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聲之形》:學校欺壓背後,展現的都是家庭教導的失敗與缺位

2021-01-08 叨車達人

《少年的你》這部影片剛上映的時候就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它之所以這麼受歡迎,除了因為參演的主角是當下正紅的明星之外,還因為它反映了一個現實問題——校園欺凌。

學校是學習新知的地方,但是這也不意味著校園裡就不存在欺凌。有的孩子會因為個人問題和家庭問題而走上歪路,不但不和同學友好相處,甚至會做出欺凌同學的惡行來。

《少年的你》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同樣一部關於校園欺凌的作品,那就是動漫《聲之形》,可能說到日漫大多數的人都對宮崎駿老爺爺的作品比較熟悉,但是這部動漫我認為一點也不遜色,它曾在非常有名的「東京動畫獎」的評選中獲獎。

今天,我們就拿這部影片來解析一下校園欺凌的背後

在該動漫作品中,主角之一的西宮是一個在聽力上存在障礙的人,她也知道自己和其他同學的不同,也明白這樣的自己可能會給他人造成困擾,但是她也想融入班集體中,所以她永遠都是擺著一張笑臉,有一點點小事也會立馬對他人說「對不起」。

可是這樣善解人意的她並不能讓她被大家歡迎,相反,同學們都開始有意無意的欺負她、嘲笑他,在欺負她的人當中尤其是一個叫石田的少年最為惡劣,在短短的五個月內就扔掉或者弄壞了西宮五個助聽器。

最後西宮不堪忍受,回到家中不願上學,西宮的媽媽自然發現了女兒的不對勁,在了解了事情的始末之後便到學校要求學校嚴肅處理。

其實整個班級的都有在故意欺負西宮,但是在老師問責的時候大家一致將矛頭指向了石田,石田雖然憤怒但也無可奈何。

但是石田不知道的是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在西宮又一次裝學之後,石田成為了眾人欺凌的對象。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高中。

在這個過程中石田開始意識到自己以前對西宮所做的事情有多麼惡劣,於是他打算在賠償了西宮助聽器的錢之後就結束自己的生命。

令人慶幸的是在石田求得西宮和其母親原諒的過程中,他自己也得到了救贖,最後所有人都走入了和諧的校園環境中。

如果去剖析一下這部動漫的話,不難發現其實校園欺凌背後折射的都是家庭教育的問題。

西宮和石田先後都有被欺凌的經歷,西宮會被欺凌是因為她事事都將自己放在最低的位置,她默認有聽力障礙的自己是「低人一等」的,她是在實在受不了之後才轉學的,而在此次轉學之前,她也已經轉了非常多次的學校。

由於她非常自卑,所以她一直在「默許」同學欺負她,儘管她有一個非常關愛她的母親,但是她的母親有一點沒有做好——那就是教育自己的女兒學會自信、學會勇敢、學會愛自己。

轉學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是讓西宮在一次又一次的校園欺凌中喪失對生活的希望,甚至想要過結束自己的生命。

石田作為本部動漫作品中又一個被欺凌的對象,在他的身上,我們同樣可以找到校園欺凌背後所存在的家庭原因。

石田出生在一個單親家庭中,他也同樣有一個非常愛他的母親,但是很明顯,石田的媽媽也和西宮的媽媽一樣沒有交給孩子應對社交衝突的策略,也沒有經常和孩子談心從而引導孩子願意和自己分享心裡話。

以致於石田在受到校園欺凌準備結束自己的生命時也沒有想過要和自己的媽媽談談心,以及從自己的母親那裡獲得幫助,反而選擇悄悄進行。

如果大家知道什麼叫做「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的話,就會明白再小的「欺負」要是積累起來也會像一座大山一樣壓在孩子心頭讓孩子喘不過氣,最後走向極端。

所以身為父母,我們不應該放過孩子生活中的任何一點不愉快,給孩子正確的家庭教育,不做校園欺凌的無形推手。

如何給孩子正確的家庭教育避免校園欺凌?

