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
新華社北京6月19日電題:讓「土味帶貨」賦能脫貧攻堅
辛識平
陝西柞水木耳、河北張家口蕎麥麵、甘肅禮縣蘋果、安徽金寨香薯幹、貴州普安紅茶……今年「618」購物節期間,不少貧困地區的農產品銷售額顯著增長。截至目前,淘寶天貓上有超過120萬貧困縣賣家,同比增長超過36%。
小小一方屏幕,打開了大市場。「土味帶貨」是一座新的橋梁,一頭連著農戶,一頭連著消費者,縮短了從田間到餐桌的距離,帶來了新的消費體驗。隨著越來越多的農產品走上「雲端」、走近大眾,銷路更廣了,市場更大了,農戶的收入也有了更多保障。在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響下,一些貧困地區面臨農產品訂單減少、銷售困難等問題。通過電商平臺直播讓產品「走出去」、讓消費者「走進來」,有利於紓困解難,為消費扶貧、產業扶貧注入新動能。
一部手機、一根自拍杆,正成為越來越多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新農具」,不斷帶來生產生活的新變化。不僅農產品上了網,不少曾經扛著鋤頭在地裡刨食的農民也上線成為主播,摸索網絡銷售的路子,在網上的交流互動中,直接感受消費者的需求,思考什麼樣的農產品適銷對路。正如一些基層幹部所言:直播不僅能帶動銷售,更能增強農民的市場觀念和品牌意識。
近年來,伴隨著消費結構的優化升級,網上銷售的有機蔬菜、土雞土鴨、應季瓜果等農產品,正逐步由低端化、單一化向高端化、多元化躍升,為一方產業發展帶來更多空間,進一步夯實了脫貧攻堅的產業支撐。曾經藏在深山人不識的一些農產品,通過網絡電商打開了銷路,在市場競爭中逐漸擦亮了品牌,成為帶動當地農戶脫貧的「金字招牌」。
「我種的西紅柿就跟我的人一樣,陽光又美麗!我是心態美,它是味道美!」在一場網絡直播中,瀋陽的一位農民這樣向網友介紹自己的產品。留住鄉土味,打好特色牌,嚴把品質關,「土味帶貨」必將行穩致遠,「帶」來鄉親們越來越有滋味的好日子。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