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得準的秘密:水銀體溫計從入門到精通

2021-02-19 民航機務論壇

關於熱量,我們聊過很多,特別是飛機的空調系統、引氣系統,起落架的剎車系統也涉及過,這一次是關於人體的熱量。

如果你使用水銀體溫計……

挺新的體溫計,怎麼「甩」都還是上次的溫度,它是不是壞了?

還是新的體溫計,只不過在家裡放了個把月,拿出來一看水銀柱「斷了」,找不到替代品怎麼辦?

總算有了一支正常的體溫計,「夾」了3分鐘,夠嗎?

取出來老半天了,費老大勁也找不到水銀讀數在哪裡,怎麼辦?用不用重新測呢?

測出的體溫還不到36℃。倒是沒有發燒,難道是人要「涼」了麼?

費老大勁才把體溫計「甩」出35.5℃,甩不動啦,可以測了嗎?

火急火燎地「甩」出一身汗,測出居然37.4℃,這是要「身心俱焚」了嗎?

工科學生表示:事發突然,我只有實驗室溫度計,能不能湊合一下?

用過測溫槍,又是電子產品又很方便。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要費勁使用那麼麻煩的水銀體溫計?

莫急、莫急,在文末給出答案。不過,為了確保能理解、掌握,需要先看一點理論。這裡儘量為你寫得通俗易讀……




水銀測溫計,外部是玻璃,內部的空腔內只有水銀,凡是沒有水銀的地方,都是真空。

水銀測溫計的原理是「熱脹冷縮」。水銀的體積對溫度特別敏感,而玻璃的導熱性很差。在測溫端,測溫泡主要是水銀,是特別薄的玻璃包裹著比較多的水銀,因此是「熱敏感」的。在測溫泡上方的刻度端主要是玻璃,是比較厚的玻璃柱中間夾著特別細的水銀柱,因此這部分是「熱絕緣」的。

測量體溫時,測溫泡被人體加熱。由於「熱脹」,測溫泡推著水銀柱往上爬,直到測溫泡的溫度和人體完全相同時,水銀柱停在了體溫的數值上。

取下體溫計以後,測溫泡會被環境中的空氣冷卻,由於「冷縮」,測溫泡的體積很快縮小,並試圖藉助水銀分子的內聚力把水銀柱也拉回去。但是,在測溫泡的出口處有一個U形彎折,此處的阻力比較大,分子力無法克服阻力,所以水銀就在這裡斷開,上面細長的那段也就被「鎖定」了。

為了保證水銀柱在刻度範圍內能有很高的精度,容納水銀柱的管路被設計得特別細,因此讀取體溫數值也很費勁。刻度範圍一般是35℃-42℃。



測量之前,要使勁「甩」體溫計,是為了藉助離心力,讓細長的水銀柱克服U形彎折的阻力,儘量地回到測溫泡。所以「甩」的動作要讓測溫端的運動幅度比刻度端更大。要握著刻度表,而不能反過握著測溫泡來甩動。

採取什麼姿勢,並沒有統一的技術要求。動作不需要優雅,但有人說跳著甩,就是胡說了。從「離心力」來理解,只要擺動的角度、幅度夠大、甩的時候快一些,一下一下來,很快就好了。

有朋友表示現在的體溫計沒有以前的那麼好「甩」了。也許只是「鎖定」得更好了吧?但是,如果確實握著刻度表,並且動作要點也是對的,還是始終甩不下去,那麼也許體溫計真的壞了(完全「鎖死」)。筆者手頭的這隻體溫計,大約要30下才能從接近37℃甩到35℃。有的人技術更好,可能更快。

在使用之前,只需要「甩」到比預計的體溫低、並且所有水銀都連在一起即可以(U形那兒連上了)。之所以一般要求35℃以下,是因為35℃明顯低於正常體溫下限,有操作裕度。



如果不得要領,整出一身汗才「甩」到35℃,怎麼辦?沒關係,35℃肯定高於環境空氣的溫度,即使不立即測量,由於「冷縮」以及U形彎折的存在,這個35℃是會被「鎖定」的。所以,休息一會兒再測,要不數值偏高了,測完指定要瞎擔心!