第一,杜絕消極教養,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和有力的支持

《聲之形》中西宮的媽媽無疑是愛西宮的,從她在了解了女兒被欺負之後直接到學校要求學校處理以及責備和打石田的行為中就可以看出來,這些行為仿佛在告訴西宮——自己是她堅強的後盾。

無論外人如何看待西宮,她始終都會護著西宮,我認為這一點是很值得家長們學習的。

在自己的孩子受到了欺負之後,如果自己只是覺得孩子事情多,或者一味責怪孩子而不給孩子支持和幫助的話,那麼就相當於在默認他人對自己孩子的欺凌。

欺凌的人在看到對方的家長也在默許自己的行為時,反而會變本加厲。而孩子在看到自己最親的人也不幫助自己時,他則會走向極端;

等到那時候父母想要再挽回已經來不及了,所以一開始父母們就要杜絕消極教養,不要用自己沒有時間或者孩子調皮為藉口而對孩子的事情置之不理,相反,不僅要有支持和保護的姿態,還要教育孩子如何判斷好壞以及教導孩子在父母不在場的情況下如何保護自己。

與此同時,如果孩子自身有什麼缺陷的話,父母們平時還要多給孩子進行心理教育,給孩子正確的引導。

《聲之形》中西宮的媽媽在這一點上就做得不好,上文也已經提到過。當然想要通過轉學從而讓孩子離開一個惡劣的環境這不失為一個辦法,不過最主要的還是得在孩子的心理上下功夫,不然只是治標不治本,也屬於消極教養。

第二,杜絕「喪偶式」教養,給孩子健康完整的愛

雖然《聲之形》這部動漫中兩個受到欺凌的主角的媽媽很愛孩子,但是我認為石田欺凌他人以及被他人欺凌和他生活在一個單親家庭也有很大關係。

事實上,生活中很多受到校園欺凌的人或者做出欺凌行為的人本身就是缺愛的人。因為父母對他們的教導不多,所以養成了囂張跋扈的性格,這樣的人很容易做出欺凌他人的行為;而有的人因為父母給自己的關愛不多,從小就是被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養大的,所以性格上會比較自卑、懦弱,在遇到他人欺負自己的情況時他們通常不敢反抗,最後導致欺負的現象愈演愈烈變成了校園欺凌。

所以我認為想要避免校園霸凌就要像徐虹說的一樣——心中充滿孩子,眼中裝滿孩子。

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讓孩子擁有完整的愛,讓孩子接受正確的教導進而避免走向極端,做出傷人傷己的事來。

我認為當孩子受到欺凌時,沒有一個人是無辜的,欺凌者的殘暴、旁觀者的冷漠、家庭教育的缺失都成為了一隻無形的推手助長了校園欺凌的氣焰。

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成長環境,我們每一位父母都應該扮演好為人父母的角色,讓孩子知道什麼是規矩,給孩子愛也給孩子勇氣,讓孩子敢於反抗欺凌保護自己,同時也教導孩子知道什麼叫做「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堅決不做那個欺凌他人的人。

