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將軍、都統、提督、總兵都是什麼官職,誰的權力更大?

2020-12-21 騰訊網

清朝的將軍、都統、提督、總兵都是什麼官職,誰的權力更大?

清朝大部分地區軍隊中的封疆大吏,大體可以分成三個體系:八旗、行政和八旗外其他軍隊。其中最高權力掌控者,主要有將軍、都統、提督、總兵。

清朝的將軍、都統、提督為從一品武職外官,總兵為正二品武職外官。其中將軍和都統屬於八旗體系,總督和巡撫屬於行政體系,提督屬於綠營體系。

八旗的駐軍分布於全國各地,前期主要目的是維穩防亂,後期主要目的是節制其他軍隊,比如綠營軍、水師等。

所以,八旗體系的將軍和都統地位要略高於其他體系,基本由滿蒙擔任,漢人擔任極少。

一、將軍

將軍主要分為兩種:大將軍和駐防將軍。

大將軍是清朝與外大戰時,設置的臨時崗位,地位極高,權力極大,轄區內所有的駐防將軍、都統、總督、巡撫、提督等,均要聽其號令,且有先斬後奏的權力。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比如說康熙末年的大將軍王胤禵,雍正帝時期的年羹堯。

駐防將軍就是分布於全國各地的八旗軍統領,大多為從一品,伊犁將軍和綏遠將軍為正一品,級別等同於大學士。

清朝將軍以駐防地名為號,乾隆朝定製為14位,即盛京將軍、 吉林將軍、黑龍江將軍、烏裡雅蘇臺將軍、伊犁將軍、綏遠將軍、江寧將軍 、 成都將軍、西安將軍、寧夏將軍、荊州將軍、杭州將軍、福州將軍、廣州將軍。

二、都統

都統是清朝時全國各地「駐防八旗」的最高長官,主管八旗軍隊,鎮守軍事要地,兼管駐防地區的民政事務。在有駐防將軍之處,一般為從一品官。

三、提督

提督統轄一至兩省陸路或水路官兵。掌綠營軍隊,共12名陸路提督,3名水師提督。職能與駐防將軍類似,一般編制內提督也就是二十多人,為從一品官職。

四、總兵

清朝總兵為綠營兵正,受提督統轄,掌理本鎮軍務,又稱「總鎮」。清初總兵無定品,乾隆年間始定品軼,為正二品,編制內的總兵只有83人,提督與總兵是漢人武官在清代能出任的最高職位。

