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有何罪?傳統工藝裡的蝙蝠

2020-12-26 騰訊網

雖然新冠病毒的原始宿主與蝙蝠不無關係,然而蝙蝠何罪?

「蝙蝠」,在漢字中諧音通"遍福」,即」遍地是福」,可表祈福納吉之意。在中國傳統吉祥圖案中,如果要選一個應用最廣泛、最具代表性的吉祥物的的話,蝙蝠一定是少不了的。

圖文/澎湃新聞記者 李梅 整理

故宮博物院藏的金鑲寶石蝙蝠簪

提起蝙蝠,由於習於夜間活動,一般人對其印象似乎並不佳,在民間故事中,也多是充當「騎牆派」的典型。然而,在中國吉祥崇尚習俗中,因其諧音,卻是「福」的象徵,堪稱是中國祈福第一吉祥物。蝙蝠是哺乳綱,冀手目動物的通稱。對於這種形體奇特的動物,中國民間俗傳是老鼠吃鹽變成的,這是一種誤說。蝙蝠和老鼠並沒有分類學上的親緣關係,只不過其外形有某種相似而已。古人也以鼠稱呼蝙蝠,叫做「天鼠」、「飛鼠」或「仙鼠」。由於蝙蝠會飛,多在夜間行動,也有「夜燕」別名,但比較正式的名稱是「伏冀」。《本草綱目》引唐人蘇恭之語;「伏冀者,以其晝伏有翼也。」

對於這樣一種神秘物種,古人對其形象的最早記錄卻可追溯至新時器時期紅山文化的玉蝙蝠。此後在商代、漢代、魏晉南北朝時期都可見到帶有蝙蝠紋飾的器物。其中在我國出土的西漢蝙蝠形柿蒂座連弧紋鏡,其柿蒂構成蝙蝠形,旁有鐫刻的銘文「長相思,毋相忘,常富貴,樂未央」。顯然,這裡的「蝙蝠」是富貴之「富」的諧音與形象化。這一時期的蝙蝠形紋飾造型基本把握了對象的基本特徵,具有直觀性的特點,用剪影式、單純化的形象來表現生命的姿態。紋樣既寫實又誇張,單純洗鍊、粗放古樸,不視細節修飾,也沒有個性表達,表現的是異常簡潔單純的粗輪廓粗線條的整體形象。是一種粗輪廓的寫實,不拘泥於細節,構成一種古拙的風格,呈現出中華本土的藝術審美傳統。

「圖必有意,意必吉祥」。作為象徵「福」的吉祥物,蝙蝠在明代已經普遍流行,清代帶有蝙蝠形象的各種祥圖案更是屢見不鮮。例如:幾個童子抓蝙蝠往罈子裡裝,構成「納福迎祥」圖案,二隻蝙蝠稱「雙福」,五隻蝙蝠組成「五福捧壽」、「五福和合」、「五福臨門」、「五福長慶」、「平安五福自天來」等五福系列。更多的是與其它吉祥物配合,演繹出「福壽如意」、「福山壽海」、「福分無疆」、「福緣善慶」、「翹盼福音」、「引福入堂」、「多福多壽多貴子」等眾多的流行圖案,不勝枚舉。如果在中國傳統的吉祥物中選一個應用最廣泛、最具代表性的吉祥物的話,非「蝠」莫屬。

在故宮博物院的藏品中,「蝙蝠」紋飾在陶瓷、漆器、服飾、家具、文房等生活用品中隨處可見,它們或是以礬紅彩繪就「紅蝠」,寓意「洪福齊天」;或是與「壽桃」相結合,寓意「福壽雙全」;或是與牡丹、蝴蝶相結合,寓意「富貴萬壽」;或是五蝠圍繞一個「壽」字,寓意「五蝠捧壽」……其變化之豐富、應用之廣泛前所未有、令人驚嘆。

