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20六門選考數據大對比:這樣選科更容易上985!

2020-12-10 小復老師

目錄:

一、上海新高考選考黃金定律

二、物理化學選考分析

三、地理生物選考分析

四、政治歷史選考分析

五、地理科目重難點深度解析

一、上海新高考選考黃金定律

經過對上海市2017~2020連續四年的高考選科情況的對比研究和數據分析,我們在趨勢中發現了上海市小三門的選考黃金定律:

1.理化成學霸廝殺主戰場,難度高,競爭大,但選考理化的大學專業覆蓋率超九成。

2.政史的大學報考專業限制多,選考存在感整體較弱,低分段考生最是偏愛這兩科。

3.地生天然制度優勢過於顯著,成選考「大眾情人"。但地理存在的隱藏難點太拉分,需謹慎加練。

二、物理化學選考分析

理化選考人數總趨勢呈持續下降

物理人數受多重影響因素回升

1.物理

2017~2020年物理選考人數變化

數據解讀:選考物理的人數因何回升?

01.「物理一萬五保護機制」的影響

物理選考人數在2018、2019年連續兩年下降後,2020年回歸到了2018年水平。這和上海教育考試院出臺的種種物理選考保護機制密切相關,包括考生家長們耳熟能詳的「一萬五保護機制」。

02.案例解讀「物理一萬五保護機制」的利好

我們以2020年為例,2020年只有14442人選考了物理,"一萬五保護機制」 啟動。

在這個保護機制下,原本物理A+人數只有14442*5% 也就是722人,在保護機制下物理A+人數有15000*5%=750人,比原來多了28人。這些本該得A的同學在保護機制下得到了3分的加分。

我們再看E的人數。如果沒有保護機制應該有14442*5%=722人只能得E也就是40分。在保護機制下,只有14442-15000*95%=192人得了E,足足減少了530人!

03.選考物理的大學專業覆蓋面高達92%

2020年物理選考人數回升的另一大重要因素是大學專業對於物理的重視程度顯著提升。絕大部分理工類專業有選考科目要求,而絕大部分文史類專業則沒有選考要求,選考理化的考生無論是高考成績還是專業選擇的廣度上都有不小的優勢,而選考文科的考生,將在志願填報時受到較大的限制。許多2019年對選科不加限制的專業到2020年改為了必選物理,物理專業的覆蓋面是六門學科當中最廣的,高達92%,而且其中相當多一部分的專業是必選物理一門。根據上海教育考試院老師的建議,選考物理的同學一定要充分發揮自己選物理的優勢,通過合理的專業選擇減少競爭。

04.名校選科指導下,物理成為牛娃拉力賽

在580+(目標清北復交及頂尖985高校)的學生中,物理學科選考人數高達84.53%!學霸雲集、競爭最激烈!生物、地理、化學三個科目選考人數比較平均,趨於一致,佔比60%以上!頂尖牛娃選科政治、歷史的人數極少,歷史12.37%,政治僅有6.73%!、

物理學霸雲集和上海地區各大名校的選科指導密切相關。上海中學要求年級組中成績拔尖的同學必須雙選物理化學,原則上不允許同學雙選地理生物。包括華二、上中在內的各大名校強大的理科優勢使得他們每年都是化學物理A和A+的大戶,留給其他各校的A和A+寥寥無幾。七寶中學會勸每一位學生雙選地理生物,一些綜合實力相對不那麼強的學校會勸同學不要選擇物理,甚至校內不開設物理等級考課程以避免競爭。

2.化學

2017~2020年化學選考人數變化

數據解讀:化學選考人數因何逐年下降?

01.化學試卷難度逐年加大

據2017至2020年四屆考生和任課老師的反饋,化學等級考出卷的難度逐年增加,2017年大部分參加化學等級考的同學用了半小時就完卷了(考試總時長為1小時),到2020年有很多化學考生根本做不完這份等級考卷,難度也是近四年最大的。作為高考這一選拔性考試的一部分,等級考也是相當有區分度的。

但是據分析,等級考的題型變得相對固定、有跡可循,出卷老師熱衷於考察一些熱門知識點。故考生在準備化學考試時需要注意加強知識點的深度,不能只盲目拓展廣度而囫圇吞棗。

三、地理生物選考分析

地理生物選考人數連年攀升

成為當之無愧的選科大戶

1.地理

2017~2020年地理選考人數變化

2.生物

2017~2020年生物選考人數變化

數據解讀:地生選考人數因何連年攀升?

