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說的這位人物,說名字你可能不太了解,但你每天都在用的電腦,少了它就無法運轉。
他就是美國富豪慈善排行榜,以65億美元居身第348位、金士頓科技公司總裁--杜紀川。
職場人士可謂無人不知金士頓,其作為全球最大的獨立內存產品製造商,在全球DRAM市場擁有近55%的佔有率,金士頓現在只有3000名左右員工,但卻創造過60多億美元的年營收,當了20來年的全球老大,如今霸佔全球內存模組超過60%的市場。而其創始人杜紀川、孫大衛所奉行的管理文化,正是金士頓30年風行全球的秘密。
曾經,股災讓人生步入中年的他一夜傾家蕩產。而今,被股災逼迫、激發,再次創業的他,名列2020《胡潤全球富豪榜》第276位。
1987年股災幾小時內,美國股票總市值蒸發5000億美元,相當於全年國民生產總值的1/8,很多投資者輸掉了全部身家。
1987年10月17日,美國股市在屢創新高后突然崩盤,很多投資者輸掉全部身家。杜紀川和孫大衛也從百萬富翁虧成了一無所有。
一天之內,從百萬富翁變成了一無所有。突如其來的打擊,讓他們陷入悲傷,尤其覺得愧對家人,但回到家中還要強作笑顏,假裝沒事發生。
夜深人靜,已經46歲的杜紀川,既無處話悽涼,又要操心如何度過眼前的難關,謀劃一家人的新出路與活法。孫大衛也好不到哪裡去。
兩周後,兩人心情稍微平復,相約出來喝咖啡。他們相互安慰,鼓勵,最後決定再次創業,重頭再來。總有一天我們還會賺回來!
杜紀川翻箱倒櫃才從車庫找出2000美元,充當了新公司的啟動資金。他們為公司取名「金士頓科技」,之後便一頭扎進車庫,再次創業。
「金士頓」之所以名聲響亮,部分原因是總裁杜紀川和副總裁孫大衛,在幾年前拿出1億美元分紅給所有員工,震驚全美;
金士頓已在上海設置25萬平方呎的廠房,且將產品觸角延伸到Flash內存等數字媒體產品,多項產品皆成為市場龍頭老大。杜紀川與孫大衛雖然早就是億萬富翁,仍一本初衷,在橙縣芳泉谷總部開放式辦公室,捲起袖子與員工一起埋頭苦幹。
他們的崛起過程頗具傳奇色彩,1987年10月19日華爾街股市崩盤的這天,反而是他們實現美國夢的開始。原來杜紀川與孫大衛因早年從事的個人計算機生意,由當時在計算機業叱吒風雲的AST公司收購,取得500萬元後,全數投資於股市,結果一夕之間變得一無所有。
篤信「危機就是轉機」的杜紀川,只有與夥伴孫大衛重新出發,成立金士頓,採取步步為營、穩紮穩打的策略,力爭上遊。杜紀川把公司的成功歸功於知人善用,擁有一群向心力極強的員工。其實,這股向心力的來源,正是由於公司一向把員工當成是最大資產、善待員工,並且提供員工最佳福利。
金士頓在1996年底一度被日本軟體銀行併購,當時杜紀川與孫大衛拿出1億美元與員工分享,震撼全美業界,讓人稱羨不已,也讓金士頓聲名大噪,令求職者十分嚮往。
後來日本軟體銀行因擴張過度,資金陷入窘境,營運方向改變,杜紀川與孫大衛再將金士頓買回。
今天,由他們創辦的金士頓科技不但是全球最大內存企業,更是全美備受讚譽的最佳僱主,並以獨特的企業文化著稱於世。
而最的傳奇是,1997年,對硬體企業不再有興趣的軟銀,決定把金士頓賣掉,最終又主動找到杜紀川、孫大衛,讓他們以4.5億美元買回了金士頓。
14.5億美元賣出,4.5億美元買回,即使剔掉一句話就送給孫正義的3.3億美元人情,杜紀川、孫大衛還是在1年多的時間裡,因為孫正義的這一折騰,淨賺了6億多美元,可謂是全世界對孫正義最大方,也從孫正義手中賺錢最狠的人。
杜紀川說:「成功的捷徑就是懂得發現市場的潛在需求,懂得利用市場上已有的東西加上自己的東西去滿足需求,這是我們給金士頓找到的成功捷徑。」
當DRAM市場還在萌芽階段,他們看準市場商機與潛力,大量低價買進DRAM顆粒,並重新設計包裝,然後再以模塊方式銷售出去。很快,市場立馬就應驗了他們的判斷——DRAM大缺貨,在天時地利人和的境地下,他們一次次地做出佳績。
如今,在營收和市場佔有率不斷提高的同時,金士頓也不斷引領產業趨勢,布局未來商機。
杜紀川預計,隨著雲計算的不斷發展,消費者的應用需求越來越多,未來這種需求將呈幾何數量級增長,這就會帶來伺服器市場的火爆。而伺服器要比臺式機需要更多的內存,因此有望成為內存業界新的增長點。
為此,金士頓近年來特別加強在伺服器方面的業務開發,並且正在致力於進一步擴展伺服器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