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漢末年,朝廷混亂,群雄崛起,戰爭頻繁爆發。這時天下分為幾大勢力,其中人們關注最多的就是聲稱"興復漢室"的劉備所屬的勢力了。劉備的手下都是人才濟濟,有諸葛亮,有實力強勁的五虎將等。而與此同時,另一個大勢力的實力也是不容小覷的,那就是北方的曹操。
曹操為東漢末年一位了不起的英雄,他在戰爭爆發之時,幫助漢室鎮壓起義軍,之後又根據東漢皇帝沒有實權這一事實,成功的搶佔了先機,控制了朝廷,防止東漢快速滅亡。他控制皇室這一舉動,成功的讓他實力大增,而想起這計策的人就是他手下一大謀臣荀彧。
荀彧
荀彧出生於東漢世家大族,世世代代都為朝廷效命,他的父親也是東漢大官。荀彧從小聰慧,在當地的名聲非常大,很多人才都願意和他交好,其中有人說他是天生的輔佐王上之人。他的父親因為忌憚朝中宦官,所以就讓他和宦官之女聯姻,但因他的名號響亮,譏諷反而減少了。
公元189年,東漢朝廷大亂,董卓專權廢漢少帝自立漢獻帝,當時戰爭爆發,為避免荀彧等人遭到迫害,把他們接到冀州。而當他到達冀州之時,冀州已經被袁紹所佔領。袁紹也聽聞了荀彧的名聲,把他當做上賓對待。
當時袁紹有很大的實力,所以跟著荀彧的一些能人以及他的弟弟都投奔了袁紹,可是他卻不以為然,他認為袁紹沒有王者風範,總是出爾反爾實在不是一個胸襟開闊之人。公元191年,他終於找到了機會離開了袁紹,從而投奔了曹操。曹操是惜才之人,見荀彧肯投奔他,大為歡喜,還曾把荀彧與張良相比,可見他在曹操心中的地位。
荀彧在曹操帳中,也發揮了他的作用,他建議曹操在滅呂布這一事上,先作為旁觀者,看別人相爭,然後自己坐收漁翁之利。曹操聽從了他的建議,在旁觀望,等到呂布損失慘重之時,給了呂布一個措手不及,呂布大敗,曹操佔領兗州各地,這為後世曹操一統北方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曹操在荀彧的輔佐下,很快就一統北方,而在對待東漢皇室方面,曹操遇到了大難題。曹操很多將領都不同意曹操去擁護漢獻帝等人,因為當時曹操實力很大,不需要再去需要一個"空殼子"皇室的支持。而荀彧則給出了不一樣的看法。
荀彧認為,當時漢高祖劉邦統一天下之後,讓百姓們的生活回歸安寧,所以百姓們對漢朝是非常敬重的,而東漢雖然當時已經是強弩之弓,但是漢室的名號還依舊在百姓的心中;如果曹操對待漢室不好,將會失去民心,而擁護漢室,會讓百姓們對曹操的統治也是心服口服。曹操認為荀彧的想法很有道理,於是便親自率領大軍,去迎接漢獻帝。
有了皇室的"加盟",曹操在北方的地位更加牢固,而正如荀彧說的那樣,百姓們對曹操這個統治者心服口服。
曹操在朝中的地位越來越大,連帶著荀彧等人的地位也變高了。曹操對荀彧加官進爵,荀彧也一直在盡心輔佐著曹操。但是歷史上有一個說法,說最後曹操因為忌憚荀彧,荀彧不得已服毒自盡,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在歷史上有兩個說法,第一個是荀彧因病去世,另一個則是記載,荀彧則是服毒自盡。
後者原來是當時曹操有非常大的野心,雖然他不曾稱帝,但是卻壟斷了漢室朝廷,自己則專權跋扈。荀彧是世家大族,對朝廷有很深的情懷,他不願意曹操這樣,也不願看他這樣遭人詬病,於是就勸解他,但是卻遭到了曹操的不滿。於是在私底下就命人送給荀彧一個空食盒,而食盒代表著俸祿,空食盒就相當於沒有俸祿。荀彧認為曹操的意思是他現在不需要自己的輔佐了,所以很悲憤,最後無奈服毒而死。
可事實上,曹操是什麼意思呢?可能曹操的意思並不是荀彧想的那樣,他可能只想告訴荀彧,當時的漢室朝廷如同空盒一般,沒有實權,自己再擁護也不能夠把它扶持起來。他想讓荀彧知道漢朝的局勢,卻不曾想荀彧會錯了意,最後死去。而曹操也在荀彧死後給他加官進爵,好生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