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品牌,還是品牌?無印良品的消費升級之路

2021-01-08 慧聰網

  這兩年在中國媒體上,看到的似乎都是無印良品的壞消息:業績增速下滑,降價,下沉走進二三線城市…

  一方面,隨著名創優品、網易嚴選等「無印系」日用雜貨品牌和電商的崛起,勢必會吃掉市場份額;另一方面,透過現象看本質,這也是無印良品在中國的經營策略調整:降價走近大眾,延伸產品品類,會員積分系統本地化。

  你看,今年1月18日,MUJI中國再次降價推出「新定價」活動:這已經是MUJI中國4年第8次降價;

  而同一天,MUJI 全球第一家酒店 MUJI HOTEL 正式在深圳開業;

  就在這天,MUJI 還接入了微信支付並開通「MUJI無印良品」微信小程序:

  降價(新定價)會影響無印良品的品牌嗎?

  日本MUJI無印良品和國內有什麼不一樣?

  品牌該向MUJI無印良品學習什麼?

  我們通過對無印良品深入調研日本實地走訪考察,希望能帶給你一些不一樣的思考。

  此行日本考察3個很有代表性的MUJI店:自由之丘店、有樂町世界旗艦店、青山Found MUJI店。

  01

  日本的MUJI無印良品

  和國內有什麼不一樣

  1. 更便宜和更大眾。

  很多日本人從服裝到文具辦公用品、從自行車到桌子、衣櫃、燈具等居家用品,都是購買MUJI的產品。

  就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五一勞動節假期,一條休閒褲賣3000日元,人民幣不到200元;一雙襪子不到275日元,人民幣不到16元…

  比如在自由之丘店購買一個最大號87L的旅行拉杆箱、旅行包、兩條休閒褲子、一把雨傘、3雙襪子、2條內褲,一共人民幣2000元。

  會員全場9折,境外遊客還能免稅8%在國內,以拉杆箱舉例,日本地區標價是24900日元,約合人民幣1449元,會員九折後的價格是1340元,如果你是入境遊客,減掉稅之後是1242元,而這款箱子在中國國內售價是1698元。而這款箱子的產地是中國!

  別忘了,日本收入和消費水平約是北京的2-3倍。

  MUJI基本理念是「有理由的便宜」,提供和百貨店一樣的品質,但是只賣70%的價格,這是無印良品從誕生時就給自己的明確定位。

  本來定價已經很便宜了,MUJI近年照樣在日本本土史上最大規模降價。所以,MUJI在日本是人人都消費得起的國民品牌。

  而在中國的無印良品做到了嗎?並沒有。

  可以說,中國的無印良品多年來一直偏離品牌的初衷,給網易嚴選和名創優品們留了很大的市場空間。網易嚴選和名創優品在用無印良品的策略,更高效的執行,打無印良品。

  無印良品不是敗給競爭對手,而是敗給了自己。

  2. 多業態多場景的生活方式品牌

  今年號稱 MUJI 全球第一家酒店 MUJI HOTEL 正式在深圳開業,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MUJI HOTEL 這棟六層樓的建築地處深圳市中心的深業上城綜合體西北角,號稱是MUJI 第一次嘗試推出的店鋪、餐堂、酒店三合一項目。

  但其實,多業態運營在日本本土的運營中,早就不是新鮮事。甚至在日本企業中,也相當常見。

  比如,一起來看看MUJI 有樂町世界旗艦店:

  MUJI BOOKS,MUJI Farm,MUJI House,Cafe&Meal MUJI,MUJI to GO,Found MUJI,IEDD…應有盡有。

  可惜在國內,我們目前只能看到有限的商品種類和90%店鋪式運營,相當遺憾。

  3. 品牌——極致簡單、倡導環保價值觀、引領消費趨勢。

  MUJI,就是日文「むじ」的羅馬拼音,表示沒有花紋,引申為沒有品牌的意思。MUJI無印良品/むじるしりょうひん Mujirushi Ryouhin),直譯作中文即為「無品牌的好物品」。

