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訣又稱握訣、捻訣、捏訣、法訣、手訣、神訣,有時稱鬥訣,簡稱為訣:它是道法基本方法之一。指在手掌、手指上掐某些部位或者手指間結成某個固定的姿勢,起到感召鬼神、摧邪精的作用。它和步罡一起,是道法和行持時的基本的形體動作。
手訣(手訣) 手法訣竅。唐·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寺塔記下》:「院門裡盧楞伽 ,嘗學吳勢, 吳亦授以手訣,乃畫總持三門寺,方半, 吳大賞之。」 清·趙翼 《生帖拜喜為師遂授法而去戲調子才》詩:「但問何以報?手訣謝披豁。」
道教和佛教密宗一樣.也有手印、咒語。道教的手印稱「訣」或「手訣」。
手訣作為道法的基礎組成之一。起到感召鬼神、摧伏邪精的作用,是促成符咒法術應驗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道法會元》卷一百六十一中云:「訣目者,生于于神機而運化,修仙煉真,降魔制邪,莫不基之於此」。又云:「祖師心傳訣目,通幽洞微,召神御鬼,要在於握訣」。它和步罡、扣齒一起,是道法的基本的「形體動作」。
訣,以動作來言,又稱「握訣」、「捻訣」、「捏訣」。《天皇至道太清玉冊》卷二有云:「捏訣者,所以通真制邪,役將治事」。《千金翼方·禁經》中有云:「四,捻目禁,謂手上有一十五目」。《金鎖流珠引》卷十四有云:「禁,即捻左手指,解,即捻右手指」。
因為基礎的手訣根植於手指間的目(特定位置,或言為特殊的點位),故又稱之為「手訣」、「訣目」。《道法會元》卷一百六十有云:「訣目者,生于于神機而運化,修仙煉真,降魔制邪,莫不基之於此。……祖師心傳訣目,通幽洞微,召神御鬼,要在於握訣。默運虛元,因目之為訣」。
由於其訣通鬼神以顯應,神奇妙用無邊,故又稱之為「法訣」、「神訣」,簡稱為訣。所謂訣者,實際上它是指在手指上掐定某位,或者手指間結成某個固定的姿勢,有單手做和雙手做兩種。在修煉、行符、念咒、步罡、結壇、召將、施禁、收邪、治病、祈禳等的各個環節都要掐相應的訣。《太上助國救民總真秘要》卷九有云:「凡行步、問病、治邪、入廟、渡江、入山、書符並須掐訣目」。道教著名研究學者劉仲宇說:「訣,是從古代的氣禁之術中繼承下來的。道教在發展中依據自己的神譜和法術理論,作了增益、改進,形成龐大的手訣系統」。
手訣的基本成份是「訣文」(即所謂的訣目)。訣文是指在掌指上的某一固定部位象徵諸天星鬥、十天幹、十二地支、九宮、八卦、五行、四相、方位、二十八宿以及萬事萬物等。每掐該文,即象徵把握住它的本身最原始、最關鍵的主幹。古人用八卦、北鬥、二十八宿等象徵宇宙中天象的運行,用陰陽、太極、兩儀、四相、五行、八卦來演述造化的奧秘、空間的位置、時間的變換,故而通過訣文,在手上就形成了一個濃縮的宇宙圖象,才有「生於神機而造化」之說。《陰符經》有云:「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
簡單的訣只掐一個訣文,複雜的訣則要同時或依次掐多個訣文(比如飛捻北鬥時,便須按念誦七星隱名的速度捻過七星本文,念誦和捻掐速度一致)。有時尚要加上各指和指掌間的交結,甚至雙手並用。
訣目的數量大,每一道派都會繪成訣譜,在本門內授受和運用。一般道教門派的通用訣目,一是依據著神仙譜系,二是依據所要對付的對象。
道教的神譜極為龐大,而且不同的道派還有某些不同。但就通用行法而言,經常要涉及到的有尊神、祖師和神將三大類。每一類都有相應的訣目。
尊神類的訣,比較常見的有「玉清訣」、「上清訣」、「太清訣」、「玉皇訣」、「天皇訣」、「北帝訣」等。各個道派所奉的神靈還有區別,所以除了道教共通的三清四御(或六御)外,還有其它更多的訣。比如神霄派,是以雷法為宗的,尊神就奉「玉清真王」、「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等。我學的「南宮」一派,教祖尊神為「九天玄女」,所以用的尊神訣以「九天玄女訣」為多。與尊神相關的訣,有時在訣的名稱中並不直接稱尊神名諱,而用其具有代表性的坐騎或法器等來代表。比如鍊度儀中迎請太乙救苦天尊,就掐「九頭獅子訣」,原來青玄上帝的坐騎是九頭獅子,這一手訣勢即為其坐騎的象徵。大小豬頭訣,掐之象徵鬥姥降臨。原來為鬥姥拉輦的神獸名「獬」,其形象是七隻頭上生角的豬,故以之象徵接鬥姥駕。法器為代表的如「三叉訣」、「劍訣」(後有敘述)等。
祖師類訣,是代表本派祖師,道教以及民間道教派系眾多,很難講清楚。關鍵在於開派祖師!比如小微兄所習之「閭山.三奶派」,其「聖祖九郎訣」、「三奶夫人訣」就是各個法式中不可缺少的手訣。