一、「洪福齊天」

紅彩蝙蝠是清代瓷器上常見的吉祥紋飾之一,因「紅蝠」諧音「洪福」,故清代瓷器多以紅色蝙蝠紋寓意「洪福齊天」。

松石綠地礬紅彩雲蝠紋葫蘆瓶

松石綠地礬紅彩雲蝠紋葫蘆瓶,清乾隆,口徑3.5釐米,底徑11.4釐米,高33.3釐米。

葫蘆形瓶是中國古代陶瓷中的傳統造型,葫蘆的多籽與纏繞的藤蔓被人類賦予多子多孫和延綿不斷繁衍的含義。葫蘆也是道教的聖物,既是通往仙境的法物,也是存放金丹的容器。

此瓶呈寶葫蘆形,小口,短頸,上腹較小,下腹較大。束腰。圈足。瓶內施松石綠釉,外壁松石綠地礬紅彩雲蝠紋裝飾。圈足內施松石綠釉,外底中心留白,礬紅彩單方欄內署礬紅彩篆體「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瓶上的「紅蝠」與「洪福」諧音,寓意「洪福齊天」。

從器型看,此瓶造型飽滿端莊,無論是紋樣還是造型均反映了乾隆時期對「福文化」的理解和追求。

黃地粉彩紅蝠紋盤

黃地粉彩紅蝠紋盤,清同治,高2.8釐米,口徑7.7釐米,足徑4.2釐米。

盤敞口,弧腹,圈足,足內紅彩書「同治年制」4字楷書款。器裡為黃地紅彩蝙蝠紋裝飾,蝙蝠紋以紅彩勾邊,再描一層金彩,內填紅彩,其羽翼的筋脈以金彩勾繪。盤外壁為白地粉彩折枝牡丹紋、西蕃蓮、蓮花紋3朵,口沿飾金彩。由於「蝠」與「福」同音,寓意「洪福齊天」。

青花礬紅彩雲蝠紋直頸瓶

青花礬紅彩雲蝠直頸瓶,清宣統,高33.5釐米,口徑7.8釐米,足徑15釐米。清宮舊藏。

瓶小口,直頸,圓腹,圈足。外壁以青花礬紅彩裝飾。以青料描繪祥雲,以礬紅彩描繪蝙蝠,寓意「洪福齊天」。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清宣統年制」六字雙行款。

二、「天賜五福」

《尚書·洪範》中有雲:「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是古代中國人對人生幸福追求的目標。故宮博物院藏的取「天賜五福」吉祥寓意的工藝精品有很多,其中黃楊木嵌金蝠珠石如意豔麗奇巧,令人愛不釋手;青花桃蝠紋橄欖式瓶則於清秀中顯露出古樸剛勁之風。

黃楊木嵌金蝠珠石如意

黃楊木嵌金蝠珠石如意,長49釐米。

《晉書》記載:王敦「每酒後輒詠魏武帝樂府歌:『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壺,壺邊盡缺。」唐代詩人李賀《始為奉禮憶昌谷山居》詩中有:「向壁懸如意,當簾閱角巾」之句。可見晉唐時代,我國已有如意。當時如意的功能主要是用來搔癢。

作為工藝美術品的如意,以清代為多,明代亦有但今天已少見。如意的品類有琺瑯如意、木嵌鑲如意、天然木如意、金如意、玉如意、沉香如意等等。康熙年間,如意大量出現在皇宮。溥儀時期,如意仍是皇帝與后妃們的把玩之物,寢殿中、寶座旁隨處可見,取吉祥、順心之蘊義,甚至皇帝還以如意賞賜親近的王公大臣。

此如意是雕鏤點嵌相結合的一件作品,通體鵝黃色。如意柄鏤雕作纏繞的枝幹狀,奇巧玲瓏,如不事刀工天然而成。在如意首上嵌有粉碧璽花、碧玉葉、白玉果的桃枝,愈增其富麗。最引人注目的是在花枝間點綴著5隻金蝙蝠,蝙蝠或以紅寶石作身,或以大珍珠為體,金翅之上還嵌有小紅寶石。寓「天賜五福」之意。此物豔麗奇巧,令人愛不釋手。

