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借人該如何「保本」自救?P2P悲壯謝幕,借款人還需要還錢嗎?

2020-12-13 小強財藝

事實證明,社會的發展需要創新,但是如果弊端大於利益時,必將也是它的壽終正寢之時。

經過一年的清理,過程雖有曲折甚至有陣痛,但在12月初,P2P平臺已經完成了清理目標。曾經輝煌一時,歷經13載,瘋狂且充滿爭議的P2P正式退出歷史舞臺,悲壯謝幕。

從曾經的欣欣向榮到現在的孤寂離開,前後經歷了13年左右的時間。它打著創新的名義,把出借人和借貸人的需求匹配在一起,再加上熱錢的加持,P2P一度成為市場和投資人眼中的「香餑餑」。但大家都似乎忘記了在投資領域有一個公認的真理,那就是收益越大,風險越大。

數據顯示,在平臺剛剛興起的前幾年,投資人的投資收益在20%左右,受監管加強及行業整頓的規範性影響,但是收益依然達到了10%左右。這樣高的收益率在目前的投資產品中,應該屬於頂尖水平。很多投資人出於僥倖心理,認為自己不會是最後一個接盤者,總想分得P2P的一杯羹,故而對於樂此不疲,忽略投資風險,不少人都投資了P2P,這種賭徒心理,完全是看重了P2P的高收益。

P2P平臺實際上就是一種理財平臺,也叫點對點網絡借貸 ,是指以公司為中介機構,把借貸雙方對接起來實現各自的借貸需求。

不可否認,P2P確實是一款比較不錯的理財產品,投資人和借款人通過平臺建立了資金聯繫,投資人賺了錢,也方便了借款人。但是因為監管問題,P2P存在諸多亂象,最典型的就是私自挪用客戶的資金,P2P高層管理人員生活腐化墮落,薪水高得離譜,大肆揮霍,頻頻爆出P2P跑路,平臺接連爆雷。其中的原因一半是沒有監管,平臺私自挪用客戶資金所致,另一半是借貸人無法按時償還借貸利息所致,部分借款人藉機「惡意逃廢債」,逾期不還款,等待P2P平臺資金鍊斷裂倒閉,從而逃脫還款義務,加劇了P2P平臺的風險爆發。

現在討論P2P的興衰史已經沒有多大的意義,慘澹謝幕的P2P後續「殘局」才是重中之重,如何收拾才是廣大投資人最為關心的問題。

公開數據顯示,P2P清零後,投資人還有8000多億的壞帳沒有收回,別說投資的利息了,現在連本金能不能收回、最後能收回多少都還沒有一個清晰的結果。

從目前來看,出借人該如何保本自救呢?最主要有三個選擇:

第一個選擇,拿回全部本金和利息。

投資人想拿回全部的本金和利息,難度比較大。作為一種投資理財的平臺,肯定是有投資風險的,這在國家對於P2P的監管中也要求禁止平臺保本保息的承諾,就是要讓投資人明白投資有風險的,做好投資失敗的準備。

現在對於一些跑路的平臺,如果想拿回全部本金和利息基本上是不可能,打官司也是不可能的,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投資人投資的後果還是要自己承擔的。如果p2p屬於爆雷清退,投資者能拿回錢的機率較小,即使報案立案偵查案件最終告破,能追回的錢也是冰山一角。

所以,對於第一個選擇,投資人的選擇還是要慎重一些,畢竟當下最主要的工作是如何減少損失,儘快收回投資,想全額拿回全部本金和利息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第二個選擇,只拿回本金,不要利息。

當初,吸引投資人進行風險投資的就是平臺的高額回報,現在平臺清退後,大家對高額回報也就不報什麼希望了,轉而希望能收回自己的本金就好。

雖然沒有比較權威的數字來證明借款人的逾期率,但是從很多方面反饋來說,借款人的逾期率著實不低,在借款人逾期不還款的情況下,即便拿回本金也是困難重重。在P2P清零後,很多有能力的借款人也停止了還款,持幣觀望,其最終目的就是在亂局中「逃廢債」。

