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丨脊柱及四肢關節體格檢查

2021-02-22 玖玖骨科

正常人:四個生理彎曲,s型

(一)脊柱彎曲度檢查

1.脊柱後凸:胸椎多發(駝背)

小兒 ——   佝僂病

兒童、青年——胸椎結核(成角畸形)

胸椎弧形後凸,脊柱強直固定——類風溼性關節炎

老年人——骨質退行性變

2.脊柱前凸:腰椎多見

3.脊柱側凸:佝僂病,慢性胸膜肥厚

(二)脊柱活動度檢查

頸椎腰椎活動度大,胸椎活動度小,骶椎幾乎不活動。

活動受限:軟組織損傷、骨質增生、骨質破壞、椎間盤脫出。

(三)神經反射

 1.腹壁反射:

上部消失:胸7、8脊髓病變

中部消失:胸9、10脊髓病變

下部消失:胸11、12脊髓病變

2.提睪反射:

反射中樞:腰1、2

雙側消失——腰1、2脊髓病變

一側消失——椎體束損害

3.深反射

肱二頭肌反射  反射中樞:頸5、6

肱三頭肌反射   反射中樞:頸7、8

橈骨膜反射   反射中樞:頸5—8

膝反射   反射中樞:腰2—4

跟腱反射   反射中樞:骶1—2

注意:深反射減弱或消失多系器質性病變,如末梢神經炎、神經根炎等,使反射弧遭到破壞;深反射易受精神緊張影響,應囑病人儘量放鬆肌肉,並轉移注意力。

4.病理反射

是指錐體束病變時,失去了對腦幹和脊髓的抑制作用,而釋放出的踝和拇指背伸的反射作用。1歲半以內的嬰幼兒由於錐體束尚未發育完善,可出現上述反射,成人若出現即為病理反射。

Hoffmann徵:頸髓病變

(四)相關試驗

1.頭部叩擊試驗:

方法:病人坐位,醫生以一手平置於患者頭部,掌心接觸頭頂,另一手握拳叩擊放置於頭頂部的手背,若病人感到頸部不適、疼痛或上肢(一側或兩側)痛、酸麻,則該試驗為陽性。

意義:神經根型頸椎病。

2.轉身看物試驗:

方法:讓患者觀看自己肩部或身旁某物,若患者不敢貿然轉頭或轉動全身觀看,說明頸椎或頸肌有疾患。

意義:頸椎結核、頸項強直、「落枕」等。

3.頭前屈旋轉試驗,也稱Fenz試驗:

方法:先將患者頭部前屈繼而向左右旋轉,如頸椎出現疼痛即為陽性。

意義:頸椎骨關節病。

4.拾物試驗,多用於小兒腰部前屈運動的檢查:

方法:患兒於地上拾物,患兒屈膝屈髖而不彎腰為陽性。

意義:脊柱有功能障礙,多半為脊柱結核。

5.(兒童)腰部伸展試驗:

方法:患兒俯臥,檢查者用雙手提起患兒雙足,將兩下肢及骨盆輕輕上提,由於肌痙攣,腰部保持僵直,生理前凸消失。

意義:腰椎病變。

6.股神經牽拉試驗:

方法:患者俯臥、屈膝,檢查者將小腿上提或盡力屈膝,出現大腿前側放射性疼痛者為陽性。

意義:股神經受壓,多為腰3-4間盤突出症。

(五)特殊體徵

1.Spurling徵(椎間孔擠壓試驗)

方法:將患者頭轉向患側並略屈曲,檢查者左手掌墊於頭頂,右手輕擊之,出現肢體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感時為陽性。

意義:神經根型頸椎病。

2.Eaten徵(臂叢牽拉試驗)

方法:讓患者頸部前屈,檢查者一手放於頭部病側,另一手握住患肢的腕部,沿反方向牽拉,如感覺患肢有疼痛、麻木則為陽性。

意義:神經根損害。

3.拉斯特(Rust)徵:

方法:患者常用手抱著頭固定、保護,以免在行動中加劇頸椎病變部位疼痛。

意義:頸椎結核。

(一)形態異常

1.腕關節變形:

