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稱平頭塞裡程碑之作,出色低頻媲美入耳式耳機評測

2020-12-15 騰訊網

好久沒分享平頭塞了,先說老生常談的話。各位都知道平頭塞的優勢是佩戴舒適,弱點則是低頻因為腔體的原因總是有先天性殘缺。

再者平頭塞的市場相比入耳式耳機是屬於小眾品類,在如今TWS流行的時代,我都不知道還有多少人還鍾情於平頭塞。

不過正因為如此,國際大廠是不怎麼關注這個市場的,即使目前還有在售的型號也是很難和國產同價位的相提並論。

不僅如此,即使是國產HIFI圈主流品牌也不怎麼做平頭塞,這市場實在太小。所以當你看到這裡時,恭喜你,你的愛好很特別。個人也是,看過我以前文章的人都知道我是平頭塞愛好者,手裡攢了差不多50副平頭塞了。

▲今天分享的是國產品牌音可若瓦的RW2000,也是其最新的旗艦型號,售價1198元。這個價位在平頭塞裡還是算中檔的,但是在入耳式裡就算中低檔了。如果玩不起HIFI耳機,可以嘗試嘗試平頭塞哦。

▲音可若瓦到底什麼來頭其實我並不知道,但我知道它低價位的如RW9/X6以及RW1000都很有名,這款RW2000顯然是RW1000的升級款,暱稱也從大牛升級到野牛,可能說到這個很多人就會說「喔,原來就是它啊!」目前在音可若瓦的店鋪也僅看到一款入耳式耳塞,其它都是平頭塞,說這個的意思是想說術業有專攻,因為國產有好幾家專注平頭塞的,聲音是真不錯。

▲國產平頭塞都有一個共性就是附件特別多,各位別小看這些。玩過幾款平頭塞的人會知道平頭塞的佩戴和耳塞套帶來的聲音差別是很明顯的,比如實心套比空心套的低頻更有彈性人聲則更溫潤,又比如某些平頭塞塞的緊一點,低頻量感會明顯增多,這都是顯而易見的。

▲腔體方面,音可若瓦RW2000並沒有明顯的創新,這種雙層塔式結構在這幾年還挺流行,在改善低頻方面有顯而易見的優勢,只不過RW2000的配色挺別致,做工更沒話說。

▲腔體後蓋展示,顏色怎麼做上去的我不確定,但是很均勻,個人的照片打燈拍的有色差,實際顏色有些偏藍。

佩戴方面,這種腔體既有普通平頭塞常見的直接擱在耳道上,亦能用線材繞耳掛耳朵上,我更喜歡後者,因為那樣可以把腔體塞得更緊一點,其低頻自然就更好了。

▲線材展示,RW2000用的是6N單晶銅銀箔絲混編線,主線略粗,但是沒什麼彈性,所以收納指數較高;換線方案則是通用MMCX接口,官方有2.5和4.4版本可選,個人建議還是普通3.5就足矣(個人沒看差價),挺好推的。

▲音質方面看了下官方的介紹,除了防共振的蝸牛式架構聲腔,同時還有尖端振膜磁鼓設計,這些技術咱就不扒了,因為此耳機用手機(個人還是用音質較弱的mate30)開聲就很漂亮,有不錯的低頻,聲音通透不缺亮度,所以為了更客觀的分享音質,下文我會加入橫評。

▲先說RW2000和RW1000吧,兩者都比較好驅動,mate30直推,音量開6成,低頻就有還算自然的量感和聲底厚度,RW2000就像是大一號的RW1000,簡直就是全方位的提升,但更易驅動。這並不是說RW1000低頻就弱,如前文所說,mate30音量開6成,它就有還算自然的量感和聲底厚度,解析不錯,風格略微偏淡,而且原本RW1000低頻已經是通透的,但是RW2000不僅有更濃鬱的氛圍和更自然的舒展度,其彈性和器樂分離感也更為出色,整體通透感更為出色,而且最大的改變是後者的動態更為自然了。

