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3. 這個人,他以父母所生的清淨肉眼,能見到三千大千世界 | 妙法蓮華經淺釋

2021-02-15 宣化上人全集

妙法蓮華經淺釋 463

爾時,佛告常精進菩薩摩訶薩,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是人當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莊嚴六根,皆令清淨。

爾時:釋迦牟尼佛說完〈隨喜功德品〉之後,在說〈法師功德品〉這個時候,佛告常精進菩薩摩訶薩:因為你要有功德,就必須要精進;你若不精進,就沒有功德。

這一品,常精進菩薩是當機者,釋迦牟尼佛告訴常精進菩薩這位大菩薩說,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華經:假使有修五戒、行十善的男子和女人,他們能以受持這部《妙法蓮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或者對著本子來讀《妙法蓮華經》,或者離開經本來誦《法華經》,能記得清清楚楚不忘,或者為人講解《妙法蓮華經》,或者書寫《妙法蓮華經》。

是人當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這個人可以得到八百眼功德,可以得到一千二百耳功德,可以得到八百鼻功德,可以得到一千二百舌功德,可以得到八百身功德,可以得到一千二百意功德。

我們人的六根,每一根都應該有一千二百個功德,這分三世、四方來講。三世,是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四方,東、南、西、北。在前邊有三百功德,在後邊有三百功德,在左邊有三百功德,在右邊又有三百功德,這合起來是一千二百功德。

那麼為什麼說眼睛只有八百功德呢?因為眼睛所見的不全,見前不見後、見左不見右。你這眼睛往前看,就看不見後邊了。說:「那我不信!要是開了眼,後邊也可以看得見!」那要說開眼的,現在是講一般沒有開眼的。佛法有種種的分別,你不要「籠統真如,顢頇佛性」;籠統,就是這麼混合著。

這本來是應該有一千二百功德,但是它不圓滿,只見前邊不見後邊;左右也可以見,但是左邊只見兩百五十功德,右邊又見兩百五十功德,左右各有五十個功德它見不著──你往兩邊看,你也不能看全了;你要想看全,就要把頭轉一轉,所以說它所見不圓滿。因為眼睛沒有完全的能力,左邊有兩百五,右邊有兩百五,前邊有三百,合起來只有八百功德。

這個耳朵,不論前後、左右、上下、四方,什麼地方有聲音,都聽得見,是具足的、圓滿的,沒有障礙,所以耳朵有一千二百功德。

這個鼻有進出息,一進、一出,這也作為三個四百來講,一進有四百、出去有四百,所以一呼吸有八百功德;但是在這一呼一吸之間,有停止的地方,那個停的地方也算四百功德,但因為不是具足的,所以鼻也只有八百功德。

我們的舌頭,舌是嘗味的,它很具足,無論什麼味,一到舌頭上,它都知道,所以舌也是有一千二百功德。

身怎麼有八百功德呢?身有觸,觸有順、逆二緣。順,是你所歡喜的這種觸塵;逆,是你所不歡喜的這種觸塵。在這順逆之間,那麼歡喜作為四百功德,不歡喜又作為四百功德;在離開這歡喜、不歡喜──離了這個觸塵,又作為四百功德。

它這兒只有順、逆這兩種緣它知道,這作為八百功德;等離開,它就不知道,就沒有觸覺了!所以離開的這四百功德,是缺的。

意在第六意識,還沒有到第八識,這意識是屬於有思想。它一想,就什麼都知道,所以是很具足的,很圓滿的。這第六意識,也有一千二百功德。

這個受持、讀誦、書寫、解說《法華經》的人,都有這麼多的功德,以六根就有六千的功德。以是功德,莊嚴六根,皆令清淨:以這六千種的功德,來莊嚴自己的六根,令這六根都清淨了──眼根也清淨,耳根也清淨,鼻根也清淨,舌根也清淨,身根也清淨,意根也清淨,都清淨了!

是善男子、善女人,父母所生清淨肉眼,見於三千大千世界,內外所有山林河海,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亦見其中一切眾生,及業因緣果報生處,悉見悉知。

是善男子、善女人,父母所生清淨肉眼:這個善男子和善女人,以父母所生的清淨肉眼。眼有五眼,有天眼、肉眼、慧眼、法眼、佛眼。有一首偈頌是:

天眼通非礙,肉眼礙非通,

法眼唯觀俗,慧眼了真空,

佛眼如千日,照異體還同。

天眼是通的,肉眼是有所障礙的,法眼是觀俗諦的,慧眼是觀空的;佛的眼睛好像一千個太陽似的,照了一切中道、真諦。

見於三千大千世界,內外所有山林河海:他以父母所生的這個肉眼,就可以見到三千大千世界以內,和三千大千世界以外的所有山林河海。這要是譬喻起來,我們這身體就是山,我們這毛孔就是林,我們這血就是河,我們這臟腑就是海。

那麼這個人,他以父母所生的清淨肉眼,能見到三千大千世界。四果阿羅漢,也可以看到三千大千世界;初地菩薩,可以看見一百個佛世界;二地菩薩,更要加上一倍,這看的都不同的。

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阿鼻是梵語,譯為無間,就是無間地獄。無間,沒有間歇,總受罪。無間地獄裡頭,有五種的無間:趣果無間、受苦無間、時無間、命無間、身形無間。

這位受持《妙法蓮華經》的法師,往下能看見阿鼻地獄,往上能看見有頂天。有頂天,是三界最高的一層天,也就是非想非非想處天。

亦見其中一切眾生,及業因緣果報生處,悉見悉知:下至阿鼻地獄,上至非想非非想處天,中間這一切的眾生,這位法師也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的,以及眾生造業受報的因緣,起什麼惑、造什麼業、受什麼果報?將來這果報,生到什麼地方去?他完全都看得見,完全都知道!

