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健康委12月18日在重慶召開「巡禮十三五·邁向全民健康這五年」系列新聞發布會重慶專場,介紹「十三五」期間當地貧困地區健康促進工作經驗做法和進展成效。
主持人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
胡強強
各位媒體朋友:
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國家衛生健康委舉辦的專題新聞發布會。加強健康促進與教育,提高人民健康素養,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健康扶貧對於打贏脫貧攻堅戰意義重大,貧困地區居民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的同時,更要引導其養成健康生活方式。「十三五」時期,我們實施貧困地區健康促進三年攻堅行動,推動各地落實「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方針,指導開展健康教育工作,提升當地脫貧攻堅能力。各地聚焦重點難點、建立工作機制,建設健康社區、健康單位、健康家庭等「健康細胞」,培訓「明白人」、發放「明白紙」,利用多種多樣的形式普及健康知識。健康扶貧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2019年,全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19.17%,其中農村健康素養水平為15.67%,較2018年的13.72%提高了1.95個百分點,較2015年的6.89%提高了8.78個百分點。貧困地區居民素養水平和健康意識不斷提高。
重慶市在貧困地區健康促進領域有一些富有特色的做法。今天,我們在重慶市舉辦「巡禮十三五·邁向全民健康這五年」系列新聞發布會重慶專場,出席今天發布會的嘉賓有:重慶市衛生健康委黨委書記、主任黃明會先生;重慶市雲陽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劉新民女士;重慶市中醫院黨委書記王守富先生;重慶市健康教育所所長黃浩先生;重慶市綦江區文龍小學校長胡榮裕女士。
我是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胡強強。
今天,各位嘉賓將為大家介紹重慶市在「十三五」時期推進衛生健康事業改革的新變化,特別是在貧困地區健康促進方面的工作。
首先,請黃明會主任介紹重慶市貧困地區健康促進工作開展情況。
重慶市衛生健康委黨委書記、主任
黃明會
女士們、先生們、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十三五」期間重慶市衛生健康工作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衛生健康工作方針、持續推進健康中國戰略重慶實踐,不斷深化健康促進教育與教育,重慶的人均期望壽命、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等四大主要健康指標均優於全國平均水平,處於西部地區領先地位。我們主要採取了「四個一」的措施,推動全市健康促進與教育工作取得積極的成效。
一是用好一根目標考核指揮棒。從2017年起市委市政府每年將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納入對區縣黨委政府的目標考核,落實各級黨委政府的責任,有力推動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基本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動員、群眾參與的工作格局。全市居民健康素養監測點實現全覆蓋,2020年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23.01%,較2017年提高了8.13個百分點。
二是打贏一場健康促進的攻堅戰。開展脫貧地區、貧困地區健康促進三年攻堅行動,精準摸清貧困人口發布情況和健康需求,針對常見病、多發病以及重慶市民偏辣、偏油、偏鹹這樣的飲食習慣,有針對性的開展健康促進與教育,基本實現貧困戶「一家一張明白紙、一家一個明白人、一家一份實用工具,一人一份健康教育處方」,2020年貧困地區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22.13%,較2017年提高11.52個百分點,高於全市增長幅度。開展農村廁所革命,2015年以來累計改廁142.5萬戶,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從2014年的64.5%提升至82.3%。開展健康教育進學校活動,貧困地區健康促進學校建設比例達50%以上。
三是做實一件健康科普「民生事」。打造市級健康科普資源庫、專家庫,建成12320健康信息服務平臺,聯合重慶電視臺打造權威健康科普電視欄目,發布《重慶市民健康公約》,編寫出版《健康真相知多少》等健康科普讀物,開發科普傳播材料2350種。五年來,全市累計開展各類健康科普宣傳、講座40餘萬場次,現場受眾3000餘萬人次。疫情期間,累計向市民全覆蓋發送健康知識簡訊40餘億條次,「勤洗手、戴口罩、一米線」成為市民的基本生活習慣。
四是建成一批健康環境「示範點」。在健康促進方面,累計建成全國健康促進縣(區)8個、全國健康科普基地1個、市級科普基地26個,開展肺康復站建設試點20個。在愛國衛生運動方面,累計建成13個國家衛生區、10個國家衛生縣城、55個國家衛生鄉鎮,市級衛生城區實現全覆蓋,農村越來越美麗,群眾生活更加健康幸福。
謝謝大家!
