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 卷 第二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詔譯
譬喻品 第三
爾時舍利弗踴躍歡喜,即起合掌,瞻仰尊顏而白佛言:「今從世尊聞此法音,心懷踴躍,得未曾有。所以者何?我昔從佛聞如是法,見諸菩薩授記作佛,而我等不與斯事,甚自感傷,失於如來無量知見。世尊!我嘗獨處山林樹下若坐若行,每作是念『我等同入法性,云何如來以小乘法而見濟度?是我等咎,非世尊也。所以者何?若我等待說所因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必以大乘而得度脫,然我等不解方便隨宜所說。初聞佛法,遇便信受、思惟、取證。』世尊!我從昔來,終日竟夜每自克責,而今從佛聞所未聞未曾有法,斷諸疑悔,身意泰然,快得安隱。今日乃知真是佛子,從佛口生,從法化生,得佛法分。」
爾時舍利弗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聞是法音,得所未曾有;心懷大歡喜,
疑網皆已除。昔來蒙佛教,不失於大乘;
佛音甚稀有,能除眾生惱;我已得漏盡,
聞亦除憂惱。我處於山谷,或在林樹下,
若坐若經行,常思惟是事;嗚呼深自責,
云何而自欺?我等亦佛子,同入無漏法;
不能於未來,演說無上道。金色三十二,
十力諸解脫,同共一法中,而不得此事;
八十種妙好,十八不共法,如是等功德,
而我皆已失。我獨經行時,見佛在大眾;
名聞滿十方,廣饒益眾生;自惟失此利,
我為自欺誑。我嘗於日夜,每思惟是事;
欲以問世尊,為失為不失?我常見世尊,
稱讚諸菩薩;以是於日夜,籌量如是事。
今聞佛音聲,隨宜而說法;無漏難思議,
令眾至道場。我本著邪見,為諸梵志師;
世尊知我心,拔邪說涅盤。我悉除邪見,
於空法得證;爾時心自謂,得至於滅度;
而今乃自覺,非是實滅度。若得作佛時,
具三十二相;天人夜叉眾,龍神等恭敬;
是時乃可謂,永盡滅無餘。佛於大眾中,
說我當作佛;聞如是法音,疑悔悉已除。
初聞佛所說,心中大驚疑:將非魔作佛,
惱亂我心耶?佛以種種緣、譬喻巧言說,
其心安如海,我聞疑網斷。佛說過去世,
無量滅度佛;安住方便中,亦皆說是法。
現在未來佛,其數無有量;亦以諸方便,
演說如是法。如今者世尊,從生及出家、
得道轉法輪,亦以方便說。世尊說實道,
波旬無此事;以是我定知、非是魔作佛。
我墮疑網故,謂是魔所為;聞佛柔軟音,
深遠甚微妙,演暢清淨法;我心大歡喜,
疑悔永已盡,安住實智中。我定當作佛,
為天人所敬,轉無上法輪,教化諸菩薩。」
爾時佛告舍利弗:「吾今於天、人、沙門、婆羅門等大眾中說,我昔曾於二萬億佛所,為無上道故,常教化汝,汝亦長夜隨我受學;我以方便引導汝故,生我法中。舍利弗!我昔教汝志願佛道,汝今悉忘,而便自謂已得滅度。我今還欲令汝憶念本願所行道故,為諸聲聞說是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
「舍利弗!汝於未來世,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劫,供養若干千萬億佛,奉持正法;具足菩薩所行之道,當得作佛,號曰華光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國名離垢,其土平正,清淨嚴飾,安隱豐樂,天人熾盛;琉璃為地,有八交道,黃金為繩以界其側;其傍各有七寶行樹,常有華果。華光如來亦以三乘教化眾生。」
