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大藏經:妙法聖念處經 第六卷

2021-03-05 道宏弘道

妙法聖念處經 第六卷


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國那爛陀寺三藏傳教大師賜紫沙門臣法天奉 詔譯


於罪不怖畏彼人無智慧

後至命終時苦惱恆燒燃

周遍天界中墮落誰能見

彼恆貪淫樂於此莫能知

淫慾生虛誑迷惑於有情

牽引落三途如繩而系縛

生滅恆如是有情須自利

調柔身口意煩惱勿令生

法境等須息一切著淫者

增痴墮無常不覺慾火燒

遠離於親眷朋友善知識

骨肉並眷屬大苦死來時

波吒何能說初至無常位

如山忽倒摧須臾不可停

剎那而滅謝若處一切智

無罪無輪迴究竟出苦源

諸天恆愛樂慾海深無底

何能有足期增長愛貪心

如酥油灑火種種莊嚴貌

破壞出世因流轉四趣中

人傍地獄鬼生死恆無間

往復如陶輪群品大愚痴

不了煩惱性若彼諸有情

永離於貪愛當獲最上因

解脫無系絆智者除煩惱

諸苦病不侵降伏於貪嗔

長獲安樂道生苦不能染

罥索不能縛智慧漸圓明

照知一切事若於圓寂理

而起無相心離垢絕囂塵

究竟到彼岸於彼苦樂境

洞然無所得而入大解脫

常住空寂舍復起慈悲心

愍念有情故示苦智真如

遠離於罥索令意斷疑慮

永除於貪愛解脫苦惱怖

獲得最上慧悟彼集散空

設壽八萬劫亦復墮無常

此可恆安住天界永無失

見惡而生慢於罪不思惟

愚迷無方便恆求於快樂

喻如砂聚中求油終不得

若作罪業行恆常而逼迫

苦樹罪根深一切惡生長

我說此真如定為法非法

彼意恥作罪後復無煩惱

利益廣無邊獲至真如際

若復愚迷。於佛言教。而不信受。後至無常。自得苦惱。經無數百千俱胝那由他阿沒那等。破壞人天。無常罪火。決定焚燒。此不盡劫。瞿曇告言。天復云何而得久住。喻如水沫芭蕉。無有纖毫真實。幻化非久。若恆愛此快樂。無有是處

爾時彼佛。問彼天眾。知此義不。天意歡喜。如聞五樂。多獲快樂。得五功德。而復說言。彼有飛禽。名曰嬉戲。能善說法。為彼天眾。即說伽他曰

有欲愛不足無因人意足

發起不足心如是無知死

一切眾生界形類有多般

長遠時分中不能修方便

永不受安樂決定墮輪迴

恆處於地獄生生亦如是

若實宣說。帝釋境界。富貴殊勝。異於諸天。於此輪迴。亦不能免。決定無常。乃普遍天上。未有微妙之處。可避無常。而皆墮落

是時天帝。善解法相。名憍屍迦。為彼天父。種種精進。說多因行。而諸天眾。猶不省悟。誰能樂修靜行。遠離罪垢。唯縱愚迷。心著放逸。於斯教誨。而不受持。久遠無邊。云何不覺。彼諸愚人。樂作惡因。於彼後身。而被罪惡。種種破壞。寧知惡業隨眠纏縛