▲鑑於兩者低頻在手機上都有上佳的表現,人聲部分個人就直接用樂彼L4說事吧。飽滿度不用擔心,兩者都推得足夠飽滿,且有著足夠自然的亮度,僅從動圈的角度而言兩者都是優秀的動圈耳機。

RW1000的人聲偏下盤多那麼點點,醇厚感也多那麼一點點,柔和感相對多一點,乾淨飽滿,細節上變化要遜於RW2000;RW2000久聽之下會覺得更為中正,它的柔和感、厚度以及立體感包括解析構成的結象更為清晰而富有韻味,它在舒展度上的把握要比RW1000嫻熟。

女聲方面,個人用兩副耳機分別試聽了蔡琴、孫燕姿和阿桑,初聽並不覺得多麼毒,煲一段時間後會發現它對厚度的把握以及恰如其分的解析會有獨特的風味,它們不像創新air以及阿思翠天琴座那種乾淨明亮的解析快感,它的清澈與明亮是適可而止的,是值得回味的。差別方面,RW2000的齒音控制的比RW1000更加自然,解析要強那麼一點點,結象感更為紮實。

高頻方面,RW1000表現出了不錯的素質,整體偏中正,有還算自然的亮度和通透感,器樂分離感優秀,順滑感很出色,延伸感中規中矩,聲場還算規整,聽小編制雖有顯而易見的毛刺,但音樂味還是有的;RW2000則有更好的延伸感和聲場,不管是弦樂還是管樂它都兼顧到了,儘管仍有可見的毛刺感,但順滑度是夠自然的,其動態和瞬態都達到一定水準,相比RW1000要張揚一些或者更有活力。

僅以L4直推為基準的話,個人反而更喜歡RW1000的沉穩,不過個人也意識到兩副耳機的高頻仍有潛力可嘗試更好的前端。所以個人同時又在乾龍盛QA390上試聽了會,RW2000的提升會明顯一點,有一定的脫塞感,音樂味明顯,但細節表現還不均衡。

▲因為前面的聽感用的都是實心套,為了更全面,此處再用空心套對比一下我非常喜歡的平頭塞瑞弦D2+。兩者都是手機能直推的,不過RW2000對比之下更大氣,無論低頻亮度還是通透感還是聲場要更勝一籌;人聲方面瑞弦D2+顯得更有密度,聲音更內斂,而RW2000則是更舒展,就個人聽感來說瑞弦D2+略佔上風。

不過當你考慮用這兩副耳機的時候即使買不起HIFI播放器也該整個耳放哈,所以咱就直接用樂彼L4來說說具體表現。

▲低頻方面RW2000是明顯勝出的,儘管瑞弦D2+的低頻在平頭塞裡算是不錯的了,它有還算自然的聲底厚度以及直逼濃鬱的氛圍,量感也不算弱,尤其彈性挺好,整體也不緊促;但RW2000有更深的下潛和更強的量感,加上整體舒展、動態自然,亮度也要亮那麼一點,入耳更通透,在平頭塞裡其低頻算是一線頂級水準了。

人聲方面個人覺得RW2000則要遜色一點,它的人聲和低頻風格一致,有一定的醇厚感,偏暖且失柔和度,同時還有一定的立體感,偏下盤多一點,聽男聲尤其是偏低音的男聲是其長項;但是D2+更清澈更中正,它沒有RW2000那種醇厚和立體感,勝在擁有自然的解析之時還保持著穩健的線條感,不肥不瘦、不緊不松;和RW2000的舒展、大氣不同,D2+更顯素質,給人無論聽什麼歌都是從容自如的態度。

高頻方面,換空心套後的RW2000變得更為通透、細膩程度亦有增加,依然保持著鮮活的氣質;相對RW2000,D2+要薄那麼一點,泛音比RW2000細膩一點,但更亮更大氣的RW2000顯得更刺激一些,其它諸如器樂分離度、順滑度包括延伸感都沒有太大的差異,是處於同一個層面的作品。