「舍利弗!彼佛出時雖非惡世,以本願故說三乘法。其劫名大寶莊嚴,何故名曰大寶莊嚴?其國中以菩薩為大寶故。彼諸菩薩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非佛智力,無能知者;若欲行時,寶華承足。此諸菩薩非初發意,皆久植德本,於無量百千萬億佛所淨修梵行,恆為諸佛之所稱嘆;常修佛慧,具大神通,善知一切諸法之門,質直無偽,志念堅固。如是菩薩,充滿其國。」
「舍利弗!華光佛壽十二小劫,除為王子未作佛時。其國人民,壽八小劫。華光如來過十二小劫,授堅滿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告諸比丘:『是堅滿菩薩次當作佛,號曰華足安行、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其佛國土,亦復如是。』舍利弗!是華光佛滅度之後,正法住世三十二小劫,像法住世亦三十二小劫。」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舍利弗來世,成佛普智尊,號名曰華光,
當度無量眾。供養無數佛,具足菩薩行,
十力等功德,證於無上道。過無量劫已,
劫名大寶嚴;世界名離垢,清淨無瑕穢;
以琉璃為地,金繩界其道;七寶雜色樹,
常有華果實。彼國諸菩薩,志念常堅固,
神通波羅蜜,皆已悉具足;於無數佛所,
善學菩薩道,如是等大士,華光佛所化。
佛為王子時,棄國舍世榮,於最末後身,
出家成佛道。華光佛住世,壽十二小劫,
其國人民眾,壽命八小劫。佛滅度之後,
正法住於世,三十二小劫,廣度諸眾生。
正法滅盡已,像法三十二,舍利廣流布,
天人普供養。華光佛所為,其事皆如是;
其兩足聖尊,最勝無倫匹。
彼即是汝身,宜應自欣慶。」
爾時四部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伽等大眾,見舍利弗於佛前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心大歡喜,踴躍無量,各各脫身所著上衣、以供養佛。釋提桓因、梵天王等與無數天子,亦以天妙衣、天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等,供養於佛;所散天衣,住虛空中而自迴轉;諸天伎樂百千萬種,於虛空中一時俱作,雨眾天華而作是言:「佛昔于波羅奈初轉法輪,今乃復轉無上最大法輪。」爾時諸天子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昔于波羅奈,轉四諦法輪,分別說諸法,
五眾之生滅。今復轉最妙,無上大法輪;
是法甚深奧,少有能信者。 我等從昔來,
數聞世尊說;未曾聞如是,深妙之上法;
世尊說是法,我等皆隨喜。 大智舍利弗,
今得受尊記,我等亦如是,必當得作佛。
於一切世間,最尊無有上;
佛道叵(pǒ)思議,方便隨宜說。
我所有福業,今世若過世,
及見佛功德,盡回向佛道。
爾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今無復疑悔,親於佛前得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是諸千二百心自在者,昔住學地,佛常教化言:『我法能離生老病死,究竟涅盤。』是學、無學人,亦各自以離我見及有無見等,謂得涅盤;而今於世尊前,聞所未聞皆墮疑惑。善哉!世尊!願為四眾說其因緣,令離疑悔。」
