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屆中國文化旅遊商業地產節
The 3nd China Cultural Tourism Commercial Real Estate Festival
資本、用戶、商場都「青睞」,這些健身品牌,太誘人了!
來源 | 贏商網(ID:winshang)
作者 | 黎韋韋、何麗思
伴隨著消費升級以及人們對健康越來越重視,全世界都「颳起」了健身風潮。
據統計預測,2018年我國健身俱樂部市場規模達177.2億元,到2022年將增至300億元,2018年全國健身房數量將在7800家左右。但這一數字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是微乎其微,發達國家經常去健身房運動人群佔20—30%,中國的健身市場還是一片藍海!
面對傳統健身「重銷售、輕產品」的行業痛點,以及如此「誘人」的市場前景,一時間,各路玩家紛紛入局,通過新穎的商業模式以及黑科技加持,搶奪消費者的心智。同時,購物中心也注意到了這些新興健身品牌帶來的「客群效應」,據贏商網大數據中心監測,去年購物中心關注休閒娛樂品牌榜TOP50中,健身會所品牌上榜9家,居首位!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線下健身房這個賽道上,都有哪些新興玩家…
很多新型健身館以打造為健身界的7-11為目標,而近期,7-11本尊就在臺灣開出了自己的複合健身館。
✦ 開健身房7-11是認真的:40種健身器械+多個專業課程
7-11首間運動複合店落戶臺北,1層是24h便利店, 2層則是BEING fit 健身房。
健身房從早6點營業到晚12點,佔地55坪(約165平方米),門店設計採用飽和度較高的黃色與藍色,分為4大健身區和能容納46個座位的大面積休息區。
健身館內有約40種健身器械,還可提供一對一的私教課程服務、團體課程和企業包班服務,課程包括TRX懸吊訓練、芭蕾雕塑、壺鈴、皮拉提斯、瑜珈等。面積雖不大,但專業程度不輸市場上普遍的健身館。
✦ 單次計費8.5元/小時,日常消費可兌換運動時長
BEING fit是目前臺灣首家可以用 icash (臺灣7-11發行的預付儲值卡)付費的健身房。收費模式按單次計費,通過icash2.卡片感應進場及扣款,相比傳統健身房的繳納年費方式,更加靈活,消費門檻更低。
計價方式為第1小時100臺幣(約20元人民幣),之後每半小時40元(約8.5元人民幣)。而且還能與在7-11日常消費累積的點數合併,將點數兌換成運動時長。
無獨有偶,另一便利店巨頭——全家,今年2月也在日本開出了首個運動複合型商店:FIT&GO健身房,並計劃未來5年內開出300間。
最近,銳步在上海開出了亞太地區首家旗艦店&FitHub 3.0 概念店,除了零售購物外,店鋪還複合了健身業態,新增了CrossFit Box 健身房,推出年卡、季卡、月卡三種消費方式,令消費者在購物之餘還能參加專業的健身課程。
圖片來源:理想生活實驗室
✦ 轉戰健身,2020年前要開500家品牌店
自2010年開始,銳步便將品牌戰略焦點轉向健身:陸續籤下CrossFit綜合體能訓練、Les Mills集體健身管理體系萊美、Spartan Race障礙跑賽事斯巴達勇士賽等眾多業內頗具影響力的健身項目。
更在2017年3月宣布「中國計劃」,劍指國內的健身市場:到2020年要開500家新型門店FitHub健身匯,融合實體零售和健身體驗,就像是零售版的Cross Fit健身房,目標是成為中國最好的健身品牌。
圖片來源:服裝經理人
✦ 承包你的健身裝備+健身館,用戶群體擴大一倍
Cross Fit是風靡歐美的人氣健身項目,在過去 10年的時間 裡,全球出現了超過 1.3萬家CrossFit健身房。結合高強度間歇訓練、健美操、舉重等多個運動內容為一體,強調團隊式高強度訓練,所以Cross Fit健身館內的交流氛圍濃鬱,Cross Fitter往往互稱稱「煉友」,社群文化是其精神內核,擁有國內健身館一直追求的高客群粘度。