整體總結部分

從我個人玩過的這麼多平頭塞來看,音可若瓦RW2000其實是兼顧了老燒和初燒兩種人群,它的高頻有較大潛力,中低頻是很容易推出感覺來的,尤其是其低頻可以說是平頭塞裡的頂級水準。

它的獨特之處除了下盤親和力強,整體風格也很均衡,走的是大氣舒展的路線,在目前的平頭塞裡算得上別樹一幟。

各位可以看看不管是上古神塞還是差不多退市的經典平頭塞,要麼賊難推,要麼偏科厲害,還有暴力解析求刺激的,真的要論均衡要論低頻其實並不多,瑞弦D2+算是均衡的了,但其低頻相對RW2000來說就明顯不足了,當然個人覺得這跟腔體也有關係。

至於今後的平頭塞何去何從,我還真不知道,像D2+這種聲音類型的平頭塞目前有好幾款,而像音可若瓦RW2000這樣的目前我還只聽到這一款而已。

相關焦點

  • 延續經典,BGVP DX5耳塞式金屬平頭HIFI耳機評測
    隨著近年耳機的發展,各類入耳耳機層出不窮,對於用戶來講耳機的選擇同樣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而以往簡單易用、價格親民的經典之作平頭塞在市面比較少見,今天筆者將介紹一款近期上市的國產品牌的旗艦平頭耳塞-BGVP DX5耳塞式金屬平頭HIFI耳機。
  • 它是目前低頻最好的平頭塞之一,耳機發燒友特送外號野牛
    好久沒分享平頭塞了,先說老生常談的話。各位都知道平頭塞的優勢是佩戴舒適,弱點則是低頻因為腔體的原因總是有先天性殘缺。再者平頭塞的市場相比入耳式耳機是屬於小眾品類,在如今TWS流行的時代,我都不知道還有多少人還鍾情於平頭塞。
  • 平頭耳機的天花板?鐵三角CM2000Ti上手體驗
    目前各大廠商都發力入耳式耳塞,很少有平頭耳塞旗艦產品發布,去年老鐵家的新品發布會發布了全新ATH-CM2000Ti平頭耳塞。因為難忍受大部分入耳試耳機的聽診器效應和對耳道的擠壓,一直以來對平頭耳機的嚮往熱情不減,這款耳機讓我的情懷又有了期待。所以在這款耳機國行上市第一時間入了一條。
  • 低頻聽搖滾一絕!冷門平頭塞醇聲PT8PRO評測
    前些日子個人分享了一篇高端平頭塞橫評,然後有網友說我漏掉了醇聲的平頭塞。這也是一家專做平頭塞的廠商,只是有不算特明顯的DIY跡象,但規模著實不大,和很多平頭塞廠商一樣靠粉絲群口口相傳。在上一篇文章裡個人其實也說過為什麼現在只有國產耳機品牌做平頭塞,相對於很多老玩家所說的B&O A8啊、森海MX980以及索尼E888等等都早已停產停售,其實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平頭塞的利潤對大廠而言實在微乎其微。所以儘管還是有很多人不屑於國產品牌做平頭塞,但事實上平頭塞的傳承與發揚目前還是靠國產品牌。
  • 原創 平頭旗艦的全新定義 飛傲EM5評測
    這個玩家群有一個固執到近乎偏執的偏愛,就是不管現在的入耳式耳塞已經發展到怎麼樣的水平,都希望還是能擁有一款音質足以讓人自豪的非入耳式(平頭)耳塞。雖然現在市場上入耳式佔了大半壁江山,平頭式耳塞還是有足夠的支持者。遺憾的是這些平頭產品能用來和入耳式抗爭的只有我經常用來開玩笑的優勢了,即它的一俊遮百醜的無異物感的佩戴方式了,因為音質方面確實已經越來越難和中高端入耳式抗衡了。
  • 海外評測1MORE活塞耳機(入耳式)零瑕疵的入耳式耳機!
    設計與生產這款耳機的公司——1MORE,是一家來自中國的聲學&設計公司。在亞洲,1MORE給很多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們設計與生產了非常暢銷的耳機產品:小米活塞耳機系列。同時,他們生產的1MORE活塞耳機也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這次我測評與體驗的是一款來自1MORE的印有「中國好聲音」字樣的入耳式耳機。