人體溫度在靜息時較低,運動之後體溫較高。所以,即使在比較不講究的小診所,也是由醫生來「甩」而不是讓病人自己來,除了因為醫生更專業,也是為了讓病人保持平靜。總之,測量之前先保證休息。如果休息不充分,希望通過延長測量時間來彌補,也是不行的。因為在恢復平靜之前,測量到的最高體溫會被「鎖定」。

測量時,需要等待足夠的時間,才能使測溫泡被完全且均勻加熱,因此腋下測溫一般建議5-10分鐘。如果時間太短,測出來的數值可能會偏低。



實際上,由於體溫計優秀的「鎖定」功能以及應當在平靜時才測量,對於居家使用而言,建議在每次測量體溫以後,收起體溫計之前「甩」它,為下次使用做好準備,而不必等到下次使用前才「火急火燎」地進行這個操作。這是關於保存的第一個注意事項。

事實上,這很像是民航飛機維修裡對於工具保存的一般要求。工作完成以後、歸還工具之前需要對工具進行「歸零」。當然了,必須承認這個注意事項不是必須遵循的、沒有相關法規和國家標準,它只是出於職業經驗的一點個qiang人lie經jian驗yi。

第二個事項是關於如何放置。可以平著放、立著放,但是立著放必須是正著立(測溫泡朝下),不能倒立。倒立有可能會讓原本被「鎖定」的那段水銀柱慢慢地離開U形彎折,或者斷成幾截,再使用的時候,就很難甩回去了。除此之外,玻璃是易碎品,因此建議使用保護套。藍色的帽子能卡住刻度端。

有朋友指出,體溫計的水銀柱那麼細,液體的「表面張力」就能保證它不斷開。可這是能保證一直完全靜止時的理想情況。如果倒立放置以後受到顛簸,就可能發生斷開;另外在某些情況下,體溫計跌落後玻璃未必破裂,水銀柱倒可能斷開。

理解原理之後還能夠明白:只要玻璃沒有破裂,水銀柱斷開的體溫計是可以修復的。把體溫計放入一杯溫水中,保持測溫泡向下,等待測溫泡裡的水銀緩慢上升來實施「救援」;等到全部水銀都能完整相連時,把體溫計從溫水中取出、等待冷卻;最後再「甩」回去,一支好的體溫計又回來了!注意第一不能是很熱的水、第二必須全程監控,當水銀柱完全填滿內腔以後,如果繼續加熱,體溫計就要爆裂了。

如果是玻璃破裂了,仔細收集好,包裹後才丟棄。一般情況下無須擔心水銀揮發被吸入,水銀是最難揮發的液態物質。


現在可以解答文章開頭的那些疑問了。

Q1、挺新的體溫計,怎麼「甩」都還是上次的溫度,它是不是壞了?

A1:握著刻度表,靠著離心力,一下一下地往下甩,可能需要多達30次,力氣小的話也許更多。

Q2、還是新的體溫計,只不過在家裡放了個把月,拿出來一看水銀柱「斷了」,找不到替代品怎麼辦?

A2:只要玻璃沒有破裂,就可以用一杯溫水來修復它。具體方法:置入溫水中、等待水銀相連、立即取出冷卻。

Q3、總算有了一支正常的體溫計,「夾」了3分鐘,夠嗎?

A3:測溫泡挺大的,需要更長時間來使它完全加熱到體溫。腋下測溫建議時間5-10分鐘。

Q4、取出來老半天了,費老大勁也找不到水銀讀數在哪裡,怎麼辦?用不用重新測呢?

A4:水銀柱天生細小,還需要仔細找找。不過不要擔心,測好了之後,溫度指示的數值就被「鎖定」了。

Q5、測出的體溫還不到36℃。倒是沒有發燒,難道是人要「涼」了麼?

A5:是有點兒低,是不是「夾」的時間不夠?不要擔心測高了、要擔心測得不準。要不重新測一下吧?

