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凌(校園暴力)在日本一直是被反覆提及的話題,漫畫《聲之形》以獨特視角詮釋校園暴力,間接表達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理解。
不幸之人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故事以霸凌人後反遭霸凌的男主角石田將也的視角出發,男主遇到在學校備受霸凌的女主西宮硝子,女主由於患有聽力障礙而得不到友誼和同學關愛,之後經歷一系列誤解,悔恨,最後達到和解。
電影憑藉兩個小時的時長來處理整個故事框架和角色描述,然而漫畫版共有七集,雖然不如漫畫版詳細,但透過巧妙布局,讓整個故事維持了日式純情與救贖的架構,同時富有悠悠甜蜜的日式韻味。
因為有想傳達的想法、因為有想告訴人,所以我們才會生存在世上
原著故事時間從國小發展到高中,國小時石田帶頭對西宮霸凌,由於損壞了西宮八個助聽器,硝子母親向校方投訴,事後老師和同學把責任推到男主身上,石田被迫賠償西宮所有損失,這件事也導致石田後來反遭排擠,過往朋友避不見面,女主也被迫轉校,男主深感霸凌的痛苦,石田對西宮羞愧萬分,五年後男主學會了手語,只想再見她一面表達自己的歉意,卻意外發展成一趟共同挖掘並痊癒過往創傷的旅程。
電影版的開場選擇以大量錯置的敘事形式,讓觀眾可以快速了解到男主因為霸凌而感到迷惘和感同身受,雖然西宮的戲份並不多,卻可以從石田本身的遭遇與情緒反映出西宮的困境,手法精明,抓住了作品的靈魂,敘事下足了功夫!這種巧妙的敘事手法,讓電影版看似快速帶過國小的背景,卻很到位地處理了石田與友人之間的關係、石田與西宮間的共鳴,以及石田一眾朋友們在後續霸凌中各自顯現出來的不同性格與態度。
故事在石田與西宮重逢後進入新的高潮,電影版選擇傳統的順敘手法,顯示出兩人的和解需要一絲一毫反覆推敲與表達,整個故事情節連貫又沒有遺漏關鍵因素,篇幅限制沒有讓電影變得草率,作者著實付諸熱血以及對影片感情的深刻理解!
主線部分,石田、西宮的人物刻畫還是相當出色的,結弦和永束的性格也起到相關重要的一部分,次要角色中植野的角色性格也還是多有著墨,至於川井、真柴等就受限篇幅,但仍各自傳達在霸凌事件中的不同立場與面向,對主線故事和男女住心裡演變仍然起到相當大的作用,如果想了解更為細膩的描繪你只能看看原著。
所有未能傳達到的心意,最後還是無聲地傳到了
不過《聲之形》的關鍵人物還是石田與西宮,電影版受限時長,有所取捨無可厚非,但依然出色地保留了原著中「聲之形」的核心情感,包括石田被霸凌時聽不見卻又存在的雜音、西宮重要轉折的一場煙火、最終和解後的聲音樣貌,電影版細節上處理得當,又不顯煽情,讓整部電影感人又不催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