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什麼年代了,別再用水銀體溫計啦

2021-02-13 一小時爸爸

關於水銀體溫計的事情,我們2015年說過,2016年說過,到了2017年了,結果還是要說。最近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我們已經在後臺收到了5次關於小朋友摔碎體溫計的緊急諮詢,其中還有2次是小寶寶把體溫計的水銀頭咬斷吞到肚子裡,然後家長緊急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謝謝回復!照了CT,金屬已經到了小腸,有沒有玻璃不清楚啊!醫生說先觀察等排出來,現在還沒排。清理房間發現床上地板上很多小顆粒水銀,看的見的清理了,現在這房間還能睡麼?」

▲某次諮詢的部分內容

堅持「懷舊」使用水銀體溫計的一個原因是僥倖心理,總覺得自己看管的嚴,孩子又聽話不會沒事摔或者咬體溫計去。不過上面那個家長也不是粗心大意,而是伺候孩子到半夜4點扛不住昏睡了一小會兒,醒來就發現孩子把水銀頭吞下去了。沒有任何一個家長可以24小時盯緊孩子,所以家裡的水銀體溫計就看做一個不定時引爆的炸彈吧。

另外一個主要原因是大家都覺得電子體溫計不準,不過電子體溫計「不準」的感覺大多是來自選擇和使用上面的不當,本文下面摘選了之前我們的兩篇相關文章,第二部分就是如何選擇和正確使用不同類別的電子體溫計。

更重要的是:不要過度糾結「準確」的體溫。並不是超過某個點就必須退燒,低於某個數值就可以不理。每個人的基礎體溫不同,對於發燒的反應和感受也不同,數值只是參考,更重要的參考是寶寶的表現,看他是活蹦亂跳還是已經開始打蔫。

不過現狀的確還是中國大部分家庭中,甚至一部分醫院中仍然大量存在著水銀體溫計,摔碎體溫計的情況一樣還是會頻繁出現——我們一個公眾號這幾年至少接收到上百次的相關諮詢了,肯定不算是小概率的事情。那如果出現類似情況怎麼辦?

首先,如果你是一個需要被往死裡嚇唬才肯接受新科技跟上時代進步的人,那麼請接受水銀體溫計碎了就會要人命的世界觀,迅速跳轉到下一節,了解電子體溫計的選擇和使用。

如果你不是,那麼好的,我們認真來分析一下水銀,也就是汞中毒到底是怎樣的事情:

像文章最初提到的遇到孩子直接吞掉水銀的情況,的確看上去是最恐怖的。但是實際上,液態汞直接進入消化道其實對人體傷害最小意外之一。通過口服水銀想要毒死人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消化道對汞的吸收率非常低。如果出現寶寶咬碎水銀體溫計,最重要的不是擔心汞中毒,而是注意同時吞下去的玻璃

汞蒸氣則更容易造成單體汞中毒。汞蒸氣在較低濃度(0.7-42微克/立方米)的情況下,就可以對人體造成慢性汞中毒的影響。長期在工作或生活中誤接觸汞蒸氣的人,會出現慢性汞中毒:比如相關行業的工人,實驗室人員,醫生等等。不過慢性汞中毒沒致死或致癌那麼直接,更多體現在失眠、頭暈、健忘、脫髮、身體震顫等方面。

是否慢性中毒,更重要的是暴露時間,短時間暴露在這種低濃度下,是不會影響到人體健康的。但是如果是在1-44毫克/立方米較高濃度下,短時間的暴露(4-8小時)就會造成急性汞中毒。急性汞中毒則會出現口腔中有金屬味道、頭疼、嘔吐、腹痛、發燒,嚴重的會出現器官損傷的情況。一般來說,的確如果在這種濃度下生活幾天,可能會致死,但是合理的情況下,幾小時內,急性中毒症狀已經足夠警醒任何人該去醫院治療了。

那一個水銀體溫計碎在家裡會出現什麼情況呢。如果按照體溫計含1克汞,一個房間面積算20平米,層高2.5米計算。如果完全蒸發後,汞蒸汽密度為20毫克/立方米,的確在急性汞中毒的範圍內。但正常情況下汞的揮發速度很慢,是以月或年為時間軸的,加上日常通風,不太可能達到急性中毒的級別。除非你像某個汞中毒新聞的主人公一樣,馬上拿拖把拖地,把水銀打散成無數的小液滴,主動人為千萬倍的加快汞蒸汽的生成速度。