主持人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
胡強強
謝謝黃主任,下面請劉新民副縣長介紹雲陽縣的相關工作情況。
重慶市雲陽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劉新民
女士們、先生們,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萬裡長江天生雲陽,雲陽縣地處秦巴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三峽地區腹心地帶,人口134萬,「十三五」以來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健康中國的戰略,將健康促進融入脫貧攻堅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之中,採取「三四四」的工作方法,紮實開展健康促進三年攻堅行動,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由2017年的13.16%上升到22.98%,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明顯增強。
一、建立「三項制度」,實現健康促進工作有機制、常態化
建立「健康趕場日」的制度,將每月第一個「趕場日」作為鄉鎮健康趕場活動日,推行「政府搭臺、醫院唱戲、群眾參與」格局,建立健康促進「集中月」制度,將每年5月和11月確立為健康促進集中月,集中開展健康教育、家庭醫生隨訪等,實現鎮村組全覆蓋。建立「大掃除」制度,將國慶、中秋、春節等節日前一周定為大掃除周,每月10日、20日定為大掃除日,在全縣常態化開展環境衛生整治行動。
二、打造「四大基地」,實現健康促進工作有載體、能落地
打造宣傳輿論基地。通過電視臺、報紙、微信公眾號、抖音等媒體,開展健康健康知識宣傳,打造完成縣中醫院、縣人民醫院的整體遷建,建立網際網路+健康生活和「治未病」服務體系,推進健康扶貧,確保貧困人口健康有人管、患病有人治、治病能報銷、大病有救助。打造青少年健康養成基地,創建健康促進學校63所,開設健康教育課程、舉辦知識競賽等活動,推進「2+X」項目,讓學生人人掌握受益終身的一項藝術愛好和一項運動技能。打造戶外健身基地,推進公園城市建設,注入健康元素,建設三峽健康城。完善戶外場景設施,實現了5分鐘進廣場、10分鐘到公園的目標,全縣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1.7平方米,高於全市的平均水平。
三、組建「四支隊伍」,實現健康促進工作有人抓、效果好
在醫療、教育、文旅等系統遴選人員組建了專家隊伍,由縣級健康促進中心鄉鎮落實專人,各村社區第一書記、駐村幹部、鄉村醫生等共同參與組建了骨幹隊伍,評選有影響力的健康達人,組建了志願者隊伍,充分發揮體育協會帶動作用,組建了健康運動團隊。2019年全縣舉辦各類體育賽事活動達60多場次,群眾參加健康運動人數達到了47%以上。
謝謝大家!
主持人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
胡強強
謝謝劉縣長,下面進入提問環節,提問前請先通報所在的新聞機構。
中國國際電視臺
雲陽縣劉縣長介紹了開展「健康趕場日」和健康促進「集中月」活動,這些活動的名字聽起來就很接地氣,想了解一下群眾參與度如何?活動中他們的衛生健康「獲得感」是否得到提高?
