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大藏經:佛本行集經 第五十九卷

2021-02-27 道宏弘道

第五十九卷 佛本行集經

婆提唎迦等因緣品第五十八之三

爾時長老提婆達多。見其阿難往向佛所。而告之言。長老阿難。欲何處去。爾時阿難而報之曰。我於今者。欲往見佛。爾時長老提婆達多。報阿難言。阿難。汝今若必然者。少時相待。我亦欲往諮優波陀。共汝相隨。俱往佛處爾時提婆達多。即至跋[口*耶]瑟吒僧伽之所。頂禮其足。卻住一面。而白之言。我今意欲往見於佛。唯願尊者慈愍聽許。

爾時長老跋[口*耶]瑟吒僧伽。報彼提婆達多。作如是言。汝若知時。往至佛所。為我通傳。頂禮佛足。問訊世尊。少病少惱。身安以不。起居輕利。行來化導。不損德也。身體氣力。勝常以不。提婆達多。報彼跋[口*耶]瑟吒僧伽。作如是言。如尊者教。不敢違背。遂即頂禮。圍繞三匝。辭退而去。

爾時阿難。與彼長老提婆達多。二人相隨。發雪山下。往向佛所。到佛所已。頭面禮足。卻住一面。

爾時長老提婆達多。白佛言。世尊。我昔求請如來出家。如來而不與我出家。如來今日可不見我得出家耳。

爾時佛告提婆達多。作如是言。提婆達多。汝為何事。而出家也。願汝得已。莫有背也。

時諸比丘。俱白佛言。希有世尊。世尊往昔。恆常教彼提婆達多。為利益事。提婆達多。今反投佛。以為怨仇。作是語已。佛告諸比丘。作如是言。汝諸比丘。非但今日我教彼人提婆達多。為利益事。反為其人。以我為怨。過去世時。亦復如是。我教利益。反怨於我。時諸比丘。白佛言。世尊。此事云何。願為論說。

爾時佛告諸比丘言。我念往昔。久遠世時。於雪山下。有二頭鳥。同共一身。在於彼住。一頭名曰迦嘍嗏鳥。一名優波迦嘍嗏鳥。而彼二鳥。一頭若睡。一頭便覺。其迦嘍嗏。又時睡眠。近彼覺頭。有一果樹。名摩頭迦。其樹華落風吹。至彼所覺頭邊。其頭爾時作如是念。我今雖復獨食此華。若入於腹。二頭俱時得色得力。並除饑渴。而彼覺頭。遂即不令彼睡頭覺。亦不告知。默食彼華。其彼睡頭。於後覺時。腹中飽滿。咳噦氣出。即語彼頭。作如是言。汝於何處。得此香美微妙飲食。而啖食之。令我身體。安隱飽滿。令我所出音聲微妙。彼頭報言。汝睡眠時。此處去我頭邊不遠。有摩頭迦華果之樹。當於彼時。一華墮落。在我頭邊。我於爾時。作如是念。今我但當獨食此華。若入於腹。俱得色力。並除饑渴。是故我時不令汝覺。亦不語知。即食此華。爾時彼頭。聞此語已。即生嗔恚嫌恨之心。作如是念。其所得食。不語我知不喚我覺。即便自食。若如此者。我從今後。所得飲食。我亦不喚彼覺語知。而彼二頭。至於一時。遊行經歷。忽然值遇一個毒華。便作是念。我食此華。願令二頭。俱時取死。於時語彼迦嘍嗏言。汝今睡眠。我當覺住。時迦嘍嗏聞彼優波迦嘍嗏頭如是語已。便即睡眠。其彼優波迦嘍嗏頭。尋食毒華。迦嘍嗏頭。既睡覺已。咳噦氣出。於是即覺有此毒氣。而告彼頭。作如是言。汝向覺時。食何惡食。令我身體。不得安隱。命將欲死。又令我今語言粗澀。欲作音聲。障礙不利。於是覺頭。報彼頭言。汝睡眠時。我食毒華。願令二頭。俱時取死。於時彼頭。語別頭言。汝所為者。一何太卒。云何乃作如是事也。即說偈言。