青花桃蝠紋橄欖式瓶

青花桃蝠紋橄欖式瓶,高39.3釐米,口徑10釐米,足徑12.3釐米。

瓶撇口,細長頸,腹下漸斂,圈足外撇。瓶身以桃樹為主題紋飾,樹上結桃實9枚,桃花20朵,樹下繪靈芝、竹子,空間繪蝙蝠5隻。口、足際各繪雙弦紋一周。底足青花雙圈內楷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雍正朝官窯瓷器以造型端莊、做工精細著稱。此瓶造型秀麗,構圖疏密得當,工藝精巧。青花畫風仿明永樂、宣德風格,以點染的重筆模仿鐵結晶斑點,於清秀中顯露出古樸剛勁之風。圖案中的桃實、桃花、桃枝、蝙蝠、靈芝、竹子等,在傳統文化中均屬于吉祥圖案,寓意福壽吉祥。此瓶為雍正官窯青花瓷器的傑出之作。

三、「五蝠捧壽」

紅雕漆「五蝠捧壽」鼻煙壺

紅雕漆「五蝠捧壽」鼻煙壺,清乾隆,口徑1.9釐米,高7釐米。

所謂雕漆,是在已經制好的木胎上層層塗漆,達到一定厚度後,雕刻出具有層次分明、主題突出之效果的花紋。由於必須在每層漆晾乾到一定程度之後才能繼續髹塗,而乾隆朝的每件雕漆作品至少要塗50層,因此,其製作周期較之瓷器或玉器要長很多,成品數量相對較少。

這件雕漆鼻煙壺應是在乾隆年間由清宮造辦處畫樣後交蘇州織造成做的。鼻煙壺侈口,豐肩,扁腹微鼓,平底,圈足極矮。內為銅胎,頸、腹部雕紅漆「卍」字錦地五蝠捧壽紋,無款。附銀蓮瓣紋嵌碧璽蓋,蓋下連象牙匙。口、足鎏金。刀法快利,紋飾精細纖巧,具有乾隆朝雕漆的顯著特點。圍繞圖案化壽字的5隻蝙蝠一律採用俯視構圖,儘管設計略顯呆板,但類似的紋樣在其它材質的官造器物上比較常見,可以視作一種典型的宮廷風格。

銀累絲燒藍五蝠捧壽委角盒

銀累絲燒藍五蝠捧壽委角盒,清,長16.5釐米,寬12.3釐米,高9釐米。

此盒作工精細,富麗堂皇,當為后妃盛首飾之用。盒為銀胎,四方委角形,左右兩側設銅鍍金提環。各面均以料石圍邊,內嵌開光,開光內飾銀累絲花葉紋及燒藍花卉、動物等紋飾。特別是蓋面的製作更為精緻:四角各鏨刻松鼠,活潑可愛,中間嵌燒藍五蝠捧壽紋。此盒的銀累絲製作精良,技藝高超,細微處亦精益求精,可謂累絲工藝中的精品。

掐絲琺瑯五福捧壽圓盒

掐絲琺瑯五福捧壽捧盒,清晚期,口徑29.6釐米,高17.3釐米。

圓盒子口,鼓腹,平底,圈足。蓋頂圓光內施淺黃色琺瑯釉為地,描繪五隻紅色蝙蝠環繞一個圖案化的壽字飛舞,寓意五福捧壽。器壁通體施藍色琺瑯釉,四開光兩兩相對,蓋壁的開光內裝飾花鳥紋,盒壁的開光內裝飾花卉紋。外底方框內有「大清工藝局造」 掐絲六字款。從掐絲瑣碎繁密、釉較乾澀、器表光滑無砂眼、圖案呆板等特徵推斷,這件圓盒應屬晚清作品。