重慶市雲陽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劉新民
雲陽本身的地位比較特殊,是農業大縣,農村人口多,而且居住分散,我們推動健康促進工作,目的就是為了讓群眾感受到健康,給他們帶來紅利,讓群眾有一種獲得感和幸福感。我們藉助農村趕場傳統的生活習俗,開展了一系列健康「趕場日」的活動,通過健康「趕場日」改變傳統的健康教育的方式。通常就是一種健康諮詢、義診、科普講座、表演、有獎競答等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也就是說我們通過「趕場日」採取多種有效有利的方式,讓他們感到趣味性、實用性,保證我們群眾的參與熱情,能讓他們聽得懂,確保有效果,這是第一個方面。
另外通過每年5月、11月要組織基層衛生院的醫護人員進村入戶開展常態化的健康教育活動。教育活動主要是健康知識的普及宣傳,特別是對老百姓平常用藥的指導,比如什麼時候過期,這個藥應該怎麼吃,給他們進行一些宣傳和教育,還有慢病隨訪、老年人健康體檢等促進工作,實現了全縣所有鎮村組的全覆蓋,促使農村居民健康素養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剛才已經介紹了,這幾年提高了十個百分點,老百姓他們感受到健康促進帶來的好處,主要是糾正了他們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比如說一個老百姓,他患有腰椎間盤突出,多年沒有好轉。在健康「趕場日」的活動中,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加入到我們「趕場日」活動中來。醫生現場教一些體育或者運動的基本方法,比如學習八段錦或者腰椎按摩的基本手法,讓老百姓跟著他們學,通過多次參與練習,患者明顯感覺到病痛減輕,感受到了「健康趕場日」帶來的實效,同時發動身邊的親朋好友鄰居經常參加到健康「趕場日」活動當中來,這是老百姓感受最深,實實在在得到的健康提升。
我縣江口、魚泉等地是產煤鄉鎮,群眾習慣敞開取暖和烘烤糧食,這種方式對健康非常不利,所以那裡部分群眾患有地氟病,通過長期進村入戶針對性的宣傳,讓我們的老百姓了解了地氟病對他們的危害和健康的生活習慣。通過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的影響,逐漸改變了他們燃煤的習慣,改成了改爐、改灶、使用清潔能源的習慣,慢慢把地方病消除了。通過這些深入有力有效的方式,促進健康宣傳深入人心,讓老百姓實實在在感受到健康生活習慣給他們帶來的好處,同時吸取了相關健康知識,群眾健康意識得到提高,這是實實在在的紅利。
重慶之聲
謝謝主持人,剛才黃書記說重慶在健康素養持續提升,「十三五」期間重慶在健康教育這些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們想問一下黃所長,進入「十四五」重慶在健康教育方面有什麼打算?
重慶市健康教育所所長
黃浩
謝謝記者朋友的提問,在我們重慶市,特別是「十四五」期間重點從三個方面抓好全市的健康促進與教育工作。
第一個方面建機制,持續的完善健康科普「兩庫、一機制」,建設健康科普專家庫,在專家庫建設方面要建立全市分級的首席專家,同時建立健全專家的進出、退出和評價機制。資源庫建設方面要打造全人群、全類別、形式多樣化、立體的健康資源庫。構建全媒體的健康知識傳播和發布機制,同時在進一步申請打造官方、專業健康科普傳播平臺,更重的是還要推動「網際網路+精準健康科普」方式,來擴展健康科普知識的傳播面和受眾面。
第二個方面樹品牌,做亮健康中國巴渝行健康科普的宣傳展示活動。每月至少開展一場市級宣傳活動。辦好每年一屆的健康科普講解技能大賽,加強對優秀作品的結果運用。編寫全生命健康周期健康科普讀物,給每個家庭逐步實現發放一本。發送常態化健康提示和公益簡訊,大力倡導健康生活方式。
第三個方面抓示範,推動健康促進縣(區)的建設。充分利用愛國衛生運動等聯動機制,加強健康促進與教育工作。推動健康促進的學校建設,努力提高全市中小學生的健康素養水平。推動機關和事業單位、社區、家庭等健康細胞的建設,全方位、多角度的推進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推動健康科普基地的建設,充分發揮全市醫療機構在健康促進與健康科普方面的主力軍作用。
謝謝!
騰訊新聞
我們了解到2019年底重慶已基本建立起覆蓋起三級的中醫藥覆蓋體系,想問一下中醫院的王守富書記,在推進健康扶貧中,中醫藥對推進健康扶貧方面有哪些作用和優勢?