  • 【時尚HIFI】頂級配置 極致享受——為您推薦10款高端入耳式耳機
    下面是HIFI說為您整理的10款高端入耳式耳機,希望對您的購買提供幫助。一、JH AUDIO Layla II耳機JH AUDIO Layla II耳機產品介紹:「採用鈦金屬外殼,單邊12個動鐵單元。總體來說,KSE1500是一種清澈、中性的聲音走向,而絕對不是一件『音色型』的產品……」(想查看評測全文,請點擊下面的「閱讀原文」訪問HIFI說網站)五、Noble Kaiser 10U入耳式耳機
  • 2018年耳機最大遺珠,它讓平頭塞也登大雅之堂
    不過這家品牌很有個性,目前它只有平頭塞,從幾十到幾千就四五款的樣子,而且都是白鈴黑鈴這樣家族式的名字。本文要說一款售價過兩千的平頭塞,在平頭塞本來稀有的年代,這個價位貌似也只有瑞弦家才有,比較巧合的是兩家都沒怎麼做市場推廣的,知名度都在五環之外。有道是英雄不問出路,像凱聲這樣純粹做平頭塞的也僅此一家,何況平頭塞尤其稀有,我們就一起看看凱聲這款自信滿滿的鈦鈴。
  • 小巧別致的入耳式耳機:格調GD-95評測
    小巧別致的入耳式耳機:格調GD-95評測 2015年06月24日 00:29作者:喬然編輯:喬然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格調耳機是深圳市路威特爾通訊設備有限公司生產的一個品牌
  • 11款在售入門級平頭塞橫評,基本都是熱門耳機
    和很多人一樣,我接觸的第一款耳機是平頭塞,當時還是買隨身CD附帶的配塞,在這之前聽單放機則是用別人的手機配塞,在這之後MP3都有精緻的白色平頭配塞。好多年了,個人印象裡我那臺步步高隨身聽聲音特好聽,一直懷念。所以去年淘了臺二手的松下隨身CD機,配塞還在,不過再聽時也沒那麼好的感覺了。
  • 國產十大旗艦平頭耳機排名,每一個都是經典
    大黑的聲音呈現出飽滿醇厚,富有磁性的中頻,寬鬆凝聚點到為止的低頻氛圍,如果你拿來聽一些樂器元素不多老歌慢歌,大黑的表現力極佳。但大黑之所以沒有上更好的排名,還是因為那堪稱倒數的解析能力,樂器一多基本就連成一片,有些人說大黑可以聽古典,這不扯淡嗎。7.瑞弦d2+作為一款均衡水桶的產品,瑞弦d2+聲音可謂是非常強大,聲音偏向均衡脫塞感強。
  • 入耳式耳機牌子哪個好,5款性價比高的入耳式耳機推薦
    如今音樂已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無論是跑步運動還是日常娛樂皆如此,作為傳播音樂的媒介,輕便易攜帶的入耳式耳機,無疑成為大部分發燒友的首選,那麼一款好的入耳式耳機品牌要具備哪些因素呢?整理了5款熱銷的品牌型號分享給大家。下面我們來看看入耳式耳機牌子什麼牌子好,哪款性價比高。
  • 10款主流在售高端平頭塞橫評,鐵三角掉鏈子了
    凡是關注過平頭塞的應該都關注過甚至聽過此耳機,當初上市並沒有因為1999元的高價而慘遭口誅筆伐,相反在近三年的歷史裡它被越來越多的發燒友推崇,價格目前也落到1499元甚至更低,並且有過平頭塞天花板的美譽。
  • SoundMAGIC E50入耳式耳機評測