粉絲福利:公眾號後臺回復關鍵字 「大悲咒」、「楞嚴咒」、「宣化上人」,「電子書」 即可分別獲取 大悲咒楞嚴咒注音易背誦修持儀軌宣化上人事跡 ,以及 宣化上人23本電子書(PDF) 等材料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他身體這麼清淨呢?就因為他受持這部經的緣故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妙法蓮華經淺釋 477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是人舌根淨 終不受惡味其有所食啖 悉皆成甘露以深淨妙聲 於大眾說法以諸因緣喻 引導眾生心是說法之人,若欲以妙音,遍滿三千界,隨意即能至:這位講說《法華經》的法師,他想用這種不可思議的微妙音聲來說法,希望這個聲音能充滿到三千大千世界這麼遠。他只要這麼樣作觀想,那麼三千大千世界,即刻就可以聽見這種說法的妙音。大小轉輪王,及千子眷屬,合掌恭敬心,常來聽受法:大轉輪聖王,就是金輪王;小轉輪聖王,就是銀輪王、銅輪王、鐵輪王。
  • 你一聽聲音,就知道他現在是個男人,將來他要做女人了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妙法蓮華經淺釋 465複次常精進!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此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得千二百耳功德。以是清淨耳,聞三千大千世界,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其中內外種種語言音聲。複次常精進:釋迦牟尼佛又再叫一聲,常精進菩薩!
  • 有修行的人,就用鼻子這麼一聞,就知道你是做善的、是做惡的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妙法蓮華經淺釋 472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是人鼻清淨 於此世界中若香若臭物 種種悉聞知須曼那闍提 多摩羅栴檀沉水及桂香 種種華果香是人鼻清淨:這「鼻清淨」,就是父母所生的「肉鼻」。知道大千世界內外,這就是個「天鼻」;他又不著住一切的香塵,也不被香塵所染,這就是個「慧鼻」;他能分別不謬,這就是個「法鼻」;他又能異時互用、同時互用,這就是「佛鼻」,所以鼻也具有五種鼻。前邊所講的眼、耳,到現在是鼻;這也就是眼睛能聽,耳朵又能見,鼻子也能聞、也能見,這就是六根互用的境界,每一根都具足六根的功能。
  • 能受持讀誦《妙法蓮華經》這部經的人,有多大的功德呢?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妙法蓮華經淺釋 454復能清淨持戒:又能清淨其心、清淨其身。清淨其心,是怎麼樣?心裡沒有煩惱,沒有瞋恨,沒有這一種染汙法在心裡頭。染汙雜念不要有,這是清淨其心。那麼清淨其身呢?你身就不要做那一種不合法的事情、不乾淨的事情;所做的事情,都要特別的守規矩。守規矩,就是乾淨;不守規矩,就是不乾淨,所以要清淨持這個戒律。
  • 經中之王《妙法蓮華經》之浩瀚博大功德
    是人當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莊嚴六根皆令清淨。是善男子善女人。父母所生清淨肉眼。見於三千大千世界。內外所有山林河海。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亦見其中一切眾生。及業因緣果報生處。悉見悉知。  2.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此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 得千二百耳功德。以是清淨耳。聞三千大千世界。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
  • 天上的人,身上常常自然放香,怎麼有香的呢?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妙法蓮華經淺釋 471又聞諸天身香,釋提桓因在勝殿上,五欲娛樂嬉戲時香,若在妙法堂上,為忉利諸天說法時香,若於諸園遊戲時香,及餘天等男女身香,皆悉遙聞。又聞諸天身香:天上的人,身上常常放香。我們人間的人,有的人身上也有香氣,是怎麼香?擦點香粉、塗點香水,把身上弄得都有香。天上人不必擦香水,不必用化妝品,那是天然的香。
  • 南無妙法蓮華經
    「南無妙法蓮華經」是生命究極之真理。「,也是佛之究極的生命。
  • 這位尊者因為持這個戒,得到五種不死的果報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妙法蓮華經淺釋 52薄拘羅:薄拘羅是梵語,譯為善容,言其這位尊者的相貌非常好;他是儀容第一
  •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妙法蓮華經淺釋 476若以舌根,於大眾中,有所演說:假使用這個舌頭在大眾之中,來講說佛法──不是用鼻子來講;若用鼻子也可以,不過這個鼻音講得不會太清楚。這個聲音,我是懂了,但是你不懂;我知道我想要說什麼,你聽,就不知道我想要說什麼。
  • 妙法蓮華經淺釋:要修柔和忍辱
    大乘妙法蓮華經淺釋                                        開經偈
