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歌曲百年,上海音樂學院今年有這些大動作

2020-12-26 澎湃新聞

2019年,廖昌永以「中國古典詩詞與書畫」為名,將中國藝術歌曲唱到了「音樂之都」維也納,其中一曲《玫瑰三願》,一詠三嘆,淋漓盡現了中國藝術歌曲之美。

5月18日,在「中國藝術歌曲百年」系列學術活動的發布上,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廖昌永分享了他在維也納高歌《玫瑰三願》的視頻,同時,他還帶來了黃自1932年寫作此曲的手稿,問世88年來,這份手稿只在2014年、2019年公開展覽過。

廖昌永展示《玫瑰三願》手稿

青主曾任國立音樂專科學校(上音前身)教授,1920年,他創作了中國第一首藝術歌曲《大江東去》,被認為是中國藝術歌曲的肇端。一百年來,上音始終是中國藝術歌曲的歷史重鎮。

經過一年多的籌備,上音將在2020-2021年舉辦一系列與中國藝術歌曲百年紀念有關的人才培養、學術建設、文化交流項目。

人才培養方面,上音將多年來以廖昌永為學科帶頭人的藝術歌曲教學領域的教學成果、經驗、方法,全面運用於上音聲樂教學的各方面,構建中國藝術歌曲的教學體系(課程、教材、方法)、培養中國藝術歌曲優秀表演人才。

同時,以德國卡爾斯魯厄音樂大學院長哈特穆特·赫爾教授為領軍人物,以上音藝術指導教師群體為基礎,在藝術歌曲伴奏藝術研究與教學方面方面取得優質學術成果,將上音的藝術指導水準提升至世界水平。

學術建設方面,上音將圍繞中國藝術歌曲百年項目的實施,完成一批具有開拓性的學術子項目,包括:與德國大熊出版社合作出版《中國藝術歌曲16首》,在德國錄製並在「上音」唱片品牌發行中國藝術歌曲唱片集;組織專家力量編撰《中國藝術歌曲研究大系》《中外藝術歌曲大辭典》,編輯《中國藝術歌曲百年曲譜》,以及一批藝術歌曲研究的譯著、論文等。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藝術歌曲16首》將按照國際標準,以高、中、低音3個版本、4種文字對照、國際標準注音並配合中文標準朗讀音頻等方式出版。

文化交流方面,上音將在下半年召開「中外藝術歌曲國際論壇」,研討不同語種藝術歌曲創作、研究、傳播,還將舉行第二屆「中國藝術歌曲國際聲樂比賽」,持續推動中國藝術歌曲的人才培養。2018年,第一屆聲樂比賽吸引了588名選手角逐,上音今年暑假便將展開宣傳,擴大宣傳廣度和力度,以吸引更多選手,尤其是國際選手來參賽,唱中國藝術歌曲。

受疫情影響,上音今年計劃實施的一些海外演出、推廣、交流項目,比如受邀參加薩翁林納歌劇節、萊茵聲樂節等國際音樂節、威爾斯皇家音樂學院演出等,均順延至2021年舉行。上音將把中國藝術歌曲百年來的創作經典帶到國際舞臺,同時,將相關學術講座、學術展覽送到海內外。