爾時佛告舍利弗:「我先不言『諸佛世尊以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方便說法,皆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是諸所說,皆為化菩薩故。然舍利弗!今當復以譬喻更明此義,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舍利弗!若國邑聚落有大長者,其年衰邁;財富無量,多有田宅及諸僮僕。其家廣大,唯有一門;多諸人眾,一百、二百乃至五百人止住其中。堂閣朽故,牆壁隤(tuí)落,柱根腐敗,梁棟傾危;周匝俱時欻(xū)然火起,焚燒舍宅;長者諸子若十、二十或至三十,在此宅中。長者見是大火從四面起,即大驚怖而作是念:『我雖能於此所燒之門安隱得出,而諸子等於火宅內樂著嬉戲,不覺不知、不驚不怖火來逼身苦痛切己,心不厭患,無求出意。』」
「舍利弗!是長者作是思惟:『雖身手有力,當以衣祴(gāi),若以几案,從捨出之。』復更思惟:『是舍唯有一門,而復狹小;諸子幼稚,未有所識,戀著戲處;或當墮落,為火所燒。我當為說怖畏之事:〔此舍已燒,宜時疾出,無令為火之所燒害。〕』作是念已,如所思惟具告諸子:『汝等速出。』父雖憐愍,善言誘喻,而諸子等樂著嬉戲,不肯信受;不驚不畏,了無出心;亦復不知何者是火?何者為舍?云何為失?但東西走戲視父而已。」
「爾時長者即作是念:『此舍已為大火所燒,我及諸子若不時出,必為所焚。我今當設方便,令諸子等得免斯害。』父知諸子先心各有所好種種珍玩奇異之物,情必樂著,而告之言:『汝等所可玩好,稀有難得;汝若不取,後必憂悔。如此種種羊車、鹿車、牛車,今在門外,可以遊戲。汝等於此火宅、宜速出來,隨汝所欲,皆當與汝。』爾時諸子聞父所說珍玩之物,適其願故心各勇銳,互相推排競共馳走,爭出火宅。是時長者見諸子等安隱得出,皆於四衢(qú)道中露地而坐,無復障礙,其心泰然,歡喜踴躍。時諸子等各白父言:『父先所許玩好之具,羊車、鹿車、牛車,願時賜與。』」
「舍利弗!爾時長者各賜諸子等一大車,其車高廣眾寶莊校,周匝欄楯四面懸鈴;又於其上張設幰(xiǎn)蓋,亦以珍奇雜寶而嚴飾之,寶繩交絡垂諸華纓,重敷綩綖,安置丹枕;駕以白牛,膚色充潔形體姝好,有大筋力,行步平正其疾如風;又多僕從而侍衛之,所以者何?是大長者財富無量,種種諸藏悉皆充溢,而作是念:『我財物無極,不應以下劣小車與諸子等。今此幼童,皆是吾子,愛無偏黨;我有如是七寶大車,其數無量,應當等心各各與之,不宜差別。所以者何?以我此物,周給一國猶尚不匱,何況諸子?』是時諸子各乘大車,得未曾有,非本所望。」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是長者等與諸子珍寶大車,寧有虛妄否?」舍利弗言:「不也,世尊!是長者但令諸子得免火難,全其軀命,非為虛妄。何以故?若全身命,便為已得玩好之具,況複方便於彼火宅而拔濟之。世尊!若是長者,乃至不與最小一車,猶不虛妄,何以故?是長者先作是意:『我以方便令子得出。』以是因緣,無虛妄也!何況長者自知財富無量,欲饒益諸子,等與大車。」
佛告舍利弗:「善哉!善哉!如汝所言。舍利弗!如來亦復如是,則為一切世間之父。於諸怖畏、衰惱、憂患、無明暗蔽,永盡無餘;而悉成就無量知見、力、無所畏,有大神力及智慧力,具足方便、智慧波羅蜜,大慈大悲常無懈倦,恆求善事利益一切而生三界朽故火宅,為度眾生生老病死憂悲苦惱、愚痴暗蔽三毒之火,教化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見諸眾生為生老病死憂悲苦惱之所燒煮,亦以五欲財利故受種種苦;又以貪著追求故,現受眾苦,後受地獄、畜生、餓鬼之苦;若生天上及在人間,貧窮困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如是等種種諸苦,眾生沒在其中歡喜遊戲,不覺不知不驚不怖,亦不生厭,不求解脫;於此三界火宅東西馳走,雖遭大苦,不以為患。」
「舍利弗!佛見此已,便作是念:『我為眾生之父,應拔其苦難,與無量無邊佛智慧樂,令其遊戲。』舍利弗!如來復作是念:『若我但以神力及智慧力,舍於方便為諸眾生贊如來知見、力無所畏者,眾生不能以是得度。所以者何?是諸眾生,未免生老病死憂悲苦惱,而為三界火宅所燒,何由能解佛之智慧?』」