汝於昔日睡眠時我食妙華甘美味

其華風吹在我邊汝反生此大嗔恚

凡是痴人願莫見亦願莫聞痴共居

與痴共居無利益自損及以損他身

佛告諸比丘。汝等若有心疑。彼時迦嘍嗏鳥。食美華者。莫作異見。即我身是。彼時優波迦嘍嗏鳥。食毒華者。即此提婆達多是也。我於彼時。為作利益。反生嗔恚。今亦復爾。我教利益。反更用我為怨仇也。

爾時長老婆提唎迦。既出家已。即於彼時。夏三月內。成就三通。摩尼婁陀。得成天眼。長老跋涪婆。長老因耆。長老難提迦。此諸人等。證羅漢果。阿難。復得須陀洹果。提婆達多。成就世間凡夫神通。

爾時長老婆提唎迦。得羅漢果。或在樹林。或住在於空閒房室。或住露地。或住在於只陀園林。晝夜三時。恆唱是言。嗚呼快樂(如是三稱)

爾時眾多諸比丘等。詣向佛所。而白佛言。世尊。其彼長老婆提唎迦喬瞿彌子。不樂在於世尊法中。不喜不樂。恆常憶昔王位時事富貴之樂。恆常憶念如此事故。或住樹下。或住空房。或在露地。三時唱言。嗚呼快樂(如是三稱)

爾時世尊。喚一比丘。而告之言。汝來比丘。當往詣彼婆提唎迦比丘之邊。而為我語。作如是言。世尊喚汝。其彼比丘白言。如教不敢違也。即往詣彼婆提唎迦長老之所到已告言。婆提唎迦。世尊喚汝。

爾時長老婆提唎迦。聞彼語已。詣向佛所。到已頂禮。卻住一面。

爾時佛告婆提唎迦。作如是言。婆提唎迦。汝實不樂於我法中行梵行不。恆常憶昔王位樂不。由憶彼故。或在樹下。或在閒房。或在露處。三時唱言。嗚呼快樂。嗚呼快樂。如是以不。

爾時長老婆提唎迦。而白佛言。如是世尊。如是跋檀多。佛復告言。汝見何利。或在樹下。乃至三時唱如是言。嗚呼快樂。嗚呼快樂。

爾時長老婆提唎迦白佛言。世尊。我昔在家。治於王位。剎利灌頂。七重牆壁。圍我宮殿。守護我等。復有象軍。七重守護。復有馬軍。如是七重。復有車軍。及以步軍。皆各七重。俱被鎧甲。手執戎仗。所謂弓箭刀槊矛楯。金剛大杵。及大鐵棒。矛鑹鐵輪。三叉鉞斧。諸戎仗等。周匝繞我。牆外復有七重水塹。如是守護。如是障蔽。猶於夜中。若聞諸聲。心生恐怖。不得安樂。身毛皆豎。恒生慚愧。諸根變動。世尊我今。或在樹下。或在閒房。或在露處。夜聞種種諸惡獸聲。無有恐怖。身毛不豎。無有慚愧。諸根不變。是故我恆獨坐思惟。心作是念。我今大得利益之事。今者世尊為我大師。自覺說法於彼法中。我得出家。行於梵行。多有禁戒。攝受於我。成妙行人。我於今者。善得活命。善得命終。是故世尊。我以往昔王位樂時及富貴時。比於今日出家之樂。坐空閒樂覺觀之樂。寂定之樂。沙門等樂。憶念此故。或在樹下。或在閒房。或在露處。知足少欲。從他乞食。身毛不豎。猶如山鹿。心得自在。坐臥去住。無有障礙。三時唱言。嗚呼快樂。如是三稱。

爾時長老婆提唎迦。在於佛前。對諸大眾。而說偈言。

我昔在於深宮裡七重牆壁甚高峻

嚴治樓櫓及卻敵並有七重隍塹等

軍眾宿衛執戎仗無晝無夜守護我

如是種種自防守身意猶故不安寧

我今在於世尊前無有一人守護我

及以在於空閒處或在樹下山林中

如我佛子婆提迦諸人各各相守護

行住坐臥常安樂是故心無有攀緣

我昔宮內乘大象身著繒彩上妙衣

食啖粳糧甘美飯羹臛調和肉味等

今者坐臥隨意鋪空閒身著糞掃衣

舍愛拔除苦根本欲有所行隨我意

爾時世尊。因此事故。復說偈言。

若人知命不生惱亦即不憂是命終

若能勇猛見真諦雖墮苦海終無怖

已斷有愛比丘等於一切物悉已斷

生死煩惱皆滅盡如是無復有後有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作如是言。汝諸比丘。若知於我聲聞弟子豪貴之中。舍家出家最第一者。所謂即此婆提唎迦比丘是也。

