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了上一篇文章「械字號」「妝字號」你還在傻傻分不清楚嗎?(上),覺得械字號面膜好像真的比一般面膜要優秀很多,那你可就錯了。
接下來我們就要說說使用械字號面膜容易踩雷的幾個地方。
01成分、作用原理不明,功效誇大
「械字號面膜效果更好」似乎是一個公認的「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普通面膜的成分表所有成分一目了然,大家在選擇面膜時就能避開那些可能導致過敏的、不好的成分,比如雙(羥甲基)咪唑烷基脲這類上過黑名單的成分。
但醫用敷料作為械字號,不需寫明所有成分,只需標出主要成分即可。像下方這款醫用敷料,只註明了產品主要成分是透明質酸鈉,卻宣稱能抵禦外界細菌、致敏原帶來的的傷害,這一點能否實現?如何實現?
我們無從而知,只能憑藉它的功效說明來判別是否適合自己使用。
相比較普通面膜需提供產品全成分並按照含量排順序來說,醫用敷料的水就有點深了。單從成分表上看,它的成分不明,含量不明,到底是靠什麼起作用的,無從得知。
另外一點是最容易引誘消費者上鉤的。最開始,醫用敷料一般都用於醫美手術術後,在醫囑的情況下使用,主要用來減緩肌膚不適等症狀。但部分人為了吸引更多的用戶購買,大肆宣傳神奇功效:袪痘、淡化痘印、補水等。但一看備案,才能發現真面目,它的真正用途和它所宣傳的風馬牛不相及:達到用於閉合性軟組織的物理退熱消腫、冷敷理療的作用。
02假裝是械字號面膜,實為普通面膜
市場上的面膜產品魚龍混雜,你可能買到更多的是打著「械字號面膜」稱號的「妝字號普通面膜」。
比如這款面膜,詳情頁上寫的是醫美用面膜,給人一種是「械字號面膜」的錯覺,
——實際掛的卻是妝字號的備案。
有的人,為了「賣得出去」,又給出了妝字號和械字號面膜功效完全相同的話術,如「某某產品的妝字號和械字號功效相同」。
所以大家在買面膜前,千萬要擦亮眼睛!
03醫用敷料產品不一定有臨床實驗
作為械字號產品,有些醫用敷料沒有做過臨床試驗即可上市,也是令人詫異。
國家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中說到,一類產品不需臨床實驗,二類產品在特定情形下可以不用臨床實驗,只需提供相關證明。
所以市面上的「械字號面膜」有沒有做臨床呢?不確定。有沒有功效呢?只有消費者用了才知道。
上面舉出的這兩個例子,絕非個例。
大家如果要購買醫用敷料,還是要先了解自己的肌膚需求,針對自身需求去購買適合自身的產品。
所以在此特別提醒廣大消費者,醫用敷料只適用做了醫美項目的、皮膚有炎症等有特殊需求的人。如果你的皮膚沒有這些問題,是沒有必要使用醫用敷料的。
醫用敷料確實有它的過人之處,生產環境更潔淨,添加的防腐劑會更少,對於敏感肌以及醫美術後人群會更加友好。
但醫用敷料的效果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神奇,其作用也不過是能使傷口更好地癒合,緩解術後症狀。醫用敷料並沒有奇效,也沒辦法根治各種各樣的皮膚問題。
一些人為了宣傳效果,斷章取義地衍生出械字號面膜、醫美面膜的概念,過度神化了這類醫用敷料。相信有很多消費者聽過「醫美面膜能拯救爛臉」這種說法吧?實際上,醫美面膜對於面部肌膚狀況的緩解十分有限,使用不恰當,甚至有可能會導致「爛臉」。針對這種問題,請一定一定一定(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在專業人士的指示下使用醫用敷料。
這次國家藥監局的發文對於規範市場有著重大意義,我們期待後續會有更多措施來規範混雜的醫美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