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路中華」葫蘆藝術音樂會創作專家學者談葫蘆文化二

2020-12-26 齊魯教育報

編者按:

2019年10月15日,《人民日報》刊發《曲阜師範大學舉行「福路中華」葫蘆藝術主題音樂會》一文,報導了扈魯教授策劃的這場別開生面的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演出。音樂會通過展示葫蘆樂器和葫蘆題材音樂舞蹈作品,以葫蘆「福祿祥和、團圓美滿」的寓意,上演了一場震撼人心的葫蘆文化大戲。音樂會一經報導,在葫蘆文化研究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海內外學者對這場葫蘆藝術盛典讚嘆不已。音樂會演職團隊在籌備、排練和表演的過程中,既是主題音樂會的參與者,又是葫蘆文化傳承的踐行者,更是扈魯教授葫蘆文化研究階段性成果的親歷者、見證者。古人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有所行就有所思,讓我們一起來聆聽他們的切身所感所悟。

藝術指導肖桂彬:

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葫蘆藝術主題展演在音樂廳的成功舉辦,反響強烈,大家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這臺主題音樂會使我們的學生從多角度來審視和感受豐富的葫蘆文化藝術的魅力,這其中既包括我們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也囊括國外豐富的葫蘆文化藝術形式。扈魯教授把它們綜合到一起,展示了一個以葫蘆藝術為主題、以樂舞為載體、多元化的葫蘆文化,讓我們從小小的葫蘆看到大的文化背景,既開闊了眼界,也為我們的師生上了生動一課。它的意義就在於使我們的學生通過實踐了解了多元的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

節目指導老師張晶晶:

我指導的是兩個舞蹈節目,一個是開場舞《快樂拉祜》,還有一個是結束時的《歡騰的野闊》。拉祜族是一個從葫蘆中走出來的民族,這個民族的人民能歌善舞,有一句話形象地描述該民族從小就接受歌舞的薰陶,說是「會說話的孩子就會唱歌,會走路的孩子就會跳舞」,所以說,用載歌載舞這種方式去表達他們對於生活的熱愛,就是這種由心底自然而發的情感,通過他們的肢體語言表達出來。

我覺得舞動的過程就是由心底而發的一個過程,就是心動影動,內心充滿熱愛,對生活的熱愛,對祖國的熱愛,自然就會呈現出這種歡騰跳躍的形體形態,這是一種對美好生活的完美呈現。

節目指導老師張雷:

我指導的節目是《巴西戰舞》。《巴西戰舞》最早表現的是巴西奴隸反抗殖民者,在國內還比較少見。《巴西戰舞》是結合了武術和舞蹈的一種特殊藝術形式,我們從初期準備到正式演出歷經兩個多月,從最初的策劃構思到排練,花費了一些心思,也遇到了一些困難,比如現有的資料非常少,而且很多都是片段。因為它是以葫蘆為傳音方式的,如果把它以一個節目呈現出,如何更好地來表現這個樂器,我們進行了一些設計。這個節目沒有整體劇目的感覺,而是一個街頭表演的形式,所以這次搬到舞臺上,我們做了一些精心的準備,比如服裝、道具、編排都是比較有創意的。

通過參與節目的指導,使我重新認識了葫蘆文化深刻的內涵。

節目指導老師付榮:

葫蘆箏、葫蘆揚琴相對於我們傳統的民族絲弦樂合奏來講,最大的區別在這個樂器的形制上。我們平常普通意義上的箏都是平板的,現在做的是個葫蘆形狀的箏,它底下有兩個突起的半圓球體,看起來就是半個大葫蘆,造型比較獨特,是我們曲阜師大葫蘆文化研究團隊自己研製的。葫蘆揚琴既像我們民族樂器阮,又像藏族的扎木聶,但它和葫蘆木琴的形制不同,和阮區別在於它是葫蘆形狀的,阮和扎木聶最大的區別在於它的演奏方式,它是豎著彈奏的。

我覺得這些樂器凸現了我們曲阜師大在樂器研製的創新和對葫蘆文化的發展上,有了前所未有的突破,這是我們最突出的一個特點,在全國來說也是首創。而且排練的過程,從主創團隊到演出人員都非常辛苦,今天終於可以上演了,我們也是非常興奮,希望今天的演出能圓滿成功。