重慶市中醫院黨委書記
王守富
在推進健康扶貧工作中,中醫藥對貧困地區健康促進的作用和優勢表現在兩個精準上:精準幫扶貧困區縣中醫院,提高基層中醫藥服務當地百姓健康的能力和水平。醫院通過下派駐村第一書記、三甲醫院專家下基層、緊密型醫聯體、專科聯盟、遠程醫療協作網等「五位一體」幫扶模式。建成9家中醫醫聯體和16個專科聯盟,免費為14家貧困區縣中醫院建立遠程醫療分中心,指導8個區縣成功創建三甲,幫助11個區縣建成重點專科27個,培訓近千名醫務人員,在基層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100餘項,製作適宜技術視頻發放到基層醫療機構,有效提升了貧困區縣中醫院中醫藥技術水平。2018年2月3日,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蒞臨我院視察工作,對我院落實分級診療、開展醫聯體建設和實施健康扶貧等方面取得的成績給予了高度評價,希望我院積極探索、創造好的經驗,為全國的中醫院落實醫療衛生改革探好路、作示範。
人民日報
我們知道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重慶18個貧困縣已經全面脫貧摘帽,請問在保障貧困人口基本醫療方面重慶市做了哪些行之有效的工作?
重慶市衛生健康委黨委書記、主任
黃明會
謝謝你的提問,更謝謝我們媒體朋友對健康扶貧工作的關心。從實施健康扶貧工程以來,重慶市衛生健康系統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託,緊扣基本醫療有保障的基本要求和工作標準,我們重慶在四個方面深度發力,來抓好貧困人口的基本醫療有保障工作。
第一個深度發力,就是在機構建設上深度發力,讓貧困人口、農民群眾看得上病。我們強化了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建設,實現了每一個縣有一個二級甲等以上的公立醫院,每一個鄉有標準化的衛生院,每一個村有標準化的衛生室。
第二個深度發力,就是圍繞人才培養深度發力,實現看得好病,主要突出人才的培養。五年來,晉升基層高級衛生職稱841人,招聘急需緊缺人才2200人,屬地化專科生340人,實現每個鄉鎮衛生院至少有1名全科醫生,村醫當中職業醫師或者助理醫師比重由2014年11.7%上升到現在的25.7%。
第三個深度發力,就是圍繞醫療保障深度發力,實現看得起病。建立了「三保險、兩救助、兩基金」這樣一種多重醫療保障體系,全面落實貧困人口資助參保政策,大病專項救治病種擴大到33種,貧困患者住院費用自付比例保持在10%以內,同時重特大疾病、慢性病門診費用保持在20%以內,累計享受政策190餘萬人次。
第四個深度發力,就是圍繞築牢防線深度發力,實現防得住病。深入推進貧困地區健康促進三年攻堅行動,對職業病、地方病、傳染病實行專病專治專防,完成地方病三年攻堅任務,碘缺乏病、氟中毒等地方病控制率和消除率均達到100%,貧困地區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22.13%,較2017年提高了11.52個百分點。
謝謝大家!
天津日報
我們知道現在青少年學生的近視問題非常嚴峻,總書記多次提出了視力保護的要求,想問一下胡校長,小學在學生視力保護方面有哪些創新做法?