  無印良品一直是一個很有自己價值觀的品牌:「我只生產我能看得見的、需要的產品」。

  極致簡單

  MUJI以產品本位主義研製產品著稱,產品本位主義就是只做真正的產品本身,不做任何花裡胡哨的東西,並且做到極致簡單。

  比如,無印良品的產品包裝就非常簡單,希望消費者看到,摸到,聞到產品的時候,就能辨別出來,這是無印良品。

  MUJI希望做到以產品本身去說話,以產品本身去和別人競爭,這是無印良品的經營哲學。

  與環保主題關聯

  無印良品「地平線」系列廣告

  Found MUJI

  從2003年開始,無印良品開展了全世界範圍內大規模「發現無印良品」(Found MUJI ) Campaign:

  在世界範圍內尋找出不會過時的,為人們生活所用的日用品,結合人類生活、文化、習慣的變遷,進行少許的改良,以嶄新的姿態呈現在大家面前。

  個人認為,這是MUJI品牌史上最成功的戰役。如果可以類比,希望拿它和蘋果的 1984和 Think Different系列,B2B領域「Intel Inside」系列相提並論。

  在這次活動中,無印良品並沒有去開發商品,而是從世界各地銷售的商品中,「發現」(find)覺得「這就是無印良品(MUJI)」的商品。

  「以無印良品的視角去探尋和發現事物,這就是Found MUJI」,MUJI官方這樣對Found MUJI進行定義。

  Found MUJI匯集了設計師們在世界各地旅行時找到並經過再設計的生活良品,以物為媒介,用專屬MUJI的視角發現著世界。

  於是,Found MUJI踐行著從最基本的生活用品尋找靈感,加以重新設計或直接帶回MUJI中,使得這些異國物件被更多人看見、使用、並融入現代人的日常生活。

  2003年,Found MUJI最初以品牌戰役形式展開,到了2011年,與MUJI長期合作的設計師深澤直人,直接把MUJI1983年開業的青山創始店改造成Found MUJI概念店!

  這家店出售從亞洲和歐洲等世界各地收集來的無品牌手工家居用品,比如法國的搪瓷器皿、中國的碗架、印度的金屬器皿和泰國的小飾物⋯等。

  看似樸素的商品設計,都包含著MUJI的生活哲學,取材自全世界,也更貼近大家的生活。

  可以看到,在日本,MUJI是個產品極致簡單、有品味有態度有溫度、倡導環保價值觀、引領消費趨勢的品牌。

  在20世紀70年代年日本經濟增速放緩時期(類比今天的中國),產生了眾多百貨公司自有品牌,到今天為止,唯一留下來的只有無印良品這一家。無印良品能夠做到今天,最大的原因就在於有自己的品牌定位和哲學理念。

  而在中國,我們其實感受的得到的MUJI品牌是:輕奢日本品牌,優良的產品,環保價值觀和生活哲學理念延展得並不夠。

  當然,我們看到MUJI中國團隊也在迎頭趕上,比如開篇提到今年1月18日,無印良品正式接入微信支付並開通「MUJI無印良品」微信小程序。

  研究無印良品微信小程序頁面發現,目前小程序首頁分為主頁、卡券、小票、活動四欄。主頁顯示裡程和積分、最新活動和連結到公眾號文章的「購物攻略」。

  這倒不是說MUJI在中國要「全面擁抱網際網路」,這些其實是日本會員和積分系統在微信上的嫁接和落地。

  02

  「網易嚴選」和「名創優品」都有MUJI的影子

  無印良品在十年前迎來新一輪復甦,除了上面提到的原因之外,另一個原因是較早引入了SPA的概念 (全稱Speciality retailer of Private label Apparel,自有品牌專業零售商經營模式)。這是不得不提的一個概念。

  很多人可能還不知道,無印良品脫胎於一個百貨公司——西友百貨。

  零售業之前的業態叫賣場,賣的是別的品牌的東西,進貨之後再賣,利潤非常低。無印良品很早就認識到要在店裡面賣自己品牌的東西,自己做設計和加工。

  一個零售公司,參與到上遊的設計和製造,翻譯過來就叫自有品牌專業零售商經營模式,這種業態利潤要高得多。

  全球零售行業正在提「新零售」,只要你留心觀察,很多做得好公司都是SPA的零售業態,比如優衣庫、711、Nitori宜得利、H&M、ZARA、宜家,甚至國內的網易嚴選、名創優品。