爾時苾芻。而說頌曰

若行善利以其臥具飲食衣等

供給供養尊卑之眾不為自身

而求福利或觀自身誰作主宰

乃遇惡境作罪怨家固來欺陵

而起真實離相忍辱智者審觀

都無病痛苦惱之難唯有現在

不靜之物作如是身而復此身

剎那不住盛壯亦然破壞何身

眾生迷醉於自財物不作利益

增長罪業不受教命亦不行施

於一切處心不受用賊等窺壞

云何護持若心回向布施師等

彼財殊妙而復棄捨如棄草木

心不愛著貧劣有情恆行救度

離垢無著今世後世獲七眾戒

救度最上戒護於人當生天上

智慧廣大彼能截斷一切煩惱

病等枷鎖過大嶮惡輪迴之橋

到彼堅牢涅槃彼岸心淨離垢

得無生忍喻如擔負其物輕少

遠出長途而不疲乏若人擔負

惡業輕少遐歷世間而不沉沒

又如飛禽兩翼壯健高往虛空

遠疾可到若人持戒守護堅牢

欲往生天亦復如是

復有飛禽。名現真如。住彼白山。而能觀察。即說頌曰

喻我形色不住剎那快樂亦然

愚迷不覺若一切類善相多般

輪迴生時定隨破壞彼福破壞

一生亦然死王得便罪意何免

恆行快樂無財黑繩摧壞有情

無病強力安樂遠離死王近來

近則心迷群生命壞罪破長時

天人輪轉不覺根迷遠離安樂

墮閻羅界方知業果快樂剎那

而身衰朽悅諸塵境不覺貪著

快樂受盡老死王侵諸根對境

戀著不足彼後無常自生煩惱

若無慧燈照見塵境受行境界

執我分別樂著虛妄慾火恒生

境力如風吹慾火盛智覺真如

思惟成妄一切愚迷嬉戲不覺

恆行境界吹於慾火天人行欲

墮彼天界彼具天德實得天樂

衰相現前不壞何往剎那不住

念念生滅暫住非久彼命如是

此境屬他一心不覺五德天樂

壞苦速離帝釋天王抖擻煩惱

三障垢靜歸依三寶三業廓然

悟得最上三佛菩提雖生罪地

罪垢不染留心作善

彼有焰魔獄卒。為彼眾生。而說頌曰

意懷貪慾嫌棄善緣不離輪迴

得此苦果不依天行而作罪因

彼後無常反恨作惡利刀割體

猛火燒身猶未為傷五根得罪

苦不可忍眼觀美色如實得樂

寧知恆苦聞聲耽味其過亦然

作罪冤家是故舍離彼三冤家

纏縛罪人破人安樂貪痴和合

遠離戒品因墮地獄若行戒律

後得福善若違戒律後得煩惱

飲酒殺命離他婦女邪見兩舌

不守威儀縱情放逸破壞有情

因沉惡道貪著邪行而復惡口

今世後世無彼安樂遠離惡人

親近善友滅此罪根不信此業

無得業果無眾安樂惡果根本

煩惱後燒若作妄語本非法師

我解深法彼後無常得魔業果

轉此人身而生惡趣是故如來

說此無明一切貪慾何得快樂

知足無貪身離煩惱欲生快樂

是名快樂解脫相應得最上樂

若貪快樂如毒和水解脫快樂

如乳和水慾火燒害愚盲不覺

又復貪愛度量財利酤賣酒肉

得財無數心猶未足無常殺鬼

速來牽引若耽欲樂樂住境界

得不快樂如來說此夢覺法喻

如乾闥城如空無實如水上沫

如芭蕉堅如彼火毒欲境亦然

若味因果知欲過罪不迷真如

成就智慧獲靜思惟去其貪愛

苦惱不生壞欲亦然欲為罪主

如世毒藥彼意不足墮落天界

復墮地獄欲賺愚迷喻彼懸河

亦如電閃世間毒力莫勝女色

思想欲增如火熾盛是故智者

離欲寂靜無前無後亦無中間

如如而行增長亦爾彼得欲苦

等觸大焰知如是過智者遠離

速離欲故定得安樂無數百千

那由他天以欲行故墮火毒獄

器杖治罰其毒如火遠離快樂

不行欲因如上地獄不見不聞

若貪慾人斷其欲貪亦無苦惱

是故無垢得意清淨於一切處

滅慾火焰入彼種種最上善業

彼行無染