重慶市綦江區文龍小學校長
胡榮裕
謝謝記者朋友們對青少年視力健康的關心。為了給孩子一個光明的未來,學校抓教學也抓健康,我們抓健康就必抓「小眼鏡」的問題。我們最突出的做法就是結合專業的醫療機構和家長的配合,控制「小眼鏡」的攀升。
一是做到本底清、現狀明。新生一年級入校前,我們就要求孩子必須到專業的機構進行全方位的視力檢查。入學後,我們協同社區的專業眼科醫療機構給學生建立視力健康檔案,摸清學生的視力健康現狀。對於近視的學生查清近視的原因,家校攜手實施共同幹預。要求家長要積極配合做好孩子近視預防和治療,如果確實需要配眼鏡的話就要求必須給孩子配眼鏡,而且我們實行動態監管,組織學生半年到眼科醫院進行視力檢查。對於新增和有近視傾向的這部分學生及時給予矯正。
二是營造眼健康的氛圍。從學校的照明到課桌椅都嚴格按照視力健康標準配備,特別是課桌椅,我們嚴格按學生的身高來配備,規範學生的讀書和寫字的姿勢。每學期,學校要進行一次全校的讀寫大賽,這是強化學生的寫字姿勢和他的用眼習慣,加強孩子護眼習慣的督促。每天我們確保兩次眼保健操,課間孩子們必須向窗外遠眺,讓眼睛得到休息。「5+2的模式」關注孩子的視力:周末2天由家長監管,學校把怎麼監管和監管的內容印發成一封信發給家長,家校攜手做好用眼習慣的培養。經過這一系列的措施,我校的近視率低於本地區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謝謝!
重慶日報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在疾病預防和健康養生有很多優勢,在推進健康促進方面有發揮哪些作用,能否請中醫院王書記結合工作給我們作一下介紹?
重慶市中醫院黨委書記
王守富
中醫藥與西醫相比,具有簡、便、驗、廉的優勢,對於推進健康促進更能夠發揮「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瘥後防復」的作用,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在中醫「治未病」方面,我們以「百場健康公益巡講及義診活動」和健康科普讀物為載體,向群眾大力宣傳中醫藥養生保健知識,傳授一些易懂、易學、易操作的中醫保健技巧,從源頭上加強預防。
我們建立了一支近200人的健康宣講隊伍,每年開展不少於100場的健康講座及義診活動,「十三五」期間,組織4500餘人次醫護人員開展活動900餘場,直接受眾30餘萬人次,惠及群眾300餘萬人次。在活動中,我們執行不收取任何費用、不推銷任何商品、不夾帶任何商業活動的「三不準」,做到題目與內容受眾出、講座與義診專家受眾選、講座與義診時間受眾定的「三滿足」,對講座內容是否通俗易懂、義診態度是否熱情周到、整體效果是否多數滿意的「三回訪」。每次活動我們的工作人員和專家都會將諮詢保健電話或微信留給大家,方便大家進行健康保健諮詢。
我們還組織專家編寫了科普圖書《重慶地區常見病多發病中醫預防與治療》,收集了40個常見病、多發病,以圖話文、圖文並茂、通俗易懂,融地域性、實用性、趣味性和科普性為一體,收錄老百姓認為重慶治療上述疾病療效較好醫院的專科聯繫電話,如同百姓就醫黃頁電話本。該科普圖書被全國23家圖書館收錄。
在「既病防變」方面,我們的每一位醫生在病人診療後都會留下聯繫方式,建立醫患交流微信群或QQ群,醫生會在群中了解患者服藥後的病情變化及解答患者疑問,指導患者進行疾病的自我管理及保健,防止小病變成大病。
我們中醫經典科有一位中醫專家從2016年「百場健康公益巡講及義診活動」開始之初建立「健康交流微信群」,利用休息時間在群中為大家健康答疑解惑,截至目前該醫生已經有4個這樣的微信群,患友達到1600多人,得到群眾的高度認可。有一次,7名來自忠縣的患者還自發組織,包了一輛麵包車專程來院找該醫生診療保健。
中醫藥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救治和疾病後的康復中都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在「瘥後防復」方面,我們以建設康復平臺為主攻點,促進疾病康復。投入3.4億元,建成兒科、腦病、產科、腫瘤、疼痛等科室的綜合康復平臺,開展各類慢性病、腦卒中、產後疾病等的康復治療,為全市培養康復人才2000餘人次,對減少疾病的致殘率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一名「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完全偏癱患者,在康復平臺經過3個月的中醫康復治療,基本恢復生活自理。
重慶晚報
剛才黃書記提到打贏健康促進攻堅戰,2018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貧困地區健康促進三年攻堅行動》,想請問一下重慶市如何落實這一行動呢?