  不只MUJI,Nitori宜得利、名創優品、網易嚴選也是SPA的路數,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開個玩笑,做這件事情一般分3步走:

  1. 對產品設計很重視; 2. 對供應商的嚴格控制;3. 節省中間環節,消除「品牌溢價」;

  對這個部分這裡就不做詳細討論。

  03

  品牌可以向無印良品學習什麼?

  1. 定價並不是越高越好。

  營創實驗室認為未來消費升級和創新品牌上兩條路:

  要麼走大眾路線,提供「物美價廉」的產品,賣給儘可能多的人;要麼走精英路線,賣給小部分人,做小而美的品牌,那麼註定你的銷量是受到限制的;

  要不然做極致的標準化,要不然做極致的差異化。沒有中間狀態。

  所以,回答開篇的問題,降價會影響無印良品的品牌嗎?不會。因為「好物價優」品牌就是MUJI的品牌和產品戰略。

  2. 重視設計: 設計是品牌內涵的最直觀呈現。

  從無印良品產品的第一天開始,就把設計放在第一位,兼顧實用和美學。

  後來的Found MUJI活動就更不用說了,和全世界各個地方優秀的、有創造性的人才、設計師合作,把產品的策劃從日本放大到全世界。

  無印良品和全世界很多設計師合作,採用一種叫做「不設計的設計師」的方式。其實就是制定設計標準,但不具體做每一個物品的設計。

  MUJI會和很多設計大師合作,比如平面設計師原研哉,比如在服裝品類上與山本耀司合作等。

  總之,無印良品是一個很重視設計的品牌,值得每一個希望建設強勢品牌的企業學習。

  3. 建立強勢品牌:消除品牌溢價不等於消除品牌。

  MUJI直譯作中文是「無品牌的好物品」的意思,但通過前面的分析你可以看到,無印良品消除的無用的品牌溢價,而不是消除品牌。

  實際上,無印良品非常重視品牌。無印良品的無品牌戰略,其實就是最強勢的品牌戰略,大家千萬不要被誤導了。

責任編輯:高鈺

相關焦點

  • 無印良品敗在品牌
    來源: 36氪雖然市面上已經流傳了眾多關於日本消費行業的研究與報導,但我依然認為,針對整個日本消費零售領域的研究分析,是處於一個空白。所以這次就來探討,最近話題熱度最高的日本品牌——無印良品(MUJI),去分析國內看待它的角度,是出現了怎樣的誤區與錯覺。01市場上歌頌無印良品的文章已經泛濫了。
  • 無印良品——無品牌品牌
    堤清二認為目前的品牌市場有些過於色彩喧囂,各大品牌都用視覺強化和顯目的裝飾來加強品牌識別,使得日本社會充斥著對大牌的崇拜。所以,他大膽提出「無品牌」的概念,反潮流而行。而這想法一經提出就得到其他四人的認可,五人就此定下了一個沒有品牌的品牌——無印良品,意為無品牌標誌的優質產品。 堤清二時任西友株式會社總裁,憑藉他的關係,很快,無印良品在西友百貨開設了第一個專櫃。
  • 品牌故事丨無印良品——無品牌設計
    早晨,你可以穿著「無印良品」的睡袍,在「無印良品」的床上醒來,用「無印良品」的牙刷刷牙,喝「無印良品」咖啡機煮出來的咖啡,坐在「無印良品」的沙發上,聽「無印良品」CD機送出的音樂……所有的一切,簡簡單單,不嬌揉,不造作,卻又認真貼切地照顧到我們的生活需要。
  • 無印良品,這樣就好——無印良品的品牌形象管理
    無印良品誕生於1980年,當時日本設計的主流風格是以強烈的視覺衝擊來強化品牌的識別效果,而無印良品則以簡約自然的風格在眾多品牌中脫穎而出。無印良品一直強調去品牌化的概念,主張除掉一切不必要的裝飾,包括品牌的名稱、logo,包裝簡化到只區別功能和素材,但是這種對品牌的弱化並沒有削弱品牌的影響力,反而讓人們達成了「無印良品是簡約生活的代表」的共識,是一種更高級品牌營銷策略。