相關焦點

  • 最美葫蘆歌舞 禮讚中華復興——「福路中華」葫蘆藝術主題音樂會賞析
    由著名的葫蘆文化藝術研究專家、葫蘆文化收藏家、曲阜師範大學教授扈魯策劃編導的「福路中華」葫蘆藝術主題音樂會,就集中展示了中外音樂舞蹈藝術創作中以葫蘆為題材和主角的部分作品。觀賞「福路中華」葫蘆藝術主題音樂會,有幾個感受很突出:首先是音樂會主題鮮明,寓意美好。
  • 「最葫蘆·葫蘆文化絲路行」走進山東濰坊
    扈魯與濰坊市藝術教育界專家學者展覽期間,濰坊市委常委、副市長王獻玲、濰坊學院黨委書記辛丕宏、院長王守倫、副院長邢同學、丁子信、紀委書記馬茜華等領導,濰坊市美術家協副主席王居明、孟永勝、沈光成,濰坊日報社社長竇錦平、文化局局長李國華、教育局副局長李端梅,濰坊教育學院、濰坊學院美術學院全體師生,濰坊市電視臺、日報社等單位領導和社會各界同仁前來觀看了畫展並表示祝賀
  • 中華福文化中的「五福」是指什麼?
    中華文化中的「福」字,較之通常理念中的「幸福」二字,表達更準確,內容更豐富具體,思想內涵更為深刻。「福」是形聲字,從字形看,從「礻」從「畐」。將「畐」字拆開是一口田,寓意有田種,有飯吃,有屋住。同時,「口」就是添丁進口,象徵著人丁興旺。甲骨文中,「畐」像長頸鼓腹的酒瓶,「福」字就像雙手捧著酒祭祀於神明之前。福字的左部是」示」。
  • 葫蘆吉祥圖像藝術
    編者按:葫蘆作為人類最早馴化的一種植物,在伴隨人類社會的發展演變中,產生了豐富多彩、博大精深的葫蘆文化,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以福祿吉祥、納福招財、驅邪禳災的美好寓意,在中華文化譜系中佔據重要地位。
  • 書畫伉儷 丹青人生——扈魯、文末的藝術之旅
    扈魯與問墨一扈魯,本名扈慶學,曲阜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葫蘆畫社社長,當代「葫蘆畫派」創始人,著名畫家,葫蘆文化研究著名學者。因古代曾稱葫蘆為扈魯,遂以此為筆名,寓意扈姓魯人。二藝術之路從來都是艱辛的。雖然扈魯、問墨夫妻二人從小就在藝術氛圍薰陶中成長,但他們所取得的成就更多的源於平日的刻苦練功。
  • 市專業藝術協會舉辦新年音樂會
    音樂會演奏了《金蛇狂舞》《秋日傳奇》《坎迪德序曲》《激情燃燒的歲月》《思念》《春天的故事》《狂歡節序曲》《曼波舞曲》《茉莉花》《金手指》《007》《我的祖國》等人們耳熟能詳的中外樂曲,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
  • 萬眾矚目的盛會,傳統藝術的殿堂,第三屆葫蘆文化藝術節開幕!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大召營村支部書記姜磊、大召營鎮鎮長段雲偉、新鄉縣副縣長韓中原、新鄉市文聯書記、主席牛翊潔先後登臺致辭,對本次文化藝術節的成功舉辦致以美好的祝願,並向社會各界發出誠摯邀請,暢遊葫蘆特色小鎮,品味葫蘆文化的深厚魅力。段鎮長表示,大召營將繼續致力打造全國最大的葫蘆衍生品研創基地、葫蘆交易集散地,豐富群眾精神文明生活,打造特色小鎮的新名片。
  • 葫蘆風水功能 風水葫蘆文化 葫蘆的寓意是什麼?
    二黑、五黃五行屬土,用金化解,銅葫蘆屬金,金可以消化土,葫蘆又能化病,一物二用,效果極佳,風水術語中有一句「子喚母回」的,指的就是這麼回事。      三、可以增福增壽,利財運。用時可用一隻二隻或三隻五隻懸掛吉位,或置于吉位。葫蘆還可以旺文,主聰明,對孩子的學習有幫助,可讓孩子列聰明,更健康。尤其是水晶葫蘆旺文的作用更強。
  • 解「崑崙丘」之謎 專家學者齊聚山西晉城探討中華文明起源
    來自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中國先秦史學會、民族文學研究所、中科院地質所等20多家研究機構和10多個省市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研究崑崙丘文化,探尋中華文明起源。「今之析城山就是古之崑崙丘,古之崑崙丘就是今之析城山」,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研究所研究員華仁葵與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金榮華等海峽兩岸學者聯手,在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實地考證、潛心研究17年,對崑崙丘文望、地望、名望多層面對照佐證,得出以上論述,探究中華文明肇始。
  • 西方母親節將至 專家學者呼籲設立「中華母親節」
    5月8日下午,由陝西節慶文化促進會、西安市華胥文化研究會主辦的倡議設立「中華母親節」座談會在西安舉行,來自省婦聯、各高校和戲劇界的專家學者等約20人起探討中國如何發揚華胥文化,加快推動中華母親節的設立。來自陝西省婦聯、陝西省社科院、西安市社科院、西安交通大學、陝西師範大學、西安文理學院、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的專家學者參與,座談會由陝師大教授張建成主持。
