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厲害的人都是從上到下框架思考

2020-12-14 前瞻網

作者|田志剛 來源|知識管理中心KMCenter(ID:KMCenter) 

/01/

思維是需要積累的!

只有在日常的學習和工作中多借鑑、思考才可能積累出更多的思維框架,這樣遇到不同的問題時,就能夠調用最合適的框架來分析和解決問題。

大部分人的問題是,日常缺乏這種意識,沒有在學習的時候保持敏感性發現書裡面、文檔裡面的框架和結構、在完成工作的後沒有進行深度的反思和提煉,形成自己的框架,因而在遇到問題時只能靠臨場發揮、靈機一動,效果可以想像。

四年級上學期的時候,我們家娃他們班組織去榮寶齋參觀,在參觀前老師要求查了百度百科的介紹,在參觀現場要求記錄令人印象深刻的東西,並帶了相機拍照。

回來後看了小孩記錄的內容,不到200字提到榮寶齋的樓、匾額、裡面的環境、木板水印等等,雜七雜八涉及到了很多個方面。

如果你去一個旅遊景點,回來讓你寫一個說明文,就這個景點進行描述,該描述什麼?

估計很多人也說不出來!可以在留言裡面說說你的答案。

為什麼說不出來呢,其實本質是在我們的大腦中沒有關於一個景點描述的框架。但假如你知道任何一個景點都應該包括地理環境、人文歷史、景點景觀3個維度,並能明白每個維度下面包括什麼,起碼在看的時候就知道如何描述了。

/02/

之前寫過一篇《如何判斷一個男人是否靠譜》的文章(這個文章其實是在寫如何找合作夥伴、兄弟和朋友),如果用這樣的標題或者關鍵詞去百度裡面搜索,一定會搜出大把的內容,但這些內容的價值不過爾爾,但當我們能夠將判斷的標準抽象成以下的框架的時候,就簡單了很多!

當然有了這個模型你還去要再細化相應的標準,譬如哪些內容可以用來判斷誠實正直,哪些可以用來測量個人能力等,但有了這四個維度讓你思考的時候是從上到下進行的!

大部分人都是從基層幹起來的,做事情和解決問題的時候容易從點開始,從下到上去完成整個項目,但在高手眼裡就成了「腦袋裡缺乏大局的觀念」。而框架思考則是從上到下思考,這也是高手的習慣。

/03/

第一個例子的框架是用來認識和認知的,榮寶齋也好、一個景點也好甚或一家公司、一個人,當我們沒有框架的時候,就不能夠全面、客觀的認識他們。

第二個例子中是用來判斷和決策的,選擇男朋友、選一支股票、選擇一個學校或者專業,當你糾結的時候,很多是因為你沒有相應的標準和標準框架。認知的框架、判斷和決策的框架,還有方法論的框架、流程的框架等內容。只要你有心,可以總結出許多或複雜或簡單的框架來指導下一次的工作。

而所謂高手和新手,只不過是在面臨同樣問題的時候,高手的頭腦中不僅積累了許多細節,更有許多框架;而新手具體的細節可能是知道的,但由於學習不夠、實踐太少或者沒有進行更一步的總結提煉,欠缺相應的框架,這樣的結果就是無法全面的認知、判斷、實踐。

所以,高手的思考一定是框架思考。他們不滿足於細節的掌握,也不滿足於做過有基本的印象,他們會有意識的去總結提煉成處理不同情境的框架,這樣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可以自如的拿出來。

當然,這些框架除了自己總結,也可以去學習、借鑑其他人的,經過內化成為自己的。

知識工作者的學習一定是從點開始的,弄清楚每個知識點後再去學習其他的知識點,然後連接成面和知識體系。

許多人將這個習慣也帶到了認識和解決問題上,這就本末倒置了:解決問題最好的方式是框架思考,從上到下!

/04/

沒有框架思考的人,會出現以下的狀況:

有一個問題交給你,你不會做。交給另一個人做完了,你卻發現,他比我也牛不了什麼啊?因為他用到的方法你都會,就是因為缺乏框架思考的原因。

還有一種情況,你的領導、導師或者大哥,你求助他一件事情的時候,他不一定做過,但也給了你許多指導,你覺得很有道理,背後也是他在用框架思考的方式,之前已經積累了這個問題的相關框架。

如何訓練自己的框架思考能力呢?

