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辛棄疾《醜奴兒》: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2021-02-28 國學優選課堂

譯文

人年少時不明白憂愁的滋味,喜歡登高遠望。喜歡登高遠望,為吟賦新詞而勉強說愁。
現在嘗盡了憂愁的滋味,想說卻說不出。想說卻說不出,卻說道:「好個涼爽的秋天呀!」

醜奴兒:詞牌名。
博山:在今江西省廣豐縣西南。因狀如廬山香爐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棄疾罷職退居上饒,常過博山。
少年:指年輕的時候。不識:不懂,不知道什麼是。
「為賦」句:為了寫出新詞,沒有愁而硬要說有愁。
強(qiǎng):勉強地,硬要。
識盡:嘗夠,深深懂得。
欲說還(huán)休:表達的意思可以分為兩種:1.男女之間難於啟齒的感情。2.內心有所顧慮而不敢表達。
休:停止。

此詞創作時間在公元1181年至1192年間,是辛棄疾被彈劾去職、閒居帶湖時所作。辛棄疾在帶湖居住期間,他無心賞玩。眼看國是日非,自己無能為力,一腔愁緒無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題了這首詞。

全詞通過回顧少年時不知愁苦,襯託「而今」深深領略了愁苦的滋味,卻又說不出道不出,寫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的變化。

上片說,少年時代思想單純,沒有經歷過人世艱辛,喜歡登上高樓(層樓),賞玩景致,本來沒有愁苦可言,但是「為賦新詞」,只好裝出一副斯文樣子,勉強寫一些「愁苦」的字眼應景。上片生動地寫出少年時代純真幼稚的感情。「不識」寫少年人根本「不知道」什麼是「愁」,十分真切。

下片筆鋒一轉,寫出歷盡滄桑,飽嘗愁苦滋味之後,思想感情的變化。「識盡愁滋味」概括了作者半生的經歷,積極抗金,獻謀獻策,力主恢復中原,這些不僅未被朝廷重視,反而遭受投降派的迫害、打擊。他這「愁」鬱結心頭已久,是很想對人傾訴一番,求得別人的同情和支持的,但是一想到朝廷昏庸黑暗,投降派把持政權,說了也於事無補,就不再說了。「欲說還休」深刻地表現了作者這種痛苦矛盾的心情,悲憤愁苦溢於言表。值得注意的是,「欲說還休」四字重複出現,用迭句的形式渲染了「有苦無處訴」的氣氛,加強了藝術效果,使讀者體會到,作者為國事憂愁,極端痛苦,竟至不能對人訴說,這是因為「恐言未脫口而禍不旋踵」(辛棄疾:《論盜賦札子》),作者實在有難言的苦衷啊!怎麼辦呢?只好「顧左右而言它」,「卻道天涼好個秋」句,意思就是說作者無可奈何,只得迴避不談,說些言不由衷的話聊以應景!

此詞通篇言愁,上片描繪出少年涉世未深卻故作深沉的情態,下片寫出滿腹愁苦卻無處傾訴的抑鬱,通過「少年」時與「而今」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受壓抑、遭排擠、報國無門的痛苦之情。全詞突出地渲染了一個「愁」字,以此作為貫串全篇的線索,構思精巧,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淺意深,令人回味無窮。