圓形軟質包塊——腱鞘纖維脂肪瘤

結節狀隆起——滑膜炎

囊狀突起——腱鞘囊腫

2.指關節變形:

梭狀變形——類風溼性關節炎

爪形手——尺神經損傷、進行性肌萎縮

3.膝關節變形:

紅腫熱痛,運動受限——風溼性關節炎

關節腫脹,浮髕現象——關節腔積液

4.膝內外翻——佝僂病、大骨節病

5.足內外翻

6.杵狀指(趾)

遠端指(趾)節呈杵狀膨大:與指端缺氧、代謝障礙及中毒性損害有關。

常見病:支氣管肺癌、支氣管擴張、肺膿腫、膿胸、發紺型先心病、吸收不良綜合症、潰瘍性結腸炎、肝硬化。

7.匙狀指:

指甲中部凹陷,邊緣翹起,指甲變薄,表面粗糙

常見病: 缺鐵性貧血。

8.平板腳

9.下肢靜脈曲張

(二)相關試驗

1.肩外展疼痛弧試驗

方法:在肩外展60—120°範圍內時,因岡上肌腱與肩峰下摩擦,肩部出現疼痛為陽性徵,這一特定區域內的疼痛稱為疼痛弧。

意義:岡上肌腱炎、肩峰撞擊。

2.腕伸肌緊張試驗:

方法:患者肘關節伸直,前臂旋前位,作腕關節的被動屈曲,引起肱骨外上髁處疼痛者為陽性徵。

意義:肱骨外上髁炎。

3.握拳尺偏試驗,又稱芬克斯坦(Finkeisten)徵:

方法:患者拇指屈曲握拳,將拇指握於掌心內,然後使腕關節被動尺偏,引起橈骨莖突處明顯疼痛為陽性徵。

意義: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

4.Phalen試驗:

方法:屈肘、前臂上舉,雙腕同時屈曲90度,1分鐘內患側即會誘發出正中神經刺激症狀。

意義:腕管綜合徵。

5.髖關節過伸試驗,又稱腰大肌孿縮試驗:

方法:患者俯臥位,患側膝關節屈曲90°,檢查者一手握其踝部將下肢提起,使髖關節過伸。若骨盆亦隨之抬起.即為陽性徵。

意義:髖關節不能過伸。腰大肌膿腫及早期髖關節結核可有此體徵。

6.浮髕試驗:

方法:患肢伸直,檢查者一手虎口對著髕骨上方,手掌壓在髕上囊,使液體流入關節腔,另一手示指以垂直方向按壓髕骨。若感覺髕骨浮動,並有撞擊股骨髁部的感覺,即為陽性徵。

意義:關節內有積液,超過50ml。

7.膝關節側向應力試驗:

方法:患者仰臥,膝關節伸直,檢查者一手按住股骨下端外側,一手握住踝關節向外拉,使內側副韌帶承受外展張力。若有疼痛或有側方活動,為陽性徵。反之,以同樣的方法檢查外側副韌帶。

意義:內側副韌帶損傷。

8.抽屜試驗又稱推拉試驗:

方法:患者仰臥,屈膝90°,足平放於床上,檢查者坐於患肢足前方,雙手握住小腿作前後推拉動作。

意義:向前活動度增大表明前交叉韌帶損傷,向後活動度增大表明後交叉韌帶損傷,可作兩側對比檢查。

9.骨傳導試驗:

方法:以震動的音叉放在兩側肢體遠端對稱的骨隆起處,或用手指或叩診錘叩打該處,另將聽筒放在該肢體近端對稱的骨隆起處,聽骨傳導音的強弱,並與健側對比其音調。正常骨傳導音清脆。

意義:骨折時,由於骨傳導不良,傳導音變鈍。

10.足內、外翻試驗:將踝關節內翻引起外側疼痛,表示外側副韌帶損傷;踝關節外翻引起內側疼痛,表示內側副韌帶損傷。

(三)特殊體徵

1.Lasegues徵:

方法:30°以內出現由上而下的放射性疼痛。

意義: 神經根受刺激——坐骨神經痛、 腰椎間盤脫出。

2.杜加(Dugas)徵,搭肩試驗:

方法:將患肢肘關節屈曲,患肢手搭在對側肩部肘關節能貼近胸壁為正常。若肘關節不能靠近胸壁,或肘關節貼近胸壁時而患肢手不能搭在對側肩部,或兩者均不能,為陽性徵。

意義:肩關節脫位。

3.託馬斯(Thomas)徵

方法:患者仰臥,將健側髖膝關節儘量屈曲,大腿貼近腹壁,使腰部接觸床面,以消除腰前凸增加的代償作用。再讓其伸直患側下肢,若患肢隨之蹺起而不能伸直平放於床面,即為陽性徵。

意義:髖關節有屈曲攣縮畸形或下腰椎病變。

4.屈德倫堡(Trendeienburg)徵:

方法:先讓患者健側下肢單腿獨立,患側腿抬起患側臀皺襞(骨盆)上升為陰性。再讓患側下肢單腿獨立,健側腿抬高,則可見健側臀皺襞(骨盆)下降,為陽性徵。

意義:持重側的髖關節不穩或臀中、小肌無力。任何使臀中肌無力的疾病均可出現陽性徵。 

5.麥克馬瑞(McMurry)徵,迴旋研磨試驗:

方法:患者仰臥,患腿屈曲,檢查者一手握住患側足,另一手置於關節間隙。如果要檢查內側半月板,則先極度屈曲膝關節,外旋患側足並同時施以內翻應力,如果此時出現內側關節間隙的疼痛及彈響,則說明內側半月板後1/3的損傷;然後逐漸伸直膝關節,如果在屈膝90°時出現膝關節內側的疼痛和彈響,則說明內側半月板中1/3的損傷;如檢查外側半月板,先極度屈曲膝關節,內旋患側足並同時施以外翻應力,如出現外側關節間隙的疼痛及彈響,則外側半月板後1/3的損傷;然後逐漸伸直膝關節,如屈膝90°時出現膝關節外側的疼痛和彈響,則說明外側半月板中1/3的損傷。

意義:半月板損傷。

(四)壓痛點

1.膝關節外側壓痛點:

2.膝關節前側壓痛點:

髕骨上緣——股四頭肌止點病,90°伸膝抗阻試驗陽性

髕骨尖及髕韌帶—髕尖炎和髕腱周圍炎,伸膝抗阻試驗陽性

脛骨結節——脛骨結節骨軟骨炎

髕骨內側緣—髕骨半脫位或者習慣性髕骨脫位

髕骨內側——內側滑膜皺襞綜合症

髕骨兩側至脛骨內外髁——伸膝筋膜炎,伸膝抗阻試驗陽性

髕韌帶兩側——髕下脂肪墊炎

3.膝關節內側壓痛點:

脛骨結節內側部——鵝足止點炎,鵝足滑囊炎,屈膝抗阻試驗陽性

內側副韌帶走行部——內側副韌帶損傷

脛骨平臺後內側部——半膜肌止點炎

關節線平面——半月板損傷,關節囊韌帶損傷,局限性滑膜炎

相關焦點

  • 【診斷學筆記】脊柱與四肢
    脊柱與四肢
  • 體格檢查:腹部 視觸叩聽 執業醫師 執業助理醫師考試
    總原則1、按順序大順序:一般-頭部-頸部-胸部-腹部-神經四肢小順序:每一個板塊,通常都是視觸叩聽的順序哦
  • 收藏帖 | 「肩 髖 膝 踝」 4大關節體格檢查,乾貨速取!
    特別注意從側面觀察時,要評估腰椎前凸的程度,從後面觀察時要尋找是否有相關的脊柱側彎。腰椎前凸可能提示任何髖關節的固定屈曲畸形,脊柱側彎可能有助於提示腿長不等。Trendelenburg測試主要是評估髖關節的臀中、小肌功能及股骨頭與髖的關係是否正常。在執行測試時,應該僅有膝關節屈曲。檢查者面對患者並要求其單腿站立,另一側膝關節向後屈曲至90°,骨盆會保持水平或上升,陽性試驗是骨盆向無支撐側傾斜。
  • 骨科常用的體格檢查——腰背部
    體格檢查是所有骨科醫師必須熟練的基本功,正確查體能夠幫助醫師做出更加準確的診斷。
  • 「肩、髖、膝、踝」 4大關節的體格檢查
    特別注意從側面觀察時,要評估腰椎前凸的程度,從後面觀察時要尋找是否有相關的脊柱側彎。腰椎前凸可能提示任何髖關節的固定屈曲畸形,脊柱側彎可能有助於提示腿長不等。Trendelenburg測試主要是評估髖關節的臀中、小肌功能及股骨頭與髖的關係是否正常。在執行測試時,應該僅有膝關節屈曲。檢查者面對患者並要求其單腿站立,另一側膝關節向後屈曲至90°,骨盆會保持水平或上升,陽性試驗是骨盆向無支撐側傾斜。
  • 肩關節、髖關節體格檢查(視診、觸診、動診,體格檢查)
    分別於肩鎖關節、喙突、喙肱韌帶、肱骨大結節、肱二頭肌長頭腱、Bankart點(盂唇前緣中點)等部位檢查有無壓痛。為了與頸椎病鑑別,還需了解頸椎有無壓痛。肩胛提肌激發點引起疼痛的部位▼3.肩鎖關節撞擊:交臂試驗(Cross-arm test)患者坐位,放鬆肩部肌肉,檢查者一手固定肩胛骨,一手在患者肘部施加向下的力,如果肩峰下出現橫溝,>2cm者為陽性。陽性結果說明下方不穩,一般均有多向性不穩存在。
  • 2019年臨床實踐技能體格檢查與基本操作技能-胸部觸診、胸部扣診
    例9 體格檢查考試項目:請指出語音震顫檢查(口述檢查內容)患者準備   告知被檢查者檢查內容,取得同意;   被檢查者體位取仰臥位或坐位,充分暴露前胸部或背部。檢查方法檢查者將左手中指第2指節緊貼於叩診部位,其他手指稍抬起,勿與體表接觸。右手指自然彎曲,用中指指端叩擊左手中指末端指關節處或第2節指骨的遠端;板指平貼肋間隙,與肋骨平行,逐個肋間進行叩診。叩肩胛間區時,板指應與脊柱平行;叩擊方向應與叩診部位的體表垂直。
  • 創傷性脊柱脊髓損傷康復治療專家共識
    3 TSCI的康複評定 3.1 脊柱損傷的康複評定 評定包括生命體徵、致傷原因及機制體格檢查和輔助檢查等。 3.1.3 體格檢查 身體全面的體格檢查和神經系統檢查。
  • 體格檢查全身體格檢查:一般檢查(四)
    、腹腔和腹腔內臟器組成。  7)腹中線(腹白線) 為胸骨中線在腹部的延續。  8)腹股溝韌帶 是腹部體表的下界。  9)恥骨聯合 兩恥骨間的纖維軟骨連接,共同組成腹部體表下界。  10)肋脊角 兩側背部第12肋骨與脊柱的交角。
  • 6個常用體格檢查操作詳解
    2、骨性異常頸肋、C7橫突過長、第1肋骨形態異常、鎖骨或第1肋骨骨折畸形癒合、肩鎖關節或胸鎖關節創傷性脫位、骨腫瘤等。頸肋是TOS的誘發因素,但它並非總會導致TOS的發生。TOS的6個常用體格檢查查體包括觀察病人的姿勢,檢查肢體的感覺及關節活動度、肌肉的外觀及肌力,肢體末端的顏色、溫度、毛細血管反應、動脈的搏動度、靜脈的充盈程度等。