相關焦點

  • 深度分析電影《聲之形》,一個救贖與被救贖的故事
    ,《聲之形》完美的展現出來了京都動畫最擅長的部分,而且這一次京都動畫比以往更加的大膽,每一位主角,都有著自己的善與惡。,每個人的惡都展現的淋漓盡致。笨拙卻又小心謹慎的二人,跌跌撞撞的過著自己的生活,跌跌撞撞的觸碰對方,終於是從對方身上得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兩人都是尋求救贖的人,卻又互為救贖者,在最終展現出來了雙方的善意。
  • 欺凌的背後:為何《聲之形》在中國風評不佳?
    各方面表現都不輸《你的名字》的日本動畫《聲之形》前陣子在國內外上映了,然而在日本一致獲得好評的它,在中國的反響卻呈現了兩極分化的狀態,究竟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愛玩網百萬稿費活動投稿,作者 淺色回憶,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口碑兩極分化的《聲之形》2017年9月8日,日本風評不輸《你的名字》的動畫電影《聲之形》,正式登陸國內院線。
  • 淺析《聲之形》:校園霸凌的背後,是家庭教育的失敗和孩子的孤獨
    文|小雅編輯|小雅《聲之形》是一部2008年日本周刊少年漫畫大獎的獲獎漫畫,以校園霸凌為引子,講述的關於欺凌與被欺凌者的自我救贖的故事。長期接受校園霸凌對孩子造成的影響:1、 導致孩子性格越發內向,越發自卑有部分被霸凌的孩子通常是班級裡的小透明,既不是學習成績很好的那一批,也不是活躍班級氣氛的小淘氣包,只是默默地存在於眾人中間,直到畢業都可能對這部分孩子的印象都不深。
  • 《聲之形》主題花|在無聲的世界裡,也能聽見愛情和你
    可以是《溺水小刀》中夏芽總是追著阿航奔跑,踏著水、跌倒在小溪間、溺在蔚藍的大海中的那句,「山河和大海都是我的,你也是我的!」在這日復一日的庸常青春裡,我對你的愛炙熱而躁動。也可以是《情書》中時隔多年,藤井樹偶然間發現那位已逝的少年曾對自己藏了一腔柔情後,那句迴蕩在山谷中的「你好嗎?」那些沒有開口的告白,最終還是讓你聽見了。
  • 聲之形:以聲之形,塑以花之名,一場救贖之旅
    今天要介紹的動畫電影是京都動畫工作室的《聲之形》,原作是由日本漫畫家大今良時創作的社會類校園漫畫作品。影片在上映後也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將人們的視線聚焦到了「校園霸凌」這一社會事件上。相似的兩人背後親情與友情的力量硝子在小的時候就自殺過,妹妹結弦擔心硝子而沒有上學,拍攝動物屍體的照片貼在家裡,想讓姐姐在看到照片時受影響而打消自殺的念頭,強大的親情在硝子背後支撐。
  • 「聲之形」核心人物解說,有耿直淳樸的人,有自私鬼,也有婊子!
    直到一天的上學時分,剛來到學校的永束就遭到了另一高層年紀的惡霸的欺負,想要脫去永束手上的自行車。這時,剛好路過此地的石田看到了,也在已經從霸行馴化成愛心的內心作慫下,前去了拯救石田。當然,這一刻的石田不再會用暴力了,他解決這番暴行的方法就是貢獻出了自己的自行車。。。
  • 《聲之形》真的有那麼差嗎?瑕不掩瑜是對它最好的形容
    01校園霸凌能被原諒確實是硬傷在《聲之形》的結尾中,欺凌女主硝子的所有人都得到了女主硝子的原諒,大家一同成長,但這種被原諒的過程刻畫太過輕描淡寫關於將也01.家庭方面的缺失以及學校的不重視將也與我們大多數家庭一樣十分普通,甚至可以說是拮据,母親等家人因為長時間工作根本沒有時間去照顧他,而他最終將自己的所有感情寄托在學校,在學校中與同學一起玩耍是一種表現
  • 《聲之形》想講述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卻越講越黑的劇場版動畫
    初見《聲之形》對硝子的經歷、痛苦以及被人漠視的溫柔確實讓我動容,對於男主將也開始痛恨、之後則是對於他贖罪的認可,但我還是不喜歡男主將也。《聲之形》展現了很多國家都非常重視的校園欺凌事件,同時在這之上作者大今良時更想表達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所以才會在硝子的設定變為聽力障礙者。
  • 你老實,領導就故意欺壓你?
    如果你找不到他欺壓你的原因,那麼必將繼續欺壓你。小李在設計公司上班,本來小女生喜歡小清新沒什麼問題,但小李喜歡在上班的時候表現。這幾件事任何一件做不到位都有可能成為他跟你過不去的原因。這個原因找不到的話是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如何在水面上過河,那需要知道水面下哪裡有石頭。2.領導不信任你性格內向的人不習慣表現自己,即便做了好事也不知道如何讓領導知道,有些見了領導也是一臉冷漠不知道打招呼。
  • 《聲之形》一部需要用心去感受的作品
