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國家,儘管很多男士都是紳士,卻很少輕易道歉。愛看英美劇的人也會發現,外國人總是把道歉當作重頭戲來表現。那是因為道歉只要不是用來敷衍,那麼每個人主動道歉的人都有承擔責任的強烈意識,所以知道「對不起」雖然只有三個字,卻並非是隨便可以說的。
當你說了對不起,就意味著你已經承認自己是有責任的一方,因而,在不能確定需要負責任之前,最好先不要急著說對不起穩定對方情緒,因為你也不確定對方是否在虛張聲勢以把責任推到你身上,這時候應該先界定責任。尤其是很多涉及經濟賠償的事情,一句「對不起」也許會成為量責參考,因此千萬不要出於禮貌而隨口說出「對不起」。在法治社會,對不起的分量是非常重的。
儘管日常生活中的諸多小事不需要我們對峙法庭,但是我們依然要學會控制脫口而出的衝動,不要隨便說對不起。即便是與最親密的人之間,我們也不能毫無原則地道歉,否則日久天長,歉意就會變得輕飄飄的,沒有任何分量。
很多人在與戀人交往的過程中,不管是否真的是自己的錯,一旦看到對方在生氣或者耍性子就馬上會道歉。長此以往,問題積壓下來,彼此根本沒有就關係中產生的問題做過有效溝通,得過且過總是道歉的那一方會覺得越來越委屈,而另一方會越來越驕縱,這樣的模式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勢必影響彼此間的感情。
要知道,除非真正認識到問題出在哪裡並有改變現狀的決心,否則單憑一句「對不起」毫無意義。
生活中,每個人都會犯錯誤,不可能面面俱到,十全十美。為了換得片刻寧靜,我們可能會選擇服個軟,主動認錯,哪怕我們心裡並不覺得自己有什麼錯。但其實這種行為,與飲鴆止渴沒什麼兩樣。
任何時候,對任何人,我們都不能輕易地說對不起,雖然講禮貌,寬容待人是有教養的表現,但是在需要的情況下我們必須明確界定責任,才能勇敢地承擔責任。即便是對親密的人,我們也不能一味地退讓,否則道歉就變成毫無意義的付出,甚至招人反感與厭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