所以如果發現寶寶咬碎體溫計,請仔細檢查口腔中是否有玻璃殘渣,然後去醫院進行相關處理,正常情況下不會有嚴重危險。不需要學百度上面灌雞蛋牛奶豆漿什麼的給孩子,和蛋白質反應的是重金屬離子,而不是金屬單體。

如果是撒在地上請別著急,只要別拿拖把拖來拖去,就算放在那裡不管,也不會造成急性中毒。當然可能會造成慢性中毒,因此需要及時用溼潤棉籤回收到瓶子裡倒水進去封口,然後之後一兩天注意通風。

在人類進化成內置晶片的物種之前,不可能拋棄體溫計,那麼不使用水銀的,就要使用電子的了。比如2007年歐盟頒布法令,之後歐洲國家已經逐步用電子體溫計取代了水銀體溫計。

不過根據測試部位的不同,電子體溫計也分成了很多派別,一般會分為:額溫、顳([niè])動脈、耳溫、口腔、腋下、肛溫等等。雖然種類比較多,但正確評估,就不會得選擇恐懼症。

我們下面對各種類型的電子體溫計進行對比,了解一下他們的優缺點,你就清楚了。首先要說明的是,在測量體溫的時候,準確和簡便快捷往往是不可兼得的。我們會根據年齡、準確度和使用便捷性對不同種類的體溫計進行說明和打分。

 

注1:某些體溫計的設計會針對多種位置,比如肛溫、腋下、口腔;或者可以選擇額頭或顳動脈測量,測量位置應以說明書要求為準。

注2:一般正常肛溫在36.5-37.5攝氏度範圍內;耳溫與肛溫溫度相近;口腔舌下體溫較肛溫略低0.5攝氏度,顳動脈、腋下溫度則較口腔舌下溫度再略低約0.5攝氏度。(每個人的正常體溫情況有很大差異,同時一些體溫計會對溫度進行校準,換算成口腔溫度,請仔細看說明書)

 

肛溫計測量的準確度最高,不過對於大部分中國爸爸媽媽來說,肛溫測量似乎有點陌生,聽上去有點怕怕的,先放一段教學視頻吧,平時需要找這個視頻,可以把我們定製版的《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第六版翻到66頁,掃上面的二維碼。

經過1-2次練習之後,其實大部分家長都可以良好地掌握使用肛溫計的方法。不過肛溫計還有兩個缺點,一方面比較折騰,如果孩子不配合或者正在睡覺,就不建議使用這個方法了;另一方面肛溫測量方法只適合小嬰兒,美國兒科學會AAP的推薦年齡是0-3歲。



 

口腔在閉合狀態下,是很好的封閉空間,所以也可以很準確的檢測出體溫。測量口腔體溫的時候需要注意幾點:


1,測試前對體溫計進行清洗,或者用酒精消毒;

2,將體溫計壓在孩子舌頭下方最深處,保持嘴的封閉狀態,直到測量結束;

3,一些體溫計可以用來測量肛溫和口腔,但請不要混用,如果你兩種溫度都想測,買兩個。

 

測量需要保持口腔閉合一段時間,給小寶寶測量時候很難實現,也會因此無法做到準確測量。AAP給出的建議年齡是4-5歲以上。


 

測量腋下體溫是我們最傳統的方式,但是在AAP的說明中,很可憐地被叫做「最不可靠的(Least reliable)」方法。相比其他方法,腋下測量的準確度比較差,但是比較簡單,使用普通電子體溫計,價格也比較低,因此常用在學校等公共場所作為初步簡單測量的方式。

 

測量腋下溫度的時候,衣服、夾的方式、位置都可能會影響準確度,尤其是國內寶寶發燒時候很難做到AAP要求的,儘量脫去上衣、保持固定胳膊的測量要求,所以準確度問題更嚴重一些。


耳溫計是使用紅外測量耳內鼓膜體溫的產品,是近年來比較流行的一類,不過對這個產品的評價真的挺難寫的。在相關研究中,準確度會出現兩極分化的情況。一方面醫療機構醫生、護士等專業人士使用時,耳溫計的測量準確度很高,但另一方面在對家長使用情況的研究則發現,家長用耳溫計測量的準確度則並不樂觀,同專業人士測量結果有較大的差距,這來自使用方法的錯誤和不熟練。

 

使用耳溫計的時候需要注意:

1,因為耳道比較狹窄,耳溫計不能用於年齡段較小的寶寶,不過AAP不同資料上的推薦年齡有較大差別(6個月-2歲不等),我們平均一下,1歲以上吧;

2,耳屎(耵聹)較多的時候,會遮擋,測量準確度會受到嚴重影響;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我們平時叫做額溫計的產品,其實是顳動脈體溫計,這個要看下面那條,本類特指在產品說明書上要求測量位置是額頭的體溫計。

無論是簡易還是高級,額頭溫度都不會準確

 

摸摸額頭是我們最直觀測量體溫的方式,但額頭皮膚的溫度會嚴重受到環境影響,作為體溫的依據非常不準確,因此不在推薦之列。以往額溫計具有快速簡單、不影響孩子,尤其是睡眠中的寶寶的優勢,因此在沒有其他選擇的時候,可以用來給睡眠中的寶寶做粗糙測量,不過近幾年顳動脈體溫計的興起,未來額溫計的市場應該會快速消退。

 


  

顳動脈是指額頭兩側到耳上方,也就是俗稱太陽穴附近的位置。武俠小說中說太陽穴青筋暴起,就是指的顳動脈。這裡是人頭部的主要動脈位置,而且非常貼近皮膚表層,所以用來測量體溫非常合適,是體表測量最準確的部位之一。

 

同時,顳動脈體溫計和額溫計一樣,在測量時不會打攪病人、快速簡單。目前大部分產品也都是採用非接觸式的紅外技術,但在內部技術設置上會有一些差異,因此如果一個產品只說明用於額頭而沒有說明用於顳動脈,是不能被分到顳動脈體溫計中的。


 

需要注意的是:

1,可以購買表明測量顳動脈的紅外體溫計,更快捷簡便一些。

2,要在正常室溫環境下測量,太陽直曬、寒冷戶外環境,都會影響測量的準確性。

3,顳動脈體溫計目前屬於相對比較新的產品,市面上可選擇的不多。不過不管是顳動脈還是其他的體溫計,我們都沒有做過測試,因此就不要問我們推薦什麼牌子了。


電子體溫計發明已經幾十年,也改進了幾十年,在NIH等論文庫裡面可以搜出來很多關於其準確度的研究報告,結論很喜人。按照目前的技術水平,我們不需要懷疑電子體溫計沒水銀的準確,誤差問題往往出在不正確的使用方法上。電子體溫計的準確度可以達到或者超過水銀體溫計,畢竟後者還存在估讀刻度的誤差。 

測量體溫,有時候需要精準,有時候則需要快捷,不打擾孩子。為了應對準確和快速兩種不同需求,我們建議家中應該對應配備2種不同的電子體溫計:

給0-3歲的孩子測體溫,我們建議購買一個顳動脈體溫計,一個肛溫計。分別針對快速和準確的需求。如果家長不會或者不願意測量肛溫,那麼購買一個顳動脈體溫計就可以了,在準確度上,對於小寶寶它會優於腋下或者耳溫。

給4-5歲以上的孩子測量體溫,我們建議購買一個顳動脈體溫計和一個普通電子體溫計測量口腔溫度。一般用口腔測溫就好,孩子抗拒或者睡眠的時候,用顳動脈體溫計。

水銀體溫計?忘了這個名字吧。

 

和發燒相關的文章,可以點擊我們公眾號下方工具欄的【搜索文章】,在搜索欄裡輸入「發燒」來進入相關的文章列表:

