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瘡,我們諸城人俗稱「青春痘」、「粉刺」是青春期常見的皮膚病,它雖然不影響健康,但影響心理,給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負擔。治療不當可遺留疤痕,甚至影響生活和就業,也是不可忽視的皮膚病。今天我們邀請皮膚科醫生林德華給大家講講痤瘡的防治知識。
主持人:林醫生您好!請您講一下什麼是痤瘡?
林醫生:痤瘡是一種常見的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病程長短不一,臨床表現形式多樣,多數患者青春期發病,也有30歲左右發病的,又稱遲發性痤瘡。
主持人:痤瘡的常見病因有哪些?
林醫生:痤瘡的病因很多,機制也比較複雜,大都與遺傳有一定關係,也就是說患者的父母有類似病史,但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
1、內分泌因素:皮脂腺的發育皮脂分泌直接受雄激素控制。無論男性、女性,體內都有雌激素的和雄激素,它們處於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當任何原因導致雄激素升高時,就會影響皮脂腺導管角化,皮脂腺增生及皮脂分泌增多,從而引起痤瘡的發生。
2、皮脂腺導管角化異常:毛囊口角化,上皮細胞不能正常脫落,使毛囊口變小,阻塞,使皮脂淤積於毛囊口形成粉刺。
3、感染因素:主要是痤瘡丙酚桿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馬拉色菌,當皮脂腺阻塞後,容易感染上述細菌,導致或加重痤瘡的發作。
4、其他因素:如飲食、藥物、胃腸功能障礙、內分泌紊亂,機械性刺激,化妝品,不良的衛生習慣及某些職業亦可誘發本病。
主持人:痤瘡的主要表現是什麼?有哪些類型?
林醫生:臨床上常見類型有:
尋常性痤瘡:主要發生在面部,也可見於胸背部,只有少數患者可侵犯四肢和臀部形成泛發性痤瘡。尋常性座瘡的表現有:
(1)皮脂溢出:多數痤瘡患者為油性皮膚,而且痤瘡的嚴重程度與皮脂分泌量有一定的相關性,但在痤瘡消退以後,皮脂溢出仍可能持續存在。
(2)粉刺:是毛囊漏鬥過度角化形成的皮損,分開放性和閉合性兩種。前者又稱黑頭粉刺,為痤瘡最常見的表現,皮損分針頭大小,中央為擴張的毛孔,毛孔中有脂質栓,栓頭因脂質氧化而呈黑色,栓體白色半透明;後者亦名白色粉刺,為毛囊漏鬥膨脹所致,很難看到開口,表現為針頭大小的白色或淡紅色丘疹。
特殊類型痤瘡
(1)聚合性痤瘡:多見於男性,青春後期發病。皮損常位於胸、肩、背及後頸部,同時也可在臂部、前臂、大腿及面部發生。皮損有粉刺、丘疹、膿皰、結節及囊腫『粉刺通常具有雙頭或多頭,常形成大的膿瘍,膿瘍間以竇道相連,囊腫內常含有惡臭的粘液膿性物質,常遺留凹陷性瘢痕;病程進展性可伴有關節痛或關節炎。患者發生鱗狀細胞癌的機率增高。
(2)暴發性痤瘡:男性多見。特點是有輕度痤瘡數月或數年的患者突然病情加重伴發熱、多關節痛,並出現體重下降、貧血、白細胞增多、血沉升高等。糖皮質激素和抗生素聯合治療有效。
(3)壞死性痤瘡:又稱痘瘡樣痤瘡,皮損可波及顳部、髮際前緣、鼻、耳、頰、甚至軀幹四肢。其特點是額部的毛囊性丘疹、膿皰、壞死及凹陷性瘢痕,開始為粟粒大小的暗紅色毛囊性膿庖,中心部分有毳毛貫穿,中心部分很快結痂壞死,形成盤狀痂皮,最後脫痂遺留凹陷性瘢痕,類似天花皮損所造成的「麻子」,因此又稱痘瘡樣痤瘡。常分批出現,每批約經過一個月左右遺留瘢痕而愈,可反覆發生,病程可延至數月或數年。
(4)嬰兒痤瘡:多於出生後3個月內發生,幾乎只見於男嬰。發病機制尚未明了,似有一定的遺傳因素,也有學者認為是由於母體雄性激素在胎兒階段進入體內引起。表現為黑頭粉刺、丘疹及膿皰,但少有囊腫及結節;經幾周或數月後消退,不留後遺症,但也有報導持續幾年的嬰兒痤瘡,偶可形成瘢痕。患者青春期更易發生嚴重痤瘡。
主持人:得了痤瘡應怎樣治療呢?
林醫生:應儘早治療,到正規醫院接受系統治療。
臨床工作中常見有近一半的患者自行治療,到個體診所或到藥店買藥自行治療,導致痤瘡加重,留下不可挽回的併發症。甚至出現面部嚴重過敏,加重治療負擔。痤瘡治療的目的是減少發作,減少後遺症的發生。
主持人:得了痤瘡的患者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什麼呢?
林醫生:得了痤瘡的患者,應保持愉快的心情,充足的睡眠,多吃水果疏菜,保持大便通暢;不飲酒,不吃辣椒等刺激性食物,不吃油膩、油炸及甜品,長出來的痘不要用手擠壓,用清水及中性肥皂清洗患處,不用油質化妝品。及時就醫,可以採取光電類配合藥物治療,爭取最好的恢復效果。
專家介紹:
林德華,主治醫師
省中西醫結合皮膚科專業委員會會員。從事皮膚科臨床治療工作20餘年,先後在國家級刊物發表論文十餘篇,臨床經驗豐富,治癒率高。對銀屑病,白癜風,過敏性皮膚病等疑難病症的治療有獨特療效。在皮膚病患者中享有很高的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