爾時諸比丘。白佛言。世尊。今此長老婆提唎迦。往於昔日。造何善根。今生釋種大豪貴家。乃至多饒資財產業。無所乏少。復作何業。承繼釋種。得升王位。復作何業。便得出家。受具足戒。獲羅漢果。世尊復記。汝諸比丘。若於聲聞弟子之中。舍彼豪望。而出家者。婆提唎迦。最為第一。

爾時佛告諸比丘僧。作如是言。汝諸比丘。我念往昔久遠之時。有一貧人。以乞自活。從一城至波羅奈城。至彼城已。其城所有乞人見者。皆呵責言。汝從何來。而至於此。遂遮不聽遊行告乞。

爾時彼人。見有障礙。作是思惟。我於彼輩。無有過失。何故障我而乞告也。於時波羅奈城有一長者。遺失銅缽。時彼長者求覓銅缽。所在不獲。因求缽故。至餘一村。時彼乞人。於糞聚中。得彼銅缽。掛於杖頭。將來往入波羅奈城。從街至街。從巷至巷。從此交巷。至彼交巷。從此隅角。至彼隅角。口唱是言。此之銅缽。是誰之物。識者收取。而彼遊歷處處東西。求覓其主。了不能得。既不得主。便即往至付梵德王。乃至長者。後聞有人從彼糞中。得一銅缽。掛於杖頭。將來入彼波羅奈城。從街至街。從巷至巷。而口唱言。是誰銅缽。處處遊訪。不知主處。既不得主。便付梵德。既聞是已。到梵德邊。到已白言。大王當知。前者乞人。所奉銅缽。是我之物。

時梵德王。遣使往喚彼之乞人。而語之言。汝於前者。所送銅缽。今此長者雲是我許。其事如何。彼人即白梵德王言。如是大王。我本不知彼之銅缽是誰之物。在糞聚中。我既得已。即掛杖頭。將來往入波羅奈城。東西訪問不知主處。以不得主。遂即將來奉與大王。任王所用。

爾時梵德。聞彼語已。心大歡喜。而告彼言。仁者。汝今欲於我邊乞何等願。我當與汝。而彼銅缽。還其長者。

爾時彼人。白梵德王。作如是言。大王。今若必欲歡喜與我願者。願王於此波羅奈城。所有乞人。用我為王。時梵德王。復告彼言。今者何用與彼乞兒而為王也。但當更乞諸餘好願。或金或銀。或索國中最勝村落。用為封邑。我即與汝。時彼乞人。復白王言。王若歡喜。與我願者。我今止欲得前所願。王遂報言。任汝所樂。隨汝作耳。

爾時在彼波羅奈城。合有五百乞兒依住。彼乞願者。悉喚令集。而告之言。我今得與汝等為王。汝等必當聽我處分。時諸乞人。問彼王言。汝今云何處分我等。令作何事。時彼人言。汝等相共。或有捉我置髆上者。或有取我而背負者。自餘皆悉為我左右。圍繞而行。而彼五百諸乞兒輩。聞彼語已。即從處分。或有輿者。或背負者。處處遊行。所有飲食坐席之所。即往彼乞。乞已將向一處分張。而共食啖。如是方便。多時活命。

