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危機」,在早些年是一個值得被探討的話題,甚至還曾經是一個新鮮詞,但在近些年來卻似乎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原因不是因為這個問題得到了解決,而是因為這個問題已經過於普遍,大家幾乎放棄了。
實際上男孩子的性格問題只是一種表象,真正讓家長擔心的是男孩子因為性格軟弱而沒能在社會上有出息,孩子沒出息並不只是孩子的問題,往往是家長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比如這4句話,很多家長都說過,但其實家中有男孩的家庭再生氣也不應該說。
4句不應該對男孩說的話
一、再哭我就不要你了
這是很多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強迫孩子止住哭泣的一種方式,這種方法簡單有效作用明顯,因此往往會被家長們使用,但其實稍一思索就會發現這句話的背後有很大的不妥: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沒有求生能力,沒有社會能力,沒有經濟能力,父母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一切,而家長說的「再哭我就不要你了」,實際上是一種以身份和年齡對孩子進行的單方面欺壓,是一種相當不講道理,不公平的行為。
孩子在面對這種情況時,止住哭泣並不是因為認同的家長,而是因為害怕。或許家長可以通過這種威懾手段讓孩子達成了自己的目的,但副作用卻也同樣明顯,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丈,在孩子對家長出現種種叛逆的情況都是可以預見的。
二、咱家窮,得省著點花
不是每個家庭都十分富裕的,把家庭經濟情況告訴孩子無可厚非,但如果只是一味地告訴孩子「咱家窮,錢得省著點花」,就很容易讓孩子簡單的小腦瓜產生錯誤的吝嗇是吧消費觀。成長無疑是一項需要消耗資源的過程,孩子如果不懂得在自己身上投資,那就往往會在很多情況下錯過機遇,限制未來的人生高度。
三、不就是被欺負了嗎?多大點事。
很多家長對於孩子被欺負往往抱著一種不在意的態度,畢竟大部分家長在自己成長的經歷裡,孩子之間打打鬧鬧發生矛盾都是十分常見甚至可以增進友誼的事情,但在現代社會裡,孩子之間的矛盾卻往往已經進階成為了單方面的霸陵。
家長忽略孩子向自己的求助,一方面很可能讓孩子處於更嚴重的危險之中,另一方面也會讓孩子認為家長對自己並不關心,因此與家長逐漸疏遠,養成一種自卑、敏感而又疏遠的情緒。
四、你是男孩,你的XXX
為什麼「男孩就一定要如何如何」,這是一種社會的刻板偏見,在這種教育思想下,很容易培養出一些不尊重女性的「大男子主義」、過分「要強」、「好面子」的傳統男性,這種男性固然可能符合家長心目中的陽剛人設,但卻並不一定是適合新時代的好男孩,不以性別做文章,而是從孩子的成長角度來進行教育,才是家長們真正應該做的事情。
性格和品質的培養是孩子一生的財富,
很多家長更加注重孩子能力的培養,希望孩子能在競爭激烈的社會裡面拼一個出路,但其實能力的優秀只能幫助孩子取得一時的勝利,真正能長久地讓孩子成為贏家的應該是性格和品質的優秀。
家長可以監督孩子、幫助孩子,在小學中學乃至大學階段都有著不錯的成績,但孩子終究是要離開家長的,要自己去面對這個紛繁複雜的社會,而被別人推著走的孩子,一旦失去了助力是沒有辦法繼續前行的。
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家長真正應該做的是給孩子披上最結實的雨衣,為孩子穿上最堅固的鞋子,鼓勵孩子奮勇前行,向前方自己努力。我在這裡向各位家長推薦這套《歪歪兔獨立成長童話·學會管自己》系列。
這套圖書共計10冊,針對孩子在入學前後階段可能遇到的10個方面的自我管理問題,比如做作業馬虎,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拖沓,遇到困難容易放棄,不懂得表現自己等等,以有趣又有用的童話故事的形式對孩子進行科學有效的建議,幫助孩子塑造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自我管理能力。
而這套《好孩子好品質》系列叢書則能對孩子的道德品質進行良好的教育。這套書全套共計12冊,每一冊分別講述了一個孩子應當具有的良好品質,故事用生活中的實例,教會孩子擁有良好品質的人應該在生活中如何做,可以有效地培養孩子的優秀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