學應用於社會生活並有所拓展,在數學觀上的創見和突破對世界數學發展做出了貢獻。同時,也證明了東西方數學各有所長,西方以系統性、邏輯性取勝,東方以實用性、構造性見長。秦九韶的數學思想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句話評語:所在時代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

(姚樂野 省社科院副院長、教授)

李調元

李調元(公元1734年—1803年),字羹堂,號雨村,四川綿州羅江人,清代文學家、詩人、戲曲理論家、藏書家。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考中進士,歷任吏部主事、廣東鄉試副主考、吏部考功司員外郎、廣東學政、直隸通永兵備道。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獲罪流放伊犁,後發回原籍,削職為民,在家鄉刻書、藏書十萬卷,並著述直到終老。

主要貢獻:李調元是清代百科全書式學者,著述130餘種,撰有《童山詩集》《童山文集》《蠢翁詞》等文學作品,《雨村詩話》《雨村詞話》《雨村曲話》《雨村賦話》等詩學、戲劇學、文藝理論作品,編刊其父李化楠所撰飲食專著《醒園錄》,輯撰刊刻大型叢書《函海》《續函海》等文獻學巨著,造「萬卷樓」,藏書十萬卷。

歷史功績:李調元推動了古代文獻的整理與傳承,對巴蜀文化復興和清代學術繁榮作出了突出貢獻。組織川劇伶班,著力扶持、大力推動川劇的興起,融入對川菜、江南菜等飲食文化的獨特見解,編撰了第一部川菜菜譜,為本土文化的弘揚與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

在四川的歷史遺存:德陽市有李調元紀念館、醒園、李調元讀書臺、李氏宗祠敦本堂摩崖石刻、李氏宗祠家規碑等,綿陽市有李調元出生地院落、萬卷樓遺址、書冢、讀書臺等。

當代價值:李調元鍾情家鄉文化,具有堅守正義道德的愛國主義情懷,孜孜不倦整理傳承中華文化遺產,為推進中華文化復興提供了智慧與啟迪。

一句話評語:整理蜀學文獻、振興鄉邦文化。

(王川 四川師範大學副校長、教授)