作曲家陸在易對藝術歌曲創作情有獨鍾,他也是當代中國藝術歌曲創作的代表。發布會上,這位老校友也特意來站臺。

在他看來,中國藝術歌曲的發展有三個特點:一,起點高,比如《大江東去》的內涵、意境、聲樂技巧以及和鋼琴的融合度,都達到了很高水平;二,開拓者們在借鑑西洋藝術歌曲的表現手法時,也充分挖掘了中華民族的語言、氣質、情感表達,形成了中國藝術歌曲的傳統,是非常寶貴的創作經驗;三,雖然發展道路不平坦,但中國藝術歌曲的數量可觀,這筆寶貴財富要藉助各種途徑做好傳承、傳播,上音的「中國藝術歌曲百年」系列學術活動正逢其實。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讓中國百年藝術歌曲放歌新時代,上海音樂學院今年將有大動作
    今天,上海音樂學院作為中國藝術歌曲的歷史重鎮,啟動了中國藝術歌曲百年系列活動,將於今年舉辦一系列與之有關的人才培養、學術出版和文化交流項目。回顧歷史,展示珍藏《大江東去》被認為是中國藝術歌曲的肇端,作者青主曾任國立音樂專科學校教授,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廖昌永評價其「把我國的歌曲創作,從學堂樂歌的起點上,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帶進了一個新領域」。
  • 上海音樂學院用「梁祝」模式推廣中國藝術歌曲
    2020年11月23日,上海音樂學院對外發布了《中國藝術歌曲百年曲譜》《中國藝術歌曲研究大系》《中國古典詩詞藝術歌曲16首》等多部學術新作。其中,《中國藝術歌曲百年曲集》第一至三卷由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出版。
  • 系統整理中國藝術歌曲,讓百年中國聲音屹立世界舞臺
    1920年,作曲家青主創作了中國第一首藝術歌曲《大江東去》,其歌詞來源於北宋豪放派詞人蘇軾的代表作《念奴嬌·赤壁懷古》,該曲被認為是中國藝術歌曲的肇端。值此中國藝術歌曲百年之際,上海音樂學院推出了一系列面向海內外的重要學術成果。
  • 經典詠流傳 放歌新時代 | 上音將舉辦「中國藝術歌曲百年」系列...
    原創 小音 上海音樂學院「回溯百年,重新出發」1920 年,廖尚果(青主)創作了中國第一首藝術歌曲《大江東去》,被認為是中國藝術歌曲的肇端,「把我國的歌曲創作,從學堂樂歌的起點上,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帶進了一個新領域」。
  • 聯動音樂教育與藝術產業,「長三角聯盟」在上海成立
    12月12日,上海音樂學院牽頭聯手長三角區域內包括專業音樂院校、綜合性大學音樂學院、音樂家協會、上海國際藝術節、上海之春國際藝術節等在內的16家單位,在上海發起成立「長三角區域音樂教育與藝術產業發展聯盟」,共同籤署《上海宣言》。
  • 上海自考音樂學院專業有哪些?
    上海音樂學院成人高等教育遵循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秉承上海音樂學院的辦學定位與學術傳統,堅持以提升音樂從業者職業素養為使命,以「實際、實效、實操」為宗旨,致力於提高各教育培訓機構、社會文藝團體等從業人員的學歷層次和業務水平。
  • 致敬英雄謳歌祖國 上海音樂學院舉辦公益音樂會
    作為上海音樂學院「四史」學習教育系列活動、上海市文教結合項目,連日來,「致敬最可愛的人——上音抗疫原創作品音樂會」和「致敬祖國——經典作品感恩音樂會」兩場音樂會接連在上音歌劇院上演,來自滬上各大醫院的醫護人員及中小學生代表觀看了演出。
  • 第二屆中國藝術歌曲國際聲樂比賽大獎出爐!有位塞爾維亞女高音不簡單
    歷時一個月,經過三輪選拔,七位評委最終評審,以及比賽評委會對結果的覆核,由上海音樂學院主辦的「第二屆中國藝術歌曲國際聲樂比賽」決出賽果——來自義大利博洛尼亞音樂學院的王子祺斬獲本次大賽頭名,上海音樂學院張功浩、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張小孟分獲二等獎
  • 第二屆中國藝術歌曲國際聲樂比賽大獎出爐,有位塞爾維亞女高音不簡單
    原創 小音 上海音樂學院來自全球6個國家近800人參賽歷時一個月,經過三輪選拔,七位評委最終評審,以及比賽評委會對結果的覆核,由上海音樂學院主辦的「第二屆中國藝術歌曲國際聲樂比賽
  • 全國11所音樂學院李小兵聯手《我們》歌曲歌頌風雨同舟的中國人