Q6、費老大勁才把體溫計「甩」出35.5℃,甩不動啦,可以測了嗎?

A6:可以啦,比正常體溫低就好,等測量的時候,你的體溫會把水銀柱「頂」上去的。

Q7、火急火燎地「甩」出一身汗,測出居然37.4℃,這是要「身心俱焚」了嗎?

A7:不要火急火燎,平靜時候測出的溫度才是有參考價值的。請小夥伴幫你「甩」。沒有小夥伴?這次使用完成之後就「甩」它,下次「立取可用」。

Q8、工科學生表示:事發突然,我只有實驗室溫度計,能不能湊合一下?

A8:如果「夾」得住(測溫泡裸露的類型可以),如果眼睛夠快(因為沒有「鎖定」功能),你就試試吧……

Q9、用過測溫槍,又是電子產品又很方便。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要費勁使用那麼麻煩的水銀體溫計?

A9:因為腋下測溫比較能真實反映身體狀況啊,這是理由之一。額溫受環境影響較大,實際上也總是比腋溫低,所以測溫槍顯示的數值通常是修正過的。第二個理由就是水銀體溫計精度很高,它的結構和原理都很簡單,但正是因為簡單才靠譜;有經驗的小夥伴都知道,很多測溫槍是越用越不準的(電子元件性能衰退)。對了,關於小區門口測手腕溫度,你看下面這張圖就懂了……