  • 眼睛長成這樣的人,你若和他做朋友,是最難交的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妙法蓮華經淺釋 533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眾人愛敬。若有女人,設欲求男:如果有這麼樣一個女人,假設她想要求一個兒子。怎麼樣求法呢?這《法華經》上告訴你方法了!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就要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
  • 經典闡釋 ‖ 大乘妙法蓮華經淺釋(001) - 宣化上人原聲講解
    真正佛法的妙義,就是在這部《法華經》裡邊;所以這個法,才叫「妙法」,這一部經,才比方是「蓮華」。這蓮華是花中之王,花中最名貴的一種花。蓮華是出淤泥而不染,雖然它的根從泥裡出來的,可是又隔著水;所謂「在塵出塵」,在這塵裡邊,而超出這個塵。蓮華是一種妙花、妙蓮華,這「妙蓮華」是花中最名貴的一種花;那麼這一部經,也是經中最究竟的一部經。
  • 觀世音菩薩也會分靈來做人,什麼樣的人呢?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妙法蓮華經淺釋 537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梵王,就是大梵天王,他就是做大梵天上的一個王;梵,是清淨的意思。他在天上做王,覺得很自在的,觀音菩薩也就示現這個大梵天王的身,來給他說法。應以帝釋身得度者,即現帝釋身而為說法。
  • 你對女人說法的時候,不應該把牙齒露出來笑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妙法蓮華經淺釋 398不獨入他家,若有因緣須獨入時,但一心念佛。不可以獨自一個人到在家人的家中,應該要避嫌疑遠離。若有特別因緣,一定要去的時候,則是一心念南無阿彌陀佛,或者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就一其心來念佛。若為女人說法,不露齒笑,不現胸臆,乃至為法,猶不親厚,況復餘事。
  • 「妙法蓮華經」5個字,有什麼特殊含義?
    淺釋《妙法蓮華經》方便品《妙法蓮華經》經名的第一個「妙」字,意思就是「暢佛本懷」。佛陀將他出現在世間的秘密,完全掀開,一點也不保留地告訴我們,這就是「開示悟入佛之知見」。為什麼能打開呢?關鍵在「轉」!就如〈方便品〉中,佛陀所不斷開示的:「諸佛智慧甚深無量,其智慧門難解難入」,又說「吾從成佛已來,種種因緣,種種譬喻,廣演言教,無數方便引導眾生,令離諸著」,以及「佛所成就第一稀有難解之法,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佛陀知見,廣大且不可思議,人的心也是如此。
  • 法華經淺釋86開多寶塔
    )、入佛知見(品17-20)明分身遠集(分七):樂說請見多寶、佛告分身應集、樂說請集分身、如來放光遠召、諸佛告眾同來、嚴淨堪忍國界、與欲開此寶塔與欲開此寶塔(分五):諸佛問訊說欲、釋迦右指開塔、四眾同皆見聞、二佛分座而坐、四眾請加處空是時,諸佛各在寶樹下坐師子座,皆遣侍者問訊釋迦牟尼佛,各齎寶花滿掬,而告之言:釋迦牟尼佛三變土田之後,在菩提樹下坐師子座的所有釋迦牟尼佛十方分身諸佛,都派遣從他本有的佛土帶來菩薩
  • 妙法蓮華經 法華經 白話文
    白話佛經 妙法蓮華經  法華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敘品第一 以下教法是我親身從釋迦牟尼佛那裡聽說的
  • 聞法華經一念隨喜,功德無量 !
    抄寫、讀誦、學習法華經功德利益不可思議。如佛為諸法王,此經亦復如是,諸經中王。《印光大師文鈔》中雲∶法華奧典,位冠群經,聞即往生,位齊等覺。《法華經》令一特殊之處是,只要讀過一遍,就生生世世不會忘記。哪怕讀過一段,就生生世世不會忘記這一段。此經功德浩瀚博大,不可思議,是一本具備金剛性、成佛的經典。《妙法蓮華經》關鍵詞就是"妙法蓮華"這四個字。
  • 天上有一種不死藥,吃了就不會死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妙法蓮華經淺釋 475複次常精進!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得千二百舌功德。複次常精進:這是把前邊沒說完的道理,現在再說一說。佛叫了一聲常精進菩薩!我現在對你講。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經:若有受持的善男子和受持的善女人,他們若受持這一部《妙法蓮華經》。怎麼樣受持法呢?
  • 〈大悲咒〉裡有一尊觀音菩薩現的大丈夫相,這就是所謂的「長者」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妙法蓮華經淺釋 538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該得到自在天身的,觀世音菩薩就現自在天身,和這一類的眾生說法。什麼是自在天身?我現在給你們講明了,這個自在天身,就是天魔外道這一類的宗教。他們認為不可一世了,貢高我慢,簡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