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三得利公司宣布,旗下的兩款經典日本威士忌白州 12 年(Hakushu 12 Years)與響 17 年(Hibiki 17 Years)這兩款威士忌將分別於 6 月、9 月暫停銷售,三得利已經將該消息通知了批發商與零售商,這是繼2016年停售「角瓶(黑43度)」之後,三得利公司再次停售威士忌產品。
響17年曾榮獲2005年SWSC舊金山國際烈酒大賽金牌獎,2007年IWSC國際葡萄酒及烈酒大賽金獎,2009年ISC國際烈酒挑戰賽金牌獎。
白州12年曾榮獲了2009、2010年IWSC國際葡萄酒及烈酒大賽金獎,
三得利表示,暫停這兩款年份威士忌,主要是因為產能跟不上需求,三得利計劃在提升產能後再次對外供應,重新上市的時間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據悉,隨著日本本土以及美國等海外市場對於日本威士忌需求的持續增長,包括三得利在內的日本威士忌生產商已經多次暫停旗下威士忌的銷售,包括餘市、宮城峽的年份威士忌、三得利的響12 年、Kakubin Black Label 43 Degrees 等,主要也都是為了應對不斷增長的需求。
據統計,日本威士忌去年總共出貨量達到了約 1600 萬升,同比增長 9%,美國 2011 年進口日本威士忌的規模在 110 萬升,2016 年進口規模達到了 2470 萬升,是 2011 年的 22.5 倍。即便產量增長迅速,滿足市場需求的時間暫時還不能確定。根據三得利公司此前預估,到 2026 年,該公司的產能可能追上需求。
事實上,從2013年起三得利就在逐步擴大生產規模,當年公司曾投資20億日元擴建山崎蒸餾所和白州蒸餾所,將產能提高3至4成。但即使目前能產出更多原酒,短期內人們也喝不到一些年份較久的日本威士忌了。
日本威士忌的生產,大約 100 多年的歷史,遠少於蘇格蘭威士忌、美國波本威士忌的歷史。三得利是日本第一批開始生產威士忌的廠商,旗下主要有 3 家酒廠在生產威士忌。三得利在 1920 年代建造了山崎蒸餾所,標誌著日本威士忌一個重要的起點。
2003 年,三得利的山崎 12 年(Yamazaki 12 Years)第一次拿下了國際烈酒挑戰賽金獎(International Spirits Challenge),自此,日本威士忌開始在世界威士忌佔據一席之地,逐步成為了世界五大威士忌產區之一。
日本威士忌的短缺,以及停產傳聞,導致價格不斷攀升。市場至今都在炒作年份威士忌的售價,響17 年威士忌的建議零售價在 694 元人民幣,但現在的價格已經被炒到了近 2 萬元。少數幾瓶所剩無幾、擁有數十年歷史的已經進入拍賣行拍賣,例如今年一瓶 6年前限量發售的山崎威士忌拍出了約 191 萬人民幣的高格。目前市場在售「白州12年」和「響17年」或將成為絕版。
據介紹,除了暫停銷售這種做法外,三得利還將投資180億日元,在大阪的山崎蒸餾所和山梨縣的白州蒸餾所增設更多蒸餾塔、以及用於熟成原酒的儲藏庫。
封面新聞記者 楊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