第三個選擇,打折拿回部分本金。

雖然出借人可以打折收回自己的投資,但巨大損失讓投資人無法接受。

比如人人貸就開通了應急通道,只拿6.5折本金就可以上岸了,是拒絕還是急速減少損失?這是擺在人人貸18萬出借人面前的一道艱難的選擇題。如果想現在立即上岸,不但希望拿到的高額利息成為泡影,就連本金也要承擔高達35%的損失,想一想都很心痛。

目前來看,選擇拿回部分本金也許是目前止損的最佳選擇。

說了借款人的辛酸,似乎借款人的心情比較不錯,有句話說得好:欠錢的都是大爺。這似乎在P2P清理風波中得到印證。

P2P清零謝幕後,借款人還需要還錢嗎?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還錢是必須要還的,但是在P2P卻遇上了麻煩。

專業人士坦誠,國內大多數P2P網貸平臺實際在做信用生意,會找網貸平臺借款的人,基本上肯定是在銀行借不到錢的人,是銀行瞧不上的客群。

事實證明,借款方大多數只有還息的能力,很少可以做到本息結清。當看到平臺退出或者爆雷時,部分借款人仿佛看到了賴帳的好時機,想盡辦法不還錢,即使有錢也不願意還。他們知道行業不規範,平臺在倒閉,就不願意還了。而P2P的模式是小額分散借貸,這導致P2P平臺的催收會變得異常困難,成本極高。如果通過訴訟,周期很長,回款變得更加困難。

寫在最後:

P2P雖已清零,但是對於我們投資人,留下了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經驗教訓需要我們共同去吸取。有些至理名言還是要熟記於心,市場規律還是要認真遵循的,牢記收益越大風險也越大的道理,這樣才不會被各種複雜的創新繞進去,避免盲目投資。