  • 無印良品給我們的啟示:無品牌標誌的好產品
    在眾多富裕起來的國人崇尚歐洲的喬治.阿瑪尼、聖羅蘭、紀樊希等國際名牌,以消費LV、GUCCI等奢侈品牌為榮時,今年創立30周年的日本品牌「無印良品」,卻以白開水精神的生活態度和時尚理念,令越來越多崇尚自然簡樸時尚新生活方式者情有獨鍾。   無印良品日意譯為:無品牌標誌的好產品。這個提倡簡單生活理念的品牌,所有的產品追求返璞歸真的設計,連品牌的標識都省略了。
  • 無印良品長沙擴張,如何優雅「消費降級」
    (資料圖片) 消費不斷升級的判斷中,市場上一股關於「消費降級」的暗潮也在湧動——當然,商品需求趨於簡單與快捷的背後,並不真正意味著品質要求的降級。 6月15日,記者在國金街地下商業項目的品牌宣傳牆上看到,無印良品即將在五一商圈布局第二家門店。業內人士分析認為,近三年來,該品牌在長沙快速擴張,從7年僅開一店到密集開出五家門店,背後是消費者對化繁為簡的渴望。
  • 躲不開的消費升級,無印良品給出了所有答案丨去日本,一次學透MUJI
    就像臺灣誠品不只是一間書店,也是一個購物中心,它還是一個地產綜合體;日本的無印良品不只是家居雜貨賣場,它也售賣服裝、食品、書籍、咖啡、生鮮, 更超乎想像的是,無印良品即將開出全球第一家跨界酒店。未來商業是進一步聚焦還是擴散?
  • 無印良品賣菜了?如何拯救無印良品現況
    無印良品生鮮市場設計仍舊是和品牌相同的簡約風,無印良品生鮮市場除了售賣生鮮農副產品外,也提供食材加工和用餐服務。特別的是消費者不僅僅能在生鮮市場購買食材,還可以參與製作食物。 無印良品是一家專門生產家用產品,以設計為導向的日本公司,自開創以來就主打簡約的生活理念,在全世界掀起一陣「無印」的潮流。
  • 無印良品(Muji)是哪個國家的品牌(牌子)
    無印良品(Muji)是日本的品牌。無印良品是一個日本雜貨品牌,在日文中意為無品牌標誌的好產品。產品類別以日常用品為主。產品注重純樸、簡潔、環保、以人為本等理念,在包裝與產品設計上皆無品牌標誌。
  • 無印良品的涼
    之前花錢大手大腳的日本人,消費傾向更加理性,更為注重產品的實用性,而不願意支付過多的品牌溢價。 無印良品(MUJI)的出現完美滿足了日本人的消費心理,原研哉的極簡設計,兼顧實用和美學,更重要的是,無印良品很便宜。在日本最困難的九十年代,無印良品的銷售額卻連續七年保持了較大的增幅。
  • 無印良品,破產了?
    01 無標識化,是優勢也是劣勢 不難發現,無印良品的商品上是沒有品牌logo的,而這也傳達了無印良品的品牌意思:沒有商標(標識)又做工優良的物品。基於此概念再加上其極簡主義的設計風格,讓"無印良品"成為了性冷淡的代表品牌之一。
  • 無印良品是時候「下行」了
    在無印良品眾多的中國追隨者中,或許確實有一部分人沉迷的是無印良品強調的「家」的品牌認知以及其主張環保、反對過剩包裝的思想理念、推崇的人文情懷,但不可否認,在品牌逐漸壯大之後,無印良品的追逐者也不乏「慕名而來之人」,他們或許更為看重品牌背後的象徵意義,這與星巴克、喜茶被追捧的道理如出一轍。
  • 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無印良品的品牌之美
    MUJI無印良品這個品牌,名字的「無印」是沒有品牌的意思,良品是好的品質。沒有品牌的品牌以及沒有設計的設計。所以它的logo設計就是簡簡單單的黑體字,傳達了無印良品的個性特徵,簡約、淳樸、自然。有人把無印良品比喻為「性冷淡」。因為無印良品的設計裡沒有絲毫的裝飾,一切都是那麼安靜自然。
  • 雜貨品牌狹路相逢,無印良品的追趕者在賣什麼?
