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財務造假風波還未過,另一家網際網路咖啡——連咖啡也陷入了關店潮。
6月初,有媒體報導稱,連咖啡在連續關閉北京門店,就連曾經被打造為「全國首家連咖啡形象店」的望京SOHO店也遭遇撤店。
不久前有消息顯示,連咖啡大部分店鋪均已關閉,公司資金鍊斷裂。連咖啡相關負責人回應稱,關店受疫情影響,並不存在資金鍊斷裂一事,目前公司運營一切正常。
對於目前連咖啡北京門店大規模閉店,6月4日,連咖啡相關負責人向紅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暫時不做回應,近期會有具體的消息。連咖啡客服則表示,由於公司運營調整,北京地區暫時無法提供服務,如果有預存入咖啡庫的資金,可以申請退款。
業內人士稱,連咖啡與瑞幸咖啡價格戰、融資不到位、預售大量咖啡券透支未來營收,造成了資金鍊緊張,未來連咖啡可能會向咖啡服務商轉型,「就像之前與中石化易捷合作一樣,成為背後的服務型企業」。
圖源連咖啡官方微博
多家門店暫停營業,暫不回應採訪
6月4日,紅星新聞記者搜索美團發現,北京地區目前能夠檢索到17家連咖啡門店,目前正常營業的門店僅有惠新西街店和金寶街店2家,其餘均標註暫停營業。紅星新聞記者撥打連咖啡北京惠新西街店電話,該電話顯示正忙,撥打金寶街店電話時,固定電話顯示是空號。
不僅是北京連咖啡門店大量關閉,上海37家門店僅有15家營業,連一半都不到,深圳12家店僅有1家營業,廣州10家店僅有1家營業。
事實上,連咖啡從去年就被爆拖欠咖啡豆供應商貨款。2019年年初,連咖啡關閉了位於北京和上海的30%-40%左右的咖啡站。調整之後,北京從高峰期的60多家縮減至20多家門店。2019年4月,連咖啡宣布重返盈利狀態。
對於當時的關店潮,連咖啡方面曾表示,因2018年12月底到2019年1月初進行了30%的提價,隨後出現一批負毛利的咖啡門店,公司為儘快恢復盈利模式,主動關閉了這些門店。連咖啡方面當時稱,「關閉的站點多數是盈利狀況欠佳、品牌形象無法滿足繼續發展要求以及硬體條件落後的,且以覆蓋範圍重合的店為主,實際的覆蓋範圍損失在5%左右。」
而對於不久前的關店和資金鍊斷裂的傳聞,今年4月,連咖啡方面曾表示,疫情原因導致店鋪暫時歇業,並非陷入困境,並不存在資金鍊斷裂一事,目前公司運營一切正常。目前公司的調整都在按計劃推進中。
6月4日,連咖啡相關負責人就關店回應紅星新聞記者稱,「暫時不做回應了,近期會有具體的消息。有消息我會第一時間和你們通報。」
曾融資4億元的明星咖啡,被瑞幸拖垮?
連咖啡2014年5月成立。最初連咖啡通過提供星巴克代買業務,驗證了外賣咖啡的可行性和市場接受度。當時星巴克有3%的咖啡是連咖啡送出去的,積累了大量數據基礎和用戶基礎。2015年8月,連咖啡剝離星巴克等第三方品牌的咖啡外送服務,把小哥手裡綠色的咖啡拿出來,把橙色的咖啡放進去,推出自有品牌Coffee Box。
2016年連咖啡提出了品牌升級,發明了在線「咖啡庫」玩法,消費者可以隨時在微信裡面把幾杯咖啡送給別人,可以在群裡像搶紅包一樣搶咖啡,連咖啡利用社交裂變獲取了大量用戶。
2016年4月,連咖啡宣布獲得由華策影視領投的5000萬元B輪融資。2017年,連咖啡發布超過30款咖啡飲品,還推出防彈咖啡、粉紅椰子水等爆款。它還在當年「雙十二」期間創造了單日峰值接近40萬杯的紀錄,相當於星巴克1000家門店單日銷售量。
2017年底連咖啡在五六個城市一百多家店實現了全面盈利,是中國連鎖咖啡行業第二盈利的公司。
根據連咖啡2018年12月公布的數據,當時已在北上廣深開了400家門店。連咖啡當時還表示,計劃2019年初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等城市的核心區域,陸續開設50至60家形象店,增強用戶體驗,望京SOHO店就是第一家。