    《聲之形》是我印象很深刻的漫畫作品,說的是印象深刻而不是喜歡,因為我真的不喜歡它,它面對了殘酷的現實問題,連角色的結局都很現實,除了自我救贖成功的男主,沒有人是洗白了的,有的人甚至從始至終都沒有明白自己的問題在哪裡,很現實,所以我才不喜歡。
  • 校園霸凌者的自救—電影《聲之形》
    《聲之形》是由山田尚子執導,吉田玲子劇本,京都動畫製作的動畫電影。影片於2016年9月17日在日本上映,並先後引進中國臺灣、香港、大陸。該作改編自大今良時作的同名漫畫。作品以主人公的石田將也和先天性聽覺障礙的西宮硝子為中心,講述了人與人之間的複雜聯繫和交流。
  • 《聲之形》帶給你最大的感觸是什麼?
    在我看來聲之形的問題:1.故事的主題應該是通過影片本身帶給觀眾的,而不是通過主創訪談帶給觀眾的。並且一部號稱主題是「理解」的影片居然讓許多觀眾得出「無法理解」的結論這本來不就是對影片極大的諷刺嗎?故事裡被「霸凌」的有兩個:男主和女主,他們都認為是自己的錯;霸凌者非常多但是除了男主以外都認為自己沒錯,並且的確也沒有受到任何懲罰或者做出任何道歉就能和受害人愉快地相處——這種情節得出只能是「被害人原諒施害者是理所應當的」這樣詭異的結論。這也是很多人憤怒地點——施害者道歉才是理所應當的,被害者要不要原諒是他們的自由。
  • 動畫《聲之形》|對不起!我欠你一句道歉
    霸凌(校園暴力)在日本一直是被反覆提及的話題,漫畫《聲之形》以獨特視角詮釋校園暴力,間接表達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理解。不幸之人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包容故事以霸凌人後反遭霸凌的男主角石田將也的視角出發,男主遇到在學校備受霸凌的女主西宮硝子,女主由於患有聽力障礙而得不到友誼和同學關愛,之後經歷一系列誤解,悔恨,最後達到和解。
  • 《聲之形》:少年世界的敏感和純真
    心裡好安靜,一點也不想說話,總是發呆,總是會想起曾經看過很多次的電影《聲之形》。提到這個電影,你是否會有很多問號?《聲之形》說的是校園霸凌,自我救贖的故事,跟這五月的天氣有什麼關係?我想說拋開電影講述的故事暫且不談,我特別喜歡這部電影的敘事節奏,尤其是過了小學,上了中學,將也遭受了西宮曾經經歷的。
  • 每個人成功背後的能力,都是由他所經歷的失敗塑造和定義的
    在他看來,多數人的職業都是被他人定義的,但創業者是少數能夠喚醒自己,並且具備喚醒他人能力的人。面對疫情危機,創業者需要快速反應以控制風險,積極解讀外部信號,檢驗和復盤組織能力,並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他還認為,在某種意義上,失敗是創業的常態;每個人成功背後的能力,都是由他所經歷的失敗塑造和定義的。一個人成長最快的時候,並不是他的高光時刻,而是他最失敗的時候。
  • 《聲之形》聾啞女孩的溫柔微笑,西宮硝子的改變之路
    西宮硝子是《聲之形》裡的可愛女孩,由於她母親在懷她的時候,感染了病毒,導致西宮的耳朵出現了先天性的聽力障礙,所以西宮需要一直帶著助聽器。
  • 《聲之形》一個關於「救贖」的故事
    還有就是最近看到有人用這部動漫電影裡的人物截圖做頭像的,但是我想說一下,但凡看過《聲之形》的都不會用這個女生做頭像...下面還是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劇情吧:這其實是一部關於「救贖與被救贖」,「施暴與原諒」的青春校園成長類型的電影,描述男女主感情的篇幅很短,主要是介紹男主的成長,因此我會以男主的角度介紹。
  • 《聲之形》中的三個女孩|我理解你,但我無法原諒你
    (全文共3089字,閱讀時長約6分鐘)無法原諒的一切2017年,大今良時的漫畫《聲之形》被拍成電影,但不少觀眾觀看過後,認為西宮硝子是個「聖母」,是個「劇情推進工具人」,認為電影結局狗血,對男主的原諒不切實際。
  • 《聲之形》中硝子為什麼會喜歡將也,是感動嗎?
    動漫電影有很多,然而對於大家來說,感情類的動漫是一直都讓人難以忘懷的,例如《聲之形》,但是聲之形中的感情卻是複雜的,比起那些在傳統中讓人感受感情的動漫,這部動漫能夠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以至於讓人看完過後,聽到這個名字就能夠回想起來,但是《聲之形》的評分並不高,甚至有人認為這不是一部好的作品,但是X君仍然認為這部作品有著能夠讓人學習的地方。
  • 建議對校園霸凌單獨立法,動漫《聲之形》,戳中了很多人的痛點
    因玩笑而失去內心:小孩子撒,最喜歡的就是去玩耍,不管是哪裡的、哪個國家的孩子都是一樣的,而熊孩子就是這樣一群「奇怪」的人。而《聲之形》中的男主角石田將也就是一個完完全全的熊孩子,他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眾人的心,生怕一個不小心就會惹事,然後結局拜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