    但若從這兩年零售市場的狹義概念上來看,雜貨店實際上指的是「雜貨品牌」——譬如像是「無印良品(MUJI)」這種,以品牌運營的方式來賣雜貨的概念店。「無印良品(MUJI)」直譯過來的意思是「沒有商標的優質物品」,這反映了這一品牌的初始設定——上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出現下滑、消費低迷,民眾除了要求產品的品質上乘外,也期望能有更多的低價產品出現。
  • 無印良品破產?是時候選擇新的品牌購買了!
    2020年7月10日,無印良品(MUJI)母公司,日本零售行業巨頭,『良品公司』美國子公司宣布申請破產。據報告顯示,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自3月17日起美國所有無印良品門店被迫停業,終止運營,無印良品在美業務受到嚴重影響,美國區業務持續虧損,負債已高達6400萬美元,故不得不申請破產保護,以求應對。
  • 無印良品的失望與失意
    如今,提起無印良品,粉絲的心態是很尷尬的。作為將精緻美學、日式生活方式帶入中國的品牌,無印良品的「良品」形象正在坍塌。無印良品近日被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報6款家具材質「以次充好」的事件,與以往的質量「小毛病」相比明顯升級到「嫌欺騙消」。
  • 無印良品在中國賣不動了,日本成功無印良品在中國做錯了什麼?
    當我們自己分析無印良品的發展的時候就會發現,無印良品在日本和中國成功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在日本,無印良品起家於日本上個世紀80年代的經濟停滯,當日本人都沒有錢來買昂貴的商品的時候,無印良品適時打出了「有理由的便宜」,其核心目標是為消費者提供「造型簡樸、樸素且價格適中的商品」,無印良品強調產品本身的價值,採用弱化品牌LOGO的反品牌概念,無印良品的做法是通過減少從生產到流通過程中的各種浪費
  • 無印良品:「去品牌化」的品牌化
    無品牌?提起「無印良品」這個品牌,你第一個會聯想到哪個關鍵詞?以「去品牌化」聞名的無印良品在國內有著一眾信徒,他們希望在中國複製無印良品在日本的成功,然而這條路似乎並不好走,不僅是他們很艱辛,就連先行者無印良品在中國也沒混出個門道。
  • 無印良品:「 淡化品牌 」,是我們這個時代要做的
    ,無印良品卻在「淡化品牌」。品牌悖論的背後,卻贏得了無數擁躉。無印良品的成功,拋開商業環境不談,就其品牌塑造,產品設計來說,我們值得借鑑學習的低昂也有很多。無印良品商品的設計滿足了消費者還沒來得及說出口的「潛在需要」,在這種「相見恨晚」的心情下,許多消費者心甘情願掏錢。 趨勢啟示:人們為什麼要為設計感付錢?打動消費者心扉的產品,驅動消費的功夫在設計之外,與其說無印良品是一個品牌,不如說它是一種生活的哲學,一個品牌如果販賣的是生活哲學,他影響的將是消費者的精神和靈魂。
  • 江瀚視野:無法召回的無印良品
    來源:金融界網站在中國零售領域,無印良品一直都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外來者,其 "中高端"的品牌定位受到了一眾都市白領的歡迎,但其較高的價位卻同樣讓人詬病不已。 最近無印良品又出事了,瓶裝水深陷"致癌門"。無印良品經常猝不及防地給它的"擁躉"當頭一棒。質量是品牌的生命線。人們不禁要問:無印,你的良品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