重慶市健康教育所所長
黃浩
謝謝記者提問,重慶市將貧困地區三年健康攻堅行動納入到全市的健康扶貧三年攻堅行動的六大任務之一統籌推進,重點實施了健康促進「123」行動。
第一,抓實1個項目。自2018年開始在全市組織實施了「健康教育直通車」項目,實行市區上下聯動,我們先後走進石柱、黔江等20個區縣的鄉鎮和村社,開展「健康巡講進基層」「健康促進惠萬家」「貧困地區講健康」等主題科普宣講活動近百場,全市各區縣同步開通了「健康教育直通車」進鄉鎮和村社,全市開展宣講活動達9萬餘場。
第二,抓緊2個建設。針對我們貧困地區的短板,抓陣地平臺建設。我們聯合主流媒體打造了合作欄目86個,目前全市鄉鎮、村社宣傳欄等相關健康教育陣地實現全覆蓋,全市33個貧困地區的健康村建設達到了1249個,市級示範健康村13個。同時抓骨幹隊伍建設,組建市區兩級的健康科普專家庫,特別是注重並充分發揮村社「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和鄉村醫生三大力量,組織在全市開展基層健康教育骨幹隊伍技能培訓達5萬人次。
第三,抓好3個行動。我們開展健康教育進鄉村、進家庭和進學校行動,全市統一開發健康知識標語和口號300條,健康科普標準化課件23個,傳播材料2300餘種。同時製作宣傳實物20萬份,各類平面傳播材料800萬餘份,把健康知識送到每一個村社,進入每一個家庭。聯合教委指導學校,針對學生近視、肥胖、齲齒等突出的健康問題和學生的常見病、多發病,開足、開好、開準健康教育課程,普及健康知識和技能,全市創建健康教育促進學校1737所,其中33個貧困地區創建了1570所,佔比達到了90.4%。
謝謝!
中國衛生記者
請問胡校長,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是每一個家庭乃至社會都非常關心和關注的問題,健康教育工作中,中小學校也一直是工作的重點,想問胡校長學校在青少年教育方面採取了哪些做法,希望簡單介紹一下?
重慶市綦江區文龍小學校長
胡榮裕
謝謝記者朋友們對我們青少年健康的關心,我們學校除了開展常規的教育課,開足體育課程之外,學校有三個特色的做法。
第一,建立「開心農場」,開設根雕課程。我們利用綜合實踐課帶領學生到我們的「開心農場」去進行除草、施肥、播種、澆水、收割等一系列農耕勞動,還利用山區廢棄的樹根資源開設根雕課,讓學生製作出諸如螃蟹、奧特曼等作品,學生緊張的情緒在勞動和創作中得到了緩釋,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培養,快樂也就在這兩個過程中產生了。
第二,開展「小手拉大手」的活動。我們學校把垃圾分類、光碟行動、控煙、節水節電等社會公德行為進行了梳理,製成了若干的小冊子,並讓孩子們拿回家給爸爸媽媽進行宣講。比如說控煙的問題,我們就開展了「請你戒菸吧」這個活動。學校把吸菸的危害、如何戒菸等製成了小卡片,爸爸媽媽抽菸了,我們就讓孩子回家進行勸說。如果發現自己居住的小區有抽菸的人,就讓孩子們走上去給他敬上禮,一聲「叔叔,請您戒菸吧」,並遞上勸煙的小卡片,讓小手拉大手延伸到社區。對於戒菸做得好的家庭和孩子,學校頒發「健康家庭」和「健康小衛士」獎狀。
第三,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我們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把學生各個年齡階段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梳理成課程,用健康教育課提早疏導。我們學校還投入了5萬元建立了心理諮詢室,並配備了3名有資質的心理諮詢師,還聘請了專業的心理諮詢師作為我們學校的專家顧問。通過排查,我們對12名輕、中度心理問題的學生建立了健康檔案,為他們進行了心理幹預。這12名學生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轉。與此同時,我們也非常關心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我們學校徵得家長的同意後,將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牽手結對,讓他們互助成長,同時我們還經常性組織心理健康老師到留守兒童家中進行心理健康輔導,保證我們學生的心理健康。
謝謝!
