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來了,窗外飄起了雪。
望著紛紛揚揚的雪花,想起了媽媽說的話: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
是的, 四季流轉,我們的飲食也應緊隨自然的步伐。
春天是生發的季節,應吃一些植物的嫩芽。
夏天是成長的季節,應吃帶葉的蔬菜。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應吃植物的果實。
冬天是儲藏的季節,應吃植物的根莖。
所以當窗外飄起了雪,我想著按照媽媽的方法,為家人做一道蘿蔔湯。
做這道菜的食材首選大紅蘿蔔。這是我們東北地區的特產之一,球形、根皮紅色,根肉白色。
它性微溫,入肺胃二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溼散淤,健胃消食,止咳化痰,生津補中,安五臟的功能。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
在東北大紅蘿蔔可是個寶。它小的時候清脆爽口,是每家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蘸醬菜。長大了可以做成各種美味的菜餚。
去市場挑蘿蔔,要先用手掂一掂它的份量,飄輕的不行,裡面沒水份,這樣的蘿蔔不能買,糠了,很難吃。
一定要挑那種大小適中、色澤鮮豔、沉甸甸打手的買回來就對了。
到家後起鍋燒水,然後把蘿蔔插成細絲,水開後放入一點點的豬油,注意是一點點,千萬不能放多,不然湯就容易發渾不清亮了。
然後下入蘿蔔絲,待八九分熟時將切好片的墨魚丸放入鍋中。再依次放鹽、十三香、雞精調味,最後撒上香菜,這道菜就成了。
它的做法十分簡單,甭管什麼人,只要看一遍基本都能學會。
做好的蘿蔔湯呈現出粉黛亂子草一般的顏色,十分溫馨。(亂子草,是一種網紅草,開花時粉紫色的花穗從基部長出,遠看如粉色的雲霧十分夢幻)
也有不少人會選擇用白蘿蔔去做,它出來的湯是無色的。個人覺得在味道、口感和營養價值上都不如我們東北的大紅蘿蔔好。
很多小孩子都不愛吃蘿蔔,我小時候也是這樣。
可能是討厭它那股有點辣,又點混氣的味道。但媽媽覺得蘿蔔是對身體非常有益處的食物。
為了讓我能夠多吃些,她嘗試著用蘿蔔做各種菜餚,什麼「蒸蘿蔔蘸醬」「炸蘿蔔丸子」「蘿蔔餡餃子」甭管她怎麼花樣百出,我就是一口都不吃。
直到她做了這道墨魚蘿蔔湯。那真是湯鮮菜甜,吃到肚中又暖和又舒服,別提有多美了。
看著我們將湯喝的滋滋作響,媽媽笑眯眯的說「這就對了,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從那以後蘿蔔湯就成了我家餐桌上的常客……
開晚飯了,大紅蘿蔔做成的湯盛在白色的海碗裡,像一團粉色的霧。
它最先見了底,可見今天的菜做的十分成功,不僅是因為我用了心。還因為這湯裡有風的味道,雪的味道,媽媽的味道……
所用圖片均出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