爾時帝釋。觀察飛禽住莊嚴樹。色喻檀金。彼法因果。正見善業。而說頌曰

正見善業如彼大樹鬱茂金色

種種莊嚴智者所說如善果報

處處出生不善若善得彼人身

復行善業得生天上不善亦然

下沉地獄欲迷善意而復不得

最上良藥若知果報意不愛欲

眾生境界迷醉味著若恆行貪

惡定同生女生煩惱如世間火

若此火生煩惱如是女人煩惱

生眾生心破壞世間一切法滅

為地獄因大仙所說女人奸媚

口甜心毒情愛不恆愛戀須臾

棄背亦爾彼性浮囂可喻掣電

誑詀有情詐行恩愛天人龍鬼

羅剎眷屬境界亦爾女人鄙惡

譬彼黑毒種姓不擇勢力不顧

愛恚不恆姓如風火唯募財物

殊無終始如有嶮難嫌棄遠離

如是富人彼即愛樂若住貧賤

急急離別譬如遊蜂花卉芬芳

競來採食若樹幹朽一切遠離

無財亦然女人遠離女人黑暗

心縱顛狂破壞勝因罔知良善

如女人縛天縛亦爾若值女縛

定墮地獄若貪女色貪中第一

若有眾生雖曉欲業而猶耽著

是故無知迷人不覺又復女人

詐吐心誠惑他信己身雖同處

心則差殊損壞有情毒如蛇蠍

方便多求一切養育女人行德

而不能為如是自性殊無測度

智者不著心恆決定

忉利天宮。有善法堂。爾時諸天。會善法堂。有如是散亂者。飛禽為彼。而說頌曰

譬如飛禽隨其自性樂厭不同

而有二種一見蓮華而復樂著

若見林野而自厭離一見林野

意欲樂住如見蓮華卻思遠離

眾生亦爾林如靜善華喻欲貪

智者樂林而深適意天人顛倒

反募蓮華如出暖日能去大寒

解脫之樂亦復如是貪中生苦

樂謝何安智者不迷而求解脫

於一切處為最上樂住牟尼林

能善觀察住意無貪天人最上

住此欲貪而不久遠若行無貪

樂中最上居林寂靜行中第一

一切苦斷受甜惡行誑賺有情

適意林巒宜善觀察心善觀察

恆處安樂心行無貪樂處林野

彼人樂林心恆純善離欲無貪

得寂靜樂若人煩惱怖見林間

貪愛倍增而自燒煮棄背貪愛

無垢清淨心定生生常獲安樂

如具富貴福盡成空盛處少年

老侵頓易一切恩愛定有別離

一切有為和合暫爾此世間法

正覺正說若覺愚迷舍愛知足

入寂靜林獲最上樂炫己俊利

思愛多方遠離善林永失利樂

林間默觀寂靜相應適意無貪

善心成滿是故聚落散亂恒生

若處山林離諸貪愛汝意速疾

厭離愚迷最上靜林相應住處

心行若靜永離煩惱行若相應

善根增盛假使有人得千帝釋

報壽若終亦歸生滅恆行貪慾

一切不見被欲降伏而生眾苦

欲愛之樂須臾暫住不久即滅

心如怨家能離彼樂彼欲無得

煩惱苦果皆從欲生解脫生樂

彼樂真實於善逝行縱任相應

離欲無貪獲樂無盡五欲之樂

先甜後苦樂相壞時而沈地獄

無貪之善初後中間離垢清淨

受樂無窮是真善母愚迷欲樂

云何離彼過失恒生中後深苦

罪行云何不見快樂喻如世間

有其毒花其色鮮[禮*色]其體有毒

人若觸花毒害於身罪行欲樂

其毒亦然又如當風執彼火炬

亦如飛蛾投其燈焰欲樂之火

燒害亦然是故欲毒恆須遠離

天著欲故積惡虛生人募愛貪

愚盈罪行是故慾火焚燒善根

賺失天人沈斯惡趣若未命謝

速回心意於一切善修令增長

貪等惑亂三過生塵三毒作一

罪網猶大若起三惑相續不盡

歌舞唱妓耳目順情天意如石

而被牽動一切欲境蓋覆靜心

沉溺愛河無時超度天何愚迷

欲賺不覺譬如毒樹開其毒花

蜂蛾採食毒殞其命貪慾之毒

損害亦爾而墮三途如火燒木

天人不覺生此罪地受苦終盡

方離泥黎天人愚迷不思作善

罪惡境界彼無一信智者審觀

真如幻夢愚人非夢為地獄因

