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天跑步高溫成了最大的挑戰,不管是新手菜鳥,還是資深跑者,都需要做到及時補水,因為補水是否及時、補水量是否合理不僅關係到我們的身體健康,還有運動後的恢復以及運動成績的好壞。
在身體缺水的狀態下跑步,且不用說跑得不舒服、無法跑出好成績,就連身體健康也會受到威脅,嚴重者會產生休克等現象,所以夏季跑步補水要及時、要科學。
跑步補水的重要性
水是人體進行新陳代謝的媒介,我們的生物反應都需要水的參與才能完成;也是運動過程中關節的潤滑劑;同時它還具有降低機體溫度的作用。
只有及時補充丟失的水分,才能保持身體機能穩定。下表顯示:體液丟失量佔體重1%表示脫水;超過5%表示嚴重脫水。脫水一旦到達2.5%,就會造成跑步效能25%的下降,迫使你降速,最終不得不漸漸停下來。
檢查機體水平衡的另一種方法是尿液顏色測試。淺色尿液表明體內含水量正常。尿液顏色越深表明體內含水量越低。
此外,由於缺水引起的身體反應:如抽筋、中暑、昏厥等也有很大機會隨之而來,所以懂得如何補水就是跑者必修的一課。
夏季補水喝什麼?
跑步訓練之後人體消耗了非常多的能量,在喪失了很多水分的同時,也流失了很多的礦物質和鹽,所以運動之後可以跑者們選擇喝一些含電解質的運動飲料。不過在不運動時,則最好少喝,因為它含有此時身體本不需要的糖、電解質及熱量。
如果你的運動強度比較高,或者你是愛出汗的人,那麼你可以飲用一些淡鹽水。鹽和水的配比為1升的水中加入0.15克的食鹽。但是飲水要注意遵循少量多次的規律,大量飲水反而會造成出汗更多,引發低鈉血症以及抽筋。
夏季溫度高,不少人會選擇冰水或者冰飲料來解渴,但是這樣對身體來說是有害的。經過劇烈運動後,我們身體會產生很多的熱量,使體內的器官,處在「高熱」之中。這個時候如果直接飲用冰水,會使喉嚨、食管、胃等器官遇冷而急劇收縮,容易出現胃痙攣、胃絞痛等不適。
夏季跑步的時候,喝的水溫度最好選擇8℃~12℃,而白開水則是最佳補水利器。
什麼時候補水?補多少水?
無論是普通水還是運動飲料,正確的喝法是少量多次,每次小口補水,大概每15-20分鐘補充100-150ml(大約半紙杯)的水分。此外,在運動的不同階段中,所需的飲料也有所不同。
美國運動醫學會的飲水指南指出,正確的補水方法應該是這樣的:
1、運動前
在運動前2小時,喝450-600ml的水或低滲運動飲料。可以提高機體的熱調節能力,降低運動中的心率,還能避免運動過程中出汗過多導致脫水現象。
在運動前10 - 15分鐘,喝200-350ml的水攝入適量的飲料、鈉(鹽)或點心有助於刺激機體對水的需求,使機體保持水分。
有時候水分的流失是很難察覺的,但是如果你明顯感到口渴,就是身體發出「嚴重缺水」的警示了。因此,夏季補水運動第一原則是一定要提前喝水!
2、運動中
運動時間低於1小時,每運動15 - 20分鐘,喝100-200ml的水;如果訓練量達到10公裡以上,或超過1個小時,就需要考慮到補充電解質。電解質包括很多成分,但是鈉和氯化物的比重最大,所以我們也常說需要「補鹽」。
這時每運動15 - 20分鐘,可以攝入100-200ml的等滲運動飲料(含5 -8%碳水化合物和電解質)。需要注意的是,每小時飲用量不超過1L。
每次訓練的溫度,個體差異和訓練強度都會影響到電解質的補充。具體的數量可以根據出汗量再參照一些運動飲料,泡騰片或是鹽丸的成分含量進行推算。
3、運動後
對比運動前後體重和檢查尿液顏色來估計體液流失情況,運動後2小時內及時補充水分。體重每降低500g,喝550-700ml的水或運動飲料。
需要注意的是,運動後馬上喝水會增加汗水的排出,使鹽分損失更多,還會加重心臟的負擔。因此,運動後,建議休息15分鐘左右再進行補水。
運動後身體流失了很多汗水和體液,需要適時適量補充飲水才能使身體維持最佳正常運作。最理想的黃金法則是補充比流失多25%至50%的飲水。
如何計算出那25%-50%?運動前後稱過體重,重量的差異便是粗估後運動時流失的水分及體液量。前後相差的公斤數再乘1.25或1.5,得出的數字便是建議需要補充的飲水量,即:每丟失1公斤體重,補充至少1250-1500ml(1.25—1.5升)液體,才能糾正脫水。
千萬不要過量補水
過量飲水會導致「稀釋性低鈉血症」,也稱「水中毒」。特別是大量出汗後又大量補白開水而不補充鹽分,更易導致「水中毒」。
水中毒是身體補充太多的水,這會導致乏力、頭暈、嗜睡、噁心、嘔吐、體重增加、肌肉痙攣、無力、癱瘓,甚至有死亡的風險。所以建議每小時攝入不能超過1升的液體。
一般來說,水中毒可以通過限制液體攝入量,增加食用鹽(鈉)的攝入量來避免。如果被認為是水中毒症狀,建議去醫院就診,及時治療。
總之,這個夏天,要運動更要科學補水!跑步的目的都是為了健康,所以在夏天一定要注意補水和預防高溫傷害,無論如何,健康運動都是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