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幗不讓鬚眉,唐代女性也打馬球,習騎射,踢蹴鞠

2021-01-14 五十言與五千年

在中國歷史上,唐朝是一個極為獨特的朝代。這不僅僅是因為其國力強盛,而在於其包容、開放的政策,自信樂觀的風貌。

受一些畫作和陶俑影響,在今天許多人的認知中,唐代女性以豐腴為美,因此認為她們應該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養尊處優。但其實不然,受男性尚武之風的影響,唐代女性也熱愛運動,有著各種各樣體育項目。其中有些體育項目,即使放在今天,估計也沒有多少女性能夠拿下來。

多姿多彩的女性體育運動

若問起唐代什麼體育活動最為流行,馬球絕對是當仁不讓,高居榜首。唐代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無不對馬球痴迷若狂。馬球本是相當男性化的運動,因為對抗性極強,對身體素質要求很高。但唐代女性卻是巾幗不讓鬚眉,亦喜打馬球。

在唐代宮廷中,甚至還有女子馬球隊,經常進行比賽。出土文物中就有唐代四女子擊球圖和擊球女俑。張籍《寒食內宴二首》詩中有:「廊下御廚分冷食,殿前香騎逐飛球。」即是記寒食節時在宮中賜食,觀內廷女子打馬球之事。又花蕊夫人《宮詞》:「自教宮娥學打球,玉鞍初跨柳腰柔,上棚知是官家認,遍遍長贏第一籌。」則勝負早已先定了。

既然能打馬球,自然騎術出眾,因此一些女性對騎射也是手到拈來。這類女性,大多是宮娥,杜甫《哀江山》詩:「輦前才人帶弓箭,白馬嚼齧黃金勒。翻身向天仰射雲,一箭正墜雙飛翼。」雖然文學作品難免誇張,亦可想見其颯爽英姿。除了宮娥,一些貴族婦女也擅長騎射,《大唐傳載》載,李昌夔在荊南當官時,愛好打獵,他妻子獨孤氏,亦帶著兩千個女兵,「皆著乾紅紫繡襖子、錦鞍韉」,與丈夫一同打獵。

但不論是打馬球,還是騎射,畢竟都是一項劇烈的運動,對於體弱力衰的人尤其嬌弱的女子總不太相宜。而且騎馬馳逐偶一不慎,還會有一定的危險性。有一次,玄宗在三殿打球,榮王墮馬閃跌,昏迷了很久。其危險性可見一斑。但大唐女性實在是割捨不下對馬球的熱愛,於是聰明的大唐姑娘便想出了以驢代馬的「驢鞠」。

所謂「驢鞠」,也就是騎在驢子上擊球。天寶年間,劍南節度使郭英乂就曾在府中教女妓乘驢擊球為戲。

不過,上述這些運動項目,一般只限於上層貴族女性玩樂消遣。因為馬匹和驢都不便宜,且要進行訓練,其費用非一般平民女子支付得起。

除馬上打球外,唐人還盛行蹴鞠,俗稱為「步打」。蹴鞠不僅球的形狀類似於現代的足球,其比賽方法也相似,都是在場地兩端各設一球門,彼此分對以進球數分勝負。這是比較正規的。但亦有單人踢、雙人踢、三四人輪流踢。單人踢多採取踢花樣和次數多少決定勝負。三人輪流踢稱為「轉花枝」,四人輪流踢稱為「流星趕月」,還有八人踢的,叫「八仙過海」。所以蹴鞠比賽較自由,人數不拘。此外,相對於馬球,蹴鞠不需要養馬和調教馬匹,較為簡便易行,故尤受各階層的女性青睞。

《談劇錄》載,長安有一妙齡女子,約十七八歲,在路經勝業坊北街時,適逢有軍中少年蹴鞠,一球飛落到她的腳邊,此女子便起腳「接而送之,直高數丈」。又金陵有女妓王氏,球藝嫻熟,遠近聞名,一日她路經球場時,看見人們踢球,不禁技癢,便自動上場,其動作輕巧自如,令聚觀的人驚羨不已。王維《寒食城東即事》詩云:「蹴鞠屢過飛鳥上,千秋競出垂楊裡。」便是詠女子在寒食節踢球、蕩鞦韆的玩樂。

