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的目光在同一瞬間交匯:特芮絲抬頭瞥了一眼正在拆封的盒子,而女人也恰好轉過頭來,所以她一下子就看見了特芮絲。她身材高挑,皮膚白皙,寬鬆的皮大衣敞開著,一隻手搭在腰間,修長的身形顯得格外優美。她灰色的眼睛雖然沒有神採,卻如光焰般奪目。注視著這樣一雙眼睛,特芮絲簡直移不開目光。一位顧客又把剛才的問題重複了一遍,特芮絲卻充耳不聞,一言不發地站在那兒。女人也表情專注地望著她,似乎想隨便買點兒什麼。雖然兩人之間隔了好幾個女售貨員,但特芮絲確信女人會到她這兒來。然後,特芮絲看見她緩緩走向櫃檯,想到前一刻的四目相對,心不禁漏跳了一拍。女人越走越近,特芮絲感到臉頰發燙。」
由於還沒有簡體中文版的原著小說可讀,於是有網友自行在網絡上逐段翻譯這一部《鹽的代價》The Price of Salt,追看者眾多,其中上述這一段特芮絲與卡羅爾相遇時的文字最為人津津樂道。
《鹽的代價》的作者,派翠西亞•海史密斯Patricia Highsmith,生於1921年1月19日, 1995年2月4日離世,是《泰晤士報》所評選的50位最偉大的犯罪小說家的第1名。生前最著名的作品當屬1951年由希區柯克導演的驚悚片《火車怪客》Strangers on a Train。作家Marcel Berlins在為《泰晤士報》所撰寫的文章中這樣寫道,「派翠西亞•海史密斯,她不但打破了很多禁錮著犯罪小說寫作的規則,而且從不遵循所謂的寫作慣例。在她的作品中,沒有英雄般的警察,沒有硬漢式的私人偵探,也沒有什麼業餘偵探。而且,她的作品中也沒有什麼謎團,當然,也不需要去解謎;同時,善良也不總是會戰勝邪惡。」
派翠西亞•海史密斯創作的旺盛期在上世紀50年代,那一時期創作的作品即使在她去世後依然影響深遠——1999年,由安東尼•明格拉Anthony Minghella導演的《天才瑞普利先生》The Talented Mr. Ripley即改編自派翠西亞•海史密斯在50年代所寫的同名系列小說。這部雲集了馬特•達蒙Matt Damon、裘德•洛Jude Law、格溫妮斯•帕特洛Gwyneth Paltrow、凱特•布蘭切特Cate Blanchett、菲利普•塞默•霍夫曼Philip Seymour Hoffman的電影,既炫目又殘酷,是無數影迷心中的摯愛;去年,好萊塢金牌編劇霍辛•阿米尼Hossein Amini將她的另一部小說《亡命地中海》The Two Faces of January改編成電影,維果·莫特森ViggoMortensen與克斯汀•鄧斯特Kirsten Dunst主演,同樣是美景與驚悚相得益彰的佳作。
《鹽的代價》同樣創作於上世紀50年代。派翠西亞•海史密斯以筆名克萊爾•摩根Claire Morgan發表了這部講述女同性戀者故事的小說,而一直到了幾十年後,她才公開承認這是她的創作。
《鹽的代價》的創作靈感來源於派翠西亞•海史密斯的親身經歷,Marcel Berlins是這樣寫的,「在海史密斯快30歲的時候,她在布魯明戴爾百貨公司紐約分部的玩具區遇見了一名已婚婦女,並愛上了她。儘管她們始終互不相識,但海史密斯還是在《鹽的代價》一書中創作了以她為原型的人物。」這名已婚婦女叫做Kathleen Senn,據說派翠西亞•海史密斯對她一見鍾情,從百貨公司一路尾隨她回家。更不可考的傳聞是當時的Kathleen Senn已患有精神疾病,在《鹽的代價》出版前不久在家中車庫開瓦斯自殺。至於鹽Salt,則是因為在西方國家,鹽有著女性情慾的隱喻。
這一次,著名導演託德•海因斯Todd Haynes將《鹽的代價》用回主角的名字《卡羅爾》Carol搬上大銀幕,找來曾經與自己合作過《我不在那兒》I'm Not There的奧斯卡影后凱特•布蘭切特與以《龍紋身的女孩》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一鳴天下的魯妮•瑪拉Rooney Mara演繹這個「Some People Change Your Life Forever」的故事,用中文流行歌詞的說法則是「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說到導演託德•海因斯,他在文藝青年心目中有著重要的地位,他的電影幾乎都是關於邊緣人題材的,除了《我不在那兒》之外,他的作品還包括1995年朱麗安•摩爾Julianne Moore主演的描寫現代病患者故事的《安然無恙》Safe,1998年喬納森•萊斯•梅耶斯Jonathan Rhys Meyers、克裡斯蒂安•貝爾Christian Bale以及伊萬•麥克格雷格Ewan McGregor主演的搖滾與同性題材經典電影《天鵝絨金礦》Velvet Goldmine,2002年同樣由朱麗安•摩爾主演的講述同性、種族主題的《遠離天堂》Far from Heaven等。而我最愛的劇集之一,2011年由影后凱特•溫絲萊特Kate Winslet主演的5集HBO迷你劇《幻世浮生》Mildred Pierce,同樣出自託德•海因斯之手。
《卡羅爾》將於11月20日在美國上映,被視做是明年奧斯卡的最大熱門之一,此前魯妮•瑪拉已經在第68屆坎城電影節收穫了一尊影后獎盃。書裡有一段這樣的描寫:「然後,卡羅爾將手臂擱到頸子下方,這樣,她們的身體就完全挨在一起了。兩具身體是那樣契合,仿佛事先就安排好了。快感好似一根綠色的藤蔓遊遍全身,伸展著纖細的枝條,種下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花。此刻,她仿佛看見一株潔白的花,好似嵌在黑暗裡,又像懸浮在水中。她奇怪,為何人們會談到天堂。」看著美輪美奐的電影劇照,想來凱特•布蘭切特與魯妮•瑪拉是演繹如此銷魂畫面的最佳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