相關焦點

  • 水銀體溫計今年可能被淘汰!電子體溫計、額溫槍、耳溫槍哪款更準確...
    小編那個年代一直使用的水銀溫度計(好像暴露了什麼),然而現在各種高科技的體溫計層出不求,電子體溫、額溫槍、耳溫槍,那麼到底哪個更準確,更適合寶寶呢?小小值為大家找到了一個評測視頻,從測溫時間、準確程度與使用感來看一下這幾款體溫計的區別吧~世界衛生組織倡議在 2020 年淘汰水銀體溫計,實際上,水銀體溫計的主要問題是它含有的水銀對寶寶的健康有隱患,而且對環境不利。那麼另外幾款哪款更適合寶寶使用呢?
  • 測得準的秘密:水銀體溫計從入門到精通
    如果你使用水銀體溫計……挺新的體溫計,怎麼「甩」都還是上次的溫度,它是不是壞了?還是新的體溫計,只不過在家裡放了個把月,拿出來一看水銀柱「斷了」,找不到替代品怎麼辦?總算有了一支正常的體溫計,「夾」了3分鐘,夠嗎?取出來老半天了,費老大勁也找不到水銀讀數在哪裡,怎麼辦?用不用重新測呢?
  • 實測電子體溫計和水銀體溫計哪個更準確!該選哪一種
    所以最近體溫計特別暢銷。體溫計哪一種比較適合自己家用呢,選購前要了解哪些?下面就以問答的形式,說說選購體溫計產品時,應該要知道的必備常識。Q:體溫計常用的有哪些呢?A:水銀體溫計:水銀體溫計依然是目前最常用的體溫計,既可以測腋下體溫,也可以用來測量口腔和直腸內的溫度。價格便宜,體積小巧,操作方便。
  • 水銀體溫計,是怎麼做出來的?
    大家都知道,伽利略發明了第一支溫度計...今天我們要寫的就是這平平無奇,但是國民度一級棒的溫度計了。雖然近來街上用的、店裡賣的,都已經是紅外額溫槍、耳溫槍的天下了,但是誰心裡沒有一隻懷舊的水銀體溫計呢?
  • 家裡測量溫度,水銀體溫計、電子體溫計、測溫槍,哪個更合適?
    一、水銀體溫計真正把體溫測量用於臨床診斷的是德國醫生馮德利希在1858年提出並實施的。當時水銀溫度計不能離開人體讀數,因為溫度計離開人體,一遇冷空氣,指示的溫度就降下來。英國醫生阿爾伯特解決了這個難題:他在溫度計的水銀管裡造一處狹道,體溫計放在嘴裡水銀柱上升到實際體溫刻度,取出後水銀柱在狹道處斷開,使狹道以上的部分始終保持體溫示數。這樣便誕生了醫用體溫計。為什麼會採用水銀作為介質呢?主要不是因為水銀的比熱容小,體積相同時,水銀的質量較大,計算表明,同體積的水銀,酒精,煤油,升高1°C吸收的熱量接近相等。
  • 電子體溫計?測體溫大有講究 | 再見,水銀體溫計
    還有六年就要斷舍離很多人發出了「靈魂拷問」水銀體溫計現在還能用嗎?不用水銀體溫計,家裡可以選擇哪種替代?用了多年的水銀體溫計最準,其他類型體溫計測出溫度準嗎?測體溫到底有哪些講究?醫院裡水銀體溫計十年前就不用了新華醫院兒科總護士長俞群做了三十幾年護士,和體溫計打了三十多年交道。俞群告訴新華君,安全起見,新華醫院兒科從2010年開始就捨棄水銀體溫計了,取而代之的是耳溫槍,電子體溫計等。現在家裡還在用水銀體溫計的也趕緊說再見吧!
  • 水銀體溫計被下「禁產令」,網友吵翻天:以後給娃測溫要用啥?
    不過更多的人一臉不解,水銀體溫計又便宜又準確,大家都用的好好的,為啥要禁產? 一、為啥要淘汰水銀體溫計? 所以這件事一出,全世界都意識到了水銀的危害,各國開始管控水銀。 後來聯合國通過了《水俁公約》,限制含汞產品的生產以及排放,我國作為籤署國,淘汰水銀體溫計是板上釘釘的事。 所以為啥要淘汰水銀體溫計?一句話總結就是危害太大!
  • 最準的水銀體溫計將被全面禁產,以後給娃量體溫你用啥?
    一說水銀體溫計,估計大家都感覺非常親切,伴隨了幾代人的成長。雖說近幾年市場上興起了多款新興體溫計,但是歷史悠久的水銀體溫計仍然是「團寵」,無論是各大醫院還是居家自備,水銀體溫計幾乎都是首選,哪怕是咱這種有娃的家庭。
  • 水銀體溫計摔碎了真的會使人中毒嗎?
    冬天是感冒和流感的高發期基本上家家離不開體溫計雖然現在有各種溫度計但還是有很多人用水銀體溫計
  • 溫馨提示:關於水銀體溫計的正確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
    因此,科學監測體溫、規範使用體溫計對科學防控疫情、做好自我防護、確保個人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水銀體溫計是體溫監測的重要工具,但使用水銀體溫計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在此校醫院特做出以下使用指導和溫馨提示。