第一個是要有這種意識,當遇到問題時不要急著開始解決問題,先系統思考從上到下,去找尋前輩和他人的框架借鑑;

第二個是做完事情後要去深刻的反思,能抽象成框架,並起碼在大腦中虛擬解決類似的問題進行驗證,同時通過發現別人的框架進行對比驗證(當然這不可能做一次就能總結出來)。

除了訓練自己的框架能力,其實人類發展到今天在各個領域、專業上已經積累了大量成熟的框架,你需要的是找到他們、借鑑他們、繼承他們的,而不是希望所有的東西都重起爐灶,自己去「重複發明輪子」。這是另一個方面的能力。

該文內容摘自《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本文作者為知名知識管理專家作者田志剛。您可通過微信號:511956894 與他聯繫或加入他的【二班】

本文來源知識管理中心KMCenter,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狹隘框架:是什麼困住了我們的思考方式?
    工作中我們經常遇到這種場景,比如一個運營人員苦心地尋找社群運營如何「活躍用戶」那麼就陷入「運營方法論」表層上。但凡認真觀察會發現,社群就像一個人請一桌人吃飯,串聯著和當中發言者很重要,如何找到他們才是真正的核心。其二:框架盲目陷入盲目框架的核心在於第一步就給錯了框架的定義,那麼第二步自然也就形成了決策偏差。
  • 真正厲害的人,通常都是相似的
    在這個世界上,真正厲害的人大多都是相似的,他們身上有很多類似的特點,甚至是品質。總有人覺得一個人之所以成功,之所以能夠走上高位,之所以能夠站在金字塔頂端,是因為他運氣很好。他早上四點鐘起床,然後學三個小時,七點鐘之後開始準備吃早餐,並且去上班,就這樣,他堅持了整整一年,一年以後大家都非常驚訝,他的英語真的進步很快,而且和合作夥伴聊天特別順暢。那些自律到讓人覺得非常可怕的人通常都是非常厲害的,這種厲害常常帶著非凡的實力,不管他們走到哪裡,都讓人不容小覷。
  • 怎麼才能賺到錢?真正厲害的東西本質上都很簡單!
    怎麼才能賺到錢?你必須要搞懂這個逆向思維!怎麼才能賺到錢?真正厲害的東西本質上都很簡單!你想過嗎?如何用一塊錢賺到100元錢?現代社會不論你想做任何行業,想賺到錢,首先都是要解決自己的【思維】問題。然而,這些世界著名學府的天之驕子們都是絕頂聰明的,也有的小組想到了與眾不同的方案。別人都能想到的好點子,一定不是好點子!尼採說過:「進入天堂要先下地獄」,天堂是第二步,常犯的錯誤就是大多數人,總想避開地獄直接進入天堂。
  • 真正厲害的人,都善用「底層邏輯」思考問題
    在幸知在線女性心理成長平臺7年的創業過程中,我一步一步把自己磨鍊成了這樣的人。我想把這套讓我個人受益的方法論,教給每個人。」《潘幸知認知提升營》幫你重返事物的本質,重新梳理我們在與世界相處過程中,那些低效甚至是無效的思維方式。從源頭改變我們遇事後的思維慣性,從而帶來行動上的改變。
  • 厲害的人是如何思考問題的?6個方法有效提高你的分析能力
    學習時,你需要把握重點,深入思考,總結復盤,實現個人的快速成長。 …… 大數據時代,分析能力變得越來越重要,它是每一個想要在自身領域成為高手的人,必備的核心能力之一。 本期,唐歌為你分享的主題是:怎樣提高分析能力?厲害的人是如何思考問題的?
  • 山下英子:真正厲害的人,都做到了「斷舍離」
    很多時候,我們無非是在一些事或者人做加減法,放下那些本應留不下的,獲取那些自己想爭取的。「斷、舍、離」,是更深層面的構思,是自我更透徹的設別。那些真正厲害的人, 都做到了「斷、舍、離」,所以人生是一直往前走的,會越活越精彩,會活出自己想活的樣子。斷掉善假的社交有時,我們應當更注重身心的安逸,別被那些繁華熱鬧所打亂心靜。
  • 人和人的差距在頭腦,真正厲害的人,往往都有這幾個特徵
    其實從一個人的發展軌跡上來看,真正拉開人與人差距的是人的內在認知水平的差距。頭腦認知不同的人,他們眼中的世界都會千差萬別。一個人的頭腦認知,決定了他的眼界所能達到的高度,決定了他的心胸所能達到的寬度,最終也決定了他的人生。人與人的不同在頭腦,真正厲害的人,都有這三個共同點。
  • 真正厲害的人,都很低調
    低調的人,往往都是很厲害的人,反之,越是炫耀什麼,越是容易失去,炫耀只會讓別人嫉妒你,然後想方設法的算計你,炫耀會讓你失去所擁有的一切。真正厲害的人,都深藏不露。自古,財不外露。如果露了,只會招禍端。真正厲害的人,往往是不動聲色,深藏不露的,說得少,聽得多,不隨便發表言論,不隨便表態,即便要說也是說該說的,不該說的堅決不說,知道給別人留面子,明白給自己留退路。
  • 真正厲害的,往往是那些「沉默寡言」的人
    真正厲害的,往往是那些「沉默寡言」的人生活中的你,是習慣用言語去表達自己的人,還是習慣用沉默去面對一切的人?在我們的身邊,也常常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喋喋不休,遇到問題時喜歡去爭執,去急於發表自己的觀點。
  • 真正厲害的人,為何對人往往比較「冷漠」?
    大家與人相處,熱心腸,說話溫和的人相對要受歡迎一些,而態度冷漠,不怎麼在意別人感受的人會感覺有些距離感。不過,在生活中,真正厲害的人,往往在對待別人上面,都顯得比較「冷漠」,但這樣的人其實也應該結交。什麼樣的冷漠?