在銳步的Cross Fit健身房裡,不但有專業的設備配置,其教練配備也是與國際一流水準看齊,除了有來自外國資歷深厚的專家,偶爾還會有前海軍教練出沒。
運動產品和健身本來就是兩個互補性消費,銳步作為知名的運動品牌,其原本龐大的粉絲群體,成為了其進軍健身界巨大的先天優勢。據悉,現在 Cross Fit 人群基本上使用的都是銳步的產品;而這也正向加深了對品牌價值的認同,為其健身生意帶來了大量流量。
圖片來源:理想生活實驗室
2014年誕生之初時,keep是一款瞄準小白健身用戶的線上軟體,近兩年發展勢頭迅猛,用戶數於2017年突破1億,最新用戶數為1.4億,成為行業明星公司。今年3月,keep在北京開了首間keepland健身房,主打小型團體課。
✦ 50-80元/節「健身小團課」,復購率達80%
Keepland線下門店,相當於線下互動加強版的Keep教學,其核心為「健身小團課」系統,即教練一對多團體性課程,幾組動作系統循環訓練,並結合大屏幕動作指導。
Keepland採取按次收費的方式,一節課50-80元不等,日常滿課率達到95%,復購率80%。用戶參與課程後,可以通過其佩戴的心率帶實時測量心率消耗卡路裡情況,並全部同步到手機上。而且,館內的電視還會顯示班級排名,團體氛圍濃鬱。
圖片來源:TechWeb
✦ 完成1.27億美元D輪融資,今年進駐全部一線城市
7月10日,Keep宣布完成1.27億美元D輪融資,由高盛領投,騰訊、GGV紀源資本、晨興資本、BAI等老股東跟投,至此,Keep成為網際網路健身領域單筆融資額最大、估值最高的公司。
通過線上健身內容+家庭場景的KeepKit硬體(首款產品是跑步機)+城市場景的Keepland健身房,keep重新改寫了健身行業的玩法。創始人王寧表示,Keepland今年會在一線城市全部布局,中期目標是在一線和準一線城市,每個城市達到兩到三家。
光豬圈健身:
主打「小而美」健身,單店月均收入最高達80萬
2015年底成立的光豬圈,主打加盟模式的小型健身房,在去年獲得1898創投、凱信資本嶺頭的3500萬元A輪融資。單店面積集中在400~600㎡,用戶通過線上平臺預約,按月付費,月卡費在199到499元不等。
圖片來源:36氪
✦ 超前眼光,用智能化健身撕開行業口子
在網際網路下半場,人工智慧+智能硬體被認為是新的流量來源,光豬圈似乎跑在了前列。
光豬圈健身的一大亮點就是健身全面智能化,包括智能手環、智能跑步機、智能跑步機和智能力量器械等,用戶從門禁開始,到使用健身器材、更衣櫃、淋浴等服務,全部可通過智能設備實現,同時還會將運用數據同步到APP上,形成資料庫。
健身器械和用戶的大數據,既將提高了單店的運營效率,也可為用戶提供針對性的服務。
圖片來源:新店商研習社
✦ 通過加盟快速拓展,目前已有206家線下門店
光豬圈的線下盈利方式主要有兩種:即B2B和B2C,B端則是加盟為主。C端,則是大量的用戶,並且通過加盟的形式,從B端將用戶沉澱在自己的線上APP。
截至2018年3月,光豬圈在全國有206家線下健身房,其中101家已開業,89家處在選址和裝修階段,直營16家。
據悉,光豬圈目前收入排前十的門店其月均收入皆在20萬人民幣以上,排在首位的太原清控創新基地店,月均收入達80萬人民幣。
這家3年前在臺北起家的健身品牌,雖然目前在大陸僅有3家門店,但其通過音樂所打造的「音樂運動體驗場」新穎健身方式, 已斬獲了一大票粉絲,連明星也為其站臺,更在今年1月獲得了來自阿里巴巴臺灣創意者基金1億元的B輪融資。
✦ 健身房像夜店,教練是DJ
SpaceCycle提供4個單項課程,包括動感單車、綜合了普拉提元素的Barre、瑜伽和舞蹈健身課。與傳統健身房不同的是,在這裡,每場課程都以音樂為主角和線索,結合酷炫的燈光,打造成潮趴的效果,被用戶評價為「酷到可以拍抖音」。
不但是音樂氛圍的營造,在開發課程時,SpaceCycle還非常注重巧妙藉助音樂的高低差(intervals)實現高強度訓練,以縮短訓練時間,達到同樣的健身效果。
