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一生不缺女人,他在外風流倜儻很受女人的喜歡,和趙四小姐的愛情驚天動地,與宋美齡的友誼讓人羨慕……然而還有一個女人讓張學良感到一生虧欠,她就是于鳳至。于鳳至直至去世對張學良的愛也不減半分,沒想到卻只得到了張學良一句話。
于鳳至是張學良的結髮妻子,1915年,15歲的張學良在張作霖的安排下娶了比自己大3歲的于鳳至。于鳳至的父親於文鬥對張作霖有救命之恩,他在心裡早就想報答,當得知於文鬥有一個女兒時,他便向於家提親。而且他認為這于鳳至是「鳳命」,讓兒子娶了她既報答了恩情,又能給家裡帶來好運,所以張作霖對這個兒媳婦是極其滿意的,但是張學良卻並不這麼想。
接受過新式教育的張學良一直很 反感這種父母之命的婚姻,所以在心裡一直很牴觸這個未來的妻子。婚後張學良也一直不是很喜歡她,新婚不久就開始夜不歸宿,在花花世界裡流連忘返。而于鳳至出身大家,賢惠過人識大體,面對張學良的所作所為,她並沒有大吵大鬧而是選擇包容。這樣的行為讓張學良也挑不出錯處來,對她也有了一些改觀,兩人一直相敬如賓,沒有什麼大矛盾。
張學良在家裡倒是規矩,但在外面的交際場上也沒有什麼收斂,礙於自己的正室妻子他倒也沒有真的讓于鳳至下不來臺,只是對她沒有感情。而于鳳至是個溫柔痴情的女子,雖然自己的婚姻是父母之命,但是她接受了這樣的安排,並認定了張學良是她唯一的丈夫,全心全意的愛他。她知道張學良不喜歡自己,但她一直默默付出等待著張學良愛上她的那天,然而她等了張學良大半輩子也沒等到他的感情,甚至為了他和趙四小姐的愛情選擇了退出,成全了二人。
可以這麼說,于鳳至愛慘了張學良,她的愛並不轟轟烈烈,而是如清風明月般讓人覺得溫柔。她愛張學良,所以給他自由,讓他在外面瀟灑;她愛張學良,所以她讓趙四小姐留在張學良身邊;她愛張學良,所以在自己重病的時候選擇與張學良離婚,讓趙四小姐陪他走完這一生;她愛張學良,所以在死後她在墓邊給張學良留下位置,期待死後能與丈夫同穴而眠,即便知道不可能,她也給自己留下了一絲希冀。
1936年,西安事變之後,張學良被扣押,于鳳至為了丈夫一直東奔西走,四處求救。在張學良被軟禁的時候她也是寸步不離的跟著他四處輾轉,和趙四小姐一起悉心的照料他。後來于鳳至因為癌症而倒下,她最擔心的不是自己的身體,而是張學良的情緒和健康,在張學良的勸說下她才同意到美國治病。臨行前她依依不捨,將自己的丈夫交給了趙四小姐 ,並言語懇請 她一定要好好照顧張學良。
誰知道,于鳳至這一走,與丈夫張學良就是永別,想必如果于鳳至知道的話,她是怎麼也不會走的吧。到了美國後,于鳳至已經是乳腺癌晚期,她做了兩次大手術,一直在與病魔作鬥爭,此時她的心裡只想著能與丈夫再見一面,秉著這一新年,最後她挺過去了。病癒之後的于鳳至開始想辦法賺錢,為自己和丈夫規劃未來,她不願自己的丈夫一直在監禁中生活,最後于鳳至憑藉自己的膽識和眼光在華爾街積累了一定的資本。
然而就在于鳳至看到希望的時候,本以為能再次見到丈夫,卻只是等來了一次徹底「訣別」。1960年,張學良信奉了基督教,教義不允許一夫多妻,所以張學良必須在于鳳至和趙四小姐之間做抉擇,一邊是為自己拼盡半生的結髮妻子,一邊是跟著自己吃苦幾十年的摯愛,張學良或許猶豫過,但最後的結果是他選擇了趙四小姐。
「我們一直是在一起的,無論如何不會分開」。這是張學良與于鳳至通話時說的話,此時的于鳳至也明白了張學良的心意,所以她的選擇就是成全張學良和趙四小姐,自己選擇退出。于鳳至含淚籤下了離婚協議書,將張學良徹底交給了別人。于鳳至直至生命結束也沒有放棄愛張學良,她終其一生的籤名都是「張于鳳至」。
1990年3月20日,93歲的于鳳至在洛杉磯去世,她留下遺言:死後所有的財產都留給張學良。
在于鳳至的墓碑前,張學良痛哭不止,他說此生並無憾事,唯一的就是負了這個人,他還說:「她是我最好的夫人。」于鳳至的命運是讓人惋惜的,她這大半生都沒有得到張學良的一個「愛」字,最後得到的也只是最好的夫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