  • 脊柱 | 九大關節基本構造
    脊柱是從上而下穿過背部中央,是頭和身體的主要支柱,脊柱也稱為脊椎或背骨,是由一連串骨頭緊密相連組成的柔韌骨煉,這些骨頭叫【椎骨】,由關節連接在一起,關節能讓上下的骨頭輕微移動。【支持脊柱的韌帶】韌帶的功能是穩定脊柱,並限制脊柱在數個平面上的動作。每對脊骨之間的韌帶(主要的韌帶有前縱韌帶、後縱韌帶、黃韌帶、棘間韌帶、棘上韌帶、橫突間韌帶),以及一條貫穿整個脊柱的堅固韌帶共同支撐和固定著脊柱。這條貫穿脊柱的韌帶叫做岡上韌帶(岡上韌帶起於頸基部,一直向下延伸到脊柱底的尾骨上)。
  • 體格檢查講義——胸部視診
    胸部視診—胸壁視診胸壁視診檢查(須口述檢查內容)(2分)(一
  • 腰椎、骶髂關節特殊物理檢查方法圖文介紹
    檢查時囑患者仰臥(下圖)伸膝,一手託足跟從檢查床上抬起患肢。當抬高約75◦時,坐骨神經會受到牽拉。此時患者訴受檢查側下肢疼痛或感覺異常加劇。此為直腿抬高試驗陽性。正常情況下,對側腿向下壓檢查者的手,如病人表現出試圖抬高腿而檢查者的另只手沒覺察有向下的壓力,說明病人詐病。此檢查用於判斷病人的背痛是否由鞘內病變,如腫瘤引起。欲增加硬膜外靜脈的容量可提高鞘內空間的壓力。Valsalva動作
  • 關節痛要多做一種運動,看看它對關節的好處!
    遊泳對關節的好處丨你造嗎?
  • 詳細分享:肩關節解剖與體格檢查
    肩關節是人體結構中最複雜、活動度最大的球窩關節。在臨床工作中處理肩關節疾病時,掌握正常生理狀態下的肩關節結構和常用查體方法十分必要,今天為大家詳解肩關節解剖及常用查體方法,值得大家學習參考!(一)骨:肩關節由三塊骨(鎖骨、肩胛骨和肱骨)構成,組成四個關節(盂肱關節、肩鎖關節、肩胸關節和胸鎖關節)
  • 體格檢查 · 你知道胸部怎麼檢查嗎?
    檢查雙側胸廓擴張度:兩手放置在呼吸幅度最大的腋下部,感受胸廓擴張的對稱性;58. 檢查有無胸膜摩擦感;59. 檢查雙側語音震顫:雙手掌放於胸部解剖對稱的位置,囑患者髮長「一」音,從上而下,左右對比;60.
  • 體格檢查 · 腹部應該這樣檢查
    檢查振水音:手指連續衝擊上腹部或左右搖動上腹;96. 廣泛叩診腹部:從左下象限開始,逆時針叩診四個象限,一般情況為鼓音;97. 叩診肝界:在右鎖骨中線從肺清音區(一般第二三肋間)向下叩診,至出現濁音時,為肝上界,從其平面向上叩診至出現濁音時,為肝下界,一般右鎖骨中線肝濁音間界為9~11 cm;98. 檢查肝膽有無叩擊痛;99.
  • 30 條脊柱外科的重點,我們幫你劃好了!
    存在軸性疼痛的患者檢查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確定是否有慢性脊柱疾病,如非特異的軸性疼痛、脊柱滑脫等,與脊柱感染、脊柱腫瘤或脊髓損傷等嚴重疾病進行鑑別。脊髓型頸椎病是 55 歲以上患者脊髓功能障礙最常見的原因,主要依靠體格檢查發現有明確的脊髓功能受損徵象,影像學證實脊髓受壓來進行診斷。
  • 診斷(脊柱檢查~)
    呀哈,正好碰到了早上的診斷實驗課,老師講述了脊柱的相關檢查,就,整理了出來
  • 什麼是乳房體格檢查注意事項有哪些?
    一、體格檢查的意義乳房體格檢查主要是通過視診及觸診來檢查乳房的形態、乳房皮膚表面的情況、乳頭乳暈的情況、乳房腫塊、乳頭溢液等情況,最後,勿忘記區域淋巴結檢查及全身檢查。二、乳房體格檢查包括(1)乳房形態:需檢查乳房外觀、大小及位置是否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