由於製作耗時廢銅,掐絲琺瑯工藝在乾隆末年開始走下坡路,鴉片戰爭以後,清政府內外交困,宮廷琺瑯工藝的發展遭受毀滅性打擊,帶有官款的琺瑯器只有零星發現。同治、光緒年間,內府所需琺瑯器幾乎全由北京民間作坊生產,再加上外銷暢通的刺激,民間琺瑯工藝獲得一定程度的發展,但較之乾隆時期差距甚遠。此件圓盒署「大清工藝局造」款,證明其由清宮燒制,彌足珍貴。

四、「福壽雙全」

畫琺瑯桃蝠紋瓶

畫琺瑯桃蝠紋瓶,清康熙,內務府造辦處琺瑯作製造,高13.6釐米,口徑4.1釐米,腹徑7.4釐米,足徑4.1釐米。清宮舊藏。

瓶侈口,細頸,鼓腹,圈足,口、足邊鍍金。通體以白色琺瑯釉為地,彩繪古樹桃實、壽石翠竹、流雲蝙蝠等。足內白色琺瑯釉地,寶藍色雙線方框內楷書「康熙御製」四字款。桃蝠紋寓意福壽吉祥。此瓶畫面清新豔麗,風格寫實,繪製精湛,用筆工整而又不失灑脫大方,徹底改變了早期畫琺瑯器釉料施用濃厚、釉色灰澀、氣泡密集等工藝上的不足,是康熙晚期畫琺瑯工藝成熟期的代表作之一。

匏制福壽紋桃式盒

匏制福壽紋桃式盒,通高7.6釐米,內口最大徑8.9釐米。

盒為桃式,蓋、身以子母口相合,恰如剖開之二爿桃實,寫實生動。蓋頂、底面均飾凸起的桃枝、桃葉、桃花、桃實紋,蓋面邊緣刻畫一隻蝙蝠,蓋頂枝葉間有「乾隆賞玩」四字款識。桃實紋飾陽起較高,花葉、枝條次之,款識又低淺許多,區分出多個層次,極具浮雕感。物象變化豐富,栩栩如生,花筋葉脈均能仿佛,殊為不易。蓋面微弧,底面稍平,以突出的桃實作為矮足,尤見巧思。其中蝙蝠取諧音為「福」,壽桃象徵「長壽」,寓意「福壽雙全」。

依此桃式盒的式樣,為對稱的匏體,從中剖開,將蓋部的口邊去掉,即成二部分相合的子母口,且將蒂柄之斑痕也一併去掉,可謂匠心獨運。

五、「壽山福海」

端石壽山福海紋硯

端石壽山福海紋硯,清乾隆,長22釐米,寬15釐米,厚3釐米。清宮舊藏。

硯以端石制,石質細膩,色黝紫,堅潤如舊坑端石。橢圓形硯式,硯堂寬闊,硯池處雕飾蝙蝠雲紋,5隻展翅的蝙蝠錯落有致,寓五福之吉意。硯邊周飾雲紋。硯背面雕刻海水仙山圖,意寓壽山福海之祥瑞。

此硯雕工圓潤,石質精良,隨形配有紫檀木盒,為宮廷造辦處硯作所制。

青花壽山福海紋花口瓶

青花壽山福海紋花口瓶,高25.5釐米,口徑7.5釐米,足徑10.8釐米。

瓶花口,瓜稜式頸,溜肩,圓腹,圈足微外撇。頸部繪折枝花卉,腹部繪一株桃樹,樹枝上結有數枚壽桃,樹下繪山石與江崖海水紋,空間繪飛蝠,近底處繪變形如意頭和折枝蓮紋各一周。足內青花篆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