    不久前,我測試了他們一對最便宜的耳機,而且我認為在這個價位而言聽感非常不錯。因此,我特別想知道比那貴幾美元的SoundMAGIC產品能帶給我什麼。不得不說,聽完SoundMAGICE50後,我印象深刻。在這款SoundMAGICE50入耳式耳機的評測中,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是什麼讓這50美元的耳機脫穎而出的。
  • 均衡平頭塞:SMABAT/小蝙蝠 M2Pro 平頭塞式耳機體驗測評報告
    在搭配海綿塞的情況下,佩戴舒適度還算可以,但是平頭塞本身的結構特點,就會讓一部分用戶對它無法忍受,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初聽M2Pro的聲音,讓我非常的驚訝,首先說的是這個塞子的調音非常的均衡,而且在我以往的記憶當中,平頭塞的低頻下潛都不怎麼樣,而M2Pro實實在在的打臉了。這條塞子的聲音風格偏冷,更加看重的是聲音解析力和細節的表現,用一個不太嚴謹的說法就是這條耳機算得上是一個「素質塞」。
  • 平頭曙光:7Hz/七赫茲 披頭四 平頭耳塞式耳機
    打開包裝盒平頭塞本身也不需要和入耳式耳機那樣有很多種配件類型,這一次披頭四也是附送了一個帆布耳機包質感很不錯,一共七對耳棉,這個附件對於平頭塞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而且是耗材,所以附送多了一些也無可厚非。我不得而知,因為現在平頭塞確實越來越少了,但就是有人會喜歡平頭塞那種寬鬆的聲音風格和更大的聲場,那麼對於披頭四來說,是否真的能做到「古典之王」我認為沒有太大深究的意義,我更想知道的是1300多元的平頭塞,是否會有一些令人難以拒絕的優勢?披頭四的單元直徑達到了14.2mm,振膜採用了一種叫做「納米氧化鋅晶體振膜」,但是這枚單元的磁通量確實很大,透著腔體都能將一把小號螺絲刀吸起來。
  • 平頭之毒|一條被嚴重忽略的平頭好塞HIFIMAN ES100
    但是我們應該值得慶幸的是國內HiFi器材品牌的平頭塞響應了玩家的期待,不僅僅推出平頭耳塞,而且價格上也是很親民,最重要的HIFIMAN的調音就技術是最好的!今天我們要說的主角就是真男人家的ES100。這樣的設計也讓ES100的佩戴略顯奇葩,它要比通常的平頭耳塞或者入耳耳塞難佩戴一些,因為耳塞腔體小,並且除去橡膠套環外沒有其它固定的設計,所以想要佩戴牢靠且將兩邊聲音調整到一致,需要多搗鼓一會。
  • 10款高端平頭耳機橫評,號稱天花板的都在這裡
    凡是關注過平頭塞的應該都關注過甚至聽過此耳機,當初上市並沒有因為1999元的高價而慘遭口誅筆伐,相反在近三年的歷史裡它被越來越多的發燒友推崇,價格目前也落到1499元甚至更低,並且有過平頭塞天花板的美譽。
  • 為什麼你需要一款好的耳機?
    隨便一個網絡電商一搜,耳機牌子不要太多,平頭塞、入耳式、耳罩式、動圈、動鐵、圈鐵、靈敏度等等這些名詞讓對耳機不是特別了解的小白摸不著頭腦。 優點:價格便宜,聲音效果出色缺點:平頭塞隔音效果略差500元入耳式耳機推薦 威索尼可VSD5 威索尼可說實話是一個比較張揚的國產廠商,不過耳機真的不錯,VSD5當初是號稱調音是針對Sony EX1000的動圈耳機。
  • 漫步者 H297 入耳式耳機測評報告
    而時隔一年後,漫步者發布了H297耳機,價格599元人民幣。從外形來看很像H293,也被猜測是H293的升級版,但價格卻是3倍還多[H293目前網購價格169元人民幣]。從價格來看,H297也是漫步者目前售價最高的耳機。EDIFIER 漫步者 H297 入耳式耳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