生物和地理毫無疑問是最熱門的兩門學科,民間一直有這樣的笑談:「從三加一時代邁入三加三時代後,物理化學跌落了神壇,地理生物站了上去,政治歷史靜靜地看著他們折騰。」

01.地生考試時間優勢備受青睞

地理生物由於可以在高二參加等級考減輕高三的學業負擔備受廣大考生的青睞,選考人數是近四年以來最多的兩門並且在逐年增加。由於小部分高中要求同學從高二開始學習生物,高三參加生物等級考,必然能夠在高二考掉減輕高三學業負擔的地理由此大熱。有些學校甚至強行規定了高二生物、地理必須參加一門或者兩門等級考,以緩解高三六門的壓力。生物又由於較為抽象,專業也往往會被化學覆蓋,所以選考人數四年來均低於地理。

02.學科內容和初中基礎關聯小,但難點需加練

這兩門學科的最大特點就是:考生基數大,和初中基礎關聯不大,只要高中期間用心學好好準備,誰都有勝出的可能。

但地理科目在高一階段的地球運動部分是高中地理的學科難點和拉分區分度大項,作為高中地理必修一中的第三節,無論對於新高一還是正處於複習階段的高三年級的同學們,掌握起來都十分困難,很多考生到最後也搞不清楚,最後在高考考場還靠半猜半懵來做題:時區和時差你真的能算清楚嗎?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你還一臉懵嗎?太陽的方位和高度你還非常混亂嗎?高中地理最難最繞的【地球運動】知識耽誤了很多考生的高考分數。

四、政治歷史選考分析

政史選科人數總趨勢基本持平,漲落起伏正常

01.專業選擇局限大,記憶內容量大

低分段選政治和歷史的人很多!高分段人數很少。有些人是為了避開學霸選的政史,但也有不少人對政史是真愛。

但是選考政史能夠選擇的專業數目極少,法學教育語言類為主,名校的熱門專業基本上選不到,更不要惦記那些以理工類聞名的學校了。

同時要背的知識點很多很雜,而且基本上是一科一個體系,雖可借鑑學習經驗但在思考問題的方式上還是有所不同,沒有養成記憶習慣的小朋友真的會比較痛苦。

02.分值浮動大,高分不易拿

正是由於文科的學習特性需要大量的記憶內容,尤其是考前要記憶的內容就更多,壓力也就更大。而且政治、歷史這兩門學習都或多或少有一些開放性存在,打高分還是不易的,尤其政治還涉及大量時政內容,所以分值浮動可能會較大,高分不容易拿到。

地理科目重難點深度解析:

深度解析:

地球運動緣何成為高中地理重難點?

1.空間思維和圖像解碼能力要求高

科幻大片裡的地球運動長這樣:

地理考卷上真實的地球運動題長這樣:

地理試題的圖像化題目量非常大,且抽象化嚴重,同一知識點的圖像表現形式在多元的基礎上難易程度可控。故要求學生有較好的空間思維能力和數學立體幾何解題思路,對抽象化圖像和圖表陌生的學生就算掌握了知識點也很可能連試題都看不懂。

又由於試題創新成風,題目圖像變化方式層出不窮,所以弄懂多種類型並不代表在考場上可以順利作對。所以在弄透原理規律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圖像解碼能力才是正解

2.解題需要嚴謹的數學計算

在涉及地方時的計算、時區與區時的確定、求時區中央經線度數。求時區差等題目時,均需根據公式進行數學計算。但地理公式理解起來非常困難計算過程容易出錯,所以這樣的題目不僅難懂,而且作錯的機會很大。

我們可以看幾道這部分的題目直觀感受一下:

01.

02.

03.

04.

05.

關於地球運動中的計算問題,有一份計算公式及解析資料如圖:

3.難點出現過早,易擊碎考生心理防線

地球運動部分知識出現在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節。在學科接觸初期就難度陡增,讓不了解教材結構的學生過早放棄了本來很有賦分優勢的地理科目。殊不知整個高中地理教材最難的章節就是地球運動,後面的內容偏重人文,學習起來會容易很多。地球運動就像一隻攔路虎,趴在了通向後面賦分寶藏的必經之路。一旦打敗此節內容,則成功大半。

