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酷暑,和往年比起來,今年的熱顯然更為殘酷,出梅後就一直連日高溫,多地連發高溫預警。陣陣熱浪襲來,溫嶺同樣在接受著「烤」驗。
很多單位、企業調整了工作時間,做好員工的防暑降溫工作。但由於工作特性,縱驕陽似火,揮汗如雨,仍有不少人堅守在一線的工作崗位,勇擔職責。
近日,溫嶺報記者走近這些高溫天氣下的勞動者,親歷這些崗位的艱辛,同時用鏡頭和文字記錄下他們的辛勤和汗水,定格下一幕幕感人的瞬間,致敬這些「高溫戰士」。
很多人喜歡看藍天白雲,但到了夏日,藍天白雲往往也代表著高溫。位於松門鎮橫門村的龍門港碼頭,直面大海,周邊沒有高山阻擋,因此只要天氣好,這裡便360度全方位地承受著烈日的炙烤。日前,本報記者走進浙江龍門港務有限公司,跟著各個崗位的工作人員,體驗了一番烈日下堅守崗位的艱辛。
烈日直曬,全包圍地「烤」6小時
中午12時左右,正是一天中溫度最高的時段,很多人選擇躲在空調房裡避暑。龍門港碼頭,此時卻剛好是忙碌下午的開端。當天11時40分左右,碼頭1號泊位上,一艘貨輪早已停靠在那裡,即將開始卸貨。貨輪上裝載著一個個長12米的貨櫃,下午的任務,是要將船上的幾十個貨櫃卸至碼頭,再由貨車運到貨櫃堆場。
聽起來簡單的一個卸貨過程,除去貨運司機,還需要裝卸工、指揮手、理貨員、門機司機等共9人在碼頭和貨櫃堆場組成一條完整的作業線。烈日當頭,卸貨要多久,他們就需要在烈日下工作多久。碼頭除了一些大型機器,沒有其他遮擋,地面溫度往往是空氣溫度的雙倍。
記者趕到碼頭時,正在卸的是貨輪中艙的貨櫃。碼頭上,一臺高達40多米的門座式起重機正在作業,將貨櫃從貨輪上吊至碼頭貨車上。起重機上,門機司機坐在離地30餘米高的操作室內,「一覽眾人小」。如何將貨櫃架準確地扣在貨櫃上,又穩穩地轉移到貨車上,除了司機操作時需要苦練一番技能,還離不開裝卸工和指揮手的團隊合作。
為了將整個卸貨流程看清,記者在操作部經理王國斌的陪同下,登上十餘米高的起重機平臺,站在上面,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起重機工作時帶來的震動感。此時,頭上是「轟轟」的機器聲,腳下是不停抖動的網格平臺,人要扶著扶手才能站穩。往貨輪方向看去,只見貨艙一側,兩位工作人員正在烈日下忙碌地來回走動。他們一位是裝卸工,一位是指揮手。整個卸貨過程,指揮手需要不斷地和「高高在上」的門機司機通過手勢隔空遠程交流,有時候著急了,還會下意識地吼幾嗓子。貨輪是鋼質的,烈日的照射下,貨輪上的溫度可想而知。人站在船上,大有被高溫全方位包裹的感覺。而比高溫更難熬的,是他們必須要在船上待到卸貨完成。當天的貨輪不算大,王國斌估算著,卸完貨需要6個小時左右,船上的裝卸工和指揮手也就要在船上直曬6個小時。
環環相扣,驕陽下完美配合
碼頭上,一輛貨車停在那兒,等待貨櫃「從天而降」。隨著貨船上指揮手一個「起」的手勢,巨大的吊鉤拉起貨櫃,緩緩地移到碼頭,再緩緩地放下。此時,碼頭上的裝卸工葉興東和同事則要用鉤子,慢慢地將貨櫃拉正,保證貨櫃正好落在貨車上。
看似簡單的動作,需要兩個人的完美配合,不僅要把握各自發力的方向,還要掌握好力度,過分用力,貨櫃的位置可能會偏移,這樣的話,就又要繼續調整位置。雖然剛開始卸貨沒多久,但葉興東的衣服早已溼了。為了防曬,他特地在工作服內穿了一件薄薄的防曬衣,將帽子戴在頭上,再戴安全帽。兩件衣服裹著,不僅是身上的汗多,臉上的汗更是密密麻麻地沁滿每一寸皮膚。「沒辦法,不這樣曬得更厲害。」葉興東開玩笑地說,幸好自己胖,正好可以減肥。