  • 中華國禮福館分館花落溫州
    2018年1月,十九大後的我國正式邁入新時代,法國領導人馬克龍總統和拉法蘭總理率先訪華,喬領與夫人寧雪君受命書寫的「福」字書法作品,作為國禮相贈,被稱為「新時代中華國禮第一福」。此後,兩人受命書寫的中華「福」字書法多次作為國禮贈送給各國政要,向世界傳播中國深厚的「福」文化。由此,這對藝壇伉儷也被稱作傳播中華國禮「福」文化的最美使者。 喬領表示,自己來過溫州幾次,對溫州的印象很好。
  • 「北京文化藝術基金項目」中國竹笛樂團2020原創音樂會《五行...
    北京文化藝術基金項目中國竹笛樂團2020原創音樂會《五行》系列音樂會之三薪火相傳中國竹笛樂團民族室內樂音樂會演出時間:2021年01月08日(周五)晚19:30演出地點:北京音樂廳項目簡介中國竹笛樂團「五行」主題民族室內樂《中國故事3:薪火相傳》是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20年度資助項目
  • 這人居然敢叫遼北「葫蘆王」,網友們同意嗎?!
    說起葫蘆,人們總是覺得它是個寶物。在神話故事、民間傳說中,它能帶來福祿,降妖除魔。無論是鐵拐李、南極翁還是濟公,葫蘆都給我們留下了「有靈氣的神器」印象。無論時代怎樣發展,葫蘆一直都是中華吉祥文化的象徵。葫蘆雕刻,即在葫蘆身上進行雕刻的藝術,於2008年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文化養老 樂齡陪伴/第二篇:文化養老,專家學者說了啥?(上)
    參展的專家學者不僅為書畫展創作了書畫精品,還就《書畫文化與養老》話題談了自己的看法。當時教育部、首師大聯合各高校學者就中小學書法進課堂制定綱要,郭先生參加會議。我當時在首師大書法院讀研,有幸相識。隨後不時信息匯報一些工作、學習,郭先生多有勉勵。這次書畫展,郭先生以四尺整張創作四個大字:海屋添籌。表達了對老年朋友健康長壽的無限祝福。郭先生是學者型官員,低調謙虛,和藹可親。
  • 冰心先生誕辰120周年暨中華兒童文化藝術促進會舞蹈藝術委員會
    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冰心之女吳青、現代文學館副館長梁飛、中華兒童文化藝術促進會會長劉波、中華兒童文化藝術促進會舞蹈藝術委員會、素質素養綜合發展委員會名譽會長、原北京舞蹈學院院長李續、北京語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李玲等百餘位嘉賓參加了活動。此次活動的重要環節之一,是正式宣布中華兒童文化藝術促進會舞蹈藝術委員會在北京正式成立。這是中國專項致力於少年兒童舞蹈藝術發展的社會組織。
  • 讓全世界領略中華傳統文化之美
    福本命年品牌系列首飾,均由專家團隊精心挑選原產地石材,並根據不同石材的材質、顏色、紋理等特有自然屬性,經設計大師巧妙構圖,再交由品牌自有加工工廠的工匠師傅悉心雕琢,最終成品。從選料到設計、雕琢,每一個環節都有多名數十年行業從業經驗的大師級專家把關,過程中反覆商討論證、精益求精,以確保每一款首飾既充分體現原石的自然特貌,又凸顯其獨到的設計美感。福本命年公司立志「讓全世界領略中華傳統文化之美」。
  • 學者:中華文化才是世界之源
    而在近現代時期,《山海經》曾在許多國家掀起過熱潮,通過不斷地研究,許多學者也在這本書中有了新的發現。有學者在《山海經》中發現關於金字塔的記載《海內北經》有云:帝堯臺、帝嚳臺、帝丹朱臺、帝舜臺,各二臺,臺四方,乃為眾帝之臺,在崑崙東北。而其中記載的"眾帝之臺",很快得到了專家的關注。
  • 藝術苑|弘揚中國氣派的匾額文化,引領文化自信的藝術潮流
    缺少了匾額文化的歷史文化名城是不完整的或者說是名不符實的,到處充斥的電腦字體讓一個城市單調乏味,城市同質化、藝術低俗化很大程度上要歸因於匾額文化的流失。面對日益消逝的匾額文化,有責任的文化學者應該勇於擔當,破解匾額文化的傳承困境,重新建立匾額文化的社會基礎。老泉茶樓 李福增題 圖片由李福增提供匾額文化的開拓創新亟待行動。
  • 弘揚中國氣派的匾額文化,引領文化自信的藝術潮流
    一個歷史文化名城如果缺乏了匾額文化幾乎也就沒有了傳統的靈魂,到處充斥的電腦字體讓一個城市單調乏味,城市同質化、藝術低俗化很大程度上要歸因於匾額文化的流失。面對日益消逝的優秀文化,有責任的文化學者應該勇於擔當,破解匾額文化的傳承困境,重新建立匾額文化的社會基礎。 匾額文化的開拓創新亟待行動。
  • 文化尚品 非遺|葫蘆載乾坤,又承非遺技
    其中壺就表示著葫蘆,在很多古書中有記載葫蘆的多種別稱:巹、福祿、瓜蘆、壺蘆。葫蘆載乾坤,小小的葫蘆之中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早在古代,葫蘆就遇見了傳統技藝,將繪畫繪製葫蘆表面之上成為火繪葫蘆。這種在葫蘆上繪製圖案的傳統技藝又稱燙畫、火筆畫,現代統稱烙畫葫蘆。龐昌山老師烙畫葫蘆作品 福在眼前葫蘆本是自然生,烙畫其身色澤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