時有一人。屏處獨食摩呼荼迦(隋言歡喜丸)。爾時乞王。從其人邊。奪取彼食摩呼荼迦。奪已將走。其王徒眾五百乞兒。逐彼王走至於遠處。皆悉疲乏。既疲乏已。悉各回還。其彼乞王。身力壯健。走而不乏。更至遠已。回頭望看。五百乞兒。悉皆不見。既不見已。入一園內。取水洗手。坐於一邊。欲食彼食。未食之間。便生悔心。我今不善。我今何故。於彼人邊。奪取其食。更復誑我隨從人輩。此食既多。我食不盡。若世間內。有諸聖人。願知我意。而來此者。我即分與。發是心已。有闢支佛。名曰善賢。從虛空裡。飛騰而來。在彼人前。從空直下。去其不遠。其人遙見彼闢支佛。威儀庠序。行步齊停。舉動得所。不緩不急。見如是已。於彼闢支。心得淨信。得淨心已。作如是念。由我往昔所受貧賤。及以現在。皆悉不值如是福田。於如是人。不行布施恭敬供養。我昔若值如是福田。今日應不遭斯困頓。亦應不被他人逼切而得活命。我今將此摩呼荼食。奉上仙人。未審此仙受納已不。若蒙受者。願我將來免此貧賤困厄之身。作是念已。即將此食摩呼荼迦。奉此仙人。然闢支佛。有如是法。唯現神通。教化眾生。更無別法。時闢支佛。受取彼食摩呼荼迦。愍斯人故。從彼地方。騰空而去。其人見彼闢支世尊騰空去已。歡喜踴躍。遍滿其體。不能自勝。以歡喜心。頂戴指掌。遙禮彼尊闢支佛足。作是禮已。心發是願。願我此身。於未來世。恆常值遇如是世尊。或勝此者。而彼世尊所說之法。願我一聞速得證解。又願我於未來世中。在大威德豪族姓家。為王治化。更莫在彼貧兒之內。復作是願。生生世世。不墮惡道。佛告諸比丘。作如是言。汝諸比丘。若有心疑。於彼之時。波羅奈城。乞兒之王。施闢支佛摩呼荼迦。此是誰者。莫作異見。婆提唎迦比丘是也。時乞兒王。施闢支佛摩呼荼食。因彼業果。今生釋種。大豪貴族。乃至資財。無所乏少。復於彼時。作如是願。願我來世。於大威德豪族種姓。為王教化。因彼業報。今於釋種。得受王位。又時乞願。願我當來。生生世世。不墮惡道。因彼業報。不曾生墮惡道之中。恒生入天。流轉往反。多受快樂。又時復乞如是願言。願我來世。恆值如是闢支世尊。或勝此者。彼之世尊所說經法。願我聞已。速知速解。因彼業報。今值於我。而得出家。受具足戒。得羅漢果。我又授記。於我聲聞弟子之中。豪姓出家最第一者。婆提唎迦比丘是也。

汝諸比丘。婆提唎迦。昔造如是善根因緣。以造如是善根因故。今生豪姓釋種之家。大富大貴。乃至資財無所乏小。於釋種中。得紹王位。舍其王位。而得出家。受具足戒得羅漢果。故我授記。於我聲聞弟子之中。豪姓出家。婆提唎迦比丘第一。

其彼長老婆提唎迦。乃至已得阿羅漢果。恆住蘭若。乞食活命。著糞掃衣。常坐不臥。隨宜鋪設。唯持三衣。更無畜積。

至於一時。依住在彼舍婆提城。於阿蘭若樹林之內。時彼長老。求覓諸草及以樹葉。了不能得。即時求覓幹白象糞。聚以為鋪。上鋪坐具。結加趺坐。端身正直。即得正念。過於一夜。

爾時長老婆提唎迦。於晨朝時。著衣持缽。欲往入彼舍婆提城。往來乞食。於彼之時。城內多有乞食諸人。乞得食已。從其城出。去城不遠。各各別欲食所得食。

爾時長老婆提唎迦。遙見如是諸乞食人從城乞食。既得彼食。去城不遠。別坐欲食。遂往彼邊。默然而住。

爾時一切諸乞人等。作如是念。此之比丘。必於我等。欲有憐愍。故來乞食。作是念已各各自於所食之內。減取少分。與彼長老婆提唎迦。

爾時波斯那憍薩羅國其王。乘騎一大白象。其象名曰一分陀利。從其彼城舍婆提出。共一大臣。其臣名曰尸利跋陀(隋言彼賢)。時波斯那憍薩羅國其王。遙見婆提唎迦從彼乞兒乞食而食。即告大臣尸利跋陀。作如是言。尸利跋陀。此何比丘。乃從乞兒。乞食而吃。爾時大臣。審更熟看婆提唎迦。知是不虛。而白王言。大王當知。此是釋王婆提唎迦。其王即告彼大臣言。若如此者。汝驅白象。向彼婆提唎迦之邊。尸利跋陀。聞王敕已。而白王言。如王教敕不敢違也。受王敕已。將此白象。王乘其上。詣向長老婆提迦邊。