相關焦點

  • 新高考取消文理分科!大數據告訴你,怎麼選科更容易拿到高分?
    做好選科規劃,才能確保孩子在未來高考時拿到更好的分數,獲得更多的選擇籌碼和機會。 在高考3+3模式,和3+1+2兩種模式下,我們馬上用大數據統計結果告訴你,孩子怎麼選科,可以實現分數最大化?
  • 高一選科,選物化生或物化地考985概率大嗎?老師:概率比較大
    引言剛放假就有不少家長給我打電話,有的是我上一屆同學的妹妹,也有的是親戚朋友孩子,因為放假之前學校就已經下通知了,說寒假過後就要選課走班了,讓學生和家長在假期裡好好考慮考慮,等開學之後就進行選科開始走班。
  • 史上最全新高考選科攻略!新高考選科什麼組合更容易上名校?985高校...
    新高考選科學霸扎堆現象嚴重,到底該怎麼選才能更容易上名校? 新高考選科有哪些「潛規則」提前了解,避開這些坑! 3+3模式:指的是語數英三大主科不變,從剩下的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這6門科目中選出3科作為選考科目,可以有20種組合。 目前,上海、北京、山東、天津、海南、浙江就是實行的3+3模式,其中浙江比其他省份多一門信息技術,是從7門學科中任選3科。
  • 學霸選物理還是歷史?這3所985大學選科要求可看看,讓你受益匪淺
    物理和歷史需要選擇一門,對高中學霸來說,該如何選擇呢?尤其一些學霸,心儀大學想考985高校,那985高校的專業對選科是不是有嚴格的要求呢?今天學姐就給大家分享下「國防七子」中的3所985大學對選科的要求,看看我們想要考985大學,是選擇物理好還是選擇歷史好。
  • 「3+1+2」選科人數爆大秘密
    隨著新高考改革的推動, 第三批八省市採取「3+1+2」的選科模式。那2021屆各省選科情況如何,有哪些現象出現?小編給大家分析一下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省市2021屆選考數據並給出一些單科學習及選科的建議, 供廣大家長和考生參考。
  • 高考「3+1+2」選科,「物地生」真是最佳組合嗎?聽聽老師怎麼說
    而河北、湖南、湖北、福建等地是實行新高考「3+1+2」選科,歷史和物理需要選擇一門,物理、化學、政治、地理需要選擇兩門,12種選科組合,這讓眾多學生和家長不知該如何下手選擇。高考「3+1+2」選科,共有12種組合,物理+生物+地理這個選科組合確實比較好,據福建、廣東、河北、湖南、湖北、重慶、江蘇等7地選科數據,學生選生物科目平均佔比是64.44%,選地理科目平均佔比是55.65%,選物理科目平均佔比是55.30%,這三門科目高居所有科目前3名,那麼為何這麼多學生選擇「物地生」或這個組合有什麼優勢呢
  • 新高考選科組合優劣勢分析,最優選是哪個?
    說明: 「3+1+2」選科模式下共12種選考組合,其適應省份有江蘇、河北、重慶、遼寧、福建、湖南、湖北、廣東;同時,該模式也適用於「3+3」選科模式。 「3+3」選科模式下的共20種選考組合,其適應省份有北京、天津、山東、海南、上海、浙江。
  • 實行新模式高考後,如果想上985大學,「語數外」至少要多少分?
    新高考的模式和以前的文理分科不同,而是通過「選科」的方式讓學生們考出更好的成績,具體模式就是「3+1+2」,也就是除了語數外三門大主科之外,考生可以在物理和歷史中選擇一科,在剩下的生物,化學,政治,還有地理中,再選擇兩科,雖然看起來有點複雜,但不得不說學生們可以選擇自己跟擅長的科目,也就更容易考出好的成績了。
  • 山東、浙江等新高考6選3省份:高中生如何選科最吃香?
    新高考政策正在穩步進行中,一些學校在高一下期便要開始進行選科了。那麼,新高考政策下,高一六選三最佳選科是什麼呢?2021年高一學生怎麼選科是最有利的呢?關於這些問題,小編本文將做具體解答。一、高一六選三最佳選科?
  • 高考秘笈|新高考3+1+2模式,高中生該如何選科?——高曉生
    給大家分析一下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省市2021屆選考數據並給出一些單科學習及選科的建議,供廣大家長和考生參考。 「3+1+2」各科選考數據 以下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實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屆學生(高二)的各科選考數據,從整體來看各省選科佔比相對比較均衡,最受歡迎的科目是生物。
  • 新高考3+1+2各省選科人數曝光,詳細盤點各種組合的優劣