相關焦點

  • 電子體溫計?測體溫大有講究 | 再見,水銀體溫計
    原創 上海新華醫院 上海新華醫院自2026年1月1日起,我國將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產品。有不少網友稱水銀體溫計是「童年回憶」:使用水銀溫度計的「習慣姿勢」是先把體溫計甩一下,讓刻度到36度以下。
  • 水銀體溫計被下「禁產令」,網友吵翻天:以後給娃測溫要用啥?
    所以這件事一出,全世界都意識到了水銀的危害,各國開始管控水銀。 後來聯合國通過了《水俁公約》,限制含汞產品的生產以及排放,我國作為籤署國,淘汰水銀體溫計是板上釘釘的事。 所以為啥要淘汰水銀體溫計?一句話總結就是危害太大!
  • 耳溫槍、額溫槍、電子體溫計還是水銀體溫計?孩子的體溫計到底選哪個?
    所以媽媽群經常有討論,耳溫槍,額溫槍,電子體溫計,水銀體溫計... 眾多體溫計到底哪個測溫最準?哪個最好用?今天就這個問題詳細說說。水銀體溫計是一種接觸式測溫儀器,由玻璃製成,內有隨體溫升高的水銀柱。測溫原理是利用水銀熱脹冷縮的特性。首先說明立場,不建議大家使用水銀體溫計給孩子測量體溫。
  • 團|最準的水銀體溫計將被全面禁產,替代品選好了嗎?又快又準的電子體溫計來了!
    常見的接觸式電子體溫計、額溫槍、耳溫槍、顳動脈溫度計之前我們已經在這篇裡分析過:《最準的水銀體溫計將被全面禁產,以後給娃量體溫你用啥?》。沒看過的一定一定要先看完!!!很多人不願放棄水銀體溫計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測溫最準。首先,我們人體不同部位的體溫並不是一樣的,不同的測量位置會造成數值差異。如果你用額溫槍測了額頭的溫度,又用水銀溫度計測了腋窩的溫度,結果兩個數值是一樣的,那才應該驚訝。
  • 水銀體溫計今年可能被淘汰!電子體溫計、額溫槍、耳溫槍哪款更準確...
    小編那個年代一直使用的水銀溫度計(好像暴露了什麼),然而現在各種高科技的體溫計層出不求,電子體溫、額溫槍、耳溫槍,那麼到底哪個更準確,更適合寶寶呢?小小值為大家找到了一個評測視頻,從測溫時間、準確程度與使用感來看一下這幾款體溫計的區別吧~世界衛生組織倡議在 2020 年淘汰水銀體溫計,實際上,水銀體溫計的主要問題是它含有的水銀對寶寶的健康有隱患,而且對環境不利。那麼另外幾款哪款更適合寶寶使用呢?
  • 水銀體溫計,是怎麼做出來的?
    雖然近來街上用的、店裡賣的,都已經是紅外額溫槍、耳溫槍的天下了,但是誰心裡沒有一隻懷舊的水銀體溫計呢?測溫原理玻璃管溫度計是利用了液體熱脹冷縮的原理,不同液體有不同的熱膨脹係數,隨著溫度的變化,體積也會變化。伽利略當年用的是水當媒介,而現在常見的有水銀、酒精、煤油等介質的溫度計。
  • 2026年起 水銀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產品將全面禁產
    根據國家藥監局發布的公告,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將在2026年禁止生產,徹底退出市場。其中價格低廉、測量準確的水銀體溫計,幾乎是家家戶戶的必備品,伴隨了幾代人的成長。「禁產令」一出,不少網友陷入了糾結:雖然說水銀體溫計確實有隱患,但對作為替代品的電子體溫計,「測不準」成了網友們最大的疑慮。
  • 電子體溫計哪個牌子好?看看十大品牌吧!
    電子體溫計由溫度傳感器,液晶顯示器,紐扣電池,專用集成電路及其他電子元器件組成。能快速準確地測量人體體溫,與傳統的水銀玻璃體溫計相比,具有讀數方便,測量時間短,測量精度高,能記憶並有蜂鳴提示的優點。那麼,電子體溫計哪個牌子好呢?下面來看看吧。
  • 最準的水銀體溫計將被全面禁產,以後給娃量體溫你用啥?
    一說水銀體溫計,估計大家都感覺非常親切,伴隨了幾代人的成長。雖說近幾年市場上興起了多款新興體溫計,但是歷史悠久的水銀體溫計仍然是「團寵」,無論是各大醫院還是居家自備,水銀體溫計幾乎都是首選,哪怕是咱這種有娃的家庭。
  • 實測電子體溫計和水銀體溫計哪個更準確!該選哪一種
    所以最近體溫計特別暢銷。體溫計哪一種比較適合自己家用呢,選購前要了解哪些?下面就以問答的形式,說說選購體溫計產品時,應該要知道的必備常識。Q:體溫計常用的有哪些呢?A:水銀體溫計:水銀體溫計依然是目前最常用的體溫計,既可以測腋下體溫,也可以用來測量口腔和直腸內的溫度。價格便宜,體積小巧,操作方便。
  • 一支體溫計的水銀,能作出怎樣的高度?
