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淺釋 463
爾時,佛告常精進菩薩摩訶薩,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是人當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莊嚴六根,皆令清淨。
爾時:釋迦牟尼佛說完〈隨喜功德品〉之後,在說〈法師功德品〉這個時候,佛告常精進菩薩摩訶薩:因為你要有功德,就必須要精進;你若不精進,就沒有功德。
這一品,常精進菩薩是當機者,釋迦牟尼佛告訴常精進菩薩這位大菩薩說,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華經:假使有修五戒、行十善的男子和女人,他們能以受持這部《妙法蓮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或者對著本子來讀《妙法蓮華經》,或者離開經本來誦《法華經》,能記得清清楚楚不忘,或者為人講解《妙法蓮華經》,或者書寫《妙法蓮華經》。
是人當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這個人可以得到八百眼功德,可以得到一千二百耳功德,可以得到八百鼻功德,可以得到一千二百舌功德,可以得到八百身功德,可以得到一千二百意功德。
我們人的六根,每一根都應該有一千二百個功德,這分三世、四方來講。三世,是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四方,東、南、西、北。在前邊有三百功德,在後邊有三百功德,在左邊有三百功德,在右邊又有三百功德,這合起來是一千二百功德。
那麼為什麼說眼睛只有八百功德呢?因為眼睛所見的不全,見前不見後、見左不見右。你這眼睛往前看,就看不見後邊了。說:「那我不信!要是開了眼,後邊也可以看得見!」那要說開眼的,現在是講一般沒有開眼的。佛法有種種的分別,你不要「籠統真如,顢頇佛性」;籠統,就是這麼混合著。
這本來是應該有一千二百功德,但是它不圓滿,只見前邊不見後邊;左右也可以見,但是左邊只見兩百五十功德,右邊又見兩百五十功德,左右各有五十個功德它見不著──你往兩邊看,你也不能看全了;你要想看全,就要把頭轉一轉,所以說它所見不圓滿。因為眼睛沒有完全的能力,左邊有兩百五,右邊有兩百五,前邊有三百,合起來只有八百功德。
這個耳朵,不論前後、左右、上下、四方,什麼地方有聲音,都聽得見,是具足的、圓滿的,沒有障礙,所以耳朵有一千二百功德。
這個鼻有進出息,一進、一出,這也作為三個四百來講,一進有四百、出去有四百,所以一呼吸有八百功德;但是在這一呼一吸之間,有停止的地方,那個停的地方也算四百功德,但因為不是具足的,所以鼻也只有八百功德。
我們的舌頭,舌是嘗味的,它很具足,無論什麼味,一到舌頭上,它都知道,所以舌也是有一千二百功德。
身怎麼有八百功德呢?身有觸,觸有順、逆二緣。順,是你所歡喜的這種觸塵;逆,是你所不歡喜的這種觸塵。在這順逆之間,那麼歡喜作為四百功德,不歡喜又作為四百功德;在離開這歡喜、不歡喜──離了這個觸塵,又作為四百功德。
它這兒只有順、逆這兩種緣它知道,這作為八百功德;等離開,它就不知道,就沒有觸覺了!所以離開的這四百功德,是缺的。
意在第六意識,還沒有到第八識,這意識是屬於有思想。它一想,就什麼都知道,所以是很具足的,很圓滿的。這第六意識,也有一千二百功德。
這個受持、讀誦、書寫、解說《法華經》的人,都有這麼多的功德,以六根就有六千的功德。以是功德,莊嚴六根,皆令清淨:以這六千種的功德,來莊嚴自己的六根,令這六根都清淨了──眼根也清淨,耳根也清淨,鼻根也清淨,舌根也清淨,身根也清淨,意根也清淨,都清淨了!
是善男子、善女人,父母所生清淨肉眼,見於三千大千世界,內外所有山林河海,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亦見其中一切眾生,及業因緣果報生處,悉見悉知。
是善男子、善女人,父母所生清淨肉眼:這個善男子和善女人,以父母所生的清淨肉眼。眼有五眼,有天眼、肉眼、慧眼、法眼、佛眼。有一首偈頌是:
天眼通非礙,肉眼礙非通,
法眼唯觀俗,慧眼了真空,
佛眼如千日,照異體還同。
天眼是通的,肉眼是有所障礙的,法眼是觀俗諦的,慧眼是觀空的;佛的眼睛好像一千個太陽似的,照了一切中道、真諦。
見於三千大千世界,內外所有山林河海:他以父母所生的這個肉眼,就可以見到三千大千世界以內,和三千大千世界以外的所有山林河海。這要是譬喻起來,我們這身體就是山,我們這毛孔就是林,我們這血就是河,我們這臟腑就是海。
那麼這個人,他以父母所生的清淨肉眼,能見到三千大千世界。四果阿羅漢,也可以看到三千大千世界;初地菩薩,可以看見一百個佛世界;二地菩薩,更要加上一倍,這看的都不同的。
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阿鼻是梵語,譯為無間,就是無間地獄。無間,沒有間歇,總受罪。無間地獄裡頭,有五種的無間:趣果無間、受苦無間、時無間、命無間、身形無間。
這位受持《妙法蓮華經》的法師,往下能看見阿鼻地獄,往上能看見有頂天。有頂天,是三界最高的一層天,也就是非想非非想處天。
亦見其中一切眾生,及業因緣果報生處,悉見悉知:下至阿鼻地獄,上至非想非非想處天,中間這一切的眾生,這位法師也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的,以及眾生造業受報的因緣,起什麼惑、造什麼業、受什麼果報?將來這果報,生到什麼地方去?他完全都看得見,完全都知道!
粉絲福利:公眾號後臺回復關鍵字 「大悲咒」、「楞嚴咒」、「宣化上人」,「電子書」 即可分別獲取 大悲咒、楞嚴咒注音易背誦修持儀軌,宣化上人事跡 ,以及 宣化上人23本電子書(PDF) 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