此瓶造型構思奇巧,青花濃重豔麗並有暈散,具有仿明代永、宣青花的藝術效果。紋飾為吉祥圖案,寓意「壽山福海」。

湖色壽山福海暗花綾袷襯衣

湖色壽山福海暗花綾袷襯衣,清嘉慶,身長146釐米,兩袖通長167釐米,袖口寬17釐米,下擺寬124釐米。清宮舊藏。

襯衣圓領,大襟右衽,平袖,不開裾。衣以湖色壽山福海紋綾為面,白素綢為裡,領緣鑲石青緞邊,襟綴銅鎏金鏨花扣四。此為清代后妃的便服。襯衣織造細膩,構圖嚴謹,提花清晰規整,為杭州織造局織造。領口系墨書黃紙籤,正面書:「嘉慶十七年二月初二日收,四執事交」,背面書「綠綾袷襯衣一件」。

黑漆描金蓮蝠紋寶座式筆架

青玉鳳蝠紋如意

此外,在故宮博物院的藏品中,還有很多取「蝠」之吉祥寓意的工藝精品。如金鑲寶石蝙蝠簪、青玉鳳蝠紋如意、白玉五蝠捧壽帶扣、栽絨金地藍色團蝠紋毯、紅木雲蝠紋翹頭案、黑漆描金五蝠雲紋靠背椅、黑漆描金蓮蝠紋寶座式筆架……涉及領域之廣、院藏精品之多,絕非三言兩語可道盡。

(本文展品文圖據故宮博物院相關資料)