將軍、都統、提督品級是相同的,並沒有高下之分,但是提督一般都是漢人,在清朝實權較小。

相關焦點

  • 清朝的將軍、都統、提督是什麼官?為何從一品的提督地位不如正二品...
    清代的軍職,比如將軍、都統、提督、總兵什麼的,很多人搞不清楚他們之間的關係,到底誰的官大?誰的權力大?今兒個就簡單說說。 清朝的常備武裝力量主要是由八旗和綠(lù)營組成。努爾哈赤在1615年創建了八旗滿洲,之後隨著對蒙古和遼東的徵服,又創建了八旗蒙古和八旗漢軍。
  • 清朝時期的「建威將軍「,到底是個什麼官職?清朝武將的巔峰
    「建威將軍」,即由皇帝欽封的威力可畏的將軍,威震四方、令敵膽寒!封建皇權社會中,官職體系都可被明確分為兩大類——文官、武官。作為少數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清朝的武裝力量配置本就帶有明顯的民族特色,再加上努爾哈赤創設的「八旗制度」制約,清朝的軍隊便分為了兩大系統——八旗、綠營。
  • 清朝武官的軍事級別,都統與提督有何區別?
    清朝軍隊分為八旗軍(全部旗人)是與綠營(漢人為主)兩種建制。因為和平時期軍隊地位相對低一格,所以清朝軍隊武將最高為從一品。 廣州將軍 從一品: 都統:也叫八旗都統,共8人。掌管八旗中一旗的所有軍隊。
  • 清朝中堂、內閣大學士、六部尚書、總督巡撫,誰的權力大
    ,從之分,這就是無謂的九品十八級,沿用自漢魏六朝,我們常在清代古裝電視劇中看到各類身著冠服頂戴、蟒袍以及補服等華麗而又彰顯地位的官服,拿和珅來說,他擔任過領侍衛內大臣,吏部尚書、兵部尚書、理藩院尚書、御前大臣、軍機大臣、戶部尚書、內務府總管、協辦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正白旗鑲藍旗都統、步軍統領、九門提督等職務,又常常被人稱為和中堂,那麼清朝中堂、內閣大學士、六部尚書、總督巡撫,誰的權力大?
  • 清朝的軍門是什麼意思?他和提督對比,究竟有什麼區別?
    這麼說吧,提督就是軍門,但軍門卻不一定是正牌的提督。什麼意思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軍門到底是什麼。▲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何謂軍門軍門與制臺、撫臺屬於「同一系列」,並不是清朝正式的官職名稱。比如制臺指的是總督、撫臺指的是巡撫,但制臺和撫臺卻不是一個正式的官職名稱而僅僅是一種尊稱,大多用於下屬對上司的稱呼。
  • 從一品的察哈爾都統,權力非常大,到底能調動多少軍隊?
    在劇情中,出現了察哈爾都統這個官職。一個重要的問題出現了,都統到底相當於什麼關係呢?認真的說,都統是從一品高官,地位甚至高於各省的總督和巡撫。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 明清六部尚書都只是二品,那一品都是什麼官?
    以清朝官制來講一下品級:清朝官制共有九品十八個級別,從正一品到從九品,分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類。清朝中央官職分中樞部、佐理部和帝室部三類,例如內閣、軍機處、六部等。清朝地方官制分文官、武官等,例如總督、巡撫、將軍、提督等。接下來為大家帶來品級為一品的中央、地方大員。
  • 清朝最憋屈的官職,位列一品官銜比總督還高,實權卻比縣令還低
    在人們的印象中,像品階為主的官職體系,往往品階越高,權力地位就更高,其實也有一些高品階的官職,雖然看起來挺厲害,但實際上沒什麼權力,清朝就有這樣一個特殊的官職,它全稱叫做提督軍務總兵官。
  • 清朝的「布政使」,究竟是個什麼職務,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
    清順治年間,順治皇帝廢黜「巡按制」,施行「督撫制」,總督和巡撫的權力才開始逐漸確立和穩固,成為朝廷管理地方政府的主要官職。巡撫,雖然受總督管轄,但兩者相互監督、互相制約,以便於削弱督撫權力,便於中央集權。可根據《皇朝文典》、《清史稿》等歷史資料的記載,清朝的省級官員中,除了總督、巡撫,還有提督學政、布政使、按察使三個官職。
  • 古今官職等級對比,現有官職對應的古代官職
    中國古代官職每個朝代都不同,從三國魏國開始實行九品中正制開始,把官員分為九品,一品相當於國級幹部,二品相當於部級幹部,三品相當於廳級幹部,四品到九品相當於處級幹部,因為古代地方行政單位最低的縣長也是九品,至於低於縣級的幹部現代屬於科級幹部,而在古代縣級以下屬於無品,按現在的話就是臨時工。各個歷史時期官職不同,沒法嚴格地對比。
  • 清朝的正一品和超品官員有哪些?其實裡面有很多官職都是虛職
    其中,殿閣大學士是清朝承襲了明朝的制度,也叫內閣大學士,地位和清朝之前的宰相差不多,但是手中掌握的實際權力是不如宰相的,因為清朝時期的皇權達到了頂峰,而相權相對而言就被削弱了許多。簡單來說,他們都是天子的老師,因此地位非常高貴,同樣受到了天子以及天下百姓的尊敬,沒有什麼高低之分。不過,如果要往細了劃分,從榮譽方面來看,太師要大於太傅,而太傅也要略勝於太保。
  • 清朝總兵盔甲長啥樣? 這套武服「告訴」你答案
    織金繡蟒鎧甲  溫州網訊 清朝總兵的盔甲長什麼樣?它由什麼材料製成的?正在溫州博物館歷史廳展出的一套清朝總兵盔甲「告訴」你答案。  本期《溫州寶藏》,講述這套盔甲的來歷和它的主人。
  • 正一品官職最高嗎?在清朝,這9種爵位比正一品都要高
    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時期,官員的等級有著深嚴的規定,官員的品級則代表了他們的權力和責任有多大,同時也用來量化定義官階大小及俸祿多少。而從漢朝以來,中國各大王朝一般都實行九品十八級制度,即使是清朝入關後,也沿用了這樣的官職部署。
  • 清朝最憋屈的職務是什麼?位列從一品與總督比肩,實權還不如知府
    提及「封疆大吏」一詞,想必大家都不會覺得陌生。這並非具體官職,而是指古代一省或多省的最高領導官員。「省」這個概念源於元朝行省,對應的封疆大吏就是元朝時的行省平章政事,以及明清時期的巡撫及總督。
  • 清朝的三司和督、撫、藩、臬都是啥官?每一個都不簡單
    為了分化大臣權力,更有效地實現中央集權,清朝統治階層在充分保證地方統治的前提下,還嚴格保證了同級官職之間的相互監督和制約。清代官員形象在我們時常聽到卻也時常模糊不清的官職稱呼之三司、總督、巡撫、藩臺、臬臺,即為清朝官制設定特點的典型代表。
  • 清朝時期的「布政使」,到底是個多大的官?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
    而能夠為民請命的官員最後都獲得了民心,大多數都會有一個好下場。但是仔細去看我國古代時期的官員的分布系統,會發現這是一個非常嚴謹的組織架構。 而在清朝時期,有一個地方官職名字叫做布政使,和其他的官職名稱比起來,好像布政司這個名字顯得非常陌生。那麼這個官職到底有什麼內容,能做什麼主呢?
  • 解讀:明朝「正一品」與清朝「正一品」,誰的權力大?
    解讀:明朝「正一品」與清朝「正一品」,誰的權力大? 正一品,這是古代多少文物群臣的終極目標。明清宮廷劇中,正一品也是經常能夠看到的官職。其實,關於正一品的細節,估計大家就不一定清楚了。就性質而言,可分為文官正一品和武官正一品。
  • 清朝的都統,究竟是個多大的官?
    都統,清朝武官,官階從一品,有著八旗都統與駐防都統之分。八旗都統,即八旗其中一旗的最高軍政長官。所謂「八旗」,就是正黃旗、鑲黃旗、正紅旗、鑲紅旗、正白旗、鑲白旗、正藍旗和鑲藍旗,每旗分滿洲、蒙古、漢軍三旗,如正黃旗就有滿洲正黃旗、蒙古正黃旗、漢軍正黃旗。
  • 歷史科普,制臺,撫臺、藩臺、臬臺、道臺都是什麼官
    看古裝電視劇經常會遇到官職名稱,什麼巡撫,總督,知府之類的,辨認這些官職稱呼還算比較初級。在小時候看李衛當官,李衛說三品臬臺是他親娘舅,還流傳一句話吹牛的話「想當年在山東兗州,一個三品臬臺,說咔嚓就咔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