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防大疫,防傳染、扶正氣、扶陽氣、祛邪毒,從古至今,備受醫家推崇。《孟子·離婁篇》載:「今之欲王音,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證明艾灸療法在遠至春秋戰
國時代,便已流行。隨著時代的發展,家用式艾灸貼,漸成趨勢。
艾灸對人體有沒有副作用
艾灸是一種純天然自然療法,對人體一般不會產生不良反應,所以說艾灸本身是不會產生副作用,如果說艾灸有副作用,主要是錯誤的判斷了自己的體質,錯誤的選擇了施灸的穴位,從而造成了身體的不適。
艾灸療法調理要有耐心,千萬不能急於求成,想要達到一定的效果,就要有長久堅持下去的信心。
艾灸的注意事項
1、艾灸功效很多,但是艾灸不是萬能的。身體不舒服的時候應該先去醫院檢查確診是什麼問題,而不能不管哪裡不舒服都企圖靠做艾灸來解決。
2、艾灸要想有好效果,良好的生活習慣也很重要。不要覺得,反正艾灸能養生,能治病,我就可以隨便熬夜,可以不注意飲食。如果有這樣的想法,艾灸什麼也幫不了你。
3、極度疲勞,過飢、過飽、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不宜灸。
4、艾灸後半小時內不要洗澡,因為艾灸後身體的經絡和毛孔都是打開的,此時洗澡會給身體帶進寒氣。灸後1個小時再洗澡,這時經絡也基本處於灸後的修整狀態,灸後的熱度也逐漸地揮發和利用,此時再洗熱水洗澡會感覺很舒服。
5、艾灸後若出現上火,可艾灸足三裡穴、湧泉穴引火下行,必要時停灸或隔天艾灸,減少灸量,很快這樣的症狀就會消失。
6、每分鐘脈搏超過90次以上的人禁灸;過飢、過飽、酒醉禁灸;急性扭傷48小時內禁灸;孕婦禁灸
醫專家指出,由於夏季氣候潮溼悶熱,而人們普遍有貪涼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導致人體很容易被溼邪侵襲,而「冬病夏治」作為我國中醫特色療法,其本質是治「溼」利用三伏灸進行祛溼,可達到一定的效果。
艾灸命門的位置
取俯臥位,位於人體腰部後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的凹陷處即為本穴;或與肚臍相對處取命門穴。
1、命門穴位於人體的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處。
2、 命門在五行中屬火,位於與對應的髒、心的旁邊。如《嵩崖尊生書》:「木、火、土、金、水、肝.心命門.脾.肺.腎.
艾灸命門的功效和好處
「溫陽益氣、壯腰健腎。 命門穴屬於督脈,在人體背部正中線,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是人體常用的保健要穴。艾灸命門有溫陽益氣、壯腰健腎等功效,臨床上常用來治療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婦科疾病及其他虛損性疾病,比如腰肌勞損、腰酸、腰痛、洩瀉、遺精、陽痿、早洩、赤白帶下、五勞七傷、頭暈...」
艾灸什麼時候最好 艾灸的最佳時間