    文學作品裡的套路,竟然一次次出現在現實生活中:「少女打破17根體溫計喝水銀想殉情」,「19歲青年想買球鞋被拒吞下水銀」……水銀說,我招誰惹誰了?下面這些知識點提示你,如何與一支體溫計的水銀和諧相處。孩子被送到醫院後,第一天拍了一張片子,可以清楚地看到喝進去的水銀都散布在胃裡。第二天的片子顯示,水銀到小腸裡了。第三天結腸、直腸可見……最後家人收集了孩子一周的大便,用水反覆衝洗後把水銀歸整起來,還是一小瓶。
  • 水銀體溫計摔碎了真的會使人中毒嗎?
    一支小小的體溫計所含的水銀真能導致汞中毒?一支水銀體溫計中的汞含量是0.5克左右,一般摔碎後不會導致嚴重的汞中毒現象。不過,即使空氣中汞含量較低,被吸入後也會在人體內積累,久而久之,就易引發腎損傷等病症。打碎了水銀體溫計有可能會導致汞中毒水銀體溫計之所以被稱為水銀體溫計,是因為其內部含有水銀。
  • 家裡測量溫度,水銀體溫計、電子體溫計、測溫槍,哪個更合適?
    英國醫生阿爾伯特解決了這個難題:他在溫度計的水銀管裡造一處狹道,體溫計放在嘴裡水銀柱上升到實際體溫刻度,取出後水銀柱在狹道處斷開,使狹道以上的部分始終保持體溫示數。這樣便誕生了醫用體溫計。為什麼會採用水銀作為介質呢?主要不是因為水銀的比熱容小,體積相同時,水銀的質量較大,計算表明,同體積的水銀,酒精,煤油,升高1°C吸收的熱量接近相等。
  • 【產品推介】兩分鐘告訴你信利紅外線電子體溫計到底準不準
    但由於水銀本身含有劇毒,正逐步的被新型體溫計所替代,特別是紅外線體溫計,正一步一步的取代水銀體溫計,成為醫院、診所、家用的探熱新助手。那你知道什麼紅外線體溫計嗎?究竟紅外線體溫計準不準?現在就讓小信給大家科普一下紅外線體溫計吧。
  • 學習正確使用額溫槍和水銀體溫計
    2020年4月14日下午,合肥市榮城幼兒園教育集團總園開展了「學習正確使用額溫槍和水銀體溫計」保健人員線上微課業務培訓活動。文老師通過圖片、語音及視頻等方式深入淺出地與保育老師們分享了額溫槍和水銀體溫計的使用方法、故障排除、保養與消毒等內容。文老師特別強調了當水銀體溫計不小心打碎後的處理方法及注意事項。
  • 體溫計怎麼選?水銀體溫計5年後將禁產,額溫槍測量擔心不準確,專家...
    記者走訪各大藥房及醫院,探訪了各類體溫計銷售情況,發現市場上銷售的體溫計已經非常多樣化,但水銀體溫計仍然因其經濟實惠的特點受到不少市民歡迎。醫院方面,有的醫院已經全面更換為額溫槍,但也有醫院在為病人測溫時也仍以水銀體溫計為主,因為其測量結果更為準確可靠。那麼,水銀體溫計真的比其他體溫計測量更為準確嗎?其他體溫計在使用時又有什麼注意事項?
  • 都什麼年代了,別再用水銀體溫計啦
    最近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我們已經在後臺收到了5次關於小朋友摔碎體溫計的緊急諮詢,其中還有2次是小寶寶把體溫計的水銀頭咬斷吞到肚子裡,然後家長緊急帶孩子去醫院檢查。「謝謝回復!照了CT,金屬已經到了小腸,有沒有玻璃不清楚啊!醫生說先觀察等排出來,現在還沒排。清理房間發現床上地板上很多小顆粒水銀,看的見的清理了,現在這房間還能睡麼?」
  • 可以「吸」的體溫計,跟水銀說拜拜
    理髮睡覺姑且不論,量體溫這點不合作並不難理解,寶寶如果身體不舒服,對於外界的打擾就變得很抗拒,何況是被一根冷冰冰的水銀體溫計放在腋下(況且水銀有破裂的危險),他當然不喜歡。即便是耳槍體溫計也好,對這麼一個深入耳朵的怪東西也會感到好奇甚至是恐懼。所以寶媽們經常是趁著寶寶睡著後才悄悄地幫他量體溫,若是不小心把寶寶弄醒了,他又開始無休止地哭天搶地,抱起來左哄右哄,寶媽著急,寶寶也不爽。
  • 溫馨提示:關於水銀體溫計的正確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
    因此,科學監測體溫、規範使用體溫計對科學防控疫情、做好自我防護、確保個人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水銀體溫計是體溫監測的重要工具,但使用水銀體溫計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在此校醫院特做出以下使用指導和溫馨提示。
  • 小米智能耳式體溫計開賣 不僅精準還能1秒讀數
    疫情期間,量體溫成為了來去每個場合的必備項,可你有沒有發現這樣的現象,用水銀測量體溫,耗時長,實在太不便利,而體外紅外智能體溫計,又時常會出現測不準,反應遲緩等現象。近日,小米有品上架了一款凡米紅外智能耳式體溫計,可以一鍵一秒準確測溫,LED高清顯示,售價249元。這款耳式體溫計機身小巧,造型圓萌,整個機身只有一個操作按鈕,使用方便,讀數方便,即使是家中的老人,也可以很快地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