說起鞦韆,這應該是唐代女性最盛行的遊戲了。鞦韆在當時也叫千秋,因其用繩擺蕩,故又稱「彩索」、「彩繩」。士女炫服倩妝,或坐或立在繩板上,用力推引,使其身在半空中上下飄蕩以取樂。故俗稱「蕩鞦韆」。它初盛行於宮廷之中,每逢寒食清明之時,宮嬪們競築鞦韆,歡笑玩樂於其間,玄宗欣賞這種活動且稱為」半仙之戲」。自鞦韆宮中流行後,民間女子亦競相仿效,遂成為時俗。王建《幹秋詞》描寫女性蕩鞦韆時的情景:

長長絲繩紫復碧,嫋嫋橫枝高百尺。少年兒女重千秋,盤中結帶分兩邊。身輕裙薄易生力,雙手向空如鳥翼。……回回若與高樹齊,頭上寶釵從墮地。眼前爭勝難為休,足踏平地看始愁。

據此,鞦韆亦可較量勝負。但從其他詠鞦韆詩詞綜合觀之,唐代女性更喜歡在清和之日,或明月之夜,抑或人靜之際自由蕩鞦韆。

唐代女性體育運動興盛的原因

在我國古代,束縛女性的思想,主要是儒家思想。尤其是自董仲舒獨尊儒術以來,女性被束縛得越來越緊。但經南北朝戰亂,儒家地位日漸衰落,唐朝又奉道教為國教,使儒教走下神壇。因此唐代女性的地位,自由程度,遠非宋以後的幾個朝代可比擬。比如,唐朝初年,女性外出,必須得戴帷帽,可是自唐中宗以後,竟能露髻馳騁。這在理教興盛的明清時期,是不敢想像都事情。

另外,唐代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胡風盛行,穿胡衣,吃胡食,甚至是一種風尚。一些少數民族女性的愛好,亦被大唐姑娘效仿。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蹴鞠。蹴鞠本來流行於突厥女子中,唐太宗滅西突厥後,將大批突厥人遷往長安,大唐姑娘為其風所侵染,亦流行起蹴鞠來。

再一個就是上行下效。唐代很多女性體育運動,基本都是先在貴族女性中流行,爾後風靡全國。其實這也好理解,這些貴族女性,整日閒暇無聊,又不缺錢,自然要找些消遣活動來。而男性體育運動,是她們最好最直接的模仿對象。

