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這部影片剛上映的時候就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它之所以這麼受歡迎,除了因為參演的主角是當下正紅的明星之外,還因為它反映了一個現實問題——校園欺凌。
學校是學習新知的地方,但是這也不意味著校園裡就不存在欺凌。有的孩子會因為個人問題和家庭問題而走上歪路,不但不和同學友好相處,甚至會做出欺凌同學的惡行來。
《少年的你》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同樣一部關於校園欺凌的作品,那就是動漫《聲之形》,可能說到日漫大多數的人都對宮崎駿老爺爺的作品比較熟悉,但是這部動漫我認為一點也不遜色,它曾在非常有名的「東京動畫獎」的評選中獲獎。
今天,我們就拿這部影片來解析一下校園欺凌的背後
在該動漫作品中,主角之一的西宮是一個在聽力上存在障礙的人,她也知道自己和其他同學的不同,也明白這樣的自己可能會給他人造成困擾,但是她也想融入班集體中,所以她永遠都是擺著一張笑臉,有一點點小事也會立馬對他人說「對不起」。
可是這樣善解人意的她並不能讓她被大家歡迎,相反,同學們都開始有意無意的欺負她、嘲笑他,在欺負她的人當中尤其是一個叫石田的少年最為惡劣,在短短的五個月內就扔掉或者弄壞了西宮五個助聽器。
最後西宮不堪忍受,回到家中不願上學,西宮的媽媽自然發現了女兒的不對勁,在了解了事情的始末之後便到學校要求學校嚴肅處理。
其實整個班級的都有在故意欺負西宮,但是在老師問責的時候大家一致將矛頭指向了石田,石田雖然憤怒但也無可奈何。
但是石田不知道的是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在西宮又一次裝學之後,石田成為了眾人欺凌的對象。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高中。
在這個過程中石田開始意識到自己以前對西宮所做的事情有多麼惡劣,於是他打算在賠償了西宮助聽器的錢之後就結束自己的生命。
令人慶幸的是在石田求得西宮和其母親原諒的過程中,他自己也得到了救贖,最後所有人都走入了和諧的校園環境中。
如果去剖析一下這部動漫的話,不難發現其實校園欺凌背後折射的都是家庭教育的問題。
西宮和石田先後都有被欺凌的經歷,西宮會被欺凌是因為她事事都將自己放在最低的位置,她默認有聽力障礙的自己是「低人一等」的,她是在實在受不了之後才轉學的,而在此次轉學之前,她也已經轉了非常多次的學校。
由於她非常自卑,所以她一直在「默許」同學欺負她,儘管她有一個非常關愛她的母親,但是她的母親有一點沒有做好——那就是教育自己的女兒學會自信、學會勇敢、學會愛自己。
轉學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是讓西宮在一次又一次的校園欺凌中喪失對生活的希望,甚至想要過結束自己的生命。
石田作為本部動漫作品中又一個被欺凌的對象,在他的身上,我們同樣可以找到校園欺凌背後所存在的家庭原因。
石田出生在一個單親家庭中,他也同樣有一個非常愛他的母親,但是很明顯,石田的媽媽也和西宮的媽媽一樣沒有交給孩子應對社交衝突的策略,也沒有經常和孩子談心從而引導孩子願意和自己分享心裡話。
以致於石田在受到校園欺凌準備結束自己的生命時也沒有想過要和自己的媽媽談談心,以及從自己的母親那裡獲得幫助,反而選擇悄悄進行。
如果大家知道什麼叫做「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的話,就會明白再小的「欺負」要是積累起來也會像一座大山一樣壓在孩子心頭讓孩子喘不過氣,最後走向極端。
所以身為父母,我們不應該放過孩子生活中的任何一點不愉快,給孩子正確的家庭教育,不做校園欺凌的無形推手。
如何給孩子正確的家庭教育避免校園欺凌?
第一,杜絕消極教養,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和有力的支持
《聲之形》中西宮的媽媽無疑是愛西宮的,從她在了解了女兒被欺負之後直接到學校要求學校處理以及責備和打石田的行為中就可以看出來,這些行為仿佛在告訴西宮——自己是她堅強的後盾。
無論外人如何看待西宮,她始終都會護著西宮,我認為這一點是很值得家長們學習的。
在自己的孩子受到了欺負之後,如果自己只是覺得孩子事情多,或者一味責怪孩子而不給孩子支持和幫助的話,那麼就相當於在默認他人對自己孩子的欺凌。
欺凌的人在看到對方的家長也在默許自己的行為時,反而會變本加厲。而孩子在看到自己最親的人也不幫助自己時,他則會走向極端;
等到那時候父母想要再挽回已經來不及了,所以一開始父母們就要杜絕消極教養,不要用自己沒有時間或者孩子調皮為藉口而對孩子的事情置之不理,相反,不僅要有支持和保護的姿態,還要教育孩子如何判斷好壞以及教導孩子在父母不在場的情況下如何保護自己。
與此同時,如果孩子自身有什麼缺陷的話,父母們平時還要多給孩子進行心理教育,給孩子正確的引導。
《聲之形》中西宮的媽媽在這一點上就做得不好,上文也已經提到過。當然想要通過轉學從而讓孩子離開一個惡劣的環境這不失為一個辦法,不過最主要的還是得在孩子的心理上下功夫,不然只是治標不治本,也屬於消極教養。
第二,杜絕「喪偶式」教養,給孩子健康完整的愛
雖然《聲之形》這部動漫中兩個受到欺凌的主角的媽媽很愛孩子,但是我認為石田欺凌他人以及被他人欺凌和他生活在一個單親家庭也有很大關係。
事實上,生活中很多受到校園欺凌的人或者做出欺凌行為的人本身就是缺愛的人。因為父母對他們的教導不多,所以養成了囂張跋扈的性格,這樣的人很容易做出欺凌他人的行為;而有的人因為父母給自己的關愛不多,從小就是被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養大的,所以性格上會比較自卑、懦弱,在遇到他人欺負自己的情況時他們通常不敢反抗,最後導致欺負的現象愈演愈烈變成了校園欺凌。
所以我認為想要避免校園霸凌就要像徐虹說的一樣——心中充滿孩子,眼中裝滿孩子。
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讓孩子擁有完整的愛,讓孩子接受正確的教導進而避免走向極端,做出傷人傷己的事來。
我認為當孩子受到欺凌時,沒有一個人是無辜的,欺凌者的殘暴、旁觀者的冷漠、家庭教育的缺失都成為了一隻無形的推手助長了校園欺凌的氣焰。
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成長環境,我們每一位父母都應該扮演好為人父母的角色,讓孩子知道什麼是規矩,給孩子愛也給孩子勇氣,讓孩子敢於反抗欺凌保護自己,同時也教導孩子知道什麼叫做「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堅決不做那個欺凌他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