  • 一支體溫計的水銀,能作出怎樣的高度?
    文學作品裡的套路,竟然一次次出現在現實生活中:「少女打破17根體溫計喝水銀想殉情」,「19歲青年想買球鞋被拒吞下水銀」……水銀說,我招誰惹誰了?下面這些知識點提示你,如何與一支體溫計的水銀和諧相處。網上一搜嚇一跳,坊間流傳著關於水銀的種種傳說,其中最恐怖的,就是類似不小心吃下去,或者被人灌下肚,然後中毒死亡的故事。摔碎、吞下溫度計裡的水銀,真的可能會要命嗎?水銀也就是化學元素汞。口服水銀的毒性其實沒有傳說中那麼厲害,正常人誤吞水銀一般都不會有事。還是緊張?
  • 可以「吸」的體溫計,跟水銀說拜拜
    奶嘴採用醫用式矽膠,不含任何玻璃及水銀,奶嘴周圍的塑膠也不含BPA有毒物質,環保安全。兩側有兩個小孔,方便透氣,就算寶寶長時間吮吸,都不會對寶寶產生任何身體傷害,寶媽可以放心給寶寶使用。至於準確性方面,是繼水銀體溫計後最為準確和安全的體溫計。 先說說嬰兒測溫的基本知識。人體有五處位置可以進行測溫,分別是腋下、額頭、耳道、口腔和肛門。
  • 2026年起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 水銀洩露有什麼危害
    首頁 > 動態 > 關鍵詞 > 體溫計最新資訊 > 正文 2026年起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 水銀洩露有什麼危害
  • 用水銀溫度計用多久? 水銀溫度計準嗎?
    水銀體溫計是從很久之前開始使用,現在也普遍使用的一種體溫計。它有三種方式,量的時間不一樣。
  • 學習正確使用額溫槍和水銀體溫計
    2020年4月14日下午,合肥市榮城幼兒園教育集團總園開展了「學習正確使用額溫槍和水銀體溫計」保健人員線上微課業務培訓活動。文老師通過圖片、語音及視頻等方式深入淺出地與保育老師們分享了額溫槍和水銀體溫計的使用方法、故障排除、保養與消毒等內容。文老師特別強調了當水銀體溫計不小心打碎後的處理方法及注意事項。
  • 發燒了,這3種體溫計用哪種最好?
    有小朋友的家庭,常備體溫計。目前體溫計的種類很多,哪種體溫計測量最準確?各種溫度計,在使用上又有什麼講究?護士們最有發言權了。 水銀體溫計在家庭和醫院的使用率都很高。其優勢是測量結果準確、穩定性高、價格便宜。
  • 各式各樣的體溫計你都知道用英文怎麼說嗎?
    隨著洶湧的新冠疫情席捲而來,體溫計逐漸成了家家必備的物品,那麼我們常見的水銀的、紅外線的、耳式的等等體溫計,都用英語怎麼說呢?別著急,待MIA跟大家娓娓道來 :)首先,我們要知道各式體溫計(溫度計)的統稱就是thermometer --下面我們再來看各式體溫計的英文說法。
  • 耳溫、額溫、電子、水銀,哪個體溫計更準確?記者實測發現……
    體溫計,是不少家庭小藥箱裡的必備品。但是,用什麼樣的體溫計,每家的選擇卻不同。
  • 含汞體溫計將被禁產,回憶那些年我們與水銀溫度計的糾纏
    如今,口罩成出門標配,出入任何公共場所,都要測溫,溫度計、溫槍越來越普及。你現在用的是哪種體溫計?10月16日,國家藥監局在其網站發布《國家藥監局綜合司關於履行〈關於汞的水俁公約〉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明確要求,自2026年1月1日起,我國將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產品。
  • 水銀體溫計乘坐飛機時不可隨身攜帶
    不少近期出行的旅客都有各種類似的疑問。記者日前從東航獲悉,水銀體溫計在乘坐飛機時不可隨身攜帶,只能託運。電子體溫計可以作為託運,也可以作為隨身攜帶。得益於飛機本身強大的空調再循環系統,在公共運輸工具中,飛機被視為疫情期間相對更為安全的一種。飛行中,由於壓差,艙內每小時要主動換氣15~20次,即每隔3到4分鐘,整個客艙的空氣就會更換一次。由於交換進客艙內的空氣是經過飛機發動機引氣系統引入的,且由超過200攝氏度的高溫氣流再冷卻而成,這個過程本身即完成了對空氣的高溫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