「中醫專家指出,最適合進行中醫艾灸療法的季節就是夏季。因為夏天穿衣少,即便不去醫院,自己在家艾灸也非常方便,不像冬天在家脫了衣服施灸容易受涼。而且天氣熱,人體對溫度就比較敏感,不容易被燙傷。最重要的是夏天施灸符合中醫「冬病夏治」的理論。 中醫認為,陽虛、氣虛人群更適合進行針灸療法。生病的人大多屬於陽虛體質。艾葉是溫性的,屬於純陽之物。艾灸能夠溫通經絡,祛除寒溼,補益人體陽氣。夏天又正好是自然界陽氣最重的時候,兩者的陽熱合在一起,溫補的作用更強。所以在夏季大自然陽氣最盛的時候艾灸,補益的效果能夠達到最佳。」
為什麼我會推薦大家用易灸灸呢?一張圖易灸灸的成分。傳統艾灸,是用艾葉製成的艾條,艾柱,產生的艾熱可刺激人體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功能。
易灸灸結合傳統療法,經過科學萃取,輔之現代可攜式方式,讓傳統艾文化融入現代都市生活。
易灸灸的藥材取自神奇北緯30º艾都「艾草之王」蘄艾,加乘多種」草本精粹」, 同時採用特有紅外線納米技術和能量石發熱包,使易灸灸的灸效、熱效、藥效,三效合一,而蘄艾精油有淡淡的植物香氣,使得易灸灸解疲乏效果更佳。
在陽氣最旺盛之時三伏天施「三伏灸」,在疼痛部位貼上易灸灸,可將雙重陽氣作用於體內滲入經絡,通過經絡的氣血直達疼痛之處,最大限度地以熱治寒、溫經通絡、行氣活血、祛寒逐溼等。因此,三伏灸貼易灸灸,成為許多養生達人的生活方式。
下面本人分享幾種常見病痛的艾灸療法:
1.頸椎病
症狀:頸椎病是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頸椎骨質增生引起的,在臨床上既有頸背疼痛、上肢無力、肌肉萎縮、手指麻木等神經受壓的類型,又有眩暈、耳鳴、視物模糊等椎動脈供血不足的類型;以及胸悶心慌、噁心嘔吐、吞咽模糊等交感神經紊亂的類型。
病因:該病發生的原因大多是感受風、寒、溼諸邪,溼寒入體淤積,導致氣滯血淤、經脈痺阻。體內則氣血不足、筋骨虛弱,無力自行祛溼。艾灸治療對緩解本症有較好的療效,可溫經散寒,舒筋活絡,效果顯著。
治則:首先取頸椎兩側和有壓痛點的阿是穴施灸,疏經通絡、活血止痛;其次,行走於人體頸肩部的經絡,主要是督脈和手三陽經,按照「循經取穴」的原理,可再取風池穴、天宗穴、肩井穴、大椎穴、風府穴等;神經根型頸椎病常累及上肢,出現手指麻木等症狀,還可加曲池穴、合谷穴。
2.肩周炎
症狀:肩周全炎稱為「肩關周節圍組織炎」,臨床表現為部肩疼痛,個整上臂活動明受顯限,嚴者重無法自行洗臉、梳頭、穿衣、上舉。
病因:肩周炎是由部肩感受風寒所致,又故名「漏肩風」。該屬病於「痺證」,受風、寒、溼三氣夾雜侵所襲為,導局致部氣血痺阻,發引疼痛。隔姜灸能經溫散寒、通止絡痛,般一施灸數次後有可效緩疼解痛。
治則:病因變多限局於肩周位部,造成關節黏連活,動僵硬,故首先可肩取周的阿穴是,疏風、散寒、化溼,其通經絡、止疼其痛;肩周部位多陽為經分布,病之邪中以寒溼為重兼,有淤血阻,滯故可取手三陽經在部肩的諸多位穴施灸,溫散陽寒、行氣活血、祛病除邪。肩如井穴、肩俞中穴、曲池穴、肩外俞穴、肩貞穴、肩羈穴、肩影等穴。
3.痛經
症狀:痛經是指婦女在月經期和月經期前後,所出現的周期性下腹疼痛。發作時,下腹部常呈痙攣性疼痛和脹痛,同時可伴有面色蒼白、冷汗淋漓、手足發冷、噁心嘔吐等不適。原發性痛經者生殖器官往往無明顯的器質性病變,而繼發性痛經者大多有盆腔炎、子宮腫瘤、子宮內膜異位症等病史。