相關焦點

  • 傳統工藝裡的蝙蝠:圖必有意,意必吉祥
    原標題:故宮六百年鑑賞④|傳統工藝裡的蝙蝠:圖必有意,意必吉祥 雖然新冠病毒的原始宿主與蝙蝠不無關係,然而蝙蝠何罪?如果追溯 「 蝙蝠」二字,由於在 漢字中諧音通"遍福」,即」遍地是福」,可表祈福納吉之意。
  • 故宮六百年鑑賞④|傳統工藝裡的蝙蝠:圖必有意,意必吉祥
    雖然新冠病毒的原始宿主與蝙蝠不無關係,然而蝙蝠何罪?「蝙蝠」,在漢字中諧音通"遍福」,即」遍地是福」,可表祈福納吉之意。在中國傳統吉祥圖案中,如果要選一個應用最廣泛、最具代表性的吉祥物的的話,蝙蝠一定是少不了的。
  • 蝙蝠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代表著吉祥如意,而且還可以驅邪捉鬼
    蝙蝠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代表著吉祥如意,而且還可以驅邪捉鬼文:枯木由於疫情原因,蝙蝠最近成為熱門話題,這個哺乳動物中唯一能飛的「空姐」,在我國傳統歷史文化當中在兩晉時期,蝙蝠的文化出現分化,一種是延續吉祥如意,另一種則是對其樣貌予以貶斥。諸如曹植的《蝙蝠賦》:「籲何奸氣,生茲蝙蝠。形殊性詭,每變常式。行不由足,飛不假翼。明伏暗動,□□□□。盡似鼠形,謂鳥不似。二足為毛,飛而含齒。巢不哺颭,空不乳子。不容毛群,斥逐羽族。下不蹈陸,上不憑木。」
  • 馬未都:蝙蝠象徵著福氣,古人記載千年白色蝙蝠,能讓人活萬歲
    馬未都:蝙蝠象徵著福氣,古人記載千年白色蝙蝠,能讓人活萬歲蝙蝠在現代人們的心目中的形象大多都是邪惡的象徵,無論是影視劇還是小人書,基本上蝙蝠形象都不怎麼好。好萊塢大片《蝙蝠俠》的出現改觀了人們對於蝙蝠的印象,原來蝙蝠腦門上的光環也可以這麼耀人啊!饒是如此,大多數情況下的蝙蝠依舊是不怎麼招人待見。現代人歸現代人,蝙蝠在古代人的心目中倒是香餑餑般的待遇。馬未都曾解析蝙蝠,著重強調蝙蝠是福氣的象徵。古人更是記載,千年白蝙蝠,吃了能讓人活萬歲。馬未都是著名文化學者,他對蝙蝠的解析,也可以從側面回答為何有人喜歡吃蝙蝠。
  • 憤怒的蝙蝠與微笑的蝙蝠,啥意思?帶你走進中國古代蝙蝠圖騰文化
    人有喜怒哀樂,人盡皆知,但是「人情及物」,在中國民間傳統蝙蝠圖騰造型中,也是「喜怒哀樂」。在我國古代民間建築與藝術品中,都有大量的蝙蝠圖騰造型,而我們所看到的,是蝙蝠的形象,但是在心中所能感受到的,卻是造型以外的理想表達。例如,「五福捧壽」圖就是依託五隻蝙蝠的形象,表達了人們對「健康長壽、福氣常伴」的美好追求,以及對「壽、富、康寧、攸好德和考終命」等「五福」全面擁有的嚮往。
  • 蝙蝠等於病毒?錯!古代傳統紋樣裡,人家曾是C位擔當
    古時候蒲松齡寫過一首《驅蚊歌》:「安得蝙蝠滿天生,一除毒族安群民。」足以證明我們的祖先,對於蝙蝠的功勞,可是門兒清。 而且,在古代的各種吉祥圖案裡,蝙蝠是不可缺少的。
  • 幾隻蝙蝠才算「福」?中國古代蝙蝠圖騰文化告訴您
    一隻蝙蝠: 「福在眼前」老子是我國道家學說的鼻祖, 在老子的道家哲學體系裡,「道」就是萬事萬物的本源,因此,在道家學術經典著作《道德經》中就有這樣的記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兩隻蝙蝠:「雙福捧壽」傳統經典《易經》在《繫辭篇》中,就有這樣的記載:「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 令人生厭的蝙蝠,為何成了四合院裡的吉祥物?
    據說全世界有900多種蝙蝠,僅中國境內就有100多種,北京這邊兒常見的是那種身形不大、黑不溜秋的,咱也鬧不明白屬於哪一科、哪一種。蝙蝠的腦袋長得像老鼠,身上沒羽毛、翅膀是一層膜兒,說實話、挺寒磣的。小時候老聽大人說蝙蝠是耗子變的,因為上人家裡偷鹽吃才變成這模樣兒。所以北京有這麼句話,用來形容做飯放鹽太多:「您這菜也忒鹹了,吃完能變燕麼虎兒。」
  • 舌尖上的蝙蝠
    在許多人看來,吃蝙蝠是相當重口的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蝙蝠長相猙獰。如果了解到蝙蝠五毒俱全,想必大家會更加難以下咽。但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那便是食用蝙蝠在中國是有著悠久傳統的。吃蝙蝠養生,吃蝙蝠治病養生與藥用,這是古書對食用蝙蝠效用的基本認識。
  • 蝙蝠——並非你所知