是故離欲得解脫善棄背惡行

利益善因彼利若行永離諸惡

天無黑行彼有智者正見決定

不樂散亂獲種種福

爾時世尊。教受天子行不散亂行。而說頌曰

天人宮殿散亂之根迷醉樂著

而墮輪迴若離散亂輪迴亦脫

彼散亂根即是無明自性黑暗

如人無眼我觀彼過迷火不別

愚痴深廣散亂亦然眾生愚迷

積聚財寶而自育養復更散亂

墜墮惡趣天亦愚痴愛著女色

本望離苦悅意快樂寧知命殞

得大苦惱集欲之樂不久即散

一切眾生業壽有限少壯剎那

即當衰老善惡業縛誰得自在

譬如樂主捻弄木人須假線絲

方成作用有情亦爾須假惑業

方處輪迴若離愛貪則無作用

非久業行智者不信遠離一切

散亂方便若離散亂不生三界

譬如有人墜墮深崖其中猶有

不失命者若人散亂墮三界崖

其中未有得出離者一切惑業

散亂最上於晝夜中恆不安樂

若世間人纖毫散亂破壞有情

出世之意是故遠離

彼世尊座如實說已。天主帝釋。發尊重心。敷其座具。頭面禮足。起立合掌。見伽他書。心生怖畏。頌曰

若不散亂如彼甘露若行散亂

而墮無常不散亂人天中最上

散亂之行輪迴之根清淨之行

安樂之本是故正定於一切處

獲最上樂若於欲樂如怖極苦

散亂大毒同壞眾善迷毒散亂

人行惡作不從散亂能得安樂

若彼智者平等宣說德與無德

一切執我為苦樂根如我世尊

伽他書典離欲清淨獲益安樂


相關焦點

  • 閱讀大藏經:正法念處經 第八卷
    正法念處經  卷第八瞿曇般若流支 譯
  • 閱讀大藏經:佛本行集經 第四十一卷
    第四十一卷 佛本行集經迦葉三兄弟品第四十四之二
  • 閱讀大藏經:佛本行集經 第五十卷
    第五十卷 佛本行集經說法儀式品第五十二
  • 《趙城金藏》新現經卷亮相杭州圖書館,講述孤本上下八百年傳奇歷史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宋浩 12月5日,由榮寶齋主辦,北京榮寶與在藝承辦,雲杪文化與杭州圖書館協辦的《趙城金藏》最新發現經卷暨唐宋重要佛教典籍特展在杭州圖書館正式開幕。展覽以新面世的《趙城金藏》孤本巨帙——妙法蓮華經文句卷八為核心,此卷長達19米、蒙元時期原紙、燕尾收尾、品相完好,與國家圖書館鎮館之寶《趙城金藏》中的妙法蓮華經文句卷二、卷五相連,成為增補、研究《趙城金藏》的重要文獻,展覽同時展出多卷唐宋重要佛教典籍。
  • 曠世國寶《趙城金藏》妙法蓮華經文句卷八以5692.5萬元高價成交
    《趙城金藏》妙法蓮華經文句卷八長達19米,蒙元時期原紙,燕尾收尾,品相完好,與國家圖書館鎮館之寶《趙城金藏》中的妙法蓮華經文句卷二、卷五相連,成為增補、研究《趙城金藏》的重要文獻,在版本、文獻及歷史方面均具有重要價值。
  • 閱讀大藏經:佛本行集經 第五十二卷
    第五十二卷 佛本行集經優陀夷因緣品第五十四之一
  • 乾隆大藏經 大乘華嚴部 度 世 品 經 六卷 卷六
    乾隆大藏經大乘華嚴部度世品經六卷西晉三藏法師竺法護譯度世品經卷第六
  • 佛教:《大藏經》的開始,使民間百姓都願抄經誦經,以求保佑
    到唐代開元年間,釋智升寫了開元釋教錄二十卷,詳細記錄從漢明帝水平十年至開元十八年,一共六百六十四年間,傳入中國的大小乘經律論三藏、賢聖集傳,及失譯缺本等,共收錄5048卷。這一本佛典目錄,成為中國佛教經藏的最完備總結。《宋僧傳》稱讚它說「經法之譜無出生之右」。後來刻印《大藏經》,大多都是依照《開元釋教錄》來組織收錄,經錄按千字文順序標記也成為傳統。
