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杜嘉班納)辱華的風波還未完全消散,近日,又一來自義大利的奢侈品牌在美國陷入了種族歧視的旋渦。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2月15日報導,Prada(普拉達)位於紐約曼哈頓的一家專賣店,日前推出了幾款玩偶掛飾,其中有一款受到特別關注,因為玩偶全身黑色且配有鮮紅色的厚唇。
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國外網民的討論,不少人表示,Prada這是種族歧視,要抵制Prada。值得一提的是,Prada除遭到網友炮轟之外,更引起美媒連連質問。普拉達於12月16日晚道歉稱,已下架所有冒犯性產品,並立即採取措施從中吸取教訓。
12月13日,紐約一名律師Chinyere Ezie在路過Prada位於曼哈頓廣場的一家門店時發現,櫥窗中的展品和曾頗具爭議的兒童讀物《小黑人桑波》中的主人公桑波十分相似,隨後她把這款產品的照片與桑波的插圖照一同上傳至她的臉書,怒批普拉達種族歧視。
Ezie表示,她剛剛參觀了華盛頓的史密森尼非裔美國人歷史與文化博物館,回到紐約後就看到了Prada門店裡的展品。她表示,自己憤怒到顫抖,「我不想默默悲傷」,「我不想獨自吞下這顆種族主義的苦果」。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Prada的這款玩具讓人聯想到19世紀「塗黑臉」的大圓眼與紅嘴唇醜八怪,此外也像極了曾頗具爭議的兒童讀物《小黑人桑波》中的主人公桑波。「不管怎樣,這款玩偶的形象都帶有明顯的種族主義色彩。」
「塗黑臉」,通常指白人演員將臉刻意塗黑,裝扮成黑人進行搞笑表演,該做法一直存在爭議。《小黑人桑波》則是一部英國兒童故事書,由於「桑波」一詞和其中的黑人插圖在一些國家和群體間被視為含有對黑人的種族歧視,該書於上世紀被美國圖書館協會列入禁書名單。
Ezie還表示,當她問Prada的一名員工,是否知道他們的店面裡充滿令人聯想到「塗黑臉」的展品時,店員卻告訴她,一名黑人員工此前曾抱怨過,但他現在已經不在店裡工作了。
Ezie的那條臉書動態目前已經獲得了2500多條評論,10000多次轉發。
據美媒介紹,這款爭議玩偶屬於Prada11月發布的Pradamalia系列產品之一,價格為550美元(約合3798元人民幣)。該系列產品共計有7款,普拉達官網將其描述為「一個神秘的小生物家族」,包括鑰匙圈、手機套、服裝、珠寶及皮革商品。
在受到猛烈批評後,Prada不得不低頭認錯,下架了相關商品。據《華盛頓郵報》報導,Prada在14日晚發表了道歉聲明,稱:「這款玩偶是不是現實中的生物,只是想像出來的形象,當然也不是「塗黑臉」。Prada集團從未打算冒犯任何人,我們厭惡所有形式的種族主義和種族主義形象」。
15日晚,Prada承諾成立一個諮詢委員會以「指導我們在多元化,包容性和文化方面的努力」,並負責判斷產品是否涉及種族歧視。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1月,義大利奢侈品品牌D&G因宣傳視頻《起筷吃飯》被指辱華,其後該品牌聯合創始人Stefano Gabbana也在社交平臺曝出辱華言論,但隨後否認。不過,該事件在國內外引起軒然大波。此外,今年1月,瑞典快時尚品牌H&M因為在社交網絡發布了一張黑人小男孩身穿「Coolest Monkey in the Jungle」(叢林最酷的猴子)的衣服而陷入歧視有色人種的輿論中。另一個穿在白人小朋友身上的相似款的衛衣則寫著「mangrove jungle official survival expert-junior tour guide」(叢林生存專家)。隨後H&M為該事件道歉。去年10月,著名個人護理品牌Dove(多芬)在網上刊登一則廣告,描述一名黑人女性因為使用Dove,脫衣後變成白人女性,被指種族歧視。Dove也對此發布了道歉聲明。
由此可見,一年以來,時尚品牌「種族歧視」風波不斷,因為大牌,就能任性?
往期回顧:
大鯤服飾打破次元壁,跨界合作電影節 探索營銷新模式
不創新就等死 2019服裝業的17個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