相關焦點

  • P2P網貸清零,出借人受損,為什麼借款人還要還款?還給誰了?
    你好,歡迎關注好運談截止現在全國5000家p2p網貸平臺已經清零,有的已經立案,有的完成了良性清退,有的出了兌付方案,但是遲遲沒有按照兌付方案去還出借人的錢。那麼這些平臺已經都出問題了,借款人還需要還錢嗎?還了這些錢又到哪裡了呢?
  • 「P2P」網貸平臺倒閉了,你借的錢還用還嗎?
    如果借款合同有效,借款人依法該還多少?如果借款合同無效,借款人依法又該還多少?一、網貸平臺的錢是誰的?「P2P」即「網際網路金融點對點借貸平臺」,是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為出借人與借款人訂立借款合同提供媒介服務。
  • P2P網貸平臺的本質是什麼?
    p2p網貸的模式是從國外傳到國內來的,本質上是一種點對點的借貸交易體系。比如說張三需要用錢,而李四手裡面有錢,這個時候你就可以把李四的錢借給張三,但是中間需要一個擔保方。一個信用中介,以保證張三可以按時把錢還給李四,但是現在我們會發現國內p2p網貸平臺,從五千多家到現在清零,為什麼原來是普惠金融創新的網際網路金融,會變得現在一地雞毛,全部變成清退呢?
  • P2P啟示錄|廣大出借人是受害人,他們被包裝過的偽P2P所詐騙!
    各界商企、銀行、發展項目等等,都要與形形色色的p2p平臺沾邊,更紛紛與之進行合作、合資、增資、注資。他們是實現了合作共贏,但自融出借人的存款和利息,什麼時候可以還給出借人呢?P2P啟示錄出借人害人被包裝偽P2P詐騙!往年那麼熱門的網際網路金融行業、那麼多p2p平臺也經營多少年了,肯定沒有人不知道這個行業吧?只是有些人被誤導而已,才錯怪、誤解了出借人!
  • 好消息,P2P迎來了轉折點,出借人的本金全面兌現?
    當下,P2P出借人為了自身的本金在奔波,很多出借人的本金難以追回,雖然按照現在P2P平臺兌現方案,但是兌現方案很不利於出借人,打折轉讓成為了第二次收割出借人本金的另一種方式,但面臨著這種問題,資金困難的P2P想要藉此擺脫出借人,但這真的能實現嗎?
  • P2P雜談|P2P暴雷潮是什麼意思?偽P2P才是暴雷潮的根本原因!
    於是,很多人認為沒必要再談p2p,他們認為已經是過去式了、應該讓過去的事情過去掉。那麼,我向這些人提出幾個問題吧!首先,你們知道「暴雷潮」是什麼意思嗎?引申熱文——遇到良性清盤的P2P平臺,出借人的本金怎麼辦?
  • 先傷借款人,再傷投資人
    有很多出借人因為金蝶軟體的背景原因,才一直信賴於隨手記,然而在2019年一系列的工商信息變更,很有可能是「早有預謀」的退出。很多出借人認為,隨手記這是在搞「金蟬脫殼」,在欺騙出借人。三、借「新冠肺炎」疫情拖延提現有出借人爆料,隨手記在3月份已經出現無法體現的情況,且部分出借人收到簡訊,稱「由於疫情影響,您申請的季季高3003期退出暫緩」等相關簡訊,然而之後卻一直無法體現。
  • P2P謝幕,本質問題出在哪裡? | 案例分享
    二,交易模式證券化:其網絡貸款模式不是出借人直接把錢借給投資人,而是由合作方WebBank 貸款給借款人,WebBank 再把債權出售給Lending Club,出借人再從Lending Club 購買收益憑證。這個過程實現了非標資產的證券化,出借人成為Lending Club 的無擔保債權人,與借款人之間並不存在直接的債權債務關係,但收益完全取決於所投資貸款的表現。
  • 輕易貸官網恢復正常,警方敦促借款人還款,7萬出借人回款有望了
    再次登錄輕易貸官網,廣大出借人迅速發揮主觀能動性,各種扒借款人的信息,據說借款人有賣文具的,有修自行車的,有賣飼料的,賣煎餅的等等,還有的出借人查了自己出借協議裡的借款人信息,發現有的借款人名下企業已經註銷,有的個體執照僅為存續的,一時間,評論區遍地都是出借人在控訴輕易貸風控「形同虛設」。
  • 網貸高管寧可上五年徵信,也不給出借人兌現!真相是什麼呢?
    難道是真的沒錢嗎?其實大家不了解的是網貸高管寧可上五年徵信,也不給出借人兌現!真相是什麼呢?最近某網貸高管遭到了出借人追討時,更是放下狠話「大不了我上五年徵信,你一分錢也得不到,我如果付刑事責任,你一輩子都拿不到錢」,對於這種狠話就相當於當時賈躍亭對投資人實施的方案是一樣的,令人很是氣憤,但又能怎麼樣呢?2019年上海復旦馬蘭教授提出的意見至今還沒有實施!難道出借人真的拿不回錢了嗎?
  • 網際網路金融詐騙的特點,遲到的P2P出借人知識來啦!
    食老師早就和大家說過,廣大P2P出借人是看見那些網際網路金融(P2P)平臺合法經營多年、有國資入股、銀行存管、擔保企業和保險公司的合作,還有官宣承諾聲明的「保本保息」。只是不知道為何出事後,他們就紛紛撇清責任,為什麼出事了就沒關係了?網際網路金融欺詐案件的特點是:第一次利用網際網路進行偽高度技術性。