SpaceCycle創始人是前索尼音樂大中華區創始人,不但唱片圈資源豐富,更深諳「造星」之道:像包裝藝人一樣,把教練打造成DJ,成為健身領域有影響力的KOL,為品牌打造流量池。
✦ 單店最快2個月回本,未來5年要開50店
目前,SpaceCycle的營收主要以社交屬性強的團課銷售為主。為了降低消費門檻,SpaceCycle提供單次購買,課時費約200元/節;體驗過後,不少用戶都會主動購買30~60節課程包。單店平均每日穩定進店消費約600人次。
相比剛進入大陸市場,Space Cycle單店回本速度在不斷加快:
2018年1月,阿里巴巴臺灣創業基金向SpaceCycle注資1億。按照SpaceCycle的計劃,資金主要用於更新App2.0版本,開發線上課程,並計劃5年內開50家店。
2015年5月,樂刻第一家門店開在了杭州城西銀泰,歷經三年,樂刻先後獲得了三次融資。
樂刻採用的是「24小時健身房」的模式,99元/月,平均3.3元一天的健身成本,不限次數。消費者不僅可以隨時隨地的健身,還可以讓教練和場地實現自由匹配。
目前,樂刻健身門店日均客流量在300~400人次,線上的活躍會員有60萬,其中18~35歲這一年齡層的人群佔80%。
圖片來源:新店商研習社
樂刻主要通過五大模塊,實現線上線下閉環:
提供基礎線下場景的線上預約和體驗。
私教線上「外賣化」。用戶可在線上預約私教、訓練場地和時間。
健身場景化,課程教練IP化。通過運動+多元場景的模式呈現
社交屬性。通過第二和第三個模塊,樂刻在線上設置了ugc板塊
零售商品。包括樂刻的自營產品和第三方品牌入駐。
圖片來源:新店商研習社
另外,為了提高坪效,打破傳統健身房場地利用率低的現象,樂刻將門店面積定為350~500㎡之間,門店選址在離用戶最近的地方,如寫字樓、社區、商業街、購物中心、公寓、酒店等。其中,80%的地產業態採用合作共享模式。
圖片來源:新店商研習社
品牌成立至今,全國已擁有200多家門店,同時,還保持著未來三年開至5000家的發展速度。
覓跑成立於2017年,成立僅半年,就完成了三輪融資,總額達1億元。
覓跑是一款共享迷你健身倉,和迷你KTV類似,佔地約5平米,可容納1-2人,自助門禁按時付費,0.2元/分鐘,按單次運動20-30分鐘計,單人單次運動的花費在4-5元。用戶可以通過APP預約運動倉,掃碼開門,自助運動。
圖片來源:體育產業生態圈
目前有跑步機、動感單車、橢圓機等主題倉,內配置有空氣淨化器、電視機等設備。在健身倉內,還設有衣物掛鈎,可放置隨身背包及衣服,在玻璃窗處設置百葉窗,用於遮擋,以便用戶更換衣服。
圖片來源:體育產業生態圈
覓跑健身倉關注的是以社區為場景的商業模式,以小區「5分鐘步行圈」為主要區域覆蓋,主要分布商圈、白領、高校、社區四大線下流量高爆發地段。
在成本方面,據了解,造價1.5-2萬的覓跑健身倉,預計可以在8-10個月收回成本,運營和維護成本也不算高。
圖片來源:體育產業生態圈
據悉,2018年覓跑計劃覆蓋80-100個城市,入駐2萬-3萬個小區;3年之內,計劃覆蓋10萬-20萬個小區。
公園盒子是一家24小時無人自助健身艙提供商,2017年3月落地第一個ParkBox。2017年先後獲得三輪融資,今年4月,華住酒店集團領投的數千萬人民幣A+融資。
圖片來源:36氪
公園盒子主要覆蓋區域以住宅、園區以及白領公寓為主。與覓跑不同的是,公園盒子放棄了單人倉的形式,而是通過8、18、28平方米三種形態的倉,來滿足用戶陪伴式健身需求。
其中,18平米健身倉將作為主流產品形態,落地小區和產業園等,部分小區可配置8平米倉,而28平米倉主要配置在產業園或商業地產等場景。
圖片來源:懶熊體育
另外,公園盒子app的「盒約」功能,能讓用戶在「線上」相約就近的教練或達人一起健身,以形成相互的激勵作用。
圖片來源:36氪
收費方式上看,公園盒子採取 29 元/小時的單次收費模式。用戶購買 99 元一年的粉盒權益卡後,就變成 10元 /小時,不會捆綁任何的年卡或者季度卡。根據創始人透露,在回本周期上,公園盒子相比其他單人倉更短。
圖片來源:36氪