卸貨的期間,沒有中場休息時間,因為每遲一分鐘,都可能導致卸貨完成時間往後拖延,那貨輪很可能因為潮位原因擱淺在碼頭。因此,即使是烈日當頭,衣服早已溼透,大家仍守在各自的崗位,認真地做好本職工作。
幾百米外的堆場內,一個個貨櫃像積木一樣整齊地碼在一起。不時,有貨車從碼頭駛來,將貨櫃送進來,正面吊、堆高機和龍門吊正忙碌地將這些貨櫃放在它們對應的位置上。記者仔細地觀察了一番,為了保證操作視野,兩種吊機的操作室是全透明的,也就是說,司機是坐在一個「玻璃房」裡操作機器的。「操作室下方是發動機,發動機的溫度也很高。」王國斌說,這種天氣下,讓人待在裡面一分鐘都難熬,因此,操作室都另外安裝了空調,保證裡面溫度不會太高。但烈日的直射下,司機們的臉往往還是會被曬得通紅。
高溫算什麼?他們習以為常
從貨櫃堆場再往外走,是不同的堆放區域,這些貨物什麼時候被運走,也是不分時段的。下午1時的烈日正猛,鋼材場地內,裝卸工蔡正榮和同事正在成堆的鋼材中忙碌著。一根根圓鋼用鐵絲紮成捆,每一捆重達兩三噸。蔡正榮和同事們要將吊機的鋼絲索套進圓鋼下方,利用龍門吊將圓鋼送到貨車上。每一次,需要吊起近六七噸圓鋼。摞在一起的圓鋼,人力根本無法搬動分毫。因此,需要用龍門吊將圓鋼一端抬起,再人工往裡套進另一根套索,這樣循序漸進地套三四次,才能成功地將套索套在圓鋼兩端,再由龍門吊將成捆的圓鋼平移到貨車上卸下。
一個班次8個小時,有時候需要吊運四五百噸鋼材,除了中午吃飯、休息時間,蔡正榮和同事們要在烈日下持續工作。每天出門前,為了防曬,蔡正榮還會帶條毛巾,將毛巾浸溼,套在頭上,這樣降溫效果也不錯。套鋼絲索時,為了防止鋼絲扎手,必須戴上粗布手套,從頭到腳,他就只有臉是露在外面的。包裹得嚴的同時,身體也特別容易出汗。「衣服基本半天換一次,這個夏天已經瘦了五六斤。」蔡正榮說,雖然很熱,但工作仍舊要做。
幾米之外,工程技術部的陳仲元和同事正蹲在地上,用工具擰緊龍門吊軌道上固定在地面的螺絲。兩排軌道上的螺絲加起來200多顆,一顆一顆地擰過去,也要幾個小時。頂著烈日,陳仲元已經渾身是汗了,就連頭髮也像被洗過一樣,髮絲上一直往下滴汗水。記者用溫度計測了一下,此時地面溫度已經爆表,指針越過50℃刻度,指向空白處。「感覺辛不辛苦?」聽到記者的提問,陳仲元笑了笑,「都已經習慣了。」他說,在龍門港5年,這樣的工作強度可以說是家常便飯,遇到機器故障要搶修,不管颳風下雨都要守在崗位上。
「在室外還算好的,前幾天搶修起重機主鋼絲繩,這幫小夥子們更辛苦。」工程技術部的經理戴妙春介紹,碼頭上的門座式起重機上,有4根長110米的鋼絲繩因為時間久了,有斷裂現象。即使是烈日當頭,一發現問題,工程技術部立即開始搶修。舊的鋼絲繩清理完,新的鋼絲繩要從起重機象鼻梁頭部開始拉,慢慢地通過臂架,卷到卷揚筒上。卷揚筒位於起重機機房內,只有幾個小窗透氣,從下午1時到晚上8時,工人在裡面連續作業,為的就是能儘快換好鋼絲繩。機房內只有幾個小窗透氣,高溫直曬下,簡直跟蒸籠一樣。碼頭上,一船船貨正等著呢!因此,熱不熱,此時已經不是大家考慮的問題了。
當天的採訪,從下午1時一直持續到4時多,龍門港因為持續在陽光下直曬,熱度不減。4時30分過後,一些崗位工人開始換班,他們回到辦公樓內,紛紛摘下了安全帽。此時,記者發現,幾乎每個人臉上都有一道「Y形風景線」,這道獨特的「風景線」卡在耳朵下方,延伸至脖子下,正是安全帽的帶子形狀。「我還是塗了防曬霜的呢!」裝卸班的指導員陳松說。每天在烈日下來回忙碌,他的步數,日均2萬步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