2018年3月,連咖啡獲得了啟明創投領投,高榕資本跟投的1.58億元B+輪融資。但一位攪局者橫空出世,咖啡市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瑞幸咖啡不差錢的打法,迫使連咖啡由最早的純外賣輕模式,轉為外賣+到店的重模式,同時也「燒錢換流量」,發起各類團購、拼團、買贈促銷的活動。
在瑞幸咖啡的衝擊下,連咖啡出現了大規模的虧損,大量站點關閉。連咖啡的創始人王江稱瑞幸為「一個非常兇猛的競爭對手,用專車平臺兇猛的補貼方式打市場」。
王江曾在瑞幸咖啡上市之初向紅星新聞記者表示,瑞幸咖啡對市場產生了正向的巨大衝擊,使成千上萬的咖啡新用戶加入進來,非常好的普及了中國的咖啡文化和咖啡飲品文化。但也稱瑞幸咖啡為「那家兇猛的公司」。
網友們也普遍認為,連咖啡的閉店潮和瑞幸咖啡的衝擊有直接關係,稱「所有網際網路咖啡都被瑞幸咖啡連累」。
遭受到瑞幸咖啡的追擊,連咖啡選擇避其鋒芒。2019年4月,連咖啡完成2.06億元B3輪融資,由連咖啡創始人王江和張曉高、啟明創投、高榕資本聯合投資。連咖啡共計獲得6輪融資,融資總金額在4億元以上。
連咖啡CMO張洪基表示,為了保證連咖啡在不低於同類型品牌的銷量的情況下,可以維持盈利狀態,穩定現金流,連咖啡沒有開啟大規模的線下擴張計劃和補貼活動,2019年的發展戰略被定位為「品牌瘦身」——減少實體店投入,增加網絡營銷和外送。
2019年9月,中石化易捷發布全新品牌「易捷咖啡」,首店落戶蘇州。而中石化易捷選擇的合作夥伴就是連咖啡。
中研普華研究員羅帆向紅星新聞記者表示,連咖啡從去年上半年開始由於融資不到位以及與瑞幸咖啡的「價格戰」,業務直接受到了衝擊。加上曾一度過度補貼市場,預售了大量咖啡券透支了之後的營收,資金鍊緊張。他認為,疫情對連咖啡的影響應該較小,閉店應該在疫情前就已經開始或決定。未來連咖啡可能會向咖啡服務商轉型,「就像之前與中石化易捷合作一樣,成為背後的服務型企業」。
萬億咖啡市場,巨頭跑馬圈地
咖啡市場有多大?國信證券預計,3000億元;到2025年或超10000億元。但也有分析人士對此並不樂觀。品圖智庫分析認為,目前中國咖啡市場規模約在1100億左右,距離一萬億的市場總體量相距甚遠,雖然市場潛能巨大,但無論是咖啡理念還是咖啡消費習慣都任重而道遠。
巨頭們都瞄準了這個潛力巨大的市場。今年5月,加拿大咖啡連鎖品牌Tim Hortons宣布獲得來自騰訊的數億元級別投資。這個目前在中國市場僅有近50家門店的連鎖咖啡品牌,計劃利用這筆資金進一步擴大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速數位化升級,同時迅速開設更多門店。
按照騰訊的投資習慣,同個賽道往往只會重金押注一家,Tims中國很大可能成為其在中國唯一投資的咖啡品牌。業內人士認為,騰訊的這一動作,預示著中國咖啡市場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星巴克則與包括阿里巴巴、騰訊等在內的巨頭合作,進行數位化運作;COSTA開始布局即飲咖啡,並推出了專門為中國市場定製的隨享裝即飲咖啡;開酒店的OYO中國宣布進軍咖啡新零售,推出「芬然咖啡」;便利蜂、全家、蘇寧小店等便利店售賣現磨咖啡;雀巢、可口可樂、伊利、蒙牛紛紛推出了即飲咖啡產品;就連剛剛經歷了造假事件,高層動蕩的瑞幸咖啡,線下門店仍勉力維持運營,2020年二季度其門店甚至增長至6912家。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隨著消費升級持續擴大,人們去咖啡廳的休閒目的屬性多過對於咖啡本身的硬性需求。當前中國的咖啡市場呈現出對品牌的追求大於口味、對於環境的要求多過價格等諸多特點。
市場的消費群體擴大後,是定位高端還是低端,是提高咖啡品質獲取高端市場還是做平價咖啡搶佔市場份額,許多企業市場定位需要重新調整,但最終還是要落到這一杯咖啡上。
紅星新聞記者 袁野 吳丹若
編輯 白兆鵬
(本文來自紅星新聞APP,請至各大應用市場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