「舍利弗!如彼長者,雖復身手有力而不用之,但以殷勤方便勉濟諸子火宅之難,然後各與珍寶大車。如來亦復如是,雖有力、無所畏而不用之,但以智慧方便,於三界火宅拔濟眾生,為說三乘:聲聞、闢支佛、佛乘,而作是言:『汝等莫得樂住三界火宅,勿貪粗敝色聲香味觸也;若貪著生愛,則為所燒。汝速出三界,當得三乘:聲聞、闢支佛、佛乘。我今為汝保任此事,終不虛也,汝等但當勤修精進。』如來以是方便誘進眾生,復作是言:『汝等當知此三乘法,皆是聖所稱嘆,自在無系,無所依求。乘是三乘,以無漏根、力、覺、道、禪定、解脫、三昧等而自娛樂,便得無量安隱快樂。』」
「舍利弗!若有眾生,內有智性,從佛世尊聞法信受,殷勤精進,欲速出三界,自求涅盤,是名聲聞乘,如彼諸子為求羊車出於火宅;若有眾生,從佛世尊聞法信受,殷勤精進求自然慧,樂獨善寂,深知諸法因緣,是名闢支佛乘,如彼諸子為求鹿車出於火宅;若有眾生,從佛世尊聞法信受勤修精進,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無師智、如來知見、力、無所畏,愍念安樂無量眾生,利益天人、度脫一切,是名大乘。菩薩求此乘故,名為摩訶薩,如彼諸子為求牛車、出於火宅。」
「舍利弗!如彼長者,見諸子等安隱得出火宅,到無畏處;自惟財富無量,等以大車而賜諸子。如來亦復如是,為一切眾生之父,若見無量億千眾生,以佛教門出三界苦,怖畏險道,得涅盤樂。如來爾時便作是念:『我有無量無邊智慧、力、無畏等諸佛法藏,是諸眾生皆是我子,等與大乘,不令有人獨得滅度,皆以如來滅度而滅度之。』是諸眾生脫三界者,悉與諸佛禪定解脫等娛樂之具,皆是一相一種,聖所稱嘆,能生淨妙第一之樂。舍利弗!如彼長者,初以三車誘引諸子,然後但與大車,寶物莊嚴、安隱第一,然彼長者無虛妄之咎;如來亦復如是無有虛妄,初說三乘引導眾生,然後但以大乘而度脫之。何以故?如來有無量智慧、力、無所畏諸法之藏,能與一切眾生大乘之法,但不盡能受。舍利弗!以是因緣,當知諸佛方便力故,於一佛乘分別說三。」
佛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譬如長者有一大宅,其宅久故而復頓敝,
堂舍高危柱根摧朽,梁棟傾斜基陛隤(tuí)毀;
牆壁圯(yí)坼(chè)泥塗褫(chǐ)落,
覆苫(shān)亂墜椽梠差脫,
周障屈曲雜穢充遍,有五百人止住其中。
鴟梟(chī xiāo)雕鷲(jiù)烏鵲鳩鴿、蚖(wán)蛇蝮蠍蜈蚣蚰蜒(yóu yán)、
守宮百足狖(yòu)狸鼷(xī)鼠,諸惡蟲輩交橫馳走;
屎尿臭處不淨流溢,蜣(qiāng)螂諸蟲而集其上;
狐狼野幹咀嚼踐蹋,齒齧(niè)死屍骨肉狼藉;
由是群狗競來搏撮,飢羸(léi)慞惶處處求食;
鬥諍揸(zhā)掣啀喍(ái chái)嗥吠(háo fèi),
其舍恐怖變狀如是。
處處皆有魑魅魍魎(chī mèi wǎng liǎng),
夜叉惡鬼食啖(dàn)人肉;
毒蟲之屬諸惡禽獸,孚乳產生各自藏護;
夜叉競來爭取食之,食之既飽噁心轉熾,
鬥諍之聲甚可怖畏。鳩槃荼鬼蹲踞土埵,
或時離地一尺二尺,往返遊行縱逸嬉戲,
捉狗兩足撲令失聲,以腳加頸怖狗自樂。
復有諸鬼其身長大,裸形黑瘦常住其中,
發大惡聲叫呼求食。復有諸鬼其咽如針。
復有諸鬼首如牛頭,或食人肉或復啖狗,
頭髮蓬亂殘害兇險,饑渴所逼叫喚馳走。
夜叉餓鬼諸惡鳥獸,
飢急四向窺看窗牖(yǒu),
如是諸難恐畏無量。 是朽故宅屬於一人,
其人近出未久之間,於後舍宅忽然火起,
四面一時其炎俱熾,棟梁椽柱爆聲震裂,
摧折墮落牆壁崩倒;諸鬼神等揚聲大叫,
雕鷲諸鳥鳩槃荼等,周慞惶怖不能自出;
惡獸毒蟲藏竄孔穴,毗舍闍鬼亦住其中,
薄福德故為火所逼,共相殘害飲血啖肉;
野幹之屬並已前死,諸大惡獸競來食啖;