    高考君給大家分析一下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省市2021屆選考數據並給出一些單科學習及選科的建議,供廣大家長和考生參考。說明:數據來源於王學森高中物理,為網絡流傳版本,僅供參考,最終以官方公布數據為準。1、兩個首選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數較往年有所上漲首先從首選的物理、歷史兩個科目來看,總體來說選考兩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選歷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們通過對比2019年其中六個省份的文科生佔比情況(見下表)發現,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漲。
  • 新高考元年觀察:選科地理最熱 突出考查核心素養
    作為2020年考生,他們碰上了第一次「新高考」落地。第一次考試時間由4天變為2天、第一次出現考試「空考期」,第一次考一門換一個考場……4天的時間中,考生經歷了多個「第一次」。新高考考試日程分為兩個階段:7月7日、8日為夏季高考,7月9日、10日為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考試。
  • 重慶市新高考,39所985高校「3+1+2」選科要求出爐,家長必留
    對於新高考的來臨,大家是陌生的,尤其是在選科方面,生怕選錯了課,耽誤了孩子一生的前途。所以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整理了一份關於重慶市新高考的選科表,由於數據眾多,目前只整理了關於39所985院校的選科數據。其他的數據,大家如有需要,可以私聊我!
  • 2020深圳高中高考數據對比,明年考多少分能上好高中?
    新課堂•心教育中小學課外輔導專家關注今天為大家帶來2020深圳各高中高考成績通過高優率和上線率的對比大家可以直觀的看到各個學校的實力為明年的中考定一個明確的目標明年就是深圳新中考施行的第一年初三的小夥伴們要加油啊總分610的新中考
  • 2020北京新高考選科數據公布!化學、地理更受北京考生青睞
    2020年,是北京實行新高考的第一年!今年,北京考生選考情況如何?哪些科目更受考生「青睞」?考生選科會考慮哪些因素?一起來看詳細內容!△2020年北京新高考選科數據目前,全國已經有包括北京在內的14個省市啟動了高考綜合改革,高考綜合改革是一項探索性改革,沒有先例可循,因此需要先行先試、探索完善。發現問題並不斷調整完善改革方案,本身就是改革試點的價值所在。
  • 新高考選科物化地組合分析,新高考學霸退而求其次的選擇?
    新學期開始,新高一、高二馬上面臨選科規劃和決策問題。應廣大考生、家長需求,自主選拔在線微信公眾平臺特開通【新高考選科指導】系列文章,以期為大家提供有效的幫助。第02期,我們為帶大家一起了解下物化地組合。
  • 高一文理分科,選文科好還是理科好?高中老師:做好這3點更重要
    不知不覺高一上學期快要結束,對於高一學生來說,不管平常月考成績是好是壞,都將面臨分科問題,這也是令考生和家長頭疼不已的事。高考「3+1+2」選科中的「1」是指歷史和物理必須要選擇一門科目,「2」是政治、化學、地理、生物要選擇兩門,這種高考模式選科會比較麻煩,不僅因為「政地生化」是賦分制,更是因為選科關係到高三報考專業,因為眾多985大學專業對選「物理」科目要求較多。
  • 新高考物化生選考熱度居高不下,組合優劣一覽無遺!
    接下來讓我們看看物化生在兩種新高考模式下的選考數據情況。 1、「3+1+2」模式 「3+1+2」模式下,物理是首選科目之一,偏理科的學生一般傾向這個組合。通過對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省市2021屆學生選考數據分析,也可以看出物化生組合選考人數情況。
  • 高中選課選了化學,到高二就後悔,不選化學,這些學校專業不能報
    選了物理到底還選不選化學呢?選了學不來,難度大,不選,到了大學很多物理專業需要化學輔助,許多化工類專業離不開化學,總之,化學其實是僅次於物理學科第二重要的學科,其專業覆蓋面也是很大的,物理覆蓋高校90%以上專業,化學覆蓋80%以上。江蘇省新一屆學生棄化學現象很嚴重,數據統計來看30多萬考生只有不到區區3萬考生選化學,而且都是學霸在選。這樣真的好嗎?
  • 新高考改革下「好提分」教你選科如何選
    好提分高考衝刺:在高考改革的形式下,目前大多數高中生面臨的實際困難是:除了語數英三門主課外,新高考改革地區還需要從6門科目中選3科。到底如何選擇?讓自己的分數最大化嗎?如果我的分數低你一分,可能就不會上不了。但是在新的高考時代,儘管文理學科不分,但是分數的絕對含義卻完全不同。分數的價值更多地取決於選課結構。例如,你高考690分,而我考了670分,我也許可以去清華大學,但是你可能上不了,原因是你沒有選擇清華大學這個專業要求的物理。這是考生必須注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