時波斯那憍薩羅國其王。去彼婆提唎迦住處不遠。從其象上下。禮長老婆提唎迦。禮彼足已。卻住一面。

時波斯那憍薩羅國王。啟白長老婆提唎迦。作如是言。阿梨耶。今者何故乃發如是貧賤之意。乃於如此貧人等邊。乞食而食。

爾時長老婆提唎迦。告波斯那憍薩羅王。作如是言。大王我今不以貧故。而從彼乞。我今自有七種寶財。但我意樂。從於貧人而乞食耳。又欲令彼諸貧兒輩。斷貧窮故。而從乞也。大王當知。我已有眼。但欲為彼無明眾生開眼目故。而來從乞。

複次大王。我今已脫一切系縛。但以為彼貪慾嗔恚所縛眾生得解脫故。而從乞食。

大王我今已度彼岸。但為拔脫煩惱淤泥所溺眾生故。從彼乞。

複次大王。我已獲得無病之處。但欲治彼煩惱所病諸眾生故。而從彼乞。時波斯那憍薩羅國其王。復白婆提唎迦。作如是言。阿梨耶。我亦貧無七種財寶。我亦幽冥。住於黑闇。我亦被於煩惱淤泥之所沉溺。我今亦有貪慾之病。願阿梨耶。憐愍我故。唯悕數數來至我家。

爾時長老婆提唎迦。告波斯那憍薩羅王。作如是言。大德大王。不須如此。作是語已。舍王而去。

摩尼婁陀等因緣品第五十九之一

又時世尊。為諸比丘。演說諸法。於時長老摩尼婁陀。睡眠不覺。

爾時佛告摩尼婁陀。作如是言。摩尼婁陀。汝何於此法義之內。如是睡眠。汝於此事。深為不善。汝起莫睡。從此已後。摩尼婁陀。更不睡臥。正以多時。不得睡故。壞其肉眼。唯以天眼。觀世間色。

爾時世尊。告比丘言。汝諸比丘。於我聲聞諸弟子中。清淨梵行。最第一者。所謂摩尼婁陀是也。

又於一時。摩尼婁陀。數數縫綻諸衣裳等。又時五指總持五針。

爾時長老大目揵連。詣向其所。而語之言。摩尼婁陀。汝今共我遊行去來。爾時長老摩尼婁陀。報目連言。長老目連。且住且住。待我衣成。

爾時目連。復語長老摩尼婁陀。汝今若以神通縫者。願速成就。若以今意所欲成者。亦願早成。摩尼婁陀。縫此衣時。其針綖脫。爾時長老。摩尼婁陀。獨自唱言。世間誰樂欲作功德。與我穿針。

爾時世尊。獨在房內。攝心坐禪。及以清淨天耳。聞此摩尼婁陀作如是語。聞是語已。譬如壯士屈申臂頃。即於本處。不現其身。往至長老摩尼婁陀。住於前已。取針而貫。

爾時長老摩尼婁陀問言。是誰為我穿針。佛告之言。摩尼婁陀。是我為汝貫穿針耳。

爾時一切諸比丘等。傳聞此語云道。世尊為彼長老摩尼婁陀。以綖穿針。既聞此語。各各思惟。世尊猶尚為彼清淨梵行之人。佐助不辦。況復我等。何故默然。不相助也。因爾已後。諸比丘僧。有所作者。各各相助。

時諸比丘。以此因緣。往詣佛所白言。世尊。其彼長老摩尼婁陀。往於昔日。種何善業。今得出家。受具足戒。得羅漢果。世尊復記言。諸比丘。於我聲聞弟子之中。得淨天眼。最第一者。所謂長老摩尼婁陀比丘是也。

作是語已。佛告一切諸比丘言。汝諸比丘。我念往昔。過去久遠。超於無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名曰然燈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彼佛世尊。為諸比丘。說法之時。種種讚嘆天眼之事。

爾時有一居士之子。名曰大財。來集彼會。坐於眾內。聽說其法。彼居士子。既聽法已。作是思惟。我今雖復不諮父母舍家出家。我今但可為未來世得天眼故。造諸善根。作是念已。備辦脂油。得其百鬥。於燃燈佛無上正真等正覺所。然燈供養。心起是願。願我來世。值如是佛。彼佛說法。速得證解。於彼世尊聲聞弟子所有天眼。願我第一。又發是願。生生世世。不墮惡道。爾時然燈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告彼居士子大財言。於未來世有佛。名曰釋迦牟尼多他伽多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十號具足。於彼世尊聲聞弟子。得天眼者。汝當第一。爾時佛告諸比丘言。汝等比丘。或有心疑。彼時然燈佛邊。大富居士子大財者。此即摩尼婁陀是也。