臭煙烽勃四面充塞,蜈蚣蚰蜒毒蛇之類,
為火所燒爭走出穴,鳩槃荼鬼隨取而食。
又諸餓鬼頭上火燃,饑渴熱惱周慞悶走;
其宅如是甚可怖畏,毒害火災眾難非一。
是時宅主在門外立,聞有人言:『汝諸子等,
先因遊戲來入此宅,稚小無知歡娛樂著。』
長者聞已驚入火宅,方宜救濟令無燒害。
告喻諸子說眾患難:『惡鬼毒蟲災火蔓延,
眾苦次第相續不絕;毒蛇蚖蝮及諸夜叉、
鳩槃荼鬼野幹狐狗、雕鷲鴟梟百足之屬,
饑渴惱急甚可怖畏;此苦難處況復大火。』
諸子無知雖聞父誨,猶故樂著嬉戲不已。
是時長者而作是念:『諸子如此益我愁惱,
今此舍宅無一可樂,而諸子等耽湎(miǎn)嬉戲,
不受我教將為火害。』即便思惟設諸方便,
告諸子等:
『我有種種,珍玩之具妙寶好車,
羊車鹿車大牛之車,今在門外汝等出來,
吾為汝等造作此車,隨意所樂可以遊戲。』
諸子聞說如此諸車,即時奔競馳走而出,
到於空地離諸苦難。
長者見子得出火宅,住於四衢坐師子座,
而自慶言:
『我今快樂!此諸子等生育甚難,
愚小無知而入險宅,多諸毒蟲魑魅可畏,
大火猛炎四面俱起,而此諸子貪樂嬉戲。
我已救之令得脫難,是故諸人我今快樂。』
爾時諸子知父安坐,皆詣父所而白父言:
『願賜我等三種寶車。如前所許諸子出來,
當以三車隨汝所欲。今正是時惟垂給與』
長者大富庫藏眾多,金銀琉璃硨磲馬瑙,
以眾寶物造諸大車,莊校嚴飾周匝欄楯,
四面懸鈴金繩交絡,真珠羅網張施其上,
金華諸瓔處處垂下,眾彩雜飾周匝圍繞;
柔軟繒纊(zēng kuàng)以為茵蓐,
上妙細㲲(dié)價值千億,
鮮白淨潔以覆其上。有大白牛肥壯多力,
形體姝好以駕寶車,多諸儐從而侍衛之,
以是妙車等賜諸子。諸子是時歡喜踴躍,
乘是寶車遊於四方,嬉戲快樂自在無礙。
告舍利弗我亦如是,眾聖中尊世間之父;
一切眾生皆是吾子,深著世樂無有慧心。
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
常有生老病死憂患,如是等火熾燃不息。
如來已離三界火宅,寂然閒居安處林野;
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眾生悉是吾子。
而今此處多諸患難,唯我一人能為救護;
雖復教詔而不信受,於諸欲染貪著深故。
以是方便為說三乘,令諸眾生知三界苦,
開示演說出世間道。是諸子等若心決定,
具足三明及六神通,有得緣覺不退菩薩。
汝舍利弗我為眾生,以此譬喻說一佛乘。
汝等若能信受是語,一切皆當成得佛道。
是乘微妙清淨第一,於諸世間為無有上;
佛所悅可一切眾生,所應稱讚供養禮拜。
無量億千諸力解脫,禪定智慧及佛餘法,
得如是乘令諸子等,日夜劫數常得遊戲,
與諸菩薩及聲聞眾,乘此寶乘直至道場。
以是因緣十方諦求,更無餘乘除佛方便。
告舍利弗汝諸人等,皆是吾子我則是父,
汝等累劫眾苦所燒,我皆濟拔令出三界;
我雖先說汝等滅度,但盡生死而實不滅。
今所應作唯佛智慧,若有菩薩於是眾中,
能一心聽諸佛實法:諸佛世尊雖以方便,
所化眾生皆是菩薩;若人小智深著愛欲,
為此等故說於苦諦,眾生心喜得未曾有。
佛說苦諦真實無異,若有眾生不知苦本,
深著苦因不能暫舍,為是等故方便說道:
諸苦所因貪慾為本,若滅貪慾無所依止,
滅盡諸苦名第三諦。為滅諦故修行於道,
離諸苦縛名得解脫。
是人於何而得解脫?但離虛妄名為解脫;
其實未得一切解脫,佛說是人未實滅度。
斯人未得無上道故,我意不欲令至滅度。
我為法王於法自在,安隱眾生故現於世。
汝舍利弗我此法印,為欲利益世間故說,
在所遊方勿妄宣傳。若有聞者隨喜頂受,
當知是人阿鞞跋致。若有信受此經法者,
是人已曾見過去佛,恭敬供養亦聞是法。
若人有能信汝所說,則為見我亦見於汝,
及比丘僧並諸菩薩。
斯法華經為深智說,淺識聞之迷惑不解;
一切聲聞及闢支佛,於此經中力所不及。
汝舍利弗尚於此經,以信得入況餘聲聞?