  • P2P時代落幕,投資人該何去何從?
    對於他們來說,時下最需要做的,是理性分析平臺退出的原因,以及思考如何最大程度上減少自己的損失。1頭部P2P為什麼也沒挺過去?從2018年開始,P2P網貸開始進入密集清退期,中小平臺開始迅速離場。究其原因,是在資本和利益的驅使下,很多P2P平臺由信息中介異化為信用中介,承諾或變相承諾保本保息,以致於借款人的風險傳導到了平臺自身。此外,很多平臺假標、期限錯配、資金池等違規行為大行其道,熱衷於「榜大樹」、貼金,最終導致資金鍊斷裂、兌付危機。但在這波雷潮下,人人貸、微貸網等頭部P2P順利駛過,表現十分穩健,並積極配合監管進行備案準備。
  • P2P優選「打折下車」方案,出借人並不會考慮是最優方案
    之前人人貸7.5折,6.8折,再到6.5折,不斷的降低折扣,不分的出借人為了能夠儘早下車,迫於無奈選擇了這種方法,本金可以少虧一點,也不想一分錢也拿不到。但事實上,這種做法是在變相的損害出借人的權益。那麼為什麼P2P平臺都樂於採用這種方式呢?
  • P2P監管新規,下個月將會繼續清退,給借款人帶來「三大」福氣
    首先,P2P開始出現了資金緊張的局面,一旦資金出現了問題,將會更多的出借人受到損失,而及早的清退P2P起碼會有資金對於部分出借人進行兌付,而有的借款人也能夠儘快上岸,這樣對於社會的和諧將會更進一步,其次,P2P的及早清退對各地來說是好事,可以減少一些不必要多麻煩,現在有不少人維權,起訴給司法造成了多重工作,所以說這種工作是可以避免的。不過從現在來看給了借款人帶來了「三大」福氣!
  • 讓出借人扮催收,達飛雲貸、新新貸急了!
    一家主要從事小微企業信貸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平臺新新貸9月16日發布公告稱,根據目前平臺債權情況及後續清退工作的安排,本著調動出借人催收自救的積極性的原則,以出借人內循環為思路,擬由出借人自願報名設立若干催收工作組進行催收工作。新新貸決定成出借人催收小組的目的是,以直接降低催收成本轉換委外催收費用用於兌付。
  • 如果玖富、PPmoney立案,出借人真能夠拿回本金嗎?
    隨著出借人的兌現難度增大,眾多出借人認為既然P2P高層不兌現為何還不採取立案呢?而且這些平臺並不是沒有違法的行為,如果是沒有違法的行為P2P網貸也不會被取締,當前包括京大財富在內的有吸儲的行為也沒有立案,有出借人提出質疑。
  • 欠債還能不還錢?國家正式「出手」:這「4大」債務均為無效債務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借錢不丟人,但是借錢不還就是「品德」問題了。但是在當今社會,有些債務的「欠債不還」,確實成了「理所應當」。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借錢」也變成了一個技術活,隨著網際網路金融的普及,借貸關係從原本的「人與人」之間,升級成了「人與機構」之間。加入了機構之後,曾經最直白的借貸關係,變得更加複雜起來。如今的借錢方式變得多種多樣起來,除了向親戚朋友借錢之外,借款人還可以向銀行、網絡借貸平臺等機構借錢,但是借錢的利息,也水漲船高起來。
  • 國家正式出手,P2P平臺「全軍覆沒」,欠的錢還需要還嗎?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此次集中上市,竟然成為P2P平臺最後的高光時刻。在經歷短暫的爆發後,P2P平臺迅速跌入谷底。其實早在2015年,就已經傳出了多家P2P平臺暴雷的消息。不過2016年的集中上市,卻讓投資者重拾對P2P平臺的信心,繼續增加投資。然而,也就是在2016年,P2P平臺便開始雷聲不斷,無數投資者血本無歸。
  • 面對P2P宣布良退和被立案的4大區別,出借人如何對待才能安全上岸
    除拍拍貸目前還未出現兌付困難情況外,宣布良退的平臺人人聚財、隨手記、小牛在線由於待還金額均超20億,明顯不適用簡易程序。出借人可能需要兩年才能收到回款,但不保證是所有本金,而是清退後的剩餘本金,且全程不再計息。
  • 根據諮詢整理P2P五個相關法律問題
    目前根據媒體報導,我們可以整理出來的一些信息:根據「有利網」官網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7月24日,交易總額達人民幣104,874,909,628元,出借人達33,391,754人。有利網平臺方目前是聲稱已經停止放款,正在進行債轉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