爾時佛復告諸比丘。作如是言。我念往昔。久遠之時。有一賊人。於闇夜中。行在小徑。欲為竊盜。至於半路。其鞋綱斷。

爾時彼處。有一闢支佛舍利塔。於其塔所。時有一人。然燈求福供養承事。而彼燈油。將欲盡滅。其賊至彼。見燈欲盡為欲續彼。斷鞋綱故。遂益其脂。又以箭鏃。挑出燈炷。爾時彼燈還得明熾。

爾時彼賊。見燈明已。去邊不遠。續彼鞋綱。因彼明故。得見彼塔。見彼塔已。遂得心淨。得心淨已。發如是願。此塔是誰。願我來世。當值此塔本體世尊。或勝此者。若彼世尊所說之法。願我聞已。速得知解。於彼世尊所有聲聞弟子之中。得天眼者。最為第一。又願當來。生生世世。不墮惡道。


相關焦點

  • 閱讀大藏經:佛本行集經 第五十卷
    第五十卷 佛本行集經說法儀式品第五十二
  • 閱讀大藏經:佛本行集經 第四十一卷
    第四十一卷 佛本行集經迦葉三兄弟品第四十四之二
  • 閱讀大藏經:佛本行集經 第五十二卷
    第五十二卷 佛本行集經優陀夷因緣品第五十四之一
  • 佛教:《大藏經》的開始,使民間百姓都願抄經誦經,以求保佑
    到唐代開元年間,釋智升寫了開元釋教錄二十卷,詳細記錄從漢明帝水平十年至開元十八年,一共六百六十四年間,傳入中國的大小乘經律論三藏、賢聖集傳,及失譯缺本等,共收錄5048卷。這一本佛典目錄,成為中國佛教經藏的最完備總結。《宋僧傳》稱讚它說「經法之譜無出生之右」。後來刻印《大藏經》,大多都是依照《開元釋教錄》來組織收錄,經錄按千字文順序標記也成為傳統。
  • 囊謙的文化名片:東倉《大藏經》
    其中,用金、銀粉書寫的藏文經卷就有200多卷,全部寫在秘制的黑色藏紙上,經文全部是手寫體。保護經卷的檀木夾板上雕刻著佛像,以及象、馬、蓮花等圖案,皮質捆帶上還壓製出六字真言圖案,這種壓花捆帶很是少見。  東倉《大藏經》作為彌足珍貴的歷史文物,1992年省文化廳文物部門高度重視其保護問題,現場考察了囊謙冬日格村東倉家族保存《大藏經》的藏式民居,認為該民居,年久失修,設施簡陋,不具備保管條件。隨後,持續不斷地推動《大藏經》的保護工作。1995年,在州政府的協調下,東倉家族傳人東倉保毛與州文物管理所籤訂保護合同,由州文管所接管經卷,將經卷保存在玉樹州農業銀行金庫裡。
  • 【銘記】第五十九集 | 吳桂馥:捨身炸暗堡的無名英雄
    【銘記】第五十九集 | 吳桂馥:捨身炸暗堡的無名英雄 2020-11-11 19: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趙城金藏》新現經卷亮相杭州圖書館,講述孤本上下八百年傳奇歷史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宋浩 12月5日,由榮寶齋主辦,北京榮寶與在藝承辦,雲杪文化與杭州圖書館協辦的《趙城金藏》最新發現經卷暨唐宋重要佛教典籍特展在杭州圖書館正式開幕。這件達19米的妙法蓮華經文句卷八重新發現,對《趙城金藏》而言無疑是重要補充,迅速在學界引發巨大關注。中國國家圖書館研究館員李際寧研究《趙城金藏》30多年,經其權威認證,新面世的妙法蓮華經文句卷八確為《趙城金藏》原件。「從紙張、字體、乃至版式、千字文帙號『冥』字的寫法、刻法,都跟我們所知的幾卷一樣。」
  • 道經道書之高上玉皇本行集
    高上玉皇本行集經一般簡稱為《皇經》,它是現在道教中主要的一部經,每逢較大的道教節日,他們一定要念誦此經。《玉皇經》早見於道藏,它出世時間不詳,作者亦無考。經卷前有託名天樞上相張良的序,後面還有他的奏陳表文。據近 代學者考證,有人認為是隋唐道流所作。