病因:大部分痛經都與寒涼有關,因寒致淤。如在月經之前或者月經期淋雨受涼、涉水遇寒、遊泳、吃冷飲、喝冷水等會引起血淤,就會導致子宮收縮引起腹部疼痛。所以痛經治療的關鍵就是清除氣滯血淤、驅寒除溼。
治則:可先取中極穴、曲泉穴、陰陵泉穴三穴,再取氣海穴、關元穴、腎俞穴、腰陽關穴等,溫補腎陽、益氣行血,再配以合谷穴行氣止痛;若是氣血虛弱者,可取足三裡穴、三陰交穴,健脾和胃,助氣血生化;痛經病在生殖器,為厥陰肝經之症,可取太衝穴,疏通肝氣、調達肝血,直達病所。
4.咳嗽:
症狀:受當到異味、異物刺激或,呼吸道出現分泌時物,人通過咳嗽異將物排出外體,這是身體進行的潔清維護工作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肺核結等症能也引起咳嗽。
病因:論無是外感還內是傷咳嗽,皆肺是氣上逆、不肅得降所。致肺感寒溼,濁痰之物堆積,氣肺不能下行只能逆上,從而起引咳嗽。肺為儲痰器之,脾為痰生之源,脾感寒溼而生痰。艾灸能溫和疏地通肺氣,祛寒風,除痰,溼一般連續施灸數,就能趕走嗽咳煩惱。
治則:治咳嗽者首,先當取孔穴最這個與肺關係最為密切穴的位,清肅氣肺;此外列缺穴、擅中穴、天突穴、中府穴可等清淨胸腑,曠氣達機。再取三足裡穴、豐穴隆等,健脾和胃才,能斷絕痰溼之源;倘若是水腎不足、津虧液乏引起的。
5.風寒感冒
症狀:感冒俗稱「傷風」,除了會造成頭痛、鼻塞、流涕、發燒、畏寒、咽喉疼痛等不適外,還會造成人體免疫機能下降,甚至誘發心肌炎、腎小球腎炎等疾病。
病因:中醫中有「風為百病之長,六淫之首」的說法,因而大凡外感疾病,可見到風邪的影子,或者是風邪與其他病邪結伴而來。風寒感冒初期及時施灸,直至身體發熱、微微出汗為好,能令頭痛、鼻塞等症狀很快消失,患者會感覺舒暢不少。
治則:可取主一身之陽,督脈經中的大椎穴施灸;臟腑中肺主皮毛,鼻為肺竅,故風寒感冒者時常有畏寒惡風、鼻塞流涕等症狀,可取曲池穴、合谷穴、肺俞穴、列缺穴等施灸,以宣散肺氣;再取經穴中最擅長於治療風邪的風池穴、風門穴、身柱穴等施灸,疏風解表。
6.過敏性鼻炎
症狀:過敏性鼻炎有噴噓、鼻癢、流涕、鼻塞四大症狀。其急性發作時,不光有水樣鼻涕流出,鼻塞、頭痛、耳鳴、流淚等症狀更是讓人無法忍受。
病因:過敏性鼻炎從外因而言,是由過敏原觸發的鼻黏膜變態反應性炎症,局部水腫;從內因來講就是肺氣虛弱、營衛失調。用艾灸治療能溫經散寒、消遊散結,益氣固表,病症也會隨溫熱的氣息悄然散去。
治則:急性發作期,可取鼻部周圍的印堂穴、迎香穴等,以艾火之熱行氣活血、利水消腫,抑制鼻腔內的炎症反應。在其緩解期間,可在手三裡穴、大椎穴、肺俞穴、關元穴、足三裡穴、風池穴等處施行艾灸,益肺健脾、補氣強身,調整和完善機體的免疫功能。
艾灸新寵易灸灸 養出國人健康體質
以「三伏灸就用易灸灸」為口號的國民品牌易灸灸,自2015年成立至今,一直以「弘揚國粹中醫文化,守護國人健康」為使命,在多次反覆實踐中,易灸灸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每年使用人數高達1.5億人次。
相信在未來, 易灸灸定能憑藉堅定的初心,成為一個傳承東方艾文化的民族品牌,一個弘揚國粹經典為已任的新國貨,一個守護國人身心健康的流行臻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