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3+3模式,很多學生都會選擇生物和地理這兩門課程。生物和地理這兩門課,無論偏重文科還是偏重理科的學生都不會過於排斥。
另外一個原因是這兩門課的等級考試全部是在高二階段,如果能夠在高二就搞定這兩門課,高考只剩下4門學科,壓力將會大大減輕。
在上海,新高考模式下,歷年以來,選擇地理和生物的學生都遙遙領先,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學生會選擇生物或者地理,其中相當部分還是生地雙選。
即使是部分名校,也擺脫不了這個誘惑,比如上海四大名校之一的華二就是強制學生必須生地雙選。
今年在某個著名學習論壇上,有一位上海學生發帖求助,他也是生地雙選,然而一模考試,兩門賦分全部都是D+,這個實在是太恐怖了。D+對應的賦分是46分,而賦分制下,最低不過40分。
也就是一個字不答,也有40分,46分什麼概念,滿分70分,高考尚未開始,這位同學總分已經比其他人少了將近50分了,沒有人可以承受這樣的結果。
這位同學並非不努力,不然也不會上論壇求助了。他覺得自己非常努力了,該背的都背了,也沒有什麼不懂的地方,考出這個成績,他自己也接受不了。
他也請教過他的老師,老師的答覆是他不夠努力,但他自己覺得真的很努力了,對於這個結果他很難接受,現在特別緊張,於是上網尋求幫助。
按照他自己的說法,他幾乎所有的模卷全部都刷遍了,能做的也都做了。做模卷的時候,選擇題有的時候能一題不錯,也有的時候能錯一半以上,他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
其實這位同學的情況雖然比較特殊,但仔細分析,還是有相當的規律存在,論壇上有一位老師給出了一個非常靠譜的答覆。
離開等級考尚有3個月的時間,只要學生自己足夠的努力,還是有搶救的希望。未必就不能起死回生,甚至恢復健康,等級考考出A甚至A+也不是沒有可能,最關鍵的是要明白病因在什麼地方。
按照這位同學的敘述,他很大可能在兩個方面都存在著較大的問題。
l 概念上似是而非
做模卷,能全對,也能錯一半以上。前提是這兩種情況都是在認真做題的基礎上發生。這已經不是知識點存在漏洞可以解釋的。
其中一個可能的原因就是在概念上存在大量的似是而非的東西。他認為是對的,但實際上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這就非常容易導致在做題時產生相當的隨機性。考到的地方正好是他理解正確的地方,那麼就對了,而一旦考到他理解錯誤的地方,則必然錯誤。
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將所有的概念全部理一遍,最好是結合做錯的題目一起整理,有條件的話,找老師印證講解,務必保證每個知識點理解上都是正確的。
l 對試題的理解錯誤
這也是一個相當容易犯錯的地方。事實上這個問題在平時的作業和試卷中經常出現。一部分原因是題目本身出得不夠嚴謹,容易引起歧義。
另外一個原因則是學生完全理解錯誤,或者沒有正確理解題目中的意思,以至於答非所問,甚至完全走向另外一個方向。
這個問題大部分學生或多或少都有這方面的問題,區別僅在於嚴重程度的大小而已。顯然,這位同學在這方面也存在著相當大的問題。
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找出思維的誤區。把自己理解錯誤的題目,和正確的理解方式作對比,找出自己理解的漏洞。這種比對必須大量進行才能取得應有的效果。
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到了現在這個階段,極少還有學生存在知識點的欠缺。大量的問題都集中在概念似是而非和試題的理解錯誤上,只要這兩個問題能夠解決,再加上適當的努力,等級考考出A以上的水準並不是太困難。
3個月的時間,雖然有點緊張,但只要合理分配時間,並不存在太大的困難。也有的同學會覺得在最後的時候,實在不行就放棄一門保一門。但不得不說,這是最錯誤的做法。
所謂放棄一門保一門,實在是性價比最低的事,保一門能保多高,就算是頂級的A+,一門A+,一門算C好了,70分+49分,總分不過119分。
而如果兩個B呢?兩個61分,總分122,比起前者總分要高出3分,但難度上,兩個B的難度遠低於一個A+,因此,放棄一門保一門的想法完全沒有道理。
其實只要學生真的付出努力,在最後三個月的時間內把基礎概念搞清楚,題目理解上不出太大的問題,至少B+並不存在太大問題,根本無需太過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