  • 乾隆大藏經 大乘大集部 自 在 王 菩 薩 經 二卷 卷下
    乾隆大藏經大乘大集部自在王菩薩經二卷
  • 閱讀大藏經:妙法聖念處經 第六卷
    妙法聖念處經 第六卷
  • 閱讀大藏經:正法念處經 第八卷
    正法念處經  卷第八瞿曇般若流支 譯
  • 乾隆大藏經 大乘華嚴部 度 世 品 經 六卷 卷六
    乾隆大藏經大乘華嚴部度世品經六卷西晉三藏法師竺法護譯度世品經卷第六
  • 《趙城金藏》最新發現經藏卷特展在京啟幕 全國四城巡迴展出
    《趙城金藏》遺珍妙法蓮華經文句觀摩活動現場 主辦方供圖人民網北京11月28日電 11月28日,「《趙城金藏》最新發現經卷暨唐宋重要佛教典籍特展」在北京榮寶齋大廈啟幕,以新發現的「妙法蓮華經文句卷八」為核心,展出多卷唐宋重要佛教典籍。
  • 《陀羅尼集經》裡有一個咒語能轉定業,但不建議初學者使用
    滅定業真言在大藏經中的名稱為「地藏菩薩法身印咒」。過去,因為釋迦牟尼佛在經中說,佛有三不能:一者,不能滅定業;二者,不能度無緣;三者,不能盡眾生界。加之這個咒語沒有找到記錄在哪部經典,因此被人質疑。後有學者考證,才知道這個咒語原來出自:《陀羅尼集經·卷六》。《大正藏》第十八冊頁839下,即地藏菩薩法身印咒。
  • 《法句經》故事集-累劫以來的仇恨
    《法句經》故事集-累劫以來的仇恨世間的怨恨無法止息怨恨,唯有慈悲可以止息怨恨,
  • 雜阿含經卷十二之十
    世間集如實正知見,若世間無者不有;世間滅如實正知見,若世間有者無有,是名離於二邊說於中道。所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謂緣無明行,乃至純大苦聚集;無明滅故行滅,乃至純大苦聚滅。」  佛說此經已,尊者[跳-兆+散]陀迦旃延聞佛所說,不起諸漏,心得解脫,成阿羅漢。  爾時,世尊晨朝著衣持缽,出耆闍崛山,入王舍城乞食。
  • 中醫古籍閱讀《針灸甲乙經》卷二
    《針灸甲乙經》卷二
  • 楞伽經 01:達摩祖師來到漢地正法眼藏的傳承就是以《楞伽經》為印心之據
    【㈡魏譯:為元魏時,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所譯之《入楞伽經》,十卷。】【㈢唐譯:由唐時于闐三藏法師實叉難陀所譯之《大乘入楞伽經》,七卷。】「以上三種譯本《大藏經》中都有收;最近大乘精捨出了一本《楞伽經會譯》,即是把三種譯本分段並列,很有參考價值,不過其中魏譯及唐譯部分,與大藏經中的文字,有些地方頗有出入。」諸位!你們一定要認識一下《大藏經》。
  • 萬卷佛經 稀世之寶 曠日彌久 珍藏如初
    抗日戰爭時期,日偽將太原各寺院的佛經卷匯集於此。新中國成立後,重新整理的宋、元、明版《大藏經》亦保存於此,計有善本兩萬餘件;非善本也有萬卷。為我國藏經保有最多、最完整的寺院。至今寺內保存著我國木刻印刷史上的早期珍貴版本——北宋《崇寧萬壽藏》和南宋《磧砂藏》。
  • 曠世國寶《趙城金藏》妙法蓮華經文句卷八以5692.5萬元高價成交
    此卷的重新發現在學界引發巨大關注,中國國家圖書館研究館員李際寧研究《趙城金藏》30多年,經其權威鑑定,新面世的妙法蓮華經文句卷八確為《趙城金藏》原件。「從紙張、字體乃至版式、千字文帙號『冥』字的寫法、刻法,都跟我們所知的幾卷一樣,確定為原件真跡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