目前,公園盒子目在上海落地了 50 個健身艙,未來即將落地北京、深圳和廣州等城市。另外,此次融資還將幫助公園盒子從社區場景拓展到酒店場景,其中就包括了未來兩年內華住酒店集團500個酒店項目。
Liking Fit 於2016年成立,是一家24小時智能健身房品牌。今年1月,剛剛面世兩年的Liking Fit 一口氣公布了B、C兩輪融資,共計3.5億人民幣。
線上Liking Fit APP支持,線下配套智能健身場館。從智能手環到健康雲數據,從教練預約到營養膳食,打造科學式的健身體驗。
圖片來源:中歐電商城
不同於傳統健身房,Liking健身的優勢在於「智能」。用戶通過App 完成購卡、購課、約課、數據同步等功能。成為Liking Fit會員後,通過免費的智能手環,完成智能門禁、智能跑步機、智能操房、淋浴等所有自主化產品服務。
人臉識別門禁系統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觀察
智能跑步機 2.0
圖片來源:中歐電商城
智能跑步機 2.0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觀察
智能手環 2.0,實時記錄用戶日常活動 圖片來源:中歐電商城
智能操房,會員可線上APP預約課程
圖片來源:中歐電商城
智能照明系統,人來燈亮,人走燈滅,低碳環保
圖片來源:中歐電商城
目前,Liking Fit 在一線城市直營和加盟的場館大多為 500 平米。據稱,這是測算下來坪效最高的面積。例如Liking Fit 在上海的復興 SOHO 和凌空 SOHO 開的兩家直營示範店。 根據官方數據,這兩家店每個月各自能帶來 25 萬元左右的收入,早已回本,投資回報率在 50% 以上。
智能黑科技+零推銷原則,讓Liking Fit的會員續卡率高達 89%。目前已經覆蓋100座城市,共計200家店。其中已經開業的門店達到 140 家,直營店為10家。
隱匿在南京西路中心地段的修竹院健身會所裡的健身器械統統是按照健身房中的愛馬仕——「Equinox」的級別所打造的。
就連最基本的鍛鍊器械用的都是全球頂級的運動設備品牌Lifefitness,單是一臺進口的Lifefitness跑步機就價值近20萬。
圖片來源:ShanghaiWOW
除了頂配的運動器材之外,亮瞎眼的酷炫黑科技才是重頭戲。
首先,擁有美國職業球隊、好萊塢明星專用的價值36萬3D掃描體測機器Fit3D,能在40秒內通過400個紅外線掃描點全方位分析人的頸、肩、胸、胯、膝蓋和腳踝這5個平衡點,充分發現你的細微體態問題,隨後還能制定出相應的詳盡訓練計劃。
圖片來源:ShanghaiWOW
還有中國田徑隊專用的KORR Cardio Coach 心肺分析系統,測出你的靜息代謝率(RMR),並根據你的健身目標精確計算出鍛鍊期間每日熱量攝取目標及所需營養攝入比例,保證你在有效減脂的同時不造成肌肉的白白流失。
圖片來源:ShanghaiWOW
更有火爆全球的實景互動裝置——Lifefitness Discover系列跑步機 ,可以通過掃碼選擇在全球不同的場景中跑步。
圖片來源:ShanghaiWOW
此外,還有國際空間站太空人在外太空健身用的Woodway跑步機 4Front、康復中心專用的AirFit UB 上身訓練器、Sunlighten紅外線全光譜桑拿等,無處不在的黑科技使運動效率大大提高。
雖然本文對不同品牌作了歸類,但事實上,健身品牌身上的標籤越來越弱。24小時服務、智能化健身、打破「年卡」制、OMO融合…這些模式在品牌間交叉出現變得越加普遍。
革新了傳統健身後,中國的健身生意顯然進入了下半場:新型健身的「明星公司」很多,頭部品牌暫時還沒出現。消費意識的升級讓健身行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但隨之而來消費標準的升級也考驗著品牌如何提高競爭壁壘,打造差異化競爭力,率先搶佔消費者的心智。
地點:中國 西安
諮詢熱線/媒體合作:029-68203931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