  • 佛教經典 |《妙法蓮華經》卷二(015)
    甘露法語每日閱讀,佛光普照《妙法蓮華經》,簡稱《法華經》,後秦鳩摩羅什譯,七卷二十八品,六萬九千餘字。《妙法蓮華經》說一乘圓教,表清淨了義,究竟圓滿,微妙無上。如斯罪人,永不見佛,眾聖之王,說法教化,如斯罪人,常生難處,狂聾心亂,永不聞法。
  • 閱讀大藏經:佛本行集經 第五十九卷
    第五十九卷 佛本行集經婆提唎迦等因緣品第五十八之三
  • 南無妙法蓮華經!地獄裡的眾生聽到後立刻升天
    這個老婆婆想了想說:以前有一次去收購魚,半路上下大雨,發大水,船不能走,就被困在一個小島上,島上有一個廟,裡面有個僧人正在講說妙法蓮華經。我因為被困在島上,無事可做,就只好坐下來聽那個僧人講妙法蓮華經,一聽就是一下午。請問我聽了佛經,這個算是善業嗎?閻羅法王聽了大為高興:甚微妙善,這個善業實在是太好太微妙了啊!現在我放你回陽,使你復活。
  • 《趙城金藏》最新發現經藏卷特展在京啟幕 全國四城巡迴展出
    《趙城金藏》遺珍妙法蓮華經文句觀摩活動現場 主辦方供圖人民網北京11月28日電 11月28日,「《趙城金藏》最新發現經卷暨唐宋重要佛教典籍特展」在北京榮寶齋大廈啟幕,以新發現的「妙法蓮華經文句卷八」為核心,展出多卷唐宋重要佛教典籍。
  • 囊謙的文化名片:東倉《大藏經》
    其中,用金、銀粉書寫的藏文經卷就有200多卷,全部寫在秘制的黑色藏紙上,經文全部是手寫體。保護經卷的檀木夾板上雕刻著佛像,以及象、馬、蓮花等圖案,皮質捆帶上還壓製出六字真言圖案,這種壓花捆帶很是少見。  東倉《大藏經》作為彌足珍貴的歷史文物,1992年省文化廳文物部門高度重視其保護問題,現場考察了囊謙冬日格村東倉家族保存《大藏經》的藏式民居,認為該民居,年久失修,設施簡陋,不具備保管條件。隨後,持續不斷地推動《大藏經》的保護工作。1995年,在州政府的協調下,東倉家族傳人東倉保毛與州文物管理所籤訂保護合同,由州文管所接管經卷,將經卷保存在玉樹州農業銀行金庫裡。
  • 妙法蓮華經•譬喻品第三
    妙法蓮華經 卷 第二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詔譯
  • 你做這些事,就是正念,就是念佛、念法、念僧|妙法蓮華經淺釋
    你做這些事,就是正念07:09來自宣化上人全集▲ 點擊收聽音頻妙法蓮華經淺釋 179(六)正精進。精進,有的是正精進,有的是邪精進。邪精進,他修一種邪法,這種邪法是害人的。怎麼樣害人法呢?正精進,依照佛的四念處去修行,是正精進;依照佛的四正勤去修行,這是正精進;依照佛的四如意足去修行,這是正精進;依照五根、五力的法門去修行,這是正精進;依照七菩提分去修行,這是正精進;依照八正道分去修行,這是正精進;依照苦、集、滅、道四諦法去修行,這是正精進;依照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這十二因緣去修行,這也是正精進
  • 《正法念處經》夜摩天見兜率天人報盡壽終