其餘聲聞信佛語故,隨順此經非己智分。
又舍利弗憍慢懈怠、計我見者莫說此經;
凡夫淺識深著五欲,聞不能解亦勿為說。
若人不信毀謗此經,則斷一切世間佛種;
或復顰(pín)蹙(cù)而懷疑惑,
汝當聽說此人罪報。
若佛在世若滅度後,其有誹謗如斯經典,
見有讀誦書持經者,輕賤憎嫉而懷結恨;
此人罪報汝今復聽:其人命終入阿鼻獄,
具足一劫劫盡更生;如是展轉至無數劫,
從地獄出當墮畜生;若狗野幹其影枯瘦,
黧黮(lí dǎn)疥癩人所觸嬈;
又復為人之所惡賤, 常困饑渴骨肉枯竭,
生受楚毒死被瓦石。 斷佛種故受斯罪報。
若作駱駝或生驢中,身常負重加諸杖捶,
但念水草餘無所知,謗斯經故獲罪如是。
有作野幹來入聚落,身體疥癩又無一目;
為諸童子之所打擲,受諸苦痛或時致死;
於此死已更受蟒身,其形長大五百由旬,
聾呆無足宛轉腹行,為諸小蟲之所唼(shà)食,
晝夜受苦無有休息,謗斯經故獲罪如是。
若得為人諸根暗鈍,矬陋攣躄盲聾背傴(yǔ),
有所言說人不信受,口氣常臭鬼魅所著;
貧窮下賤為人所使,多病痟瘦無所依怙;
雖親附人人不在意,若有所得尋復忘失;
若修醫道順方治病,更增他疾或復致死;
若自有病無人救療,設服良藥而復增劇;
若他反逆抄劫竊盜,如是等罪橫羅其殃,
如斯罪人永不見佛。眾聖之王說法教化,
如斯罪人常生難處,狂聾心亂永不聞法;
於無數劫如恆河沙,生輒聾啞諸根不具;
常處地獄如遊園觀,在餘惡道如己舍宅,
駝驢豬狗是其行處,謗斯經故獲罪如是。
若得為人聾盲喑啞,貧窮諸衰以自莊嚴;
水腫幹痟疥(jiè)癩(lài)癰疽(yōngjū ),
如是等病以為衣服; 身常臭處垢穢不淨,
深著我見增益嗔恚, 淫慾熾盛不擇禽獸,
謗斯經故獲罪如是。 告舍利弗謗斯經者,
若說其罪窮劫不盡; 以是因緣我故語汝:
無智人中莫說此經。 若有利根智慧明了,
多聞強識求佛道者, 如是之人乃可為說。
若人曾見億百千佛, 植諸善本深心堅固,
如是之人乃可為說。若人精進常修慈心,
不惜身命乃可為說。 若人恭敬無有異心,
離諸凡愚獨處山澤, 如是之人乃可為說。
又舍利弗若見有人,舍惡知識親近善友,
如是之人乃可為說。若見佛子持戒清潔,
如淨明珠求大乘經,如是之人乃可為說。
若人無嗔質直柔軟,常愍一切恭敬諸佛,
如是之人乃可為說。復有佛子於大眾中,
以清淨心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說法無礙,
如是之人乃可為說。若有比丘為一切智,
四方求法合掌頂受,但樂受持大乘經典,
乃至不受餘經一偈,如是之人乃可為說。
如人至心求佛舍利,如是求經得已頂受,
其人不復志求餘經,亦未曾念外道典籍,
如是之人乃可為說。
告舍利弗我說是相,求佛道者窮劫不盡;
如是等人則能信解,汝當為說妙法華經。」
《妙法蓮華經》經文連結: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妙法蓮華經•提婆達多品
妙法蓮華經•常不輕菩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