  • 真正厲害的人,都是「反內耗」體質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只有100%的能量,80%都在自我內耗,行動力自然減弱。「將軍趕路,不追小兔。」聰明的人,懂得把時間專注在重要的事上。內耗嚴重的人,才會把時間用在糾結、焦慮上。真正的高效能人士,都是「反內耗」體質。周五與你分享這篇文章,希望對你有所啟發。人是有智慧的生命,因為我們的思考能力,文明不斷發展。
  • 真正厲害的人都不會一直沉淪,而是升級思考
    似乎王祖藍為綜藝節目而生,其實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的瓶頸期。王祖藍正經科班出生,他以一級榮譽藝術學士學歷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因為父親患癌症去世,家裡負債30多萬,他放棄深造,又因為身高、外貌不佔優勢,他選擇了做兒童節目主持。隨即他在曾志偉的幫助下,轉行做諧星。
  • 《被討厭的勇氣》:真正厲害的人,都懂得接納自己
    戀愛時亦是如此,大學時期找了個收入家庭都一般大學同學,兩人真心相愛,因為父親混跡官場還有點社會地位,家中一定要給她找個門當戶對的,後來她畢業回家與這個男同學分了手,在父母的安排下跟一個差不多的人談了不到一年就結了婚,然而結果是有了個孩子後來又離了。後來室友跟我哭訴,說她的人生從來都是被安排好的,從來沒有擁有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 真正厲害的人,都很注意「細節」
    參加面試的幾個人都是非常的優秀,但其中有一個人的大學卻並不是很有名,出乎意料的是,那個普通大學畢業的小強卻取得了工作。其實就是面試的時候,面試官在辦公室的地上扔了一個廢紙團,每個進入面試的人都注意到了那個廢紙團。
  • 首先,你要學會真正的安靜,然後,才能成為厲害的人
    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想成為厲害的人,卻鮮少有人真正能做到,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們太喜歡熱鬧了,無法讓自己的心安靜下來,所以就無法真正將知識沉澱下來,自然無法超越別人。當時班上還有很多安靜的同學,我就是其中之一,但無論我在學習上花費再多的時間,都難以超過她,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於,即使我手握筆桿,眼盯著書本,但我的心時常飛走,飛到操場上,飛到電視裡。總而言之,我只是徒有一副安靜的外表,卻不能做到真正的安靜,所以只能居於人後。
  • 真正厲害的人,向來都是「沉默」的
    專欄講師:說愛,1000+情感案例研究者,知名心理學博主,專注研究女性心理學在生活中我們發現,越是那些沒什麼成就的人,越是容易感嘆自己的努力和心酸;越是那些厲害的人,越會避免提及自己所經歷的苦難。而那些真正厲害的人,向來都是「沉默」的。一、沉默是一場修行,更是一種境界在看電視劇《甄嬛傳》的時候,夏冬春這一角色一出場,就給人聒噪的感覺:她會因為安陵容出生貧寒,言語之間皆是看不起對方的鄙夷,毫不掩飾。
  • 在職場上,真正厲害的人,都懂得做好這三個細節
    在職場中,細節決定成敗,甚至對晉升起到決定性作用。今天就來和大家聊聊職場上的那些事。但是,跳槽是一方面,你也必須在離開之前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因為這關係到你在工作場所的聲譽。2、下班後不要馬上離開單位職場上很多人在下班之後都不急著離開公司,他們反而會靜下心來,回顧這一天的工作,做好相應的筆記,準備第二天要做的工作,才能安心離開。
  • 真正厲害的人,很低調
    一個橫行霸道的人,是不會有好結果的,一個爭強好勝的人,總會遇到勁敵。正所謂,強中自有強中手,誰都不會是天下第一人。 如果你認真觀察,你會發現,那些有大作為的人,並不是舞臺上的人,而是幕後的人。比方說,一臺精彩的節目,表面上是演員出彩了,但是我們認真一想,背後策劃的人,才是高手,只是他沒有在舞臺上亮相,往往被我們忽視掉了。
  • 跳脫框架思維
    一個真正的創新點子而不是舊瓶新裝,在新的背景環境下套用既有的點子,或將某個現成的點子加以變化是極為少見的。創新的點子通常是在脫離舒適區之後,或是打破規則時才會出現。在此且以「9點問題」為例,這在20世紀之初首見於解謎雜誌之中。
  • 聽說懂哲學的人都很厲害,怎樣讓自己喜歡上哲學?
    不能聽說別人覺得什麼厲害便去學什麼,得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決定。哲學,是一門深入思考的學科,他不僅僅限定在人生哲學裡,還有很多職場、社交、宇宙等等方面的哲學。但一般情況下我們大多數一說到的哲學,便讓人想到的是有關人生哲理方面的。哲學為什麼會讓人覺得厲害?那是因為哲學無所不包,它包括了人們是怎麼來的?要去往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