最後,唐朝社會相對安定、經濟富庶、國力強盛,也為當時女性體育的興盛奠定了物質基礎。

但隨著唐王朝的滅亡,宋代理學的興起,女性從此被束縛於閨閣之中,再難在活動場上看到她們靚麗的身影。直到封建社會的消亡。

相關焦點

  • 民間故事:巾幗不讓鬚眉
    巾幗不讓鬚眉。幗,婦女頭髮上的飾物。巾幗,婦女的頭巾和頭髮上的裝飾物。諸葛亮派人給司馬懿送去巾幗,意謂司馬懿如同婦人。後以「巾幗」為婦女的代稱。古人稱男子為鬚眉。封建傳統歧視女性,所以當一個女人很有作為時,就叫巾幗不讓鬚眉,意思是說女人不比男人差。 今天。
  • 唐代貴婦騎驢打馬球
    崔氏墓中發現大量獸骨,經鑑定為驢骨和牛骨(資料圖片)騎馬打馬球是唐代宮廷盛行的體育競技運動,然而,中外考古專家合作,對西安一座唐代貴婦墓葬中出土驢骨等遺存進行多學科研究分析,結論令人咂舌:驢可能是這名貴婦在宮廷馬球比賽中的坐騎。
  • 巾幗不讓鬚眉!臺灣女性從政大盤點
    今天是三八婦女節,我們就聊一聊有關臺灣女性從政的話題。女性在島內政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現任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就是女性。
  • 唐代女性的出行方式及出行裝:羃籬、帷帽與胡帽
    但女子騎馬,特別是在公開的場合,把騎馬當作一種日常的出行方式,則是南北朝至唐代才有的特殊風氣。中原男子騎馬之風起於戰國時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但學習騎射的都是男子,與女性無關。而從南北朝時期的胡漢融合開始,社會風氣受到以鮮卑族為主的北方遊牧民族的影響,女子騎馬之風逐漸流行起來。
  • 巾幗不讓鬚眉,紅黑大戰盤點三國殺中高爆發的女性武將
    在三國殺遊戲中,巾幗英雄絕對是個亮眼的存在,而在三國殺中的女性人物不乏有高爆發的人物,雖然大多數都是三血脆身板,但是技能的聯動性和傷害性並不弱,而有的女將更是有著爆發王的美譽,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在三國殺中巾幗不讓鬚眉的女性英雄人物吧!
  • 唐代馬球運動,何以「閃耀」唐朝盛世,備受唐朝詩人歌詠
    古代的球類運動不如現在的球類運動多,主要有三種,分別是:蹴鞠、馬球和捶丸。蹴鞠是一種古代常見的球類運動,具體的玩法就是用腳踢。其實蹴鞠這項體育運動的起源要追溯到漢朝,它當時已經發展成了一種有組織的團體活動。
  • 巾幗不讓鬚眉,做事有謀略的星座女生
    那麼在12星座當中,做事最有謀略,能夠巾幗不讓鬚眉的女性有哪些呢?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而作為具有王者特質的獅子女當然也是巾幗不讓鬚眉的。她們眼界較高,具有雄才大略,頭腦聰明,反應敏捷,同時這類女人的自尊心也非常強,算得上12星座當中裡最實打實的女強人了。 特別是在職場當中,其行事果斷利索,雷厲風行,無論做人做事都比較豪爽,從不扭扭捏捏或者猶豫不決。就算是遇上比較棘手的問題也不會怕事,而是能夠迅速反應過來,並且用自己的才略去擺平和解決。
  • 西安一唐代墓葬出土驢骨 專家研究分析得出結論唐代貴婦騎驢打馬球
    崔氏墓中發現大量獸骨,經鑑定為驢骨和牛骨(資料圖片)騎馬打馬球是唐代宮廷盛行的體育競技運動,然而,中外考古專家合作,對西安一座唐代貴婦墓葬中出土驢骨等遺存進行多學科研究分析,結論令人咂舌:驢可能是這名貴婦在宮廷馬球比賽中的坐騎
  • 交通抗「疫」一線 巾幗不讓鬚眉
    這其中,有這樣一群美麗的身影,她們沒有隔離衣和防護服,只有一隻最普通的口罩,她們晝夜堅守崗位,奮戰一線,面對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不退縮,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在這場沒有硝煙的防疫狙擊戰場上,有一支巾幗不讓鬚眉的「紅色娘子軍」,她們堅守在防疫「後方」,牢記初心,不改本色,默默付出,傾聽民聲,了解民意,第一時間為出行群眾答疑解惑,匯集群眾需求,反映群眾呼聲,掌握行業輿情動態,為行業治理決策提供第一手數據資料,她們就是我市12328交通運輸服務監督電話的接線員。
  • 巾幗原指婦女的什麼配飾? 手帕還是頭巾?巾幗不讓鬚眉什麼意思
    巾幗原指婦女的什麼配飾?11月22日螞蟻莊園每日一題的答案是什麼?選對答案的話就可以領取180g小雞飼料了,小夥伴們一起來看看今天的正確答案吧!  支付寶螞蟻莊園11月22日問題:  巾幗原指婦女的什麼配飾?  手帕  頭巾  答案:頭巾  答案解析:巾幗意思是古代婦女的頭巾和髮飾,借指婦女。
  • 巾幗不讓鬚眉:這些威士忌行業的女性,值得被更多人看見