    經裡說的很形象,命終墮落時候好比人世間看到一顆碩大的火流星,朝著地球砸來,好比科幻片裡的世界末日,讓夜摩天人驚恐無比!  正法念處經卷第四十 觀天品第六之十九(夜摩天之五)  既到彼已。善業力故。復有第六退相已現。謂身汗水。本清今濁。復有第七退相已現。謂至樹下取花取果。樹枝則舉。高不可得。則不能取。復有第八退相已現。謂天子來。共行欲者。則見天女色醜無媚。復有第九退相已現。謂有風來散其頭髮。令不柔軟。觸則粗澀。此退相現。天數十日。於人中數。經二千年。猶故不退。  彼處如是久時受樂。彼天和合第一音聲。歌舞遊戲。種種受樂。於虛空中有大光明。
  • 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卷第六,七
    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卷第六    罽賓國三藏沙門般若共牟尼室利譯謂四念處云何為四。謂身受心法。云何身念處謂觀內身循身觀心得安住。觀外身循身觀心得安住。觀內外身循身觀。心得安住。是名身念處。云何為受念處。謂觀內受外受內外受循受觀。心得安住。云何為心念處。謂觀內心外心內外心循心觀。心得安住。云何為法念處。謂觀內法外法內外法循法觀。心得安住。復有五道是解脫道。云何為五。所謂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復有六道是解脫道。云何為六所謂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舍念天。
  • 經中之王《妙法蓮華經》之浩瀚博大功德
    諸佛皆向其處說法。悉能受持一切佛法。又能出於深妙法音。  5.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得八百身功德。得清淨身如淨琉璃。眾生喜見。其身淨故。三千大千世界眾生。生時死時上下好醜。生善處惡處。悉於中現。及鐵圍山。大鐵圍山。彌樓山。摩訶彌樓山等諸山。及其中眾生悉於中現。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所有及眾生悉於中現。若聲聞闢支佛菩薩諸佛說法。皆於身中現其色像。
  • 能受持讀誦《妙法蓮華經》這部經的人,有多大的功德呢?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妙法蓮華經淺釋 454復能清淨持戒:又能清淨其心、清淨其身。清淨其心,是怎麼樣?心裡沒有煩惱,沒有瞋恨,沒有這一種染汙法在心裡頭。染汙雜念不要有,這是清淨其心。那麼清淨其身呢?你身就不要做那一種不合法的事情、不乾淨的事情;所做的事情,都要特別的守規矩。守規矩,就是乾淨;不守規矩,就是不乾淨,所以要清淨持這個戒律。
  • 《妙法蓮華經》講記·信解品第四(2)【第三次修訂版】
    窮子見父有大力勢,即懷恐怖,悔來至此,竊作是念:此或是王,或是王等,非我傭力得物之處。不如往至貧裡,肆力有地,衣食易得。若久住此,或見逼迫,強使我作。作是念已,疾走而去。時富長者,於師子座,見子便識,心大歡喜,即作是念:我財物庫藏,今有所付。我常思念此子,無由見之,而忽自來,甚適我願。我雖年朽,猶故貪惜。即遣旁人,急追將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