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的集權達到了巔峰,也成為封建王朝諸多制度的一個巔峰,清朝為了能加強集權,也對官僚制度進行了改革,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制,雖然主要沿襲明朝的制度,但清朝依舊有著不少改變。
在人們的印象中,像品階為主的官職體系,往往品階越高,權力地位就更高,其實也有一些高品階的官職,雖然看起來挺厲害,但實際上沒什麼權力,清朝就有這樣一個特殊的官職,它全稱叫做提督軍務總兵官。
這個官職聽起來就很厲害,通常是簡稱為提督,在很多影視作品裡面,經常會出現提督這類的稱呼,提督最早出現在宋朝,可當時還不是一個官職,明朝建立,提督漸漸成為了官職,清朝也把這項制度給沿襲下來。
根據兵種的不同,提督也分為陸軍提督,水師提督,提督按理說應該能負責軍政大事,而且提督是正一品的高官,這應該有著更大的權力,實際上,提督實在很憋屈,不僅沒有什麼實權,還處處受人掣肘。
清朝一開始也設置了15員提督,不過人們最熟悉的,還是九門提督,最初這些提督的權力都相當大,尤其是九門提督,掌握著京城內外的精兵,甚至還會影響皇位,康熙死後,雍正能順利繼位,也是得到了隆科多的支持,此人就是九門提督,他帶著京營的諸多軍隊,這才避免其他皇子奪位。
由此可見,提督並非是雞肋官職,可正是由於提督的權力過於強大,才會引起統治者的不滿,提督的悲劇也就隨之而來,從雍正繼位開始,提督的職權就開始受到限制。
提督專管軍事的職權被削除,漸漸都落到了總督,巡撫的手裡。而更難的是,提督作為一品大員,居然還要受到總督這些二品官的監督,在官員考核的時候,提督也需要受到這些官員的監管,被比自己品階還低的官員監管,確實是非常難受的事情。
而提督原本還有直接與皇帝對話的權力,這項權力也漸漸作廢,後來提督基本就是一個閒職,他屬於是掛名在一品,其實沒什麼實權,可能地方上的縣令實權都要比提督更高。
清朝這麼做,還是為了要削弱官員的權力,清政府能把集權做得這麼到位,就是靠著這些官員相互牽制。
其實古代的一品大員,並不見得有那麼好的待遇,一品從品階上來看是最高的,可實際上歷朝歷代的很多一品大員,都已經是象徵性的榮譽了,真正掌握實權的官職,往往都是二品,三品的官員,既不會在品階上處在最高的地步,又會受到一些監督,他們上面還有名義上的這些長官壓制,通常能做到一品大員的人,往往都有著極大的功勞和威望。
對付這些人,既不能讓功臣寒心,又必須要削除他們的權力,採用明升暗降的方法,把他們抬到一品的位置上,表面上是給了他們最高的待遇,可實際上把他們的權力削除,這也不會讓他們有什麼威脅自己政權的可能。
因此一品大員受到底下官員的牽制,這不是什麼不能接受的事情,這些大官曾經也都是輝煌過,可惜被抬到這個位置上,基本上仕途已經沒有什麼希望了,願意做實事的人,心裡還是更加希望去做二三品的官,這才是真正的位極人臣,一品官就已經很危險了,他們只要做好自己吉祥物的工作就行了,不可能有更高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