    歌曲《我們》由中央音樂學院教授、作曲家,音樂人工智慧系系主任李小兵作詞、作曲,院長俞峰擔任藝術總監,新華社「聲在中國」聯合出品。在中央音樂學院的發起下,全國多所專業音樂學院師生紛紛響應,最終,武漢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天津音樂學院、四川音樂學院、西安音樂學院、瀋陽音樂學院、星海音樂學院、哈爾濱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浙江音樂學院等我國11所音樂學院的1000名師生參與錄製,完成了這次隔空千人云合唱。
  • 音樂與牛奶擦出「火花」,蘇錦弟經典歌曲將唱響雲南藝術學院
    2015年11月8日,蘇錦弟在上海音樂學院賀綠汀音樂廳舉辦《翹望大理》個人作品經典歌曲演唱會。隨著演唱會的成功舉辦,大理元素一度成為了上海音樂界的熱詞。 圖源:大理日報 蘇錦弟 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受過良好的音樂專業教育;他長期生活在白族聲樂地區,作品根植於民族民間藝術
  • 上海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教師專業功底紮實,教學經驗豐富,科研成果豐碩,其中不乏從專業團體引進的知名演員、高學歷的「海歸」人才,以及在音樂舞蹈教育界和表演界有一定影響的專家教授。學院現有音樂舞蹈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和藝術碩士培養點以及音樂學(師範)、音樂表演(含中俄合作項目)、錄音藝術、舞蹈學四個本科專業。
  • 「受聘」上海大劇院音樂製作人並創作演出季主題曲,AI小冰展現內容...
    人工智慧的價值,不僅局限於幫助用戶開燈關燈、告訴用戶「下個路口左轉」,也正在藝術創作、內容產業領域發揮著能量。今日,由人工智慧小冰與著名唱作歌手、電子音樂製作人朱婧汐共同創作的上海大劇院20/ 20 演出季主題曲《HOPE》正式發布。主題曲意境空靈脫俗,賦予上海大劇院演出季別樣的全新氣質。為感謝小冰的卓越創作,上海大劇院授予小冰「榮譽音樂製作人」稱謂。
  • 山東藝術學院中韓合體演繹膾炙人口流行音樂
    原標題:山東藝術學院中韓合體演繹膾炙人口流行音樂   齊魯網12月10日訊(記者 李志 通訊員 李雲濤)記者從山東藝術學院音樂學院獲悉,12月26日在山東省會大劇院舉辦山東藝術學院系列演出季之流行音樂會,屆時,將獻上中韓合體—演繹最膾炙人口的流行音樂。
  • 四代作曲家齊聚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共譜時代樂章,獻禮建黨百年
    創意的發起者、上海交響樂團音樂總監餘隆說,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鬥史,凝結了數代人的不輟耕耘。而不同時代的創作者有著不同的經歷,他們的參與,將為這一主題帶來歷史的縱深和豐富的視角。詩歌,是「50後」作曲家賈達群和「70後」作曲家郝維亞的靈感來源。賈達群的《逐浪心潮》,標題取自毛澤東《菩薩蠻·黃鶴樓》中的詩句「心潮逐浪高」。
  • 長三角區域音樂教育與藝術產業發展聯盟在滬成立
    在長三角一體化戰略構架與機制引領下,上海音樂學院牽頭聯手長三角區域內包括專業音樂院校、綜合性大學音樂學院以及音樂家協會、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上海之春國際藝術節等在內的16家單位,於今天在上海發起成立「長三角區域音樂教育與藝術產業發展聯盟」(以下簡稱「聯盟),共同籤署《上海宣言》,助力世界級城市群文化建設
  • 瑪莎葛蘭姆藝術走進中國 全球首所分校有望落戶上海
    中新網上海新聞12月8日電(樊中華)「葛蘭姆技術第一次進入中國進行國際交流是在1983年,但後來交流有了斷代,直到2013年才重又開始,」在昨日下午舉辦的「瑪莎葛蘭姆的藝術思想和動作體系座談會」上,瑪莎葛蘭姆舞團首席舞者辛穎表示,將瑪莎葛蘭姆舞團全球第一所分校引進中國的計劃正在推進中,希望能將其落戶上海。
  • MAMAMIA上海校區:義大利音樂學院的聲樂種類都有哪些?
    除了主修一些歌劇作品之外,還會學一些舞臺表演等一些專業,但大家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來義大利留學的學生越來越多,義大利音樂學院對考生要求也是越來越高,所以學生在準備曲目的時候要對自己聲部有一定的把握,並且在考試的時候對考試曲目要有整體風格的把握,並不是曲目越大越好哦。
  • 音樂周||第九屆中國—東協音樂周閉幕式音樂會
    《小提琴隨想曲》獲第三屆中國音樂金鐘獎並入選中國小提琴作品「百年經典"。 出版有《嚴冬音樂作品集》、主創並編輯出版《嶺南風格室內樂作品集》《嶺南風格鋼琴作品集》《嶺南原創藝術歌曲》《青少年合唱與管弦樂原創作品集》,個人原創音樂CD系列專輯《拓》《希冀》《師德頌》等。