新華社
在這次疫情期間,我們看到了健康促進和健康教育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疫情相關的短視頻和海報背後都離不開都出自健康教育專業機構,想問一下重慶市健康教育所疫情期間在促進公共教育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常態化疫情工作情況有哪些工作?
重慶市健康教育所所長
黃浩
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初,一些像「吃大蒜、喝白酒可以防止新冠肺炎」「鹽水漱口可以防病毒」等偽科普信息在網絡上傳播,同時由於廣大市民百姓信息不對稱,在不同程度產生心理的緊張焦慮情緒。我們作為專業的健康教育機構,迅速行動:
一是開發權威核心信息。根據國家和市裡面的防控方案和技術指南,迅速收集整理市民和媒體關心關注的健康科普問題近600餘條。根據這些需求,針對社會公眾以及中老年人等重點人群,醫院、機關、社區、農貿市場等不同場所人群的需求,在應急期間開發健康科普信息將近500條。
二是及時制發傳播材料。開發製作微信長圖、宣傳海報、科普宣傳短視頻等各類科普材料。在應急期間開發了近130種,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又開發了40種。及時出版發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公眾健康教育手冊》,在常態化防控的時候,我們由市文明辦、市愛衛辦、市衛生健康委等聯合發布了《重慶市民健康公約20條》,將新冠防控的衛生習慣、良好的生活方式融入到市民健康工作中去,累計全市在應急期間印製發放科普宣傳材料達到3400餘萬份。
三是加快構建全網的宣傳。整合全市各類傳統和新媒體的傳播平臺,並在城市的城區、大型商圈、軌道交通、車站碼頭宣傳防控科普知識,累計受眾達1500萬餘人次。同時指導區縣設計針對疫情防控的宣傳專欄達到了2.3萬塊,推動防控知識的宣傳進車站、碼頭和社區,實現了疫情防控健康科普宣傳的科學化、網格化和全覆蓋。及時舒緩了因疫情帶來的廣大社會公眾產生的緊張、焦慮的情緒。廣大公眾市民疫情防控的各種防護知識從無到有、從有到深,衛生習慣和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不斷養成,同時並自覺參與配合到疫情防控工作。比如,在疫情發生初期,重慶市民廣場壩壩舞主動按下暫停鍵;常態化疫情防控以來,廣大市民到人口相對密集相區域比如醫療機構、人口密集商場等相對密閉環境時,佩戴口罩成為常態。
下一步我們將重點圍繞「五個一」,持續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健康教育工作。第一,開展一次應急科普技能強化培訓。第二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編發一本疫情防控市民健康口袋書,把這些健康習慣、健康生活方式匯集起來,讓市民隨手可閱、隨時可看。第三,進一步構建一個多元化全媒體平戰結合的健康科普傳播平臺,讓權威規範的科普信息能夠及時送達全市廣大群眾,包括一些重要的特殊群體和對象。第四,每周編發一條健康提示的手機簡訊。第五,每月舉辦一次健康知識普及主題宣傳活動,引導廣大市民和公眾參與愛國衛生運動,倡導我們市民踐行市民健康公約,固化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謝謝!
主持人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
胡強強
謝謝,由於時間關係,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就到這裡,接下來國家衛生健康委還將繼續舉辦「巡禮十三五邁向全面健康這五年」系列發布會,歡迎大家關注。
謝謝出席今天發布會的媒體朋友,謝謝各位嘉賓,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
來源: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中國網
編輯:楊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