相關焦點

  • 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醜奴兒/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玉樓春 /歐陽修別後不知君遠近。觸目悽涼多少悶。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含情兩相向,欲語氣先咽。心曲千萬端,悲來卻難說。別後唯所思,天涯共明月。
  • 詩詞|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書博山道中壁[宋]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辛棄疾《醜奴兒》辛棄疾《 醜奴兒》眼看國事日非,自己無能為力,一腔愁緒無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題了這首詞。人年少時不知道憂愁的滋味,喜歡登高遠望。喜歡登高遠望,為寫一首新詞無愁而勉強說愁。現在嘗盡了憂愁的滋味,想說卻說不出。想說卻說不出,卻說好一個涼爽的秋天啊!
  • 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翻譯賞析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宋)辛棄疾
  •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辛棄疾 | 人世一身霜雪 歸來還是少年
    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譯文】人年輕的時候不知道什麼是愁苦的滋味,喜歡登上高樓,喜歡登上高樓,為寫一首新詞沒有愁苦而硬要說愁 。卻道天涼好個秋:卻說好一個涼爽的秋天啊。意謂言不由衷地顧左右而言他。許多古典詩詞的名句到現在還活躍在我們的口語中,像我們今天要講到的這首詞中就有兩句的使用頻率還是非常高,那就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這兩句就是出自南宋著名英雄詞人辛棄疾筆下的《醜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
  •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 至給不在年輕的自己: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應了那句詞: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寫給不再年輕,卻亂糟糟的自己。!
  • 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 把古詩唱給你聽|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 辛棄疾被貶後寫下一首詞,豪邁背後儘是柔腸,道盡人生滄桑
    詩人給我們的印象都是柔弱的,而他恰恰相反,被後人稱為文武將領,既能吟詩作對,也是上陣殺敵,他就是辛棄疾。辛棄疾是我國著名詩人,但從他的詩中可以看出他有過一段時間的軍旅生活,並且還上過戰場,與敵人展開搏鬥。
  • 辛棄疾筆下最惆悵的一首詩詞,語言樸實,卻耐人尋味!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全詞語言樸實,卻耐人尋味。《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用「卻道天涼好個秋」這樣一句閒淡的話,來結束全篇,用這樣一句閒淡話來寫自己胸中的悲憤,也是一種高妙的抒情法。深沉的感情用平淡的語言來表達,有時更耐人尋味。細讀此詞,不難發現詞人那沁進骨子裡的憂鬱和惆悵,詞的上片寫少年不識愁滋味,下片寫而今歷盡艱辛,「識盡愁滋味」。
  • 品詩詞|猛男辛棄疾
    【詩詞】《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臨高樓之上,內心豪情勃發,但是為了寫出一篇時下流行的新詞,即便還不懂什麼是憂愁,也要強行寫就。而到如今,經歷過人生沉浮、一路跌跌撞撞,早已吃足了苦頭、鼓滿了大包,這滿腹的愁緒,即便你想訴諸與人,話到嘴邊卻又如何說得出口?閒情最苦,脈脈此情誰訴?能說出口來的也不過是一句「天涼好個秋」。
  • 一聲梧葉一聲秋,家長帶著孩子一起背秋天的古詩詞吧
    一聲梧葉一聲秋,藍天白雲,風中已經帶著涼意。家長可以帶著孩子一起把秋天的古詩詞背起來了。秋登宣城謝脁北樓 李白(唐)江城如畫裡,山晚望晴空。野望 王績(唐)東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不相識,長歌懷採薇。
  • 辛棄疾安慰自己的一首詞,短短4句,寫盡年少的風光,晚年的無奈
    若要轉載,請聯繫我授權哦~~~歷史名人辛棄疾多以詞人著稱,事實上,他還是個文武全才,他的詞作中經常寫有自己叱吒戰場的風光場面,根據《宋史》記載,他所言應非虛。今天,我們一起看看辛棄疾的一首《鷓鴣天》。這句詞中,辛棄疾回憶了自己年輕時的事跡。《宋史》花了一百八十字左右記載辛棄疾的義軍經歷,他追隨耿京起義,擔任掌書記一職,斬殺叛徒義端和尚。後來,辛棄疾被宋高宗召見,被授予職務,後又斬殺叛徒張安國。此時,辛棄疾最多不過二十三歲。辛棄疾,字幼安,齊之歷城人……金主亮死,中原豪傑並起。
  • 辛棄疾最悲涼的一首詞,短短4句話,道盡人生無常,讀完潸然淚下
    但我今天想寫的,是稼軒先生另外一首充滿悲涼與感慨的佳作——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讀完讓人潸然淚下。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這是辛棄疾被彈劾去職、閒居帶湖時所作的一首詞。上片回憶自己的少年時代。風華正茂,涉世不深,樂觀自信。
  • 辛棄疾最有名的三首詩詞,見證「詞中之龍」的豪情與柔情
    他致力於收復故土,恢復山河,一生不休,他是辛棄疾。作為豪放派詞人的辛棄疾,他的作品豪放如驕龍,滿懷壯志,一心為國。豪放之外,亦能婉約,柔腸相思,不輸花間派。今天,讓我們一起來體會他詩中的快意與柔情吧!《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 望穿秋水,卻道天涼好個秋
    【望穿秋水,卻道天涼好個秋】作者/餘水一雨成秋,漫步林間小徑,看藍天白雲,天高雲淡,心緒在飄逸的衣襟下,安靜地徜徉。寄一縷淡淡的情愫於靜美的時光裡。
  • 聞香 | 欲香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同時,秋的後面還藏著冬,人越往後走越容易過度思慮,所以秋日的香味宜以清潤回甘為佳,像一個溫柔的擁抱和甘甜的吻,我們在香味中取暖,抵擋冬寒。初秋:——Annick Goutal 曼德拉草歐洲植物示意畫中的曼德拉草,可見根如人形
  • 從辛棄疾,蔣捷,劉過的詞裡看人到中年
    大意是說:少年時年少輕狂,過著燈紅酒綠,醉生夢死的生活狀態。中年時為了生計羈旅他鄉,在蒼茫的江上行舟,聽著孤雁的鳴叫,心情沉悶對前途渺茫的失落。暮年時在草廬下,鬢髮蒼蒼,聽著外面淅淅瀝瀝的雨,再也沒有少年的輕狂,中年的迷茫了。今天咱只說中年,這首詞中的中年是說一個人在中年時,為了肩上的責任,為了日後的生活漫無目的時的失落與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