代表神將的訣目數量也很多。因為道教神將的數目本來就很多,且各派法術所用的神將不盡相同。就比較重要的而言,有「雷霆元帥訣」,代表雷部元帥;「都監訣」,代表統領神兵的兵馬都監;「天丁訣」,代表天丁力士;「功曹訣」,代表召喚神界管理案卷的功曹。各個神將所管理的事物不同,就不能搞錯了。畫符催生保產時,一定要用「高天君」的訣;鞭龍致雨時,一定要用「鞭龍訣」;驅邪一定要用「丁甲訣」、和瘟一定要用「趙帥訣」等等。
至於要對付的對象,以及要達到某一個特殊目的訣,就更多了。因為治病、驅邪、鍊度、禳災的法術門類繁多,相應的訣目也就數量龐大。這類訣目有以所要對付的邪、物立名,如「虎目」、「鬼目」等。有以法師的行持為稱呼,如「煞鬼目」、「禁鬼訣」、「握雷局」。也有以所持神器為號,如「三叉訣」、「劍訣」、「金針訣」等。相關的法術體系中都繪成訣譜一一載明,法師行法時必須嚴格依式運用。
在符咒法術中,訣是必不可少的,俗云:「一訣、二罡、三符、四咒」。由此可見手訣之重要,更遠遠超過咒語及符籙。道教手訣,主要經由師徒相授,各教派之名或式樣或有不同,或同名不同樣,或同樣不同名,這都需要進一步整理研究。
修煉法術時,用訣很多。比如一套「解千斤榨法」,在念咒時,就需要運用到「老君訣」、「金勾訣」、「銀勾訣」、「九牛訣」、「陰九牛訣」、「陽九牛訣」、「陰陽九牛訣」、「芭蕉扇訣」這八個手訣。再如「殺豬不死法」中,就會用到「銅板訣」、「鐵板訣」、「引魂訣」、「青石訣」、「挫刀訣」。
手訣中,用得最多的要算是「劍訣」了。它代表了法師手持寶劍,在號令鬼神時,指空畫符時,都要用到它。但是因為不同的用法,所捻成的劍訣就有不同!開劍有方法,這在《三天密法》中已經有記載。而結成的劍訣,因為用處不同,又分出「七星劍訣」、「六甲劍訣」、「六丁劍訣」、「三元劍訣」、「吹芽劍訣」、「道祖劍訣」等十二種不同,每一種劍訣都有微妙的差別。誰告訴你劍訣就一個樣子,而且沒有開劍的方法,不是他蒙你,就是他自己也不懂。
一道符畫完後,「度符」是必然的程序。在這個程序中,有一個重要的組成即手訣。一般都需要「翻天玉印訣」、「三清章文訣」、「雙鶴訣」、「巴公楊柳訣」、「降魔杵訣」、「蕩邪訣」等的運用。而且還要加上這道符的用法神靈的訣。比如在「蕩穢符」中,畫完後還需要加上「宋大將軍訣」、「太白童子訣」、「穢跡力士訣」、「玉華司總訣」等。
現在能夠找到的手訣書籍,有《百訣全圖》,其實此書僅是《萬法歸宗》的附屬書籍,基本上記載的是修煉《萬法歸宗》裡所記載的法術用的。《龍虎山秘傳手訣》也被附在很多書裡,裡面記載了龍虎山天師府的一些手訣。當然《明正統道藏》裡,也有很多手訣,但分散在各種書裡。
各類手訣
鐵叉指
道家相信,鬼類跟人類一般,有三衰六旺,同時亦有少數受到某些不良術士的差遣而為害人間的惡鬼,會像人類一樣的老奸巨猾,甚至會在不敵時潛逃,伺機再出來作怪,為害人間。因此,道家又研發出「鐵叉指」。此指的主要功能,在於將惡鬼趕走,唯在遇到頑冥不悟之惡鬼時,亦可以將它叉死,落個永不超生的地步,威力無比,因此以仁義為先的道長,輕易不會使出此指。鐵叉指。此指可在作法時叉死鬼魅邪魔,唯主要功能是旨在趕走冥頑不靈的鬼魅。
玄天上帝指這個指訣
共分有「玄天上帝指」以及「玄天上帝帶劍指」這兩種。嚴格來說,這兩個指訣的掐法大同小異,都是用左手掐個上帝指,唯一的分別是後者(帶劍指)除了左手掐訣之外,右手亦掐了劍訣,與上帝指合併,形成威力更為強大的上帝帶劍指。雖是一脈相承,兩個指訣乍看之下也分別不大,但是用法卻有所不同。玄天上帝指,是個降魔除妖的指訣,一般在為善男信女驅邪押煞時使用。而玄天上帝帶劍指,則因為附上了劍訣,故而只在特別的情況之下使用。玄天上帝帶劍指,多半是在押送兇惡鬼魅或是舉行路祭時使用的。甲洞天赦宮壇主葉勝發居士指出,當惡鬼附身時,道士會設法將鬼靈逼出人體外,此時,為了預防它潛逃無蹤,來日再犯,所以在鬼靈一被驅出,便馬上掐此指以押送它回陰府。此外,也可以在路邊(十字路口,據說,這是亡魂最多之處)拜祭和押送亡魂時使用,以確保它們被送往陰曹地府,而非流落人間,為非作歹。
發兵訣
古時候,大將軍在出徵時,皇帝會頒發軍牌,供他調兵遣將,以便打個大勝仗。除此外,軍牌的另一個作用,便是記認。這是避免讓敵軍派奸細混進自己的軍營,刺探情報。在道教之中,除了功曹指外,還有一個發兵訣,此訣功用跟前者大同小異,都是用來恭請功曹和天將前來附身或相助,以便戰退為禍人間的妖魔鬼怪。「發兵訣」,可以在與妖物搏鬥,久戰不勝時掐用,只要掐起此指,口念咒語,便可以差遣諸天兵天將,使之加入戰場,扭轉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