相關焦點

  • 四川新聞丨星光閃耀 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出爐
    蜀地多俊傑,自古以來四川名人輩出,今天,又一批十位四川歷史名人正式出爐,這也是2017年我省啟動實施四川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以來,評選出的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評選工作自去年8月啟動以來,全省各市州共推薦歷史名人78人,在經過半年多的專題論證、座談研討、集中評議之後,按年代排序,最終確定文翁、司馬相如、陳壽、常璩(音同「渠」)、陳子昂、薛濤、格薩爾王、張栻(shi)、秦九韶、李調(tiao)元,十人為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這十位名人,從漢代到清代,涵蓋了政治、文學、思想、教育、史學等多個領域。
  • 手繪長卷|文翁司馬相如陳子昂……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群像發布
    常璩、陳子昂、薛濤、格薩爾王、張栻、秦九韶、李調元備受關注的四川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出爐這10位名人,從漢代到清代,來自政治、文學、思想、教育、科學、史學等領域,他們作為巴蜀文化的傑出代表,以敢為人先、善於創新創造的突出特點,在中華歷史文化長河中開創多個第一,人格魅力光照千秋,功績成就影響至今。
  • 「載入史冊」用英語怎麼說?
    大家好,今天我們分享一個非常有用且地道的表達——載入史冊, 它的英文表達是:make history 創造歷史,載入史冊 Margaret Thatcher made history when she瑪格麗特柴契爾成為英國首位女首相時載入了史冊。She made history by becoming the first woman to hold the position. 作為是第一位女性擔任此職位,她載入史冊。
  • 蜀女多才,薛濤秀冠|走近四川歷史名人③
    薛濤傳奇的一生「蜀中才女,自古多才」,蜀中才女包括卓文君、王昭君、武則天、薛濤、楊貴妃等,各有特點。如果以詩才而論,屬薛濤第一。譚繼和表示,蜀中才女,薛濤寫詩有500首,現存93首,如果和唐代女詩人比較,詩詞留下來仍是薛濤最多。
  • 【方志四川•歷史名人】四川歷史名人系列│司馬相如: 從嘉陵江...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從此,「相如」這個名字跟隨他沉浮一生,成為漢代以來一個光耀千秋的名字。落魄南歸的司馬相如萬萬沒有想到,等待他的將是一場載入史冊的浪漫愛情。臨邛一曲鳳求凰 離開成都16年後,重回家鄉的司馬相如舉目無親。父母早已離世,家宅已是斷壁殘垣,想起梁園吟風賦月的生活,司馬相如倍感人生無常。
  • ...四川•歷史名人】四川歷史名人系列│常璩:方志鼻祖 蜀史巨擘
    編者按 2017年7月12日,首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正式公布,大禹、李冰、落下閎、揚雄、諸葛亮、武則天、李白、杜甫、蘇軾、楊慎10位歷史名人入選。2020年6月8日,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出爐,文翁、司馬相如、陳壽、常璩、陳子昂、薛濤、格薩爾王、張栻、秦九韶、李調元10位歷史名人入選。
  • 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李調元①丨他既是大學者也是鄰家哥哥
    封面新聞記者荀超6月5日,經實施四川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最終確定文翁、司馬相如、陳壽、常璩、陳子昂、薛濤、格薩爾王、張栻、秦九韶、李調元(按年代排序)10位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
  • 央媒看四川|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 讓歷史名人走進現實
    《光明日報》6月10日頭版四川通過實施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讓歷史名人走進現實,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的有力實踐。全文如下:近日,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出爐,文翁、司馬相如、陳壽、常璩、陳子昂、薛濤、格薩爾王、張栻、秦九韶、李調元等10人入選。
  • 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文翁④丨治水達人:不懂治水的循吏,當不好蜀地...
    一提起西漢著名的蜀郡守文翁,眾人皆知他創辦石室學宮、興學化蜀、移風易俗的功績,殊不知,文翁還是一名「治水達人」,他是繼李冰之後在蜀中大興水利,將蜀中水利工程體系拓展至湔江(沱江)流域,弘揚了大禹、李冰以來蜀地治水文化的優秀水利專家,促進了天府之國的形成。
  • 【方志四川•歷史名人】四川歷史名人系列│挾以文章妙天下 忠義...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編者按 2017年7月12日,首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正式公布,大禹、李冰、落下閎、揚雄、諸葛亮、武則天、李白、杜甫、蘇軾、楊慎10位歷史名人入選。2020年6月8日,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出爐,文翁、司馬相如、陳壽、常璩、陳子昂、薛濤、格薩爾王、張栻、秦九韶、李調元10位歷史名人入選。
  • 【方志四川•歷史名人】四川歷史名人系列│演義之外的傳奇...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編者按 2017年7月12日,首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正式公布,大禹、李冰、落下閎、揚雄、諸葛亮、武則天、李白、杜甫、蘇軾、楊慎10位歷史名人入選。
  • 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趣味問答⑤|哪位歷史人物是「治水達人」?
    以下哪位歷史人物是「治水達人」?A:大禹B:李冰C:文翁D:以上皆是提起歷史上蜀地治水能人,第一時間會想到大禹和李冰。事實上,文翁也是一位精通水利的多面手。「漢有文翁,千載吏宗」,作為西漢著名的蜀郡守,文翁不僅創辦石室學宮、興學化蜀,還是歷史上第一個大規模擴大都江堰灌區的官員。李冰父子雖開鑿了都江堰,但彭州與都江堰不在同一流域,發源於龍門山的湔江,每遇下雨,山洪暴發,泥沙俱下,淤積河床,河水常常泛濫成災,較高的地方又易乾旱。
  • 一份書單 讀懂四川 第二批天府文化推薦書單今日發布
    成都圖書館將正式發布第二批天府文化推薦書單。這份書單由著名巴蜀文化學者袁庭棟、天府文化研究院院長譚平、四川師範大學副校長王川、西華大學圖書館館長潘殊閒等專家學者聯袂推薦,一共推薦了23本書,涵蓋研究、論文、記事、小說、傳記、散文等,多維度、多層次挖掘了巴蜀文化、天府記憶、四川歷史名人、民風民俗等精髓。
  • ...四川歷史名人常璩④丨張國文:《華陽國志》不僅是歷史素材庫 更...
    在6月初夏的成都,常璩以「方志鼻祖、蜀史巨擘」的高度評價,入選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在得知此消息後,四川辭書出版社副編審張國文發出了這樣的感嘆。一部中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地方志著作;一位生於亂世卻筆耕不輟的史學家;一筆留給後世無窮無盡的精神文化財富。說到常璩與《華陽國志》,張國文這樣評價道。他翻出一本做滿筆記的《<華陽國志>新校注》,隨手一指便侃侃而談,解釋文中所記載的故事。
  • 【方志四川•歷史名人】劉雲超 ‖ 聞不若見 知不若行——楊升庵...
    【方志四川•歷史名人】劉雲超 ‖ 聞不若見 知不若行——楊升庵的治學之道 2020-12-18 07: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李調元③丨川菜之父的菜譜,一部被忽略的美食巨著
    日前公布的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中,李調元位列其中。除了文學家、詩人、戲曲理論家、藏書家等身份,李調元還是推動四川美食文化發展的美食家。他的飲食專著《醒園錄》作為最早的川菜菜譜,被稱作早期四川飲食專著的集大成者。
  • 足以載入史冊的華麗音樂劇——《漢密爾頓》
    《漢密爾頓》舞臺上下都在創造著歷史。隨後迪斯尼投入1000萬美元製作電影高清攝錄版,並計劃2021年上映,將《漢密爾頓》作為年度重點宣發。不曾想到新冠疫情席捲全球,美國政府的消極應對讓影院開門遙遙無期,迪斯尼決定通過自家流媒體平臺上映《漢密爾頓》電影版。
  • ...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論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新華社北京12月19日電 人民日報12月20日評論員文章: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論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高度評價一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
  • ZywOo紅血雙五殺載入史冊,QUQU解說當場看呆
    11月22日晚上,QUQU解說了一場載入CSGO史冊的精彩比賽,比賽的雙方分別是NAVI對戰小蜜蜂,在這場ESL決賽上,出現了一位神仙級別的選手,一場比賽打下來居然足足拿了兩次五殺,完全可以說是載入比賽史冊的一次操作。而作為解說席上的常客QUQU,即使是身經百戰見多識廣,也被選手的精彩操作驚訝到了窒息,就連助理說話都沒聽到。
  • 雲南有哪些歷史名人?
    雲南有哪些歷史名人?小編的歷史是真的真的真的很不錯。中國著名數學家熊慶來熊慶來(我偶像),數學家:中國現代數學先驅,中國函數論的主要開拓者之一,以「熊氏無窮數」理論載入世界數學史冊。雲南除了這些名人,你們還了解哪些?可以在留言中與我們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