    「喝醉了指不定發生什麼事。」調酒大師雷切爾·巴裡就曾談過這個問題:「幾乎沒有婦女參加(威士忌行業),那條路線是封閉的。」一邊是閒言碎語,一邊是現實情況。那還有女性在威士忌行業裡發光發熱, 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為我們這些威士忌愛好者提供更多知識、釀造出好酒嗎?
  • 維絲漁人|巾幗不讓鬚眉,為什麼說養發館適合女士創業
    現在的新出道的偶像,部分人的業務不在線,但高顏值也能幫助他們吸引大批粉絲成功出道。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對於自己的「面子」工程可是十分重視。現在不關事中年人,還是年輕男女,都普遍有各種頭髮問題,導致人的形象和精神面貌有損,著實十分影響面子。
  • 「詩詞鑑賞」看世界盃 讀中國足球-蹴鞠詩詞
    詩中寫高超的蹴踘技巧,可以玩出各種花樣,男兒們此時不免要炫耀其身手:「蹴踘屢過飛鳥上」,可見踢球之高;而女孩們則穿著打扮入時,於垂楊中蕩起鞦韆,「鞦韆競出垂楊裡」,有如飛仙一般,吸引了眾多少年的目光。同樂天和微之深春-其四唐-劉禹錫何處深春好?春深大鎮家。
  • 巾幗不讓鬚眉,2019年那些讓人印象深刻的女性電競選手
    他們發現學員中的女性玩家的進步幅度是高於男性玩家的!當然,上述實驗的樣本有限,也不是那麼嚴謹,但是博士認為:上述的研究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女性玩家的遊戲天分應該是不遜色於男性的。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確實有越來越多的有實力的女性電競選手出現在大家的視野中。今天,博士就想和大家聊聊2019年那些讓人印象深刻的女電競選手,她們很好地詮釋了什麼叫做巾幗不讓鬚眉。
  • 巾幗不讓鬚眉,原來中國古代有這麼多女詩人青史留名
    中國歷史上到底有多少女性詩人?恐怕我們誰也說不清。有一些是名氣比較大,廣為人們所知,比如唐代四大女詩人:李冶、薛濤、劉採春、魚玄機。宋代四大女詞人李清照、朱淑真、張玉娘、吳淑姬。文學史上公認的第一位女詩人許穆夫人,朱熹考證的第一位女性詩人莊姜。
  • 張嘉倪的六大古裝,順嬪驚豔,孫尚香嫵媚,唯她巾幗不讓鬚眉
    導讀:張嘉倪的六大古裝,順嬪驚豔,孫尚香嫵媚,唯她巾幗不讓鬚眉張嘉倪在《延禧攻略》裡的順嬪,雖說戲份不是很多,但真的有被驚豔到了。皇帝給她起名「沉璧」,太合適了吧,精緻,無暇,完美。這麼美的臉蛋太適合演個妖精了。
  • 看古代敦煌的清明民俗活動:踏青、放風箏、鬥雞、蹴鞠等
    蹴鞠十年蹴鞠將雛遠,萬裡鞦韆習俗同。絲綢之路上的蹴鞠自秦漢時期就得以風行,並成為漢代重要的軍事訓練和提高將士身體素質及愉悅身心的重要手段。漢將霍去病駐守河西時,曾親自率領將士們練習蹴鞠。這些詩詞使人們能真切地了解到蹴鞠在當時的盛行。此外,蹴鞠對宗教也曾產生了相當的影響,敦煌遺書《涅槃經》《瑜伽師地論》等佛教經卷中也提到「鞠」的遊戲。絲綢之路上的寒食蹴鞠活動歷經幾千,年的發展,其形式、方法、規則等都有所變化。如在兩漢時期的蹴鞠主要是用於軍事習武的手段。隋唐時期的蹴鞠技藝有了較大提高,並出現了充氣的皮質球。
  • 創·異 | 女設計師眼中的「巾幗不讓鬚眉」
    我們從詩詞中讀到了木蘭的鏗鏘颯爽「永遠不讓鬚眉,不管規則是誰制定!」我們從歌曲中聽到了木蘭的自信堅定花木蘭作為中國家喻戶曉的人物,她的身上有女性的柔美也有男性的剛毅,是個充滿反差的人物。古今中外不乏對其傳奇經歷的演繹,不同的創意形式也傳遞著不同的精神內核。
  • 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宋代妹子們的生活也很嗨皮!
    宋詞印象中是婉約的,宋詞中的女性角色,多是傷春悲秋、滿腔幽怨的形象。女性們更是受三從四德的約束二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能去的場所只有家中方寸之地。事實上中國古代女子的生活真是這樣嗎?可以說宋代相比明清,是一個對女性非常友好的社會。從一些史料和文學作品、文物等看,宋朝女性的生活並不是枯燥無味,雖然不如現代這樣隨心所欲,宋代妹子們的生活也很」嗨」!01社會地位在陳朱理學還未成熟的宋朝,女性的社會地位和唐代差不多。
  • 巾幗不讓鬚眉,且看這群女兵的深藍航跡!
    在東海艦隊有這麼一群女孩她們不愛紅裝愛武裝在青春最美的時候為了同一個蔚藍的夢從南北東西匯聚而來▲濟南艦張玲人物小傳:張玲,濟南艦通信部門信號兵,2018年9月入伍,當兵不滿兩年卻頗有老兵「範兒」,理論知識和操作能力一點都不輸給男兵,她常說:「不怕困難阻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