    蝙蝠的確也長得不夠爭氣,在如今這個靠顏值打天下的年代,它的那副尊容的確不容易給人們留下好印象。不過,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蝙蝠卻有一種神異色彩。《山海經·北山經》提到一種名為「寓」的鳥,它「狀如鼠而鳥翼,其音如羊,可以御兵」。意思是,這種寓鳥長得很像老鼠,有鳥一樣的翅膀,叫聲有點像羊,可以避除邪氣,不受病戈之苦。
  • 可愛小蝙蝠
    傳統紋案中有一些小配角,非常有意思,比如蝙蝠紋。
  • 古錢上的蝙蝠文化
    福文化是中國傳統民俗吉祥文化的主要內容,已經融入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成為老百姓日常生活須臾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錢幣與人們生活關係最為緊密,因此錢幣自然成為承載表現福文化的一種重要載體。從古至今,蘊含福文化內涵的錢幣層出不窮,種類繁多,在人們生活當中隨處可見。
  • 蝙蝠湯裡的那些么蛾子
    疫情爆發後,蝙蝠成為了眾矢之的,一時間對蝙蝠的咒罵和憎恨達到了沸點。可是蝙蝠何罪之有?地球是人類的家園,也是蝙蝠的家園,可是在人類的奇怪智商下,蝙蝠成了一碗比雞湯還要濃的湯。一時間蝙蝠湯、福祿壽成為了一道名菜,據傳吃了蝙蝠可以壯陽助性,於是蝙蝠們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一隻只蝙蝠慘遭殺戮。
  • 慈心 • 護生之《蝙蝠鼠中仙》
    可見,在唐代已因諧音將蝙蝠視為「福」的象徵,且當時蝙蝠的形象出現在織繡、圖畫等上面。自古以來,人們對蝙蝠青睞有加,建築物、裝飾品、家具、服裝、瓷器、玉器、書畫上經常有蝙蝠圖案,尤以門窗上雕刻五隻蝙蝠最為常見,寓意「五福臨門」。
  • 最強蝸牛蝙蝠怎麼打 蝙蝠打法分享
    最強蝸牛蝙蝠怎麼打?有哪些打法呢?下面就分享最強蝸牛蝙蝠打法給大家,希望這篇攻略對小夥伴們有所幫助。 方法一 20次刷新動物+完成下水道烏龜事件後可以觸發小蝙蝠 方法二 首先這個小蝙蝠如果大家想要打的話,最起碼需要四根香才能打得動,打完之後他會飛走,然後會警告你,就可以出來德古拉。
  • ​我家牆裡封了只蝙蝠
    中午吃飯的時候大家一起盤點了盤點家裡的蝙蝠問題。 大頭作總結陳詞:「假設蝙蝠飛進來的入口就是兩個空調洞,而且空調師傅也用掃帚捅了捅洞口,沒有再發現蝙蝠,那麼現在就有兩種可能性存在:第一,蝙蝠在天亮的時候飛走了,現在空調洞已經堵好,以後不會再有蝙蝠飛進來了。
  • 最強蝸牛蝙蝠怎麼打 蝙蝠打法攻略
    最強蝸牛蝙蝠怎麼射死?用香射死蝙蝠是一個非常好打死蝙蝠的方法,不過對於香的使用數量,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關於旃檀射死蝙蝠打法攻略,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有更多了解,成功的完成蝙蝠的射殺,感興趣的朋友們一起來看看吧!
  • 藝術熱點 | 蝙蝠是一種怎樣的文化符號
    蝙蝠為方便地獵取食物,其活動範圍大致在人類的居住地附近。在相當長的歲月裡古人居住的洞穴亦是盤踞著蝙蝠,人類在未馴化其它動物之前很有可能的一種情況是與蝙蝠朝夕相處。現代醫學證實,蝙蝠身上確實攜帶了超過100多種毒性極大、兇險無比的病毒,有伊波拉、狂犬病、SARS 等等,但病毒不能對它們造成任何傷害。同樣的病毒,寄生在人類或者其它動物身體內,必死無疑。
  • 被嫌棄的蝙蝠的一生
    2019年出版的世界蝙蝠手冊裡,被科學描述的蝙蝠有1300多種,僅和十年前相比,這一數字就已經增加了10%,我們有理由相信,佔據哺乳動物種類總量1/4的翼手目還有更多新物種等待被發現。而早在現代智人走出東非之前,蝙蝠們已經遍布世界各地,它們從高緯度的針葉林尖悄然划過,也在熱浪散去後的撒哈拉夜空尋覓飛蟲,在許多難以觸及的大洋腹地孤島上,蝙蝠一度是唯一的哺乳動物物種。
  • 魯迅《談蝙蝠》:蝙蝠活在這世上,真的很無辜
    魯迅的作品《談蝙蝠》,便是最具代表性的文章。起初,大家看到這個題目,肯定會以為這僅僅是為了描述蝙蝠這一生物。但是,魯迅只是用蝙蝠來形容社會上所謂的第三種人,從中進行思想的糾正。而第三種人,指的就是當時社會當中的「自由人」,殊不知,這只是古人見識短淺的一個誤區而已。談到蝙蝠這種生物,大家的腦海當中第一印象就是,長相恐怕,總是在夜間出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