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番茄的印象不好。剛吃的時候,我媽黑炒,下生抽曬油,反覆炒還燜,說擔心不熟,結果炒成一坨,看起來就噁心,難吃。連生性節儉,最恨浪費食物的爸爸都吃不完。
然後,大家開始認識生吃番茄有益健康,我們也沒見過世面,不知道有涼拌或沙拉,以為把番茄當蘋果,張口就咬。生吃番茄,感覺不愉快,尤其是咬到了果心溼軟的部分,嘴裡發腥。不是魚腥,是血腥的味道。
我吃過小番茄後,才把這一種番茄列入水果。大番茄,只能是配菜,偶爾切丁切塊,在咕咾肉或酸甜魚時加進去,除了添加色彩外,番茄還發揮了微酸的甜味及獨特的氣味。幾顆番茄切塊放入ABC湯,長時間水煮,讓湯頭浮出一片泛紅。
番茄與面的搭配,義大利麵是代表,這也是任何號稱會做西餐的朋友的入門菜。做法簡單,將煮到8分面心還沒有熟透的意粉撈起備用。平底鍋加熱,倒油轉中火,打開一個番茄醬罐頭,通通倒入,看到起煙了,把面丟進去,用筷子攪拌,可以轉為大火,直到面都紅彤彤的,收汁,熱吃。
這是暖男贏得少女的必殺絕技之一。如果要為廚藝加分,記得切三四個番茄丁,大火翻炒,然後加罐頭番茄,這樣做出來的番茄意面,用白色磁碟盛出,花卷式的一坨,冧女秘技。
有一次在北京,與摯友相約,去了麵館,我點牛肉麵,她想吃些素,點西紅柿蛋炒麵。我一聽這名,就抗議,西紅柿炒麵,難道是學西人番茄意面的中式炒法?那還得了,又是醬油,又是大炒,這面能好吃嗎?友人不可思議我的激動,說:「這是家常面啊?每個中國人在家都會做」。
面上桌後,咦!不是灰黑色,是黃色的蛋與紅色的切塊番茄,夾雜在白色的麵條上,蠻好看。她分我一點。好吃。
大火熱炒後番茄塊釋出流沙與蛋味相碰撞,下生抽或少許鹽,加糖少許中和番茄的酸味,大火快炒,加入熟透的手拉麵中火略燜,炒勻,熱吃,成了百吃不厭的炒麵。
從此,我上不熟悉的麵館,必定先點一盤西紅柿蛋炒麵,試試看廚師